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籍管理论文(共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学籍管理完善对策
一、学籍管理中的存在问题
(1)教学管理系统未能有效利用
远程教育学院有自己内部的教学平台和管理系统,但是大部分学员不能很好地利用该系统进行查询、学习、和教师交流,而习惯于遇到问题就打电话问班主任老师或教务管理部门的老师,甚至还有学习中心的一些教师也不能有效利用该平台进行学籍和学习的管理,这些因素都给学籍管理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难度。
(2)学籍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学籍管理工作是学生和学校间的“入口”也是“出口”,因为从“学籍注册”到最后的“毕业审核”,每一步骤都不能缺少。作为学历班的每一位班主任,必须很好地配合做好学籍管理每一环节的工作,而不能认为只是教务管理部门或者学籍管理教师的事情。
(3)学籍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够
远程学院对下属学习中心的学籍管理人员缺乏专门的业务培训,从事学籍管理的教师流动性和变化较大,而且这些人员一般也都是在工作中边摸索边学习,对学籍管理制度也吃不透,对相关政策也是认识不清、一知半解。另外,学籍管理管理人员同时也兼职其他教学事务,琐碎繁重的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如何开创性工作,去进一步创新学籍管理工作。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籍管理的质量,所以说学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二、提高学籍管理质量的对策
作为一个基层的学习中心,通过对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多年实践,本着以人为本,适应新形势的成人教育和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学籍管理工作方面,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完善制度强化管理,规范学籍管理工作
学校建立健全各项学籍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严格远程教育学生的资格审查制度和操作流程,切实封堵可能出现的资格问题;严格考试制度,规范课程考核,及时注册考核结果;严格毕业审核工作流程,加快毕业审核进度,根据学员的学业情况,及时颁发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规范学籍管理工作。在平时工作中,我校要求学籍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四心”和“四要”“:四心”就是细心、耐心、用心、责任心,即核对数据要细心、提供服务要耐心、解决问题要用心、处理任何事务要有责任心。“四要”就是一要熟悉并掌握学籍管理的制度和政策,懂得利用教育教学规律和原理去管理、去思考、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二要增强服务意识,具有奉献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热爱学籍管理工作,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三要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软件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学籍管理的专业素养;四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管理又育人,有上进心,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公平公正地开展好工作。
(2)开通教学管理平台,高效管理学籍信息
我们和多所高校远程学院联合后,开通了网络管理平台,加快了信息交换的速度。我们学习中心将学员的基本信息、最近的选课情况、阶段性学习的进展、评价等及时上传到教学管理平台,让远程学院了解学员的学籍和学习情况;我们还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学员的远程学习状况进行跟踪分析,帮助学员进行选课、学习指导;通过平台的查询,班主任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远程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程学习进度等情况能进行全面了解,通知学生一定阶段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并对学员的学习进行个性化指导,并提出相关要求,及时完成学习任务。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管理平台,可以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对学员的学习状况、学习过程进行管理与监控,能有效及时地了解到学员的学籍变动情况,避免出现失误。
(3)强化校本管理培训,提升学籍管理效率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技术知识含量高,准确率要求高的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工作,业务水平高,具有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精神的教师负责学籍管理工作,及时将每一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和学籍变更等完整、准确地分类归档,落实信息安全措施,实现学生学籍电子化管理。近年来,学校确定培训处的专职人员具体实施学籍管理工作,每年送出去接受远程学院的专门培训,适应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提高学籍管理质量。
(4)加强学员培训辅导,共同重视学籍管理
我校每年新生入学,负责学籍管理的教师和班主任会分别对学员做详细的入学导学培训,细致讲解远程学习的特点和过程,学习平台实际操作,了解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相关流程,知道如何获取资源和寻求帮助等与远程学习密切相关的事宜。让新生尽快了解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理论,了解和适应远程教育学习模式,熟悉和掌握学习方法,知道如何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获得各种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等,让每个学员都能很好地利用网络管理系统查询学籍相关的情况以及学业成绩等等。还能及时查漏补缺,纠正学籍管理上的失误,师生共同重视学籍工作,提高在学籍管理上的工作效率。另外,学校还有专人进行学籍档案的管理,有效地服务全体师生。对每一级学员都准确及时地记录学籍变化,保留完整详细的电子学籍档案和纸质存档材料,以方便学籍信息的查询和。
三、总结
从我校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来看,更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重视和规范学籍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为提高成人教育质量提供重要的保证。
作者:宗丽花 单位:江苏宜兴经济开发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第二篇:高职学籍管理团队构建
一、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软件一般是直接购买的,即使有些高职院校联系专门的软件研发中心为学籍管理量身定制一套系统,但在合作开发软件时,难以确保有些系统开发和管理工作人员不够积极参与和配合,在提供学校学籍管理信息和要求方面不够严谨和细心,导致信息出错或者不够完整,影响软件的开发和日后的使用和完善;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人员只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对于高级操作、维护以及相关软件的使用并不够熟练,当管理人员面对学籍管理系统亟待维护和更新时,或是面对学生的学籍资料出现了很大的差错时,管理人员在软件和计算机上的盲区会显得十分紧要,这些都将影响学籍管理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学籍管理系统的完整和完善。
二、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改变认识,重视信息化建设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之所以在较长时间内发展迟缓、进度慢,很大因素是学校各方对此都不太重视,认为学籍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挂钩并没有太大影响。因此,想要实实在在地有效开展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应当改变高职院校管理层的认识,强调信息化建设对有效准确开展教务管理的重要性,强调对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时代化的必要性。学校领导应制定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有规可依;加大在学籍管理方面的投入,让信息化建设有充足的物质保障和支持。同时,要大力像学校老师和学生宣传学籍管理信息化这一大建设,让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度、自觉性得到提高。
2.2分工合作,构建学籍管理团队
一个科学的、专业的、合理可操作的学籍管理系统的建立背后少不了一支专业、科学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团队。集中学校重要的教务管理人员、软件技术人员等有关工作人员,通过相互讨论和研究,提出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方案,根据不同人员的专长和特点,具体落实分工,并在各方分工进行中紧密地合作,有序渐进地完成建设。同时,在规范的科学的学籍管理系统建立后,学校应当有组织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籍管理团队的成员进行更进一步的培训,熟悉系统的完善、软件的更新等这些后续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在计划中保证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性。信息化的学籍管理系统从建设到维护还都需要学校各个管理层和老师的协同合作,在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可以建立一个权责明确的工作责任细则,让每个参与者明白自己的责任。
2.3主张研发,设计出自己的软件
不可否认,在整个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软件的研发和维护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因而在研发学籍管理软件时,要紧密结合学分制和工学结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在课程开发和专业调整,紧密联系学生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紧扣学校办学规模的变化等;其次,学籍管理软件的设计要尽量满足科学、合理、高效、兼容性强、界面友好、适合本校等特点和便于维护升级等,同时必须与学校信息网络中心合作;另外,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全程参与学籍管理软件的开发,专人负责,及时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籍管理软件在结构上、功能上和使用上更科学、更合理、更切合学校的实际。
三、总结
总的来看,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建设科学的高校教育管理和提高高校教育水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如何让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建设踏上科学的时代轨迹,需要高校各方长期的努力,更需要再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作者:赖凤英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艺术院校学籍管理
一、学籍管理的概念与发展
1.软件系统学籍管理模式
自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在国内大中型学校开始被运用,国内的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也开始改革。学籍档案保存形式由传统的纸质形式发展为初级的计算机系统软件。然而,学生档案搜集过程中仍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沿用传统纸质登记的方式,传统的档案整理方式。但在档案保存、核实、查阅中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计算机管理,在数据分析等过程中有了很大的进步。
2.信息网络化学籍管理模式
自21世纪开始,互联网贯穿了整个社会,在网络化的冲击下,现代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籍管理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学籍管理过程中,信息化融入其整个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录入、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核查等等,大大提高了学校对学生学籍管理的能力,为教学活动安排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二、当前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籍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对学籍管理认识不足
在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对学籍的重要性缺乏根本性的认识。首先,一部分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单纯地认为学籍只与学生在入学期间存在着联系,入学之后,学籍管理工作就和学生没有直接关系了,对自己的学籍档案整理不上心。其实不然,学籍管理是伴随着学生从入学开始一直到毕业全过程的管理办法,包括了对学生转班、转学、休学、奖励、处分、毕业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在很多学校以“成长记录袋”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影响着学生在校,甚至离校后的生活。比如,学生在毕业整理“成长记录袋”时,有些学生为了美化自己的在学表现记录,在其整理过程中,往往加入一些虚构的奖励表彰记录。当应聘公司核实招工信息,虚假的信息甚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招聘工作,使学生的信誉度受到影响。其次,很多学生在填写、制作学籍档案时敷衍了事,草草填写,不能填写确切的信息,有些艺术类学生由于文化成绩不好,不愿意学校与家长之间保持互动,甚至经常为学校提供错误的联系方式,为学校的学籍档案核实工作带来很大的问题。
(二)学校学籍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加强提高
众多高等艺术类院校中,存在着很多院校不能正确地认识学籍管理对学生教学的意义。院校领导片面地看待学籍管理工作,将学籍管理误认为是简单的搜集整理工作,在学籍管理人员配置上存在草率的现象。很多高等艺术类院校的学籍管理人员聘用非专业人士或者缺乏基本专业知识的老师,对现代计算机与信息化技术没有全面认识,做不到专业的学籍管理工作。
(三)学籍管理人员法律观念薄弱
学籍信息属于个人隐私,高等艺术类院校中学籍管理人员在法律意义上有责任保护学籍信息的隐私性。艺术类学生因为专业特殊性,家庭条件一般都很富足,独立思想观念很强,加之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外出进行实地采风活动,与家长联系较少。这就为很多不法分子提供了契机,很多不法分子联系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人员,非法收购学生学籍档案,导致学生隐私泄露,为学生家庭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四)学籍管理系统不健全
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由于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籍管理系统管理信息量巨大,并且其信息量每天都在增加,系统地更新速度很难跟上信息更新的脚步,导致很多院校信息系统老化。在学籍计算机管理中,我们通常会发现,随着信息量的累积,计算机系统常常出现信息处理变慢,或者出现系统无法完整地大批次处理信息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学籍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加之学校经费有限,系统更新换代慢,旧信息系统中的漏洞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增加,为黑客入侵系统提供了便捷,也导致了学籍信息的外泄。
(五)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
国内现在很多学校对于学籍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其中,校领导的不重视是重要的因素。校领导决定着学校工作的发展方向,由于当下的校领导通常都是新课程改革前的老一辈工作者,对于新时期下,对学籍管理的工作重视不足,造成了学校学籍管理建设滞后,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优化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籍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在学生中学籍重要性的教育
学生作为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对学籍的认识对于学籍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学生学籍管理宣传教育中,首先,提高学生对学籍填写重要性的认识,告诫学生正确地填写学籍档案对于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每次录写学籍时,各班做好充分的班会教育工作,以PPT等形式将学籍的重要性详细展示给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规范填写学籍信息的重视。其次,针对艺术类学生不规范填写学籍档案的情况,学校应以各班级辅导员为单位,严抓不规范现象,如“草书“”艺术字”的填写方式。严格要求学生的字体形式,用正规楷书为字体要求,要求填写规范整洁,针对不合格的档案,一律退回,要求学生重新填写,情节严重的给予一定的警告等处分。最后,对于艺术生错报信息,一经核实,予以严厉处罚。
(二)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要提高校领导对学籍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学校建设在学籍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在人员配置上,以聘请专业的学籍管理人员为主,增强学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其次,加强学籍管理人员的考核,对于在学籍管理中出现重大贡献或是重大失误的人员予以相应的奖罚措施。最后,针对学籍档案管理,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促进学习,与时俱进。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认识
针对学籍管理中的违法乱纪行为,首先,学校应加大对学籍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工作,做到知法。其次,严格控制对学生档案的复制传输,完善调阅学生学籍档案的手续,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
(四)完善学籍管理系统
在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籍管理系统管理中,学校应聘请专业的计算机人才进行系统管理维护工作,定期对系统漏洞进行修复,加强系统的保密工作,抵抗外来因素对学籍管理系统的入侵与破坏。其次,提高内部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杜绝因错误操作为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四、总结
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从学籍管理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管理的学籍管理模式是时代的要求,是学籍管理未来发展的唯一方向。优化高等艺术院校学籍管理系统必须紧随信息化时展潮流,结合艺术生的特点,最终使学籍管理工作真正为教学工作服务。
作者:黄薇 邓丽平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学籍管理的改革创新
1按照工学结合培养需求,改革创新学籍管理制度
(1)进行灵活的学分转换与认定。根据学生在企业实践、社会实践、工厂实习等实践培养过程,按照工时、学时数等方式转换为校内的实践学分,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实践学分。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建立实践单位的培训与校内学分的认定与转换制度,建立技能考核评价制度,将使学生的学业考核,从注重获取理论知识向注重技能培养转变。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世界500强浙江物产集团联合培养的物产师范生,由浙江物产的企业讲师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学校认可为企业文化课程,认定转换为学生选修课学分。
(2)建立全程监控的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工学结合的实践环节都在企业或实训基地等校外场所完成,常规的学籍管理制度下未能对学生实践环节进行有效监控。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践环节的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如设立企业导师、校内导师、巡察辅导员、学校督察员等定期联系走访,组织巡察讨论,对学生进行包括出勤、阶段测试等考核,同时也对实践场所,如实践企业、实训基地等进行检验,从而达到对工学结合实践环节的有效管理,提高学生实践效果。
(3)允许不同专业根据专业特点灵活设立学籍管理细则。由于不同专业工学结合的模式差异较大,学校应当允许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学分认定与转换标准、实践技能考核标准。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要求必须进入酒店顶岗实习半年以上,技能考核以酒店标准为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则可以在校内进行,安排与企业合作,定期与企业交流,考核以最终提交开发成果为主。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过程管理工学结合培养环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基本都在校外完成,虽然在学籍管理制度上设立了多级人员定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讨论、巡察、考核与评价的模式。但传统的方式还是不能方便直观、及时地掌握学生在校外实践环节的学习情况。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全过程管理工学结合培养环节。学校可以建立网络化的实践培养环节管理系统,要求学生每天记录实践情况,每周记录实践小结,实践完成后记录实践总结并将实践单位的鉴定与评价上传管理系统,校内导师则可以登陆管理系统,批阅学生实践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同时网络化的管理系统应当支持多种方式的介入,除了普通的计算机浏览器外,可以考虑通过电子邮件、手机客户端、短信、微信等方式,以方便学生在校外实践场所及时记录实践情况。学校实践导师、辅导员、专业负责人、教务处、督导等工作人员都可以方便地查看学生实践状态与实践反馈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多级的、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3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建立完善学籍预警机制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要求学籍预警机制改变传统的“事后处理”为“事前预警”,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避免社会、家庭因学生学业问题带来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在学生在校学习与校外实践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情况,应当及时告知、提醒学生本人和家长,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籍预警应当包括,实践出勤、阶段测试、技能考核,逾期提醒等。日常考勤随时进行,对于旷工的学生及时联系提醒,实践导师及时跟踪调查。学业提示与预警应每学期进行一次,告知学生毕业尚须学习的课程与学分数,告知学生实践学分的替代认定情况,对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相对紧张的学生提出警示。对于毕业班学生有历年累计不合格课程、实践环节未完成、实践学分未修满的,提前进行毕业预警,相关管理部门及时做好帮扶工作。学籍提示、学籍提醒、学籍预警、毕业预警,应当按照不同的级别采取不同的告知方式。如学籍提示可以仅在教务系统或者实践管理系统中查询,提醒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站内信或者短信方式告知学生,学籍预警则应当同时采取书面方式告知学生,毕业预警应当以学院文件方式同时告知学生家长。
4小结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籍管理工作,应努力探索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相对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和学籍管理办法,在灵活学习方式的同时,不降低培养目标,不降低人才质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籍管理的改革创新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的手段,引领创新型人才培养。
作者:邬伟强 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职院校学籍管理
一、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中的理念错误
如果将管理制度比喻为一匹野马,那么法律就是其疆绳,失去疆绳的制度会产生独裁。现行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体系就犹如脱疆的野马,其中许多规定的合法性都过于模糊,许多维护学生权益的规定都只是名义上的,缺乏现实内容,严重忽略了对学生根本权益的保护。例如处理学生作弊和打架问题,有些学校会以“严重影响校风”为由开除学生学籍,学校在处理这种问题时,用这类冠冕堂皇的理由处罚学生是经常发生的,其落脚点不是放在如何教育学生身上,而是放在维护校风、维护自身利益上;成长本就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的犯错,学校和老师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这些错误,从而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一味的用管理制度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重惩罚而轻教育,完全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
(二)错误的师生观念
之所以会有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王侯将相尚且宁有种乎,老师和学生的上下级关系又是从何而来?所谓的尊师重道,并不是针对“老师”这个词,学生尊重的应该是比他们具有更多知识、更先进的思想、更高贵品质的人。但如今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师生观念都是错误的,他们认为学生是不成熟的,需要规章制度的限制和服从自己的领导,在这种错误的师生观念引导下,学校的管理往往会起到压抑学生个性的副作用,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自由发展。以错误观念为基础制定的学籍管理制度只会激化学校与学生间的矛盾。
二、造成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系统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管理观念陈旧
正如上文所说,没有法律依据的制度是不完善的。但我国法治建设起步晚,还有很多方面都没有相应的法律保护,教育行业的法治建设更是刚刚起步,短时间内人治的教学观念和管理理念依旧是主流,而传统的人治思想强调的是集权与集中管理,这种模式否定了人的自我价值,导致学生大多都是被动学习,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今社会,法治宣扬的平等与自由,才是现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它不仅有利于教育公平、管理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二)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模式主要沿袭传统的集权控制模式。这种模式缺乏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只是一味强调学生对规章制度的服从,学生在这种模式的管理下只能逐渐沦为受教育的机器,其自身权利得不到合理保障,学习态度消极,更枉谈学生个性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增强。
(三)管理透明度低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体系正在逐渐完善,但有一个问题却一直没有明显改进,那就是学籍管理的透明度问题。新生入学时,学校通常会提供一本介绍学校管理制度的手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籍管理系统就是透明的,手册上所介绍的只是制度的表面,并未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内涵及使用时的具体依据,这导致学生不能从根本上对学籍管理制度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在这种对管理制度概念模糊的情况下,学生很难自觉的遵守其要求。任何一种制度,只有直观的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和认可它后,学生才会主动去遵守它,唯有如此、制度的思想指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四)管理人员素质低
学籍管理工作的特点是复杂多变,庞大的学生数量和不断变化的学生信息使得其工作难度较高,这就需要从事学籍管理的职工不仅要具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和专业方法,更要有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并不具备以上这些要求,校领导认为学籍管理只是一项简单的记录学生信息的工作,并不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在平时的培训中也很少为学籍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培训,这就导致学籍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管理方式也非常落后。
(五)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现行的学籍管理方式主要还是传统的以纸为媒介,在学生数量不断提升的今天,使用纸张记录学生的学籍信息不仅速度慢、保存安全性低、查阅复杂、转移过程繁琐,更是存在信息被篡改的风险;部分教师有可能因受贿而私自对学籍信息进行改动,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和真实性。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效果的策略
(一)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所谓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强调高职院校在学籍管理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各项管理工作围绕着学生开展。它要求学藉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能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全面实现对学生个人价值的尊重与肯定二在当今社会的教学管理与改革中,人才的培养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人价值开发和实现,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一切活动以保证学生的利益为前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这对我国面深入的开展教学与管理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正确认识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差异
高职院校的学生们通常来自天南地北,各地区间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社会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等差异,使得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作为学籍管理人员,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的去了解这些个性的特点,理解和尊重该个性造成的差异_,对其使用不同的管理规定,为学生营造最合适的成长环境。与此同时,管理责任还要善于收集、分析、比较、研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为学生研究出一套更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全面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三)信息化的学籍管理方式
在信息化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应积极为学籍管理引入信息化管理方式。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正在不断增加,这大大增大了学籍管理工作的难度。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学籍管理方式,不仅能大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程度、方便学籍信息的转移,更能增加学籍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学生可以通过登录相关的学籍信息查询网站,直观的查询学籍变化情况,大大提高了教育公平性。
作者:固红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临床专业认证的学籍管理
一、专业认证对学籍管理的要求
在专业认证指标中,有两条是对医学院校的学籍管理部门提出的要求。一条是“了解医学院重要决策有关情况,考察教师能否直接参加招生、课程评价、学籍管理及其它重要政策的制定”。另一条是“考察学校主要教学环节,包括集体备课、试讲、讲实验、见习、常规技术操作、实验实习分组、考试、学籍管理等,是否有质量标准、教学要求、操作规程、管理规定、传统惯例等系统的管理程序。”这两条认证指标都指出医学院校的学籍管理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考察医学院校的学籍管理是否做到以人为本,是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程序的执行是否科学规范,过程是否注重师生的参与度,因此如何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实现专业认证成功的关键。
二、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制度的建立
1.学籍管理制度的性质
对高校的学籍管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校的学籍管理具有法律性、权威性、公共性和教育性这四大方面的特点。
1.1学籍管理制度要具有法律性
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医学院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其性质也应该具有法律的效应,它是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在高校内的延伸,也是法律与学校规章制定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是为了维护高校教学秩序提供了基本的章程,保护大学生在校的基本合法权益,也规定了学生在校的基本义务。另一方面,高校的学籍管理不应该是为了某个群体或个人而制定的,它是协调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程序和机制,即它是学校内部各利益群体调节的产物。
1.2学籍管理制度要具有权威性
学籍管理制度既然作为一种制度,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就理应有一种强制性,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科学的规范和指导,以实现不管自理的目的。它对学生在校的整个过程起到监督、引导、规范、约束的作用。如果学生的行为跟学籍管理的要求产生冲突,必将要求学生受到相应的处理和惩罚。在学籍管理过程中,只奖不罚,使得制度没有了权威性,甚至有少数的领导认为对学生的开恩,就是做到了以人为本,这是对制度不尊重的表现。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理应是向好的方向产生变化,如果产生不良的行为和表现,这就不叫做教育了。
1.3学籍管理制度要具有公共性
公共性指学籍管理对待每一个学生都理应是平等的,在学籍管理制度面前每个学生都理应有责任去遵守学籍管理的内容,不应该有任何特权的存在,即学籍管理制度对所有的在校大学生都具有普遍的管理效应,因为它是协调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的。
1.4学籍管理制度要具有教育性
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因此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表述上要体现出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并认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的发展考虑。如对学生的弹性学分学制的管理上,对学生转专业的规定上,对学生自主选课的管理上,对优秀大学生的专升本章程管理上,对辅修第二学位的管理上,对跨校修读学分的管理制度上等等,都应该体现出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导向作用,使得高校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吻合。
2.学籍管理制度的建设
学籍管理是高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基础,它为高校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基于专业认证的学籍管理制度的考察,可以从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反馈上体现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否符合专业认证的需要。
2.1学籍管理制度的建立
学籍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否有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在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上,理应由不同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以此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因为作为协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它是利益方的意志体现,而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贯彻与落实,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上最能够得到体现。因此学籍管理制度对教师和学生所征求的意见有哪些,哪些被教学管理部门所采纳,管理部门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等等,都成为专业认证过程中重要的认证指标之一。其次,是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其依据是什么,是否符合国家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关特点;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的规章与制度、行为与规范等等,是否考虑周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控制、激励、调节等是否适度与科学合理,都成为影响专业认证的重要考察因素。
2.2学籍管理制度的实施
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它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实施的主体,即教师和学生。教师要了解掌握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指导学生办理各种学校的学籍注册、学籍异动、成绩考核等事宜。教师理应处理好各种学校的办事程序,以免学生东奔西跑,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作为学生要了解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这个了解层面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对学生最低的要求,也不必要像很多的学者所倡导的“熟知学籍管理制度”。因为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按照相关的规定顺利地完成相关事项的办理。
第二个方面是学校的管理层面。有些学者对“管理”一词持有异议,认为“管理”一词不足以反映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服务理念”。此种说法虽有合理的因素,但也不能反映出学籍管理作为高校国家政策方针与法律条文相结合产物的特点,它忽略了高校学籍管理的法律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因此高校的学籍管理部门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学籍管理实施体系,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三位一体化机制。只有建立并实施三位一体化的学籍管理机制,才能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工作的顺畅与沟通。
第三个方面是学校的决策层面。这包括学校的党委、学校的学术委员会等对学校学籍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审批与决定。特别是对学生的学籍异动(休学、复学、退学、转专业、转校)、学生处分直至开除学籍、退学等作出决策,责令相关的部门或职能单位办理相关的手续和管理事项。
第四个层面是国家的引导层面。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会根据相应的需要,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哪些高级人才,会对一些高校的办学理念与宗旨进行政策性的引导,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高校的学籍管理校内部由前三个方面来完成,校与国家之间需要靠第四个方面来进行调节。因此高校的学籍管理是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管理体系。封闭体现在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学籍管理制度,各不相同。开放指的是高校的学籍管理是有新政策、新思想输进的管理体系。由此可见高校学籍管理体系的运行是跟专业认证的理念相一致,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国家人才的培养和人才质量的保证。
2.3学籍管理制度的反馈
任何一个管理制度都会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也不例外,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监督,并对在实际情况下的学籍管理条例和规定进行验证,验证其是否科学合理,并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因此交流与沟通机制是否具备,这也是专业认证对高校学籍管理提出的重要要求。
三、小结
以上对专业认证下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与反馈进行了探讨,得出对学籍管理的几点要求:是否考虑周全、是否有学生利益方的参与、是否为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拟从学籍管理制度的建立、学籍管理制度的实施、学籍管理制度的反馈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期提高学籍管理制度的组织与管理效能。
作者:黄翦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务处
第七篇:基础教育管理下的学籍管理
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系统维护、学籍管理、学生成长管理、学业水平考试、课程管理五大模块。最重要的学籍管理模块包括了学校管理、新生管理、在校生管理、毕业生管理、学籍异动、统计查询、单证打印等;学生成长管理主要是统计分析学生高中三年的学分修习、体质健康、基础素养、评语等;学业水平考试用于管理学生的省级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这三大模块结合起来就可以统计分析出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整体评价以及是否完成高中学业。
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启动也给学籍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个学籍管理是由网络平台服务与计算机客户端程序两部分组成,二者要实现数据的同步更新。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平台和客户端的使用方法,每一项业务都要做到熟悉操作流程,明白操作过程,确认操作结果,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此外,系统还在升级更新中,不断的完善各项功能,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成为合格的学籍管理者。
其次,要做好老师的培训指导工作。对老师们进行平台使用方法的培训指导,让他们熟练掌握平台的相关功能,让平台真正的为广大教师服务。最后,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反馈心得体会,及时提供意见和建议,完善平台的功能,更好的发挥平台的优势。但是,平台的启动并不代表就彻底放弃了以前的学籍管理模式,平台也不是全能的,也有它的弊端,而且有些业务必须留有纸质档案备查。既要合理的使用平台又要部分保留以前的学籍管理模式,两手都要抓,要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无缝隙链接,互补互通,将学籍管理做到万无一失。
学籍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艰辛的工作,学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很高的素质。要有责任心、有耐心。学籍管理为学生在校安心就读提供了保障,每天面对成百上千的学生,在我们看来他们只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个体,但对每个学生来说他就是百分之百,要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家长,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同样的业务可能要重复好多遍,同样的话可能要说几十上百遍,但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要细致耐心地为学生、家长讲解,让他们明白相关的政策。
要细心、要及时。学籍管理工作头绪很多,而且好多学籍管理人员还承担着学校里其它的工作,工作量很大,应对的事务又多。必须仔细认真,不能疏忽大意,把要做的事情及时记下来,养成做业务笔记的习惯。要及时办理业务,有些学籍变动必须及时办理,比如休学,如果不小心忘记办理休学手续,那就耽误学生的正常复学,一晚就是一年,这种错误是无法挽回的。而且开通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
要及时总结、多交流沟通。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是一种新的学籍管理模式,对广大学籍管理者来讲是新事物,必须要有新思路,新理念,用新的工作方式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与同行们交流、分享工作体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网络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山东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为山东省的学籍管理开创了新的篇章,也给广大学籍管理工作者们搭建了一个全新的舞台。我相信,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各地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在学籍管理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下,山东省的学籍管理一定能走在全国前列。
作者:隋顺东 单位: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
第八篇:开放大学环境下的学籍管理
一、开放大学环境下高校学籍管理的新特点
1.信息化
开放式大学教育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其在学籍管理上的运行模式方面势必体现出信息化的突出特点。我们知道,开放式大学所面对的学生已经不是局限于固定时间、限定场所的特定学生,因此,如何突破时空的限制来管理学生学籍,是开放大学学籍管理要做的首要工作,而要完成这项工作,非把信息化管理模式引入进来不可。在这一方面已经有成功案例,1999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内部开始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播电视大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这种网络版的“广播电视大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为基本模式,通过后台数据库的运行,对学籍管理、注册管理、教学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相关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引入“广播电视大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籍管理,通过相关的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开放教育模式下学籍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体现了学籍管理所具有的信息化特点所在。
2.现代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高校创新管理体制、增强管理效用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身处其中的开放教育中的学籍管理实现现代化转型也是时代趋势的必然结果。学籍管理的现代化,首先是管理观念的现代化,也就是说,作为学籍管理者,必须尽可能地掌握与学籍管理相关的现代科学观念与现代科学理论,诸如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学籍管理中。其次是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对学籍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合理的、科学的组织与管理,与此同时,要运用计算机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各种信息技术等,提高学籍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更有效地服务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
3.开放化
开放大学的突出特点就在“开放”二字,这不仅指的是其面对的学生多是流动性大的社会成年人,还指的是其涉及到的部门很多,除了学校内部内的,校外的也有很多,而教学模式的开放化更是其重要的“开放”特点体现,因此,开放教育中的学籍管理不能忽视这个重要特性,必须在管理手段和管理过程中充分遵循和适应这一特点。比如,远程教育是开放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学籍管理对于这一数据信息的存储与管理,就不能仅仅使用传统旧有的手段,而是应该采取开放的态度,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等,结合各种动态变化活动,对学员的学习轨迹、反馈意见等进行跟踪与服务,以此为正常教学、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推动开放教育事业的发展。
4.系统化
开放教育模式下的学籍管理涉及面比较广,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成效,必须在其管理模式中突出系统化的特点,所谓系统化,就是指构建起学籍管理在“决策、执行、监督、反馈”上的动态循环管理系统,其通过简洁而迅速、有效而实用、灵活而安全的操作程式,既可以使各级相关部门掌握各种情况,又可以充分反映学生的有关建议和意见;既可以使开放大学的各项工作协调进行,又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体现出互动性与及时性,只有建立在系统化上的学籍管理制度,才可以更好地为开放大学的顺利开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务,并推动开放大学实现培育社会所需人才的目标。
5.人本化
由于开放大学面对的学员多为社会上的成年人,他们在学历、行业、社会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开放教育下的大学学籍管理在观念上,必须突出学员的主体性,充分尊重不同学员的不同诉求,倾听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并在实际工作上加以改进,尽可能地服务好学员;在管理过程上,要“随时接受学生注册“”学生随时注册学习课程”“随时审核、随时颁证、随时进行电子注册”等,以求快速高效地为每一位学员做好服务工作;在操作技术上,要尽可能地降低学员所使用的网络、信息等技术的操作难度,采用简洁明了的操作程序,使学员在使用时一学即会,使用起来简便实用。
二、开放大学环境下学籍管理的实施原则
1.转变观念与创新制度相结合
随着新的开放教育模式的推进,旧有的学籍管理模式与手段已经难以满足教学育人新模式的要求,学籍管理的改革创新任务可以说是既重要又紧迫,作为开放大学的管理层以及学籍管理人员对此要有充分认识,要在观念和态度上从保守僵化的思维中转变过来,改变原先得过且过、不愿徒增多事的想法,切实重视学籍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在学籍管理制度上作出实际行动,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学籍管理工作的实际,了解开放大学下学籍管理的具体特点,进而制定出一系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岗位中配备上合适的学籍管理人员,促进学籍管理工作科学、高效运转。
2.贴心服务与责任意识相结合
作为学籍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意识。学籍管理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无论面对的学生有什么样的问题,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首先都应该表现足够的耐心,通过合理得当的解决手段为学生做好相关工作;同时,作为学籍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观察力,由于学籍管理工作涉及的学员非常多,细节非常多,头绪非常多,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本着对学生和学校负责的态度,认真审慎对待各项具体工作,争取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能马虎从事,以防造成更大的工作失误。与此同时,学籍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充电,提高自己的学籍管理能力,增强业务水平,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上站好每一班岗,做好每一项工作。
3.及时互动与强化监督相结合
开放大学学籍管理必须充当起学校与学员互动交流的平台,即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开诚布公地告知学员,同时也要把学员的各种诉求和建议通过畅通的渠道及时如实地反映给需要,以使有关问题得到合理解决。与此同时,学校和学员可以借助网络、信息平台等手段,共同对学籍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学员可以享有知情权、监督权、申诉权等基本权益,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权,学校可以通过监督学籍人员的具体工作表现,以“谁的事情谁负责,谁的责任谁承担”为中心,把制度监督建立起来,并扩展到所有的学籍工作之中,做到事事监督,以此保证学籍管理的公正与公开。
作者:姚苏芮 单位:邢台广播电视大学
第九篇:信息化学籍管理
1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时代,学籍管理采用全新的理念树立起新型的管理理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互动,才可以加快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步伐。根据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制定规范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配合以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真正实现学籍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学籍管理工作在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籍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系统构建,对发展高校教育,保障教育信息化健康的发展,健全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学籍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1)学生学籍注册;(2)学籍异动(包括休学、复学、退学、转学、降级和转专业等);(3)学生成绩考核与记载;(4)学籍预警机制;(5)毕业资格审核和学位资格审核。其中学籍预警机制起到了避免学籍异动,减少学生降级、因成绩过差而退学,以及不能顺利毕业。与毕业资格审核共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预警,是学籍工作的重要环节。这里我们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学籍预警和毕业审核进行简要的分析。
1.1学籍预警机制
学籍工作要“防患于未然”,学籍管理中的成绩问题都是逐步产生的,怎样在学生的学籍产生变动前介入干预和挽救机制,是非常关键的,由此我们学籍管理工作中有了学籍预警机制。建立学籍预警机制,主要意义在于使学生本人及时知晓目前所属的学习状态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挽救措施;同时积极联动学生家长,使其及时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异常情况,通过家庭教育,及时跟踪孩子思想状态并对其加强指导,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有效预防学生学业继续滑坡。简而言之,就是在学籍异动之前,把边缘状态下的学生拿出来进行成绩分析,并通知学生和辅导员,甚至家长,使原先信息相对不通畅的学校管理方、学生、家长三方变得信息公开、透明,做到对问题早发现,从而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在校学习,顺利毕业,也降低了未来可能因学籍异动而产生的各种矛盾与纠纷。
1.2毕业审核工作
学生毕业离校之前,学籍管理人员可根据学校有关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培养方案等设置毕业条件,利用毕业资格审核对全体预毕业学生的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资格进行审核。通过毕业资格审核的处理可统计预毕业学生数、未达毕业标准学生数、预授予学位学生数、未达学位授予标准的学生数等信息,并提供相关数据资料供学校各有关部门参考。学籍审核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责任重大的工作,是关系到学生是否有无毕业证、学位证的关键环节,若审核有误,后果是无法估计的。毕业预警系统是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各环节的学习成绩进行审核和分析,方便快捷地统计学生毕业和授学位资格审核的各种数据,避免了手工审核易出错、耗时长的缺陷。具体实施可在选课系统中增加特殊选课模块功能,与正常选课系统建立连接。在毕业资格审核时,就不会出现再让审核人员确认其合理性,不会出现学分统计有误,更不会出现重修学分统计有误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在信息化系统的帮助下,及时对学生的可能毕业情况进行分析、统计、预警。学籍管理人员通过信息系统、分析评价系统和政策实施三个流程完善毕业生预警系统,改进和完善学分审核工作、信息系统平台,系统构建高校毕业生学籍预警系统。
2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教学管理软件是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条件。首先,学校必须构建稳定的网络环境,加强硬件设施的管理,以保证系统网络运行稳定和数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次,学籍系统管理软件开发是学籍管理工作信息化完善的关键,应该做到切实分析、合理规划、游刃有余。目前,由IT企业负责对教育信息系统进行开发,然而,学籍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关联性,这些企业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所开发的学籍管理软件很难适应本校的复杂背景,因此就需要加强系统开发商、学籍管理系统应用者和学籍管理工作等各部门等多方配合,对学籍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企业设计系统之前预先做好与学籍管理人员的深入沟通,了解本校的学籍管理工作特点,或者请本校计算机人员和学校学籍管理人员共同开发,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内容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使得系统功能更加人性、高效,适应本校的学籍管理工作。
2.1学籍预警系统
通过系统功能和信息化手段对学籍预警机制有相应的提醒和反馈,能够更及时的让学生从信息系统中得知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可能发生的学籍变动。该系统的指标体系是依据学籍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科学的统计方法,建立通畅的信息采集渠道,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设置滚动提示是十分必要的,力求醒目、直观的反馈达到预警区间的信息,同时对预警区间做出解释。具体的学籍预警管理环节分为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信息反馈、防范措施、执行监控等。如我们可以在学生成绩系统中通过C/S后台数据库技术对学生学分进行及时核算,并列出目前所得学分和应该所得学分的差值,一旦达到了需要学籍异动的差值就立刻用滚动提示标注出来,甚至我们可以在快接近零界差值的时候就用滚动提示标注出来,由B/S模式在网页平台显示,提醒学生关注自己的成绩,立即调整状态投入正常的学习中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学籍变动。同时,我们通过C/S模式在后台对学生数据进行学分审核,梳理出与正常学生差10~18个学分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的学分情况和成绩情况进行逐个分析研究,如有达到临界异动状态的学生,立即与辅导员和学生本人联络,关注其学习状态,及时把学习困难的学生扶到正轨上来。
2.2毕业审核系统
每个年级和专业的学生都有完备、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列出了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要修满的学分数,课程数,学分绩点数,这些指数直观科学的衡量出学生的学习数量和质量,达到这些定量要求,才能达到基本的毕业标准。为了让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即将进入毕业班的学生更直观更密切的关注自己的准毕业情况,我们在学籍管理系统中设计了毕业审核系统,其中包括毕业预审和毕业资格审核两块,通过C/S数据库技术和B/S网页平台的结合,对学生的历年成绩情况进行毕业数据审核。实时将毕业审核情况体现在网页平台系统中,所欠学分、所欠等级考试状态都将在系统中用红色标注出来,让学生及时关注到自己的准毕业情况,甚至可以将一些情况通报给辅导员和家长,三方及时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对策,让学生能够顺利的毕业。目前,毕业审核环节是由教务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库技术和网页平台模式对学生起到毕业审核情况公示的作用,让学生被动了解自身情况。今后,我们可以双向审核,增加个人审核模块,把与毕业相关的数据资料显示在学生个人信息系统中,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情况进行逐个审核,自己先找出问题所在,提高警惕。这个模块的设立加强学生对自身情况的了解,并提升对毕业程序的关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在毕业审核后再提出诸多问题,届时不仅问题无法解决,影响学生顺利毕业,也增加了学籍管理工作的难度。
3总结
高校学籍管理是一项长久而细致的工作,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索改进的方法,提高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使得学籍管理工作更适应网络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真正达到学籍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当然这也要求我们学籍管理工作者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更快更好地适应新阶段学籍管理工作的需要。为制度化、系统化和现代化的学籍管理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学籍工作的高效管理作出贡献。
作者:王雪 金莹 单位:江苏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
第十篇: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
一、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籍信息化应该明确的问题
成人教育是现如今中国教育体制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的管理工作也是整个教育工作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从而更好地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因此,为确保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们应当明确以下几点问题:
1.转变思想观念,是学籍管理信息化的精神动力
随着现如今通过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办公,很多人在其中有一定的误区,在学生人学时,很多学校都通过学生信息输人、考试完成后成绩输人电脑,在这些方面都做好的情况下,他们会自信满满的说我们做到了学籍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管理,然而,这个小小的局域网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籍的信息化管理,所谓的信息化管理是通过运用我们熟悉的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的共享和信息的交流,通过共同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相互间的发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对于学生学籍的信息化管理的理解较真正的学籍信息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并没有从学籍信息化的本质上去理解这一观念,思想方面存在偏差,对所有信息不能很好地利用和共享,这也就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摆正态度,改变现有片面概念,从而更好地指导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的信息化管理。
2.明确信息化的目的,确立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方向
学籍管理工作是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进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挥及将这一技术运用到学籍管理工作中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学籍管理工作,然而在进行学籍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一个误区当中进行学籍的管理,现如今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学籍注册方式是通过到校报到进行注册,而对于有特殊原因的学生则只能因为死板的管理方式放弃自己学籍的注册,在日常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籍管理平台上口仅仅拥有查询和选课简单的几项功能,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交流和辅导,这其中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体现出来,虽然这种方式操作简便,但对于学生而言并不能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不能从中进行视野的拓展,这跟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有所违背,对于实现人性化、和谐的学籍管理方式而言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3.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是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关键
学籍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所涉及到的工作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在进行信息化学籍管理的过程中应当进行统筹的规划设计,将信息化学籍管理工作做到实处,从而避免在学籍信息管理过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学籍信息化管理需要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应当通过统筹的设计、规划设计出学籍管理的整体结构,从全局上考虑学籍管理的需求,真正发挥其作用,提高工作的效率。在设计过程中,也应当有着非常严格的审核过程,对于所涉及的图纸应当送至相关权威部门进行审核,力求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科学管理方面,应当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学籍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资源等进行严格的管理,从而保证工作之中资金、资源供应的及时、充足,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工作,对于工作方式上应当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摆脱陈旧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从而达到学籍信息化管理的目的,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一位学员能够拥有相对较高的素质,更好地在未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4.强化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是学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
以往学籍管理过程中,人员的数量往往决定着学籍管理工作的好坏,然而,随着学籍管理的不断信息化,以往的人员也会由以前的经办人员变为现如今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需要较高素质的人才对信息化学籍管理系统进行统筹协调和日常的维护,确保学籍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往的大量的工作人员对于现在的工作而言已经没有其实际的意义,必须通过改革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学籍管理的特点就是其复杂性,在进行学籍管理工作中,其独有的特点使得很多从事学籍管理的工作者没有足够的耐心继续从事学籍管理工作,这也就造成了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脱节,并不能根据学生的变动将学籍管理工作持续、稳定的进行下去,由此我们应当认清一个情况,需要通过适当的待遇刺激有能力的人才从事此项工作,从而确保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连贯性,在进行人员的选拔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的选择素质相)对较高、信息化水平高的人才,日常工作之余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这些问题应当在进行学籍管理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刺激学籍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二、信息化背景下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建议
成人教育学籍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再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树立全局思想,重视成教学籍管理
在进行学籍管理工作过程中,学校不应当仅仅考虑学校的利益只是将统招生的学籍管理工作放在很高的层面,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学籍管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当将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进行统筹的考虑,真正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服务好每一位学生。
2.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学籍管理工作而言也具有其推动作用,在进行学籍管理过程中应当重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学籍管理工作。大家都知道,现如今的学籍管理是通过信息注册进行查询的,只有经过上网注册学生的档案和资料才会被查询到,其所获学历才会被人所承认,而不同的学历、学历的转换,如果不通过审核、更改便会影响到学生的学历,甚至会在未来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在进行学籍管理过程中建立起符合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化学籍管理平台,所有查询者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时动态,并能够通过信息反馈对学生的信息情况进行更改,通过这个平台,使得各部门的在工作中能够提高效率,并能够随时了解所需学生的具体信息,这对于用人单位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拔人才的工具。
3.严把学籍关,实行精细化管理
现如今,随着教育部对于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籍注册工作甚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道德品质、学历证明都将会在学籍中得以体现,学校和教育部可以通过信息化的学籍管理平台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这就要求在进行学籍管理过程中学校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严把把关,真正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各项信息准确、完整,对于发生变动的情况应当及时做出更改,真正按照规章制度和要求将学籍管理工作的任务和各项安排进行细化,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
3.加强学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学籍管理队伍是确保学籍管理工作准确性的必要团队,在进行学籍管理工作的同时,应当通过教育强化学籍管理人员的各项业务水平,真正提高其业务能力。
三、结语
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地努力进行强化,在进行学籍管理过程中,应当真正将每位学生放在首位,根据学校情况适当进行方法的选择,力求将信息化学籍管理工作做到更好。
作者:张峰楠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