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和谐建构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构建和谐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途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社会改革深化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也应当积极进行调整与创新,对高校学生主体给予更高的重视,创新学生管理理念优化学生管理方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于此本文就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高校学生的特点就和谐的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学生;学生管理模式;和谐;对策
人才质量和数量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高等教育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人才培养的实力和人才续航能力。教学一直以来是高校管理的重点,对于学生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管理模式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而造成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学生管理理念,构建和谐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
1.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校建设工作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步,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以及科研成果方面有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另一方面在高校学生管理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首先,伴随高校开设专业数量与规模的提升,大学生数量明显增多,这就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提高。目前,我国高校一直处于不断扩招的过程中,新生入学的人数一直在提高,因此许多高校为了满足学生数量提高带来的要求,就需要不断扩建校区,这就是高校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学生数量的增加自然而然就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量的提高。同时,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也使得学生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往往存在差异,为了避免差异带来学生之间的不和谐,就需要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细致。这就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学生管理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都有各级老师的参与,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有学生会帮助老师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真正主要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还是各专业各班级的辅导员。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往往存在一名辅导员负责多个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现象,这就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往往比较大,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无法面面俱到。并且,目前有很多辅导员都是本校研究生留校担任,这些辅导员的年龄往往比较小,因此在管理经验上还比较缺乏,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最后,高校开放性的不断提高也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目前,大部分高校都秉承着开放教学的态度,一方面使得学生能够与社会更好的进行接触,但另一方面我国当前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也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一方面各种社会活动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导致学生不够成熟的价值观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复杂的社会环境也容易使学生受到伤害,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艰巨。
2.构建和谐的学生管理模式的具体对策
2.1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
互相理解、相互包容是和谐的重要内容,和谐的学生管理模式中也应当体现高校管理者对于学生的理解和包容。高校管理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对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进行调整,将学生作为管理的核心。长期以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都是为教学活动而服务,学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学生的需求缺乏了解不够重视。在这种模式之下制度不是为学生而服务的,学生被动去遵守制度,以违反或者遵守制度作为学生表现的考核依据,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发展需求,机械的管理方法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和谐的学生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是管理的主体和核心,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为学生而服务。传统的硬性约束转化为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学生在教师、辅导员等的引导下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要促进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作用的发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在减少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压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对于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2.2制定科学的学生量化考核方案
在人本理念和柔性管理思想的指导之下高校要对传统的学生量化考核方案进行调整,制定一套操作性较强符合高校学生特点的考核方案,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在方案制定之前需要与主管领导进行商讨,对影响考核方案可行性的要素进对行充分的考虑,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制定具体的方案。量化考核方案必须要满足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三方面的要求,考核内容必须要与高校人才教育方针相符合,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次考核内容要涵盖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集体荣誉感、学习成绩、协作精神等要求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且操作方案要具有可行性,确保学生管理效果的发挥。不同的专业和班级可以以学校统一的管理方案为基础,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指标,通过统一的量化考核提高学生管理的准确性和对于学生行为的指导意义,学生对于量化考核的重视程度也会更高。为了避免学生对于考核方案的抵触情感,在日常的学生管理考核实施中要注重学生意见的听取,对考核方案进行阶段性的完善和补充。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心理特征的不同可以逐步提高考核要求,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
2.3采取柔性管理手段
柔性管理也是高校和谐的学生管理模式的要求,与传统的刚性学生管理模式相比较而言,柔性管理手段即在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非强制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外在的约束力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发的行动力,以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柔性管理手段更加符合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和自我管理意识培养的需求,学生在非强制性的引导下不会对教师及其他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安排产生依赖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自主意识。柔性管理模式下学生对于管理者的行为和相关的管理制度不会有过分的抵触情绪,有利于管理行为的顺利实施。需要注意的是柔性管理不等于完全放任,高校要严格把握学生管理的度,在保证教学秩序和校园秩序的基础上尽可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提供制度内的自主空间,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4要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开发利用
制度化的管理促进了高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避免了学校管理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升,因而在和谐的管理模式中不可以丢弃量化考核的优势。在此基础之上管理者要注重学生自身的管理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为了保证学生管理模式的顺利持续的开展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管理行为。管理者在进行相关制度、量化指标和原则的制定时要引导学生对刚性化的因素进行淡化,让学生真正将制度、规范等内化为自我行为的引导,让学生自发地遵守制度贯彻原则,这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个人意志、情感、思想、心态以及管理的主观能动性等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让学生自我管理与量化考核共同配合,真正实现和谐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也需要体现和谐的体念,在学生管理中贯彻民主、法治、公平、诚实、正义等理念的要求,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在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将相关制度规范内化为自身行动的动力,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改善教师与学生、校园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友好、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杨铁娟.趋同管理视角下中外学生混合住宿的实践与思考——以清华大学亚洲青年交流中心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7(12).
[2]蒋爱花.美国高校多中心治理视角的学生管理模式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5).
[3]高建芳.美国高校住宿学院制与我国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作者:韩明玉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