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游学制项目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物流管理专业“游学制”试点项目是南京相关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与探索,也为新的育人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少挑战。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实践,在“游学制”学生管理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些有效的管理办法,从学生管理工作层面有力支持了交通物流专业“游学制”试点项目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游学制;学生管理
2011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三校联合,试点实施物流管理专业“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从该年起,三所学校招收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第一学年在本校完成公共基础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本行业职业技能模块的学习;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在其他两所学校进行游学,第三学年,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领域的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答辩工作。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这种校际合作、专业协同的日常教学活动“游学制”,开展还比较少,对相关三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说,同样也是新的实践领域。特定专业试点“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相应地要求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也要随之发生转变。“游学制”项目实施两年多来,已培养两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做出积极探索,累积了一定经验。深入研究现代“游学制”项目中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变化,对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探索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物流管理专业“游学制”学生管理工作情况
“游学制”学生均为试点院校通过高考普通招生的学生,相对而言,录取分数较高,学习能力较强,行为自觉性较好,校园生活习惯良好,实施学生管理工作有较好基础。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游学制”试点院校之一,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通过“半军事化管理”、“‘三和谐’宿舍创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等举措,追求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的“全员、全方位”育人目标,在管理中尤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游学制”项目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以学院原有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为基础,针对“游学制”学生开展特色化管理,支持、配合“游学制”项目的顺利开展。
1.1重视“游学制”项目学生入校教育与离校总结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物流管理专业“游学制”项目。学生来校游学时举行欢迎会,校领导介绍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成果;承担教学与管理的二级学院领导介绍专业特色、师资力量、学生管理措施;辅导员(班主任)召开第一次班会,开展思想动员,安排游学期间的事项。这些举措让学生对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有系统化的认识,从思想上保证游学班学生理性对待教学安排与各种管理举措。阶段性游学工作结束前,则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对“游学制”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还为离校班级举行简短的欢送会,对相应班级的游学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
1.2管理过程中考虑多种客观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游学学生来自其他院校,在管理中必须考虑到新环境、新设施、新制度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强,才能有好的管理效果。综合已培养的两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情况,影响游学班学生管理工作的因素主要有:(1)校园周边环境。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江宁大学城,校园周边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江北浦口区顶山镇,属于正在开发区域,周边配套设施还不充足。学校在积极引导学生的同时,制定详细的校园生活指南,为学生出行或到企业现场学习做好服务。(2)校园文化氛围。试点院校的专业特色分别体现为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和海运交通,在多年办学中已经形成各自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大交通”概念下的游学,学生除了通过专业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也应对不同的特色校园文化有所感受。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国家高铁实训基地和校内铁路主题公园,将独特的铁路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管理中。(3)宿舍管理措施。研究认为,宿舍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学习状态有重要影响。由于行业背景的差别,“游学制”项目承担院校在宿舍管理方面要求总体一致,在具体管理举措上有所不同。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在宿舍管理上主要推行“心理和谐、人际和谐、环境和谐”的“三和谐”创建举措,对宿舍卫生、同学关系和心理状态较为关注、要求较高,需要做好游学班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
1.3多种途径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游学制”学生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探索“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有之义。实践中,摒弃灌输式教育,构建“看、听、学、做一体化”的模式。看,是参观、观摩,了解学校的“大思政”教育成果;听,是参与校园“星空讲堂”和素质教育讲座,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学,是通过党支部和团总支主题教育活动,学习理论和先进人物事迹;做,是实际行动,也是管理中明确的行为要求以及对文明言行的督导活动。多种途径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确保“游学制”学生的政治思想端正,为专业学习活动提供精神助力。
2“游学制”项目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作为江苏省教育厅教改项目,“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一个较新事物,实践中的操作模式与我国古代“游学”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游学”完全不同,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在试点院校密切协作下,“游学制”项目进展比较顺利,得到了主管部门、学校、学生和社会的认可。由于该项目试点时间较短,尽管已经摸索出一些有效的学生管理办法,但仍存有一些问题和挑战。(1)学生离校与返校。目前的“游学制”状态下,学生需轮流到其他两所院校学习、生活8周,由学校组织接送。对学生而言,从离校到返校需“搬家”三次,行李物品较多,部分同学需往返多次才能完成搬运,客观上存在较大负担。(2)校园活动参与。高职院学生的部分校园文化活动层次较低,学生参与度不高。该问题在游学班学生中同样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学习环境的变化,学生存在陌生感;二是除专业活动外,较短时间内难以组织针对性较强的校园文化活动。(3)管理模式认同。游学班学生大二开始“游学”,已经熟悉并适应原来院校的管理模式,来到新的院校,面临新的管理模式,部分同学离开原来院校,在自我管理上有所放松,不能较好地融入新的校园管理模式中。(4)违纪处理协同。不同学校在学生违纪(特别是宿舍违纪)处理的具体措施有差异,学生对在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抽烟以及宿舍卫生脏乱差的处理措施有不同看法。在游学班专题教育班会之后,仍然有部分同学我行我素,无视院校的管理规定,违纪情况时有发生。这需要相关院校及时沟通,统一处理标准,规范学生的行为。
3创新“游学制”项目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几点思考
学生管理工作要主动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的功能,以适应校际联合办学、资源高度共享的“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游学制”项目下需要对其他院校学生进行管理,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客观上为探索、构建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提供了实践机会和平台。
3.1管理人员配备方面,做到层次分明
尝试建立“双班主任”管理制度。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党总支负责人担任第一班主任,主要负责与教学部门、职能部门进行工作协调,指导并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聘专业教师担任第二班主任,负责具体的日常管理。游学班级纳入到相应的年级进行管理,辅导员工作同样正常开展。
3.2校园文化认同方面,突出办学特色
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安排参观校园主景观和国家高铁仿真实训中心,组织学生管理专题班会。每个班级至少安排4次专业讲座,组织学生参与校级大型活动,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学校的生活,对学校办学特色、校园文化氛围有了一定认识。
3.3违纪教育处理方面,及时协商解决
“游学制”项目学校在学生违纪教育处理上,制度和措施基本相同,但在教育方式和处理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别。实践中,一旦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则及时进行教育,然后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原来院校,共同协商处理。给游学学生的处分,等同于原院校处分,并且两校互相认同处理的级别和结果。物流管理专业“游学制”试点项目实践六年多来,在学生管理工作层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一些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还需逐步细化和完善。随着该项目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逐渐成熟、完善,游学班的学生管理工作将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为该项目以后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当前,“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逐步得到贯彻和落实,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跟上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主动变革,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艳梅,祁洪祥.“公铁水游学制”人才培养体制实施条件与学分互认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4,(12):68-70.
[2]乔孟涛,刘海虹,黄春霞.高校学生公寓环境对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1):24-26.
[3]纪正广,刘晓华.高职交通类院校公铁水游学试点实施成效与问题对策[J].教育研究,2014,(5):267-271.
[4]陈振宇.高职院校学生活动开展的问题及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3,(2):39-43.
作者:颜亮 王爱侠 李万波 单位:皖南医学院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