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策略

摘要: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形成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学籍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提高学籍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问题;措施

高校学生的学籍是学生在校的身份证明,是学生在校学习资格的认可方式[1],因此,学籍的取得是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和前提。高校学籍管理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对学生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毕业与毕业资格审查等方面进行的管理。学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入学与注册、考核与成绩记载、学籍异动(休学、复学、退学、转专业、转学等)、毕业资格审查与上报、学历证书发放等工作[2]。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学籍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是当前各高校学籍管理人员面临的新课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教务学籍管理的经验和思考,对当前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总结。

一、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宣传力度不到位

根据普通高校现有办学规模和招生扩招情况,原有的学籍管理制度已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学生队伍管理,它存在一定的空白和盲点,管理细则不够规范和详尽,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3]。在新的高校教育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学籍管理进行重新定义和思考,赋予它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不失法则和准则的前提下,赋予它温度和温情,使其能更好地发挥管理育人作用,成为高校管理环节中重要而坚挺的一环。高校最常见的学籍管理宣传手段是新生入学手册,然而,较大比例的学生拿到手册后并未认真阅读,根本没有详细了解其内容,导致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只有当遇到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时,才会临时关心和了解学籍管理规定的内容。这对学习有问题或者因病需要学籍异动的学生是极其不利的,如果一个学生不了解他毕业所需学分和绩点,可能会在他无意识和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留降级或无法按期毕业,这种结果对学生学业来说是不可逆转和毁灭性的。

(二)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学籍管理人员整体学历不高,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学籍管理人员来源途径多种多样,各色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不一,个人修养差距也甚大[4]。他们缺少系统的业务培训,大多仅靠经验相传,缺乏专业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对教育部相关政策一知半解,无法更好解读和决策,给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制度精神传达的不及时和不准确,可能会给学生利益带来严重损害。

(三)管理手段落后,计算机水平不足

21世纪是计算机和大数据时代,新时代对学籍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无纸化管理已成为常态,但是传统学籍管理很多还需要提供纸质材料,不利于提升学籍管理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学籍为众多平台和机构提供数据支持,数据统计工作要求高,时间紧,数据准。一部分学籍管理人员计算机水平较低,统计数据速度慢、错误率高,数据的不准确和滞后性间接给其他部门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5]。

(四)服务意识淡薄

服务代表了一所高校的管理水平,它是学校对外的窗口,是一张名片,对高校的招生宣传起着重要作用。高校管理人员要秉承本校的校训、校规,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意识,更好地开展学籍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6]。学籍管理活动中正面接触学生和家长的机会较多,一部分学籍管理人员没有摆正位置,不能礼貌和友好地回复学生及家长的咨询,更有甚者表现出极度不耐烦的态度,给他们留下不良印象,有损学校的形象和利益。

二、提高学籍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学籍管理宣传力度

高校应以教育部最新版的政策法规为蓝本,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经过调研和论证,最终出台适合本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和制度。学籍管理工作虽然是教务处的常规工作,但它涉及每位在校学生的切身利益,工作做得越细、越完善,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就越少,由于学籍管理问题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就越小。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而不是仅仅把学籍管理作为一项普通工作。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吸纳其他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学籍管理制度,制度条目要完善。并且要根据每年在学籍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制度的改进和补充,与时俱进,避免一套制度用十几年的情况发生。要让学生知道学籍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条款,更应着重宣传。因此,加强学籍制度的宣传力度,是学籍管理的重要起步工作,起步起得好,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的问题就会更少,就能使学籍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当前,随着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可用的宣传手段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发放新生入学手册等方式,应该充分利用不同手段,推陈出新,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宣传,使学生真正了解相关内容,而不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知道。可通过不同的时间节点来宣传,如学期初和学期末,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专题讲座、宣传手册或传单、展板、学校网页等途径来宣传,使学生更有效、更深入地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做到心中有数,合理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从而能更好地配合学籍管理工作,为顺利完成学业打下制度基础。

(二)加强教务处与相关部门间的联系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虽然管理主体在教务处等管理部门,但学籍信息并非来源于教务处,教务部门只是将来源于学生处、招生就业处以及各院系的学生学籍信息进行整理和管理。因此,加强学校教务处与上述部门间的联系和沟通非常有必要,这也与每位在校生有着密切关系。可见,协调好学校教务部门与学生处、招就处及各院系之间的关系,对实现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和稳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在校学生都是分布在各院系内,因此,虽然不同部门都设计学籍管理工作,但想要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水平,首先需要各院系教务人员掌握学生整体特征,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散或集中式开展有针对性的相关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对本校的学籍管理详细制度有全面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学籍管理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接受学籍管理制度[6]。此外,各院系中的团委书记和学生会等,可在相应院系中通过设置学籍管理工作服务站等方式,搜集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学籍管理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及时与学校教务处进行沟通,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学籍管理服务质量,改变学生对学籍管理工作枯燥刻板的片面看法,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学校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对学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素质

学籍管理人员自身学识和素质不仅体现本人文化修养和见识,更体现了学校的学籍管理水平。首先,学籍管理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各高校人事部门在选择学籍管理人员时,不可随意安排,要挑选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工作踏实认真的人员。其次,从事学籍管理工作的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学会换位思考,以人为本,不能单纯把每条学籍信息只看成是一条信息,应该把他们当作是每个在校学生。再次,高校从事学籍管理人员需不断学习,建立终生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要多与兄弟高校的同行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敢于创新,探索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途径,摒弃落后和过时的低效管理方法。最后,高校学籍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充实自己的内涵,一方面要深造学习专业知识,要有“为一切学生服务”为目标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吃准吃透文件精神,做好服务和解释工作,提高工作业务水平。

(四)开展业务能力培训,提高现代化办公水平

高校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高低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相关技能培训。学籍管理平台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学籍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实效性[7]。因此,各高校应选择安全性能高、数据存储快、操作简便的学籍管理系统。此外,需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尤其是注重相关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化办公能力的提升。一方面组织相关政策、技能培训,如学籍注册、学历注册、学籍异动等业务操作培训;一方面开发智能系统,提高学籍管理效率,如学生基本信息管理、成绩管理、档案管理等,都离不开相关系统的支持和运营维护;另一方面,加强管理人员计算机技能学习和水平提升,学习办公软件,熟练掌握数据的统计、汇总运用等操作。

(五)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学籍管理不仅需要管理人员有认真负责、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还需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因此,学籍管理人员需要树立为学生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服务态度。可通过以下四项措施来改善服务态度,一是管理人员要不断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创新和实践,提高管理效率;二是管理人员要不断思考和勤奋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来充分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理解,要多为学生考虑;三是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作风,不踩红线,不为难学生及家长,依章、依法、依规办事;四是开设咨询服务窗口,耐心细致解惑答疑。

三、结语

高校学籍管理是一项持久、深入而又具体细致的工作,它是高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应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学籍管理宣传力度,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素质,开展业务能力培训,提高现代化办公水平,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学籍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籍管理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聂孝燕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教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