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误区与应对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误区与应对,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误区与应对

摘要:体育院校学生特点突出,管理起来难度较高,因此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校园生活,提高体育校园管理水平。当下我国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部分误区,导致管理工作难以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通过分析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现状,提出应对策略,改善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升体育院校管理水平。

关键词:体育院校;管理工作;误区

学校不仅开展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也是重中之重。提高学生管理水平不仅能够使学校工作顺利开展,也能有效提升学校办校质量,提升学校形象,增强教育影响力。体育院校作为专项培养院校,学生个性特征突出,管理难度有别于普通院校。在管理上,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推进工作。

一、体育院校学生特点及管理现状

体育院校以体育特长生为主要生源,这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期往往文化成绩偏低,个人意识较强,纪律意识以及自律意识淡薄[1],难于管理。由于长期受到体育训练,他们的体质与精力要优于普通院校学生,生活中向往刺激,性格特征强烈。强烈的独立意识使得他们对事物认知较为偏激,情绪波动较大,易怒,因此管理过程中极易引发冲突。争强好胜的特质使他们爱逞强、喜欢出头为别人打抱不平,打架斗殴现象屡见不鲜。虽然学生管理工作在体育院校如实开展,但管理模式[2]有别于其他院校。从大体上看,虽然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围绕学校实际,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但是管理效果收效甚微,发生问题事件的次数并未由此减少,管理工作还有极大进步空间。

二、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误区

(一)管理意识不科学

管理者的管理作风出现问题,使得管理工作出现偏差。在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自身素养不足,从而使得管理工作脱离科学和现实,管理理念不细致、系统。学生在陈旧的管理理念中,逆反心理加重,反而增加了管理难度。在实践管理中,管理者将体育生区别对待,对他们形成了善“动”不善“静”的刻板印象,认为他们思维能力较弱,因此管理工作粗糙。体育院校对体育生的粗暴管理较为常见,教师常常采用呵斥、体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可见,这些管理者的管理观念较为落后,管理意识缺乏科学性,体罚的方式并未起到心理疏导和教育的作用。在体育院校,由于体育生过于追求体育成绩,当成绩不佳时,难免产生挫败感,心理问题突出。然而管理工作中缺乏学生心理引导机制,学生管理工作缺乏长远的规划,这使得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被关注,管理观念使得管理工作只注重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忽视学生心理建设,这也难免使社会对体育生产生刻板印象,缺乏心理引导也使体育生缺乏心理支撑立足于社会。

(二)管理工作质量低

不断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是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但是由于管理者自身缺乏管理素养,管理技能及管理水平较低,并且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这些问题影响了体育院校当前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学生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对学生进行表面管理,管理工作不深入,没有切实服务于学生,评价机制缺失使得学校无法对管理工作开展问责和后续追踪。此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没有全面落实具体责任,出现管理漏洞后,大家互相推诿,使得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长久以来难以取得成效。

(三)管理机制不全面

在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需求以及时代变化是学生工作向前推进的源动力。学生管理机制需要结合社会环境演变确定自身发展趋势,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更新并完善管理理念,从而提升体育院校学生管理水平。但在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机制仍然较为陈旧,管理模式一直无法得到创新,这也是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无法提升的内在影响因素之一。管理机制的不全面,影响和阻碍着体育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管理者急需创新出一套人性化管理机制,使体育院校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

体育院校学生在学校不仅需要接受文化课教师管理,还有专业教练以及学校学生科的多重管理。因此就会出现谁都能管理学生,但谁都不对学生负责的混乱现象。管理制度及其混乱,权责问题纠缠不清。针对多头管理现象,体育院校应尽快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使学生管理工作实行领域内自行管理建立。从文化学习、专业训练、生活、校外活动等方面将管理工作隔离开来,权责清晰。同时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管理网络,减少管理盲区。同时确立奖惩机制,对漠视组织、违反学生管理制度和纪律的体育生,先通过心理疏导,依情节轻重进行处理,增强学生制度意识。在完善管理制度过程中,要考虑体育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体育生的特点,为体育生量身打造管理制度。比如针对体育生的性格特点,要适当提升制度的宽容性[3],以柔性政策发挥体育生能动作用。再者,结合体育生发展特殊性,管理制度要融合体育专业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从而满足体育生的发展要求。同时,管理制度应当刚柔并济,通过刚性的惩罚,对学生进行有效约束,为学生制定行为底线,让他们明确自身自认。也要推行人性化管理,在更多时候给予学生鼓励与尊重,让学生体会教师对其的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学校和教师的关切。使学生知道,管理的目的不是惩罚他们,是为了让他们体会到规范自身行为的重要性。从而拉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服,不仅减弱了管理工作的阻力,更提升了体育生的综合素养。

(二)强化管理责任意识

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要积极转变管理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管理工作,满足学生实际需求。首要,体育院校要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责任,细化管理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人头上,并形成管理日志,以此达到提升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然后,统筹安排学生管理工作,细化各个部门、各个职能的工作方法,构建应急处理预案,以防发生突发紧急事件。最后,学校要不断致力于提升管理者的管理素养,用高水准的管理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建立管理者奖惩机制加强管理责任意识。

(三)打造高水平管理队伍

体校教练在体育生学习生活中担任重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专业发展。在日常训练中,学生与教练产生了深厚情谊[4],以此他们更愿意服从于教练管理,教练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更具优势。学校可以加强体育教练的管理职能。文化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的管理作用也不容忽视,除了以体育教练管理为主外,也要加强其他教师的学生管理意识,不断增强所有教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增强自身管理工作敏感性,悉心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苗头,对他们及时纠正,在各位老师综合努力下,使学生管理工作收到实际成效。在管理工作中,体育院校可以通过引进学生管理优秀人才,吸引具有人格魅力、热衷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强化学校管理队伍。

(四)完善心理教育

体育院校在管理中还应重视学生心理教育,对学生心理层面施与更多关注,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由内而外,自觉进行自我管理。此外,心理干预能够消除学生自卑、自暴自弃一系列消极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度过校园生活。体育院校应当针对当前体育生突出的心理问题,增加心理干预[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必要时,管理者还应该积极寻求家长、社会的帮助,共同应对体育生管理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

四、结语

总之,体育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结合本校学生管理现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自觉接受管理,增强自身纪律意识、自律意识,主动遵守管理相关制度规定。积极配合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使学生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管理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冯锐,高力翔.“大数据时代”下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8):13-15.

[2]刘健华.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8(08):84.

[3]李天鹤.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误区与应对思考[J].才智,2016(31):72.

[4]历鸿泽.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误区与应对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4):81+83.

[5]张宇霆,申俊奇.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理念及工作方式的改进[J].中国校外教育,2013(03):156.

作者:张硕 荀康劲 赵艳研 单位:河北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