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分析

摘要:高校学生众多,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较难把握,从而给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大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大学生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就调查结果结合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运用于大学生管理的微信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微信;管理体系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当代大学生多是“90后”,追求个性,强调自主,个性自信但规则能力弱,不愿意接受别人强加的观点和想法,但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因此,层出不穷、传播迅速且内容良莠不齐的新媒介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给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大学生管理工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硬件设施相对匮乏。目前,大学相对匮乏的教学硬件设施只能基本满足在校学生上课时的使用,无法实现以班级为单位固定化教学资源的分配需求,更加难以满足当今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一份来自2011年大连大学《学校硬件设施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只有16.8%的学生对教学楼硬件条件表示满意,58.2%的学生认为一般,25%的学生认为教学硬件使用不便。与此同时,学校基于学分制选课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同班上课的状况,这给本来已经捉襟见肘的教学硬件设施带来了更大的需求压力。[1]硬件设施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亟需其他管理手段的有效补充。2.师生沟通平台构建尚需完善。由于班级的管理模式没有固定的组织场所,使得本就在教学和科研的压力中难以脱身的高校教师更加缺少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空间,即使延伸到学生宿舍,也因为空间有限难以有效施展。尽管各高校为了强化学生管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但仍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致使大学教师与学生在课余时间面对面的机会非常少,从而令学生感到大学教师很生疏,在心理上则会有很强的距离感。[1]3.新媒介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冲击。新媒介层出不穷,其时效性强、互动性强、受众面广、个性突出等特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其信息鱼龙混杂,大学生在新兴媒体消费的过程中,个性的、时尚的、通俗平庸化的内容被奉为潮流,不良的网络消费习惯将极大地冲击传统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暴力、金钱、色情、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通过新兴媒体被大量渲染,大学生接触较多的网络游戏内容也以打斗、暴力居多,渗透着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弱化了大学生的既有优良道德。受新兴媒体的影响,诸如尊重父母的劳动、勤俭节约、真诚奉献等传统道德观念正在逐渐缺失。[2]学生判断事物缺乏指导性和引导性,易将不良信息吸收并付诸行动,这给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了管理上的挑战。新媒介是把双刃剑,利用发挥好新媒介的“正能量”,推动大学生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值得探讨。4.传统的管理手段以教师为中心。在传统的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学校、教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他们的思想言行都受着严格的“规范”教育,长期的思维“束缚”使得他们很容易被微信的新潮、信息的快速所吸引。微信分散传播的特性使得学校、教师的中心地位变成了平等的参与者。5.“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传播模式滞后。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是相对封闭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传播模式,伴随着微博、微信等的出现,让传播的每一个信息和问题都呈现多维的态势,由于了解信息的渠道更宽,接触面和接触不同的观点更多,从而使得大学生理解事物更加主动化。大学生很容易被动的接收外界的信息,从而缩小自己的思想空间。微信上生动、直观的信息若处理不当会操纵和控制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意识,进而会逐渐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6.缺乏适用于高校实际管理的新型模式。根据2013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学生网民是我国网民的主力军,占整体的25.1%,手机上网的比例增速较快,有74.5%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这说明在如今这个数字化的时代,移动性网络交流是当下大学生中间最为常见、主要、有效的交流模式,新型开放性的网络交流模式,如微信,都在大学生中广为流行,并已逐渐成为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

二、微信使用的普遍性以及学校与教师对微信的利用率偏低

为了更好地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交流习惯和方式,调查组选取了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师范学院两所高校的学生作为网络问卷调查对象,一共收回115份问卷,经过仔细检查,问卷全部有效。在接受调查的115名学生中,有女生82人占71.3%,男生33人占28.7%。平均年龄20.8岁,其中20-23岁(“95后”)的学生占87.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为0小时的只有1人,99.1%的受调查者每天都有使用微信的习惯,13.9%的人每天使用微信超过4小时。值得注意的是,微信群并不是接收学校以及学院、班级等信息的最主要来源,选择“是”的学生仅占7.83%。在“老师是否和你在微信上沟通交流过思想动态等方面的问题”的问题上,78.26%的被调查学生选择“否”。通过调查数据得出,大部分“95后”学生每天都花时间在使用微信上,对微信具有很高的依赖性。微信是大学生对外沟通的主流媒介,但学校及教师针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微信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基于此,建立一套基于微信的大学生管理体系并充分利用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也能促进学生与教师、学校之间沟通交流的及时性,让信息的上行下达更快速、畅通,让学生管理工作更高效方便。

三、探索形成一套运用于大学生管理的微信管理体系

面对微信在大学生群体学习生活中扮演举足轻重地位的现实,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主动将新潮的微信平台作为教育教学工具引入现代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当中。如何利用微信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形成一套良好的管理体系,是每一个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根据前文总结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对策。1.合理利用人才优势,创新开发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微信平台。高校拥有大批深耕计算机软件技术、通信技术、信息管理、平面设计等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开发具有功能稳定、运行流畅、特色突出的校园微信平台不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高校可以参照学校—学院—系—班级的层次机构,组织具有丰富软件开发及管理经验的专家团队通过规划、调研、讨论,开发一套以学校为整体,各部门和各学院为组成单元的基于微信平台运行的系统,系统将学校公众号、各学院公众号、各团体公众号、各班级微信群等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形成学校微信矩阵,通过接口对接学校课程管理、图书资源、校园一卡通等各大系统,实现通过基于微信平台开发的系统能够调取到经过筛选的有效数据。2.以平台为基础,完善信息源管理,做到针对性强。平台是基础,内容是关键。高校应该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微信内容管理制度,筛选符合当下大学生感兴趣的、有益学习、有实际需要的内容供他们阅读和使用。微信内容的采集应该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院、每个班级甚至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让提供的资讯显示在系统的显著位置。微信相比传统呆板的文字通讯,信息的传递更具的人性化和个性化。学生们通过平台除了阅读一般性的文字内容,还能够查询课程表、查阅电子图书、查缴各项费用、观看视频演示、在线学习等,通过对内容的策划和维护,可以将微信打造成为大学生学习中不可获取的一个工具。3.积极宣传引导,加强教育监督。通过政策制度以及校内海报、班级会议等活动将校园微信平台进行宣传,通过平台的实用性、趣味性和专业性吸引学生积极加入平台当中,引导学生积极分享励志故事、优秀学子的学习经验、实习就业经验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参与讨论和交流,管理工作者能够通过平台去了解和关注学生的相关动态,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和苗头,并及时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总之,要让微信在大学生的教学管理当中发挥桥梁作用,使其物尽其用,真正地为学校文化建设服务,需要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全校学生一起努力,既需要搭建适合学校特色的微信管理平台,又需要对平台进行细致的内容维护和宣传引导。

参考文献:

[1]常明.高校班主任微信管理模式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

[2]于荣霞.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J].新视野,2010,(3)下半月.

作者:覃华芳 郑莹 黄桂勋 覃超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