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籍管理,根据《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中对学籍管理的描述是:学籍管理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的检查、考核与管理。学校应制定本校的学籍管理办法,并建立学籍档案。在日常学籍管理中应重点管理好成绩卡和学籍卡,做到完整、准确、规范、及时。学籍管理属于教学运行管理的一部分,而教学运行管理是按教学计划实施对教学活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其基本点是全校协同、上下协调,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保证教学质量。学籍管理制度,是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和高校用来规范和调整大学生在校期间入学注册,成绩考核与记载,升级、留(降)级,转专业与转学,休学、停学、复学、退学,奖励与处分,毕业和毕业资格审查、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等方面的相关规定。
2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学生发展的特点
大学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城市、地区和民族,各自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也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和习惯。而在大学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教学管理部门决定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和地点,由教师决定授课的方式、内容和进展等方面,学生通常只能被动地接受。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的情况很少,他们没有选择的自由。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来看,能保证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习惯进行学习显得十分必要。而在高校的教学改革实践中,虽然对人本管理已经有了各种尝试和探索,但仍然存在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阻碍学生自由学习的问题。
2.2弹性学制的实施困难
某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中规定:“普通本科学制为四年或五年,专科学制为两年或三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即四年制本科学生学习年限为三至七年,五年制本科学生学习年限为四至八年,二年制专科学生学习年限为二至五年,三年制专科学生学习年限为三至六年。”第二条规定“:学习优秀、能力较强的学生,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所在院(部)教学院长(主任)批准,每学期可以适当多选或提前选修课程,提前达到所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要求,取得毕业资格。”但在具体的制度实施上,弹性学制的执行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制度制定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潜力。但具体执行起来却受到很多因素的阻碍。比如,一名学生在大二提出申请希望提前一年毕业,首先要经指导教师或是辅导员的同意,再经由教学院长的批准方可取得提前毕业的资格。在之后的学习当中,他要在一年时间内完成原计划两年的课程,除了大量的必修课,他很难再自由地选择其他课程进行修读。也就是说各个学校虽然在教学管理制度上提出了弹性学制,但其执行的教学大纲仍然是四年制的标准,学生想要提前毕业会给学习带来很多的困难。
2.3转专业的限制
学生要求转专业的原因大多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由于大多数都缺乏主见,对家长的意见和要求言听计从,而家长大多又是从社会需求和就业来抉择报考专业,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爱好专长以及长远的发展,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产生叛逆心理;二是录取时由于调剂的因素,导致了学生不得不接受原本自己并没有考虑过的专业方向。虽然第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自己的原因,但是对一个对专业方向和未来发展的关系了解甚少的学生来说,他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完全理解专业的实质,所以要求转换专业也是情理之中;而对于第二方面的原因,更是因为学生是被动接受,所以也应该给他们一个选择自己真正爱好的专业的权利。作为学校层面,当某些学生有转专业的意愿的想法时,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到该专业的特点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必要的要求。学校在制定相关的转专业的制度时,应该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意愿为前提。如某学院的《普通本、专科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中规定,“学生入学后,一般应在被录取专业完成学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申请转专业。每位学生只可选择报转一个专业:学生确有专长,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者。”从规定上看,“学生确有专长”,“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所要表达的诉求点让人捉摸不透。比如,怎么去判定确有专长呢?由谁来判定?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方式来确定这个判断标准呢?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确有专长”而不是出于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呢?由此可见,现行制度的出发点并非是完全出于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没有真正体现允许学生入学后再次自主选择专业的实质性意义。实际管理工作中,能有幸转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这在客观上压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扼制了学生的求学意愿。
2.4制度执行程序不够规范
提高学籍管理制度的透明化不仅能优化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和效率,也可保障学生权益,同时有助于建立“以人为本,信息畅通,改进完善”的沟通平台,因此,这就要求管理执行过程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于学籍管理制度内容的透明化,大多数高校都停留在新生入学时人手一册的发放和公布,但后期制度章程的宣传工作有所欠缺。要做到学籍管理制度的高透明化,就要求学校以不同的方式和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对学生进行宣传与普及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此外,在加强学籍管理制度内容的透明化的同时,严格按照相关章程建立有理有据、公正公开、科学合理的机制保证制度执行过程的透明化。只有同时做到学籍管理制度的内容与执行的透明化,才能充分发挥学籍管理制度的作用和保障学生的各项权益。
3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
“人本”就是在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上,人是本体,人是主体,人是目的,人是标准,人高于自然和社会,一切为了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人类社会的任何活动都要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它强调人是自然、社会、自身的主体;人是价值形态中的最高主体。”以人为本观念是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而出现的,但真正从哲学上把从抽象“人”的关注转移到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人”的关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只有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以人为本才得到了真正的科学说明,并广泛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人”的主体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性的觉醒,以人为本的教育成为必然。“以人为本”的管理,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人本管理,简单地说,指的是在教学管理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的对象。
3.1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部分不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发展,而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籍管理制度上要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设:课程的免听,即允许学习成绩好且自学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申请自学,经过批准后免听有关课程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不跟班听课,但须参加平时测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完成作业和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该课程学分;课程的免修,即学生已经修读过的课程或者自学过的课程可以申请免修,对于专业分流者允许其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免修,而对于其他情况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免修课程结业考试,成绩在规定的标准以上者可以获得该课程的学分。
3.2鼓励学生参与学籍管理
让学生尽可能个性化民主化,使之拥有自主权,从而带有责任感地参与到教学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中来,这是教育管理制度的突破与创新,也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所需要发展的。大学生是高等院校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主要核心,院校和学生不是传统的教育和被教育的角色,是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关系,这就需要院校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进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时,要负有责任认真切实地调研和总结学生的要求和建议,要有纪律有组织有规划地与学生交流,多一些沟通多一些关怀,最大范围内收集整理学生的需求信息。例如,一些高等院校在建立教育行政学生助理制度上,就是通过学生助理参与讨论并合理地采纳了学生助理对教学管理制度的修订意见,而学生更愿意自觉遵守这样民主产生的教学管理制度。
3.3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便捷化
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学籍档案伴随着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反映了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的思想品德和学习状况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学籍档案有录取情况、成绩单、毕业设计(论文)等,它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过程的各种内容,因为涉及每位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不尽相同,所以学籍信息也就千差万别,因此无论是从管理的角度看还是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合理、规范的学籍档案管理十分必要。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籍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籍材料收集不及时、更新速度慢、整理不严谨以及查找不方便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一点就是要从观念上树立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档案管理的制度;其次是要对从事学籍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最后,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之下,要加强网络办公的重视程度,要及时、准确地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以提高查找档案的效率。
作者:任静蓉 单位:中原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