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茶文化思维和高校学生管理的融会贯通,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茶文化思维是经过大量的茶文化现象和理论研究之后而从中提炼出来的认识事物和处理事情的思考方式和逻辑。而将茶文化思维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在创新管理机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并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茶文化思维为出发点,以健全学生管理制度为落脚点,正确处理好学生与教学、校园文化、教师以及管理工作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道德意识在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因此,本文先介绍了茶文化思维的特点,再分析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如何实现茶文化思维与高校学生管理的融会贯通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茶文化思维;高校;学生管理;融会贯通
学生管理机制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其管理对象是学生,以创造和维护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宗旨,充分利用人力、组织以及规章制度来引导和服务学生,为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做好铺垫。学生管理工作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里被称为是一种管理艺术,因其以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为前提而具有前瞻性,以制定规章制度为重要手段而具有纪律性,以促进教育为目的而具有文化性,最后以执行为第一要义而具有实践性。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仅仅只是学校内部的事情,其管理水平也影响着高校给外界的印象以及口碑。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扩大,本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另外,处于新时代下的高校学生同旧时代学生相比在人生价值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在新的时代下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革。我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在以往各种时代下都可以做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且茶文化元素也在众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茶文化精神为诸多文学流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灵感。这就让我们意识到茶文化思维将会为高校学生管理机制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1茶文化思维的特点
1.1以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为思考的出发点
在佛教理论中,人的思想被分为三种境界:有我无他,有他无我,无我无他。其中,第三种“无我无他”的境界其思想的灵感就是源自茶文化思想。“无我无他”是一种高度“忘我”的境界,是茶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延续。茶文化之所以会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最初是因为茶叶在适应大自然规律的过程中表现出淡定、从容、坚韧等特质。后来,陆羽在制茶的过程中悟出了生活的哲理,修炼了自身的品性,他把这一切归功于“茶”,为此还专门撰写了《茶经》以供世人学习。在《茶经》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被正式确定下来,其主要含义为:自然是客观存在的,人作为自然界的生物本也是自然存在的,只因为人有自我意识而存在“我”与万物的区分,从而产生了不明智的行为。人要变得明智,需要摒弃“主我”的观念,将自己与世界同等看待,尊重自然和客观规律。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茶文化思想之所以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就是因为基于茶文化思想的实践活动符合了事物发展的规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茶文化思维思考问题的首要考虑因素,也是运用茶文化思维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1.2以是否符合社会利益为最终的落脚点
从古至今,但凡有茶文化元素应用的地方都或多或少表现出大气、随和、兼容的文化特点。比如我国传统的采茶戏发源于民间,其表演内容可以不受题材的限制,表现形式也没有严格的要求,给表演者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并且不同区域的采茶戏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这些特色在采茶戏表演中被充分尊重。采茶戏并没有为了方便人们的了解而强制将不同区域的特色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体现出茶文化充分尊重每一个存在于文化现象中的个体。茶文化之所以如此大气,其原因在于茶文化思维以是否符合社会利益为最终评价标准。而这也是茶文化能够被广泛认可并获得一致好评的原因之一。这种体现着献身精神、以不损害社会利益为道德底线的茶文化思维正是当今时代下的年轻人普遍缺失的一种思想理念。新的时代下,学生普遍将“成为大明星”、“成为网络红人”等作为自己的梦想,将睡觉、吃饭、玩游戏作为自己最大的乐趣。现代年轻人的这类价值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较强的个人主义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薄弱。由此看来,茶文化思维对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具有良性的促进作用。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2.1管理模式较为强势
受国家过去推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从创建学生管理机制开始就走上了一条“计划管理”的道路。虽然我国近几年来的教育政策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极具权威性质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仍然长期存在。所谓高校学生的“计划管理”是指学校为了规范管理标准,采取统一制定、强制实施(违背者须接受处罚的)的兼具计划性和针对性的管理模式。而处于这种管理模式下的学生面对规则只能无条件地选择服从,没有说“不”的权利。这样的高校管理模式在表面上是公平且有效的,但是在无形中为学生灌输了“无条件服从”的思维习惯。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并没有征询学生的意见,在没有得到学生认可的情况下又强制推出且要求学生无条件执行。这样的管理模式容易引发两点问题:一,自我意识较高的学生会因为对这种强制行为不满而故意做出妨碍学生管理工作的行为,从而增加学生管理的工作量;二,“无条件服从”的思维习惯会逐渐削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面对社会上的不公也极容易选择妥协和接受。而这些并不是高校教育的目的。
2.2管理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内容缺乏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新时代下的学生具有新的个性特征,然而高校学生管理章程并没有针对这些新特征做出相应的改动;二,高校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个地方,各自的行为举止都携带着当地的生活习惯和风俗,而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采用“一视同仁”的态度,这对于生活习惯与其他人差异较大的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甚至会给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就比如,在宿舍安排上很多高校就采取随机分配制,并没有根据地域的不同而拟定更具针对性的安排。有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其自带的民族习惯让其他人难以接受,而这些习惯在同民族的学生看来又是再正常不过了,因此,学校的宿舍分配计划如果缺乏针对性,将会为高校的管理工作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
3关于实现茶文化思维与高校学生管理融会贯通的建议
3.1用茶文化思维来审视管理机制的合理性
高校的学生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是维护良好校园氛围以及和谐校园环境的必要条件。因此,高校管理机制并不能因为它的强制性而被废止,这个时候确保管理内容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茶文化思维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对事物有着极强的包容性。而这种特点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思路形成了两种相逆的势力。因此,用茶文化思维来审视高校学生管理机制的合理性是最能发现高校学生管理机制问题的措施。过去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其制定思路主要是站在学校的角度思考,如何从对学生的管理层面来促进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学生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充当被动执行者的角色。而茶文化思维是站在宏观的角度、不自带任何立场地去看待每一件事物,因而在茶文化思维的审视下而修订高校的学生管理机制将更符合学生的利益,也更客观和公正。
3.2用茶文化思维来决定管理工作是否执行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其依据的管理条例很多都是陈旧和不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本应被废止。但又因高校管理规章制度的改良需要经过领导的层层审批签字,所以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期内,学校的管理工作每天仍然需要按照旧的章程执行,这难免会引发学生的抱怨和不满。这个时候,可以利用茶文化思维来作为决定管理工作是否执行的标准。高校可以将抽象的茶文化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带有评判标准的理论文字,在管理工作出现前后矛盾或者被质疑的时候,利用这些评判标准来自省其行为的合理性,从而使得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灵活和人性,更加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荣.基于教育国际化视角学生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4):53-56.
[2]罗颖,李哲.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内容———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1-42.
[3]王菁华,梁园.网络文化对“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5(6):44-47.
[4]程崇仁.中华传统管理文化精神: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比较论纲[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5]耿潇潇.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机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6):76+78.
作者:孙瑶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