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管理分析论文(共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系统管理分析论文(共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系统管理分析论文(共10篇)

第一篇

一、综合布线技术应用分析

1.结构化综合布线技术应用分析

结构化综合布线技术,主要应用于住宅到外部网络、办公室、电信线路以及工作区内的数据、语音等终端。结构化综合布线技术应用的部件主要包括线路管理硬件、传输介质、传输电子线路、适配器、电器保护设备等。结构化综合布线技术,通常都采用“星型拓朴”结构,在这一结构下的每个子系统都相对独立,因而在改变任何一个子系统的情况下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采取“模块化”结构,能够将数据、语音、图像、视频以及监控、消防、保安、照明等设备和装置进行有效连接。结构化综合布线技术,目前已经在很多大型企业、居民小区以及家庭中应用。

2.智能化综合布线技术应用分析

智能化综合布线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建筑系统,由集成中心通过综合布线技术,将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电力、照明、空调、消防、保安等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目前智能化综合布线技术主要应用于单体办公楼或者多体办公楼,信息点都比较密集,而且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因而对传输带宽的要求也较高。

3.社区以太网布线技术应用分析

社区以太网布线技术,主要应用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小区大厦,基本上都采取“星形”结构和“光纤加五类线”的方式,集中为几幢办公与住宅楼提供高速宽带接口。由于五类线传输距离短,因而对施工工艺要求比较高,但与综合布线相比,社区以太网布线信息点单一、线路环境相对较差、单位面积信息点少,但由于成本相对较低,技术也已经十分成熟,特别是平均端口带宽较高,因而应用比较广泛。

二、综合布线系统管理方法

1.制定实施方案

做好综合布线实施方案,是加强综合布线技术系统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综合布线技术的重要保障,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制定实施方案,首先必须设计好图纸,对布线的走向、位置、隐蔽、技术、设备、人员等部署到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在正式施工前,要全力做好协调工作,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技术人员要进行集体会商,确保布线施工图纸和方案准确无误,在此基础上则可以进行施工。

2.完善管理体系

制度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完善综合布线技术系统管理方法,就必须在建立科学、系统、有效的管理体系上狠下功夫。要建立与用户方协调配合制度,加强与用户方的协商,每一项施工都应取得用户方的认识并签字,在这一过程中应指定专人负责沟通协调工作。还要健全和完善施工管理制度,建立目标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质量检测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有章可循。

3.严格技术标准

综合布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对整个工程造成重大影响,因而必须严格技术标准,按照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的方法进行施工。综合布线的实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技术标准来进行,既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成本,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更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技术标准,只有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综合布线系统取得良好的效果,也为后期检测和维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4.打造技术队伍

综合布线技术人员素质如何,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管理至关重要,必须打造具有较强专业素质、职业素质、道德素质的技术人员队伍,为综合布线技术应用和组织实施奠定人才基础。既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又要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养,着力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责任机制,明确技术标准、管理权限和职责范围,并在奖惩上狠下功夫,特别是对于那些由于技术应用不到位导致的质量问题,要给予严肃的惩处。

三、结语

随着我国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综合布线技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为综合布线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必须对综合布线技术应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还必须加强对综合布线技术的系统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机制,确保综合布线技术能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实施,真正把综合布线技术应用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当中,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提高科技信息化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孙? 单位:江苏智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第二篇

1、新世纪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的改革

面临着选择管理思想,寻找精神家园,明确实践方向的紧要任务和国内其他系统的改革一样,以“摸着石头过河”为典型表述的“实践先行”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改革的基本特点,由此也造成了改革中价值取向不够明确,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方向存在着不确定性。虽然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改革已经应用了诸多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如勇于创新、竞争、承担风险的“企业家精神”“,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绩效评价制度,“不是拼消耗,而是拼贡献”的效益观念,以及诸如战略规划、业务流程重组、质量管理、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方法,其实践方向的实质是向企业管理取经,但却缺乏坚定、明确的价值指向和理论定位,以及主动、自觉、系统的理论表述。几年来的改革实践和理论探讨可以看作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改革第一阶段的攻坚任务,即再造管理和重塑机构DNA的任务初步完成。进入新世纪,面对国家和科学院日益旺盛的外部情报———知识需求和任务压力,以及文献情报系统内部更加自觉的内心觉醒,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面临着深刻的和关键性的管理思想抉择的重要任务,迫切需要寻找创新的精神动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指导,并明确管理实践的方向。

2、“事业经营企业化”是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改革的理论依据和“精神家园”

2.1“事业经营企业化”的概念

“事业经营企业化”是针对传统公共事业管理提出的一种新型公共管理模式。其核心思想是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造和重塑事业机构的行为。“事业经营企业化”力图将企业管理模式引入事业管理领域,使事业单位的管理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成熟理论和严密、有效的管理体系,发挥市场制度和用户导向的独特作用,鼓励创新、变革、承担风险,有效运用资源,实现高绩效。“事业经营企业化”并非要求事业单位的运作完全与企业一样,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而是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适用于事业单位,引进创新、变革的精神力量和竞争的刺激力量,坚持用户方向,积极回应社会,使事业单位的管理更具活力,实现事业机构管理的再造。“事业经营企业化”不是一般意义上对事业机构的改革或简单地借用企业管理方法,而是要改变整个制度的DNA的深层次的改革。管理能力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制度、权利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体制目标、激励制度、责任制度、权利结构和组织文化,是公共管理体制DNA的最基本要素,它们潜伏在复杂的事业机构体制背后,起着使公共组织制度按其所需方式进行运作的一些根本的杠杆作用。这些杠杆作用早就存在并影响着事业体制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只有改变这些杠杆作用(即修改遗传密码)才能触发整个体制的变革。为此,寻求能够引起组织变革的“基本杠杆”———事业机构管理再造的关键,就是实行“事业经营企业化”战略。

2.2“事业经营企业化”出现原因及其应用成效

企业和事业单位是两个有着很大差异的领域。为什么企业化模式可以进入事业管理领域并形成潮流呢?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两个不同的领域中存在着管理的共同性或共通性。企业管理需要创新,需要效率,而事业单位管理本质上也是一种管理,当然也同样必须以效率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此外,企业管理与事业管理都要涉及决策问题,包括制订目标规划、实施方案、执行与评估程序等,都要涉及内部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问题,如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财政资源、组织资源管理问题等。管理的一般规律不仅存在于企业活动中,也在事业单位的范围内起作用。正是因为管理有共同规律,所以在事业机构管理中引入企业化模式便有了可能。由于事业单位管理相对于企业管理而言,长期以来呈现出创新不足、管理手段贫乏、效率低下的状况,而社会公众对有效利用公共资源,改善管理效率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强烈呼声和迫切要求,对事业机构造成很大压力,才产生了事业管理领域中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遂出现了“事业经营企业化”的思想。从国内外事业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来看,引入企业化管理以后,取得了明显成效,仿效者纷起,遂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事业经营企业化”潮流,并逐渐向行政部门扩展和延伸,直至20世纪90年展为“企业化政府理论”,对西方国家政府管理,尤其是克林顿总统时期的美国政府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克林顿总统将其作为政府改革的理论依据,指导政府改革,积极实施,取得了颇丰的成果。

2.3以“事业经营企业化”作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管理机制改革理论指导的价值

首先,使科学院图书馆改革者从全球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趋势的高度,把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站在管理科学的理论高地,正本清源,追溯理论渊源,引领图书馆改革潮流。其次,深化、夯实和提升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管理体制的改革基础和精神境界,明确了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确立了目标和价值取向,指明了实践方向;奠定了创新、实干的管理风格。第三“,事业经营企业化”不仅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有效应用的制度基础,还为管理实践提供了可资 借鉴的体系化的方法、手段和措施,可操作性强。第四,“事业经营企业化”以其具有强大精神感召力的“企业家精神”“,优胜劣汰”的企业文化基因,成熟、经典的经营管理体系,与科学院“求真务实”的科研文化底蕴相结合,将再造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管理,彻底重塑其DNA,赋予其强大的竞争力,巩固其“国内先进、国际一流”的地位,确保其集成化知识服务总体目标的实现。

作者:刘渠华 李文芯 李宏建 贺西安 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第三篇

1、配置挂号收费网络系统优质的软、硬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挂号收费软件系统:①在输入环节上,要大量使用代码或身份证识别器,尽可能减少文字录入,这样不但可以快捷简便,而且还能减少故障;②挂号时,使用二代身份证挂号,在身份证识别器上读取证件内容,并保存到病人的就诊卡上,这样既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无误,又节省了时间,整个挂号过程只需数秒便可完成;③就诊完毕后,还可以在其就诊卡上保存病史,便于日后复诊时医生一览病史,作出更准确的诊断;④在收费软件中,增加预交款项目,即病人预交一定的金额,就诊时医生看完病、写完医嘱后,电脑自动从预交款中扣取所需的费用(例如药费、检查费等),免除了再次排长队缴费。

2、强化挂号收费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

2.1硬件设备的维护

要及时清除中心机房的灰尘,保证整洁。对机房里的各种设备要定期检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终端计算机设备,要防止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开、关主机,尽量避免主机受到振动;避免阳光直照显示器,以防显示器周围产生较强的电磁场。

2.2线路维护

线路的畅通是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保证,因此,需要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要认真检查各网线的接口是否牢固、可靠;对于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和光纤收发机等设备,需要查看指示灯的状态是否正常;电缆线是否固定;计算机不能随便搬动、移位,保证线路通畅。

2.3查杀病毒

计算机病毒具有种类繁多、变异速度快和传播网络化等特点,对网络危害极大。为确保网络安全,要采取软、硬件相结合的病毒防治方案。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及时升级安全补丁和病毒库,做到每天查杀病毒和实行网络实时监控;同时,保证各收费终端计算机主机配件齐全,不能随意安装软驱、光驱、关闭USB端口、添加CMOS密码或主机箱上锁等设备,杜绝病毒入侵。

2.4配备必要的配件

硬件在使用过程中因受使用环境、使用寿命和突发意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故障是在所难免的。在日常维护中,发现硬件出现问题要及时修复,如果已经不能修复,就必须及时更换。所以,必须配备一些必要的配件用于更换,例如主机、显示器、网卡和交换机等。

2.5硬件、软件备份

硬件备份主要是指服务器备份,我们的挂号收费系统是挂靠在医院信息系统的服务器上运行的。服务器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它在医院信息系统运行中起着主导作用。如果服务器发生故障,那么挂号收费系统也将会瘫痪。硬件备份是防止服务器出现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为了确保服务器稳定、可靠、高效的运行,我院采用双服务器热备系统,即2台服务器、1台共享磁盘阵列。其中,一台服务器处在激活工作状态(称为主机)并控制磁盘柜,另一台服务器为备用状态(称为备机)。当主机因为主动或被动原因(出现故障)不能继续提供服务时,备机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代替主机服务,在共享磁盘柜上建立的数据库也会自动由备机接管,继续提供服务。这样,无论主服务器何时出问题,备用服务器都可替代主服务器,执行服务功能。软件备份主要是指数据库备份,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可以依靠备份来恢复数据。我院的挂号收费系统目前是在每天凌晨3时由系统自动做好数据库备份,每周由管理员做一次磁带备份,同时采用了数据异地备份措施,管理员每个月会将数据磁介质送往档案室保管。这样,即便发生灾难事故,也可以保护数据的安全,也会使数据得到恢复。

3、规范挂号收费网络系统的管理

3.1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要保证医院挂号收费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例如《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登记和操作权限管理制度》《病毒检测及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制度》《信息监视、保存、清除和备份制度》和《网络故障应急预案制度》等。此外,要通过严格要求使这些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到位(比如每个收费员都设置了自己的唯一一个用户名和操作密码,防止他人非法入侵,以确保系统安全运行),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害,以制度来确保收费网络的规范运行。

3.2建立齐全的技术档案

建立齐全的技术档案主要包括以下两点:①建立设备档案,为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和每一台工作站建立档案,注明其型号、工作位置、购买时间、生产序号、IP地址和用途等,并妥善保管好说明书和驱动光盘等附件;②要建立网络拓扑结构图,明确每台工作站和媒体楼层交换机所在地的物理位置及各机器之间的网络关系。

3.3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

由于挂号收费人员年龄、学历等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计算机认识有所差异。所以,要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强化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职继续培训,使他们熟悉操作规程和系统操作;同时,还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使操作人员掌握如何使用和保养机器,确保正确使用挂号收费软件,这样才能保证医院挂号收费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的挂号收费网络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今后,医院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将会面临着更多、更全面的更新,这就需要配置更多优质的软、硬件,使挂号收费系统成为更加简便、快捷的软件。同时,我们要做到加强日常维护,规范制度管理,确保其稳定、良好的运行,才能为医院的医疗工作提供好的基础保障。

作者:区颖涛 单位:佛山市禅城区朝阳医院

第四篇

一、抓教育重宣传营造安全氛围

建立视觉冲击、强势导入的安全宣传模式。按照全覆盖、过程化、立体式的工作思路,注重安全宣传工作的快捷性、阵地性、实效性,为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实现本质安全警钟长鸣。意识上的薄弱不强、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工作上的侥幸心理、行动上的违章违纪等现象,都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为使干部员工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安全、行动上杜绝违章,我们要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营造的安全氛围,把宣传、教育、鼓动等优势手段应用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时刻引导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敲响安全生产的警钟。日常宣传中,及时将基层安全动态、安全举措、避免安全事故、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文化动态等报道,通过局域网、报纸、电视、黑板报、企业文化安全专刊等宣传媒介刊载播录。对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在装置检修、抢修、改扩建、节前安全大检查等特殊时期,更要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在装置区内悬挂安全宣传条幅,通过黑板报、图片展、安全教育片等对安全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不断加大视觉冲击力。努力探索宣传安全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充分利用局域网等媒介,弘扬企业文化,宣传安全生产工作好的作法和经验,广泛发动员工深入查隐患,提建议,献良策,激励广大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精心操作,远离“三违”。

二、聚能量学业务促进素质提高

“素质是基础,技能是保障”。企业所有安全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一线员工。因此,队伍素质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根本保障。我们要充分发挥群团优势,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员工学业务的热情,为员工搭建学习安全技能的平台;通过完善各项激励机制,把员工的晋升、提干、入党等同业务技术水平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员工的上进心。活化载体,实战练兵,提升员工安全业务素质。要紧紧抓住员工安全业务素质提升这条主线,通过工会、人事部门开展的群众性生产劳动竞赛活动,鼓励员工学习岗位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为提高员工排查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和解决生产中突发问题的能力搭建平台。可以通过每年工会部门组织举办的生产技术运动会,提高操作工、化验工、叉车工和包装工等多个工种员工的操作技术水平,培养和挖掘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发现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开展征集安全“金点子”活动,推进安全工作的创新发展。每年从生产一线征集安全“金点子”,促进员工勤于思考风气的养成,激励员工为企业安全生产、杜绝违章、避免事故献计献策。抓住特点,因势利导,提升青工安全防护意识。充分发挥团组织作用,开展青工技能培训活动。制订青工技能提升计划,为青工建立岗位技能提升档案,为青工提高操作技能选定目标、开辟路径。继续完善青工技能培训题库,为青工岗位练兵提供更加雄厚的技术储备。还要通过开展争做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激发青工开拓创新、苦学本领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青工学业务、练技能的积极性。

三、保安全筑防线突出安全责任

提高责任意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在突出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上做安全管理文章,领导干部在加强安全管理上要下“五种雨”:安全教育像下“春雨”、日常管理像下“黄梅雨”、安全检查像下“雷阵雨”、隐患治理像下“暴雨”、事故查处像下“冻雨”。领导干部重心前移,深入基层,帮助基层查找安全生产隐患和管理薄弱环节,真正为装置安全平稳运行解决实际问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实行责任共担,各党支部书记要认真履行HSE总监职责,担负起安全工作的教育、监督重任,努力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多提醒、多督促,当好安全宣传员,切实把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实到现场、岗位和生产作业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巩固安全防线,监督、预防职能并举。作为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对企业各级组织、各级管理人员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起保证监督作用。要本着纪检监察既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监督者,也是企业安全工作的协助者和保障者的信条,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根据企业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监察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工作,监督行政部门和行政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职责情况。保卫部门要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贯彻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法制宣传工作,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增强法制观念。做好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排查各种治安隐患,营造出稳定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企业党群系统所从事的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密不可分,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企业党群各部门应紧密结合自身工作特点,从日常工作的点滴做起,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全方位树立安全理念,让安全理念指导具体工作,做到指导和落实并举,通过具体工作的落实助推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作者:王洋 单位: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三厂

第五篇

1、信息系统管理主体工作内容

信息系统管理对网络通信的可靠安全与优质性,产生了根本影响。为探究具体作用,我们需要由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具体内容上进行分析。通常,信息系统管理任务涵盖三方面的工作内容。首先,通过策略模型确保信息安全的可靠正常运行管理。策略模型的成功与否通常影响到网络系统通信安全的良好稳定,决定其可否抵御来自外部的入侵行为。该策略模型工作属性为,令各类不同类别信息归属的各个信任区域,做好有条理且清晰的系统管理。针对该类功能,我们可借助常用的免费杀毒工具软件针对未知文件具体的信任管理展现出来。另外,信息系统管理工作中,管理员需要针对网络通信的可靠安全性,应用系列化的管理防御机制。一般防御机制的具体范畴是针对内部系统隐患的防御以及应对系统外部攻击影响的安全防御。在需要的时候,系统不同管理员还会借助联合交流预防外界的影响入侵,进而可实现和谐共享、安全可靠的良好工作效果。再者,信息系统管理需要完善内部组织机构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协调管理以及有效的制约控制。信息系统管理工作体系为一类有序、规范的管理框架的全面整合。不仅涵盖系统中的审计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还包括系统中的安全工作人员。各个环节部门基于策略模型与预防管理机制实现了互相协作、有效制约,并共享存在。可令信息系统管理工作顺畅、良好、持续的开展下去。

2、信息系统管理机制包含的问题

2、1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建设存在缺陷

纵观当前较多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在应对网络通信安全问题的过程中,通常会由表面直接的应对有关通信安全问题。而没能将工作的重心至于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上。久而久之将导致治标不治本的问题。虽然耗费了较多精力应对通信安全问题引发的困扰现象,然而实效性往往不强,过不了多久还会令通信安全问题分涌至来。为此,应从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入手,做好优化完善,有效的协调好各类机构部门的岗位工作,强化信息系统自身安全防御水平。将网络通信安全问题的入侵源头进行有效封堵,避免不法分子趁虚而入。这样一来,用户便不会经常由于信息安全隐患而感到长期困扰了。

2、2信息系统管理安全性以及便利性无法有效融合

一般来讲,信息系统管理的方便快捷性以及可靠安全性呈现出了好比鱼与熊掌的特殊关系。也就是说两者无法良好的兼顾。较多对信息系统管理了解甚少的人,在尤其关注系统便捷快速性的前提下,通常会忽略了信息系统应用管理在达到快速便捷的极致状态下,往往会包含的安全漏洞问题。因而,在做好信息系统管理的安全可靠以及方便合理性的应用配比以及便利协调上,应保持审慎的态度。

3、强化信息系统管理,确保网络通信安全

针对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对网络通信安全的综合作用影响,应良好的把握两者内在联系,进一步强化信息系统管理,方能真正确保网络通信的可靠安全。应有效的由信息系统管理工作机制入手,完善机构建设,有效应对权限失衡问题,依据不同岗位需求确保网络通信应有的便利性以及高可靠性。

3、1提升信息系统安全性,完善防御机制

为全面提升信息系统可靠安全性,各个信息体系间应做好有效的协调以及安全联防工作,进而有针对性的预防不法分子的非法入侵。应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安全防御机制。从硬件监控、局域网管理、防火墙系统配置、漏洞修护等层面入手,真正确保网络通信的可靠安全,有效的防范各类型的入侵源头。内部监管工作中,应做好硬件系统设施的有效监管,完善各类硬件设备的资料备案以及有序管理。具体涵盖主机系统、光缆线路、交换机设备、网络路由器,或是硬盘、存储媒介、光盘工具等。进而可有效的防范由于硬件设施的不良损坏影响到信息系统、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服务。另外,应做好局域网管理监控,把握整体信息系统的服务运行,进行动态跟踪监督,并快速的应对各类事件问题。借助网络监视可清晰明了的判断并解决网络通信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例如,可有效的定位网络通信存在的故障点,捕捉盗用IP的人员信息,管控网络访问具体范畴等。在防火墙系统配置过程中,应将其看作是内外网系统间的首个安全保护屏障,给予全面的重视。由于较难精准的评判出防火墙产品有否科学有效的抵御外部入侵,用户无法知晓防火墙自身系统是否具备完备的安全性能。因此,即便完成防火墙系统的安装,倘若缺乏实际的外部影响入侵,也较难明确产品性能的具体状态。当然,在现实应用过程中,进行防火墙安全功能的检测是较为危险的过程。基于这一点,用户在选择应用防火墙工具阶段中,应尽量的选择知名品牌,倾向于占据市场较大份额的产品。同时,应确保其已经进行过权威机构的认证并通过了有关测试。网络通信服务阶段中,做好病毒防范尤为重要。由于开放的网络系统环境,令病毒可快速的进行扩散传播。单纯的应用单机防病毒工具较难全面预防清除网络病毒。为此,就网络通信系统之中有可能存在的病毒攻击点,应有效的布设对应性的防控病毒工具软件。进行多方位、不同层次防病毒体系的优化配置,并定期进行手动升级以及自动升级,进而最大化令网络通信系统免于受到更多病毒的入侵干扰影响。对于已经受到病毒传播感染的计算机系统,可通过更换查杀病毒软件工具、中断网络等方式,快速的安装针对不同病毒种类杀毒的软件工具进行专杀处理,确保信息系统的可靠正常运行,满足网络通信应用需求。Windows系统后,微软公司定期均会有关安全更新的信息以及较为重要的系统补丁。这些补丁则修复了较多高风险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从用户角度来讲,应养成良好的漏洞修补习惯。不论企事业单位或是个人,均应定期下载系统漏洞补丁,登陆官方网站获取有关信息,了解近期网络病毒更新状况、系统软件兼容信息,并应用同系统相匹配的正版软件工具,确保信息系统的整体可靠安全。

3、2应用入侵检测体系,强化用户防范意识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为网络通信安全的重要研究热点,为一类主动积极的有效安全防护手段。对内、对外均可做好入侵防护,预防误操作行为,确保系统的实时安全性。入侵检测系统为硬件工具以及软件手段的全面组合,主体功能在于检测。另外还可测试出一些无法阻止的入侵影响行为,判断可能发生的入侵前兆。另外,还可进行入侵影响问题事件的信息归档,进而提供更为完善可靠的法律依据。入侵检测系统还可针对网络系统受到的威胁水平、具体的等级进行评估分析,确保入侵事件的良好恢复。可通过检测技术手段,在网络系统受影响威胁之前有效的拦截,做好主机系统以及网络通信的良好监督与安全预警,进而全面提升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御水平,全面提升综合防御功能。另外,信息系统管理应有效的做好便捷性以及可靠安全性的协调,提升用户安全防范意识,降低网络通信应用引发安全隐患的概率水平。实践工作中,为了方便,较多人会通过网络下载应用软件、需要应用的信息资料、视频文件、音乐等。虽然能够从中得到乐趣、获取便利,然而一些网站则会利用用户下载的渠道,载入一些不明信息至文件之中,最终带入计算机系统。通过该渠道,病毒将入侵信息系统。为此,在应用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选择知名网站,通过正规的渠道下载文件信息,应用软件。另外,应将下载内容、软件工具与程序统一存放于系统非引导分区的专用目录之中。完成下载应用之前应养成用软件工具进行杀毒处理的习惯。如果条件允许,还可装设实时监控管理病毒的工具软件,跟踪网络通信应用传输的各类数据信息。不应随意的接收或点击不明来历的网络邮件与文件附件,进而有效的预防病毒入侵网络通信系统中,影响其整体服务运行效能。

4、结语

总之,信息时代,现代社会快速发展,通信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信息传输速率较几年之前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当前的信息应用传输已经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高度。然而,在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之下,信息交流与系统管理过程中,网络通信安全却变成我们不容小觑的重要问题。为此,应有效管理信息系统,应对网络通信安全问题,进而确保用户快速、高效、安全、畅通的应用、交流信息,开创优质的网络通信环境,提升信息系统总体质量水平。

作者:喻嘉佳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第六篇

一、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环境评价之间的关系

1)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环境评价的内涵。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评价是以环境为评价的对象,以环境要素及要素间的生态关系作为评价主要内容。生态环境具有等级性特点,每个等级都有其自身独有的时间尺度和空间范围,每个等级不仅是上一等级的组成部分,其下面也分成多个小一级的等级,因此在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等级性特点,选择合适的尺度。生态环境的区域性特点突出,区域不同其所具有的生态环境特征也有差异,生态环境评价要根据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为评价的指标。

2)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环境评价的关系。生态系统管理需对生态环境资料进行收集,然后进行分析,了解环境要素变化趋势,掌握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因素,从而找出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达到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目的。要做好生态系统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对生态环境的资料收集入手,成空间角度出发,开展多方面的生态系统的研究。生态系统本身非常复杂,空间的不同、时间尺度的交错都对数据的评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评估,再结合环境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管理策略,以保证生态系统功能的实现,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生态系统中关于生态环境评价的关健问题

1)明确的评价目标。对于生态环境评价来说,只有制定明确的评价目标,才能使评价工作的开展具有方向性,因为评价目标的不同,评价的内容和采用的评价方法也是有差异的。生态环境评价是为生态系统管理服务的,可以说生态环境评价是生态系统管理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根据各个指标来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模型的构建,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直观的数据和信息,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只有充分的了解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才能保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进行生态环境的评价也需要生态系统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2)科学的评价方法。科学的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模型的建立,是获得真实准确的评价结果的关键。生态环境评价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性评价一般选取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指标进行评价,根据该指标的大小或优劣程度评价生态环境的好坏;定量评价是采取一定的公式或模型对指标系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必须以科学性为基本原则,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都强调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科学性,只有以坚持科学性为原则,才真实的反映评价主体特征。生态环境评价模型构建,还要保证收集的尺度范围、不同的数据能够整合,这样可以实现使用大尺度模型进行局域环境分析。生态环境评价模型的数据可利用遥感、GIS及现有资料进行收集,特别是利用遥感、GIS获得的数据更新方便,能够实现数据支持的可持续性;另外指标体系准确简明,能够反映生态环境的本质特征,同时具有可操作性,应用方便易行,保证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才能给使其更好地应用和推广。现国内逐步要求建设项目施工及运营期间进行生态监测。通过对生态变化进行长期监测并依据监测的数据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估。

3)准确的评价数据。只有获得准确的数据,才能保证生态环境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在进行生态环境模型的构建时,所提供的数据要尽可能的做到真实准确,以使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说服力。生态环境是非常复杂的系统,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对其具有影响力,生态环境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只着眼于眼前,要长期对其进行监测,以掌握其变化的特征,建立数据控制体系,保证数据的真实和获得的连续性。

4)真实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构是生态系统关于决策制度的重要依据,管理者和决策者在制定决策前,要对生态环境的真实状态、存在的问题及已经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行全面了解,对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特征进行掌握。生态环境评价也是公众了解生态环境状况的最为直观的途径,因此,真实的评价结果可以让公众了解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

三、结语

生态环境评价是生态系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如何建立合理的、具有普遍实用性而且指标信息容易获取的指标体系,并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评价,是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环节。应根据评价区域本身的环境条件,通过生态环境评价模型等方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结合起来,通过获取的评价数据来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指数值,才能获得真实准确的评价结果,为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从而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让我们一起努力,创建良好健康的生存环境。

作者:田薇 张晓梅 朱小龙 单位:重庆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第七篇

1、办公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有了新的进展,但是办公自动化这一块还是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制约了办公信息化的程度,所以如何提高自动化办公系统的管理质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在日常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质量的办法。

2、提高办公自动化系统质量的方法

办公自动化系统覆盖了企业单位整个办公工作流程,涉及到人事、行政、后勤管理等各个部门,涵盖的内容有公文管理、信息采集、档案管理、督查管理等等,所以,办公自动化系统质量的高低会对这些环节产生重要影响。

2.1采用科学化和工程化的方式进行系统开发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需要按照软件开发工程的流程进行,一般需要按以下阶段进行:设计好系统软件适用的工作流程;研究技术的实现是否具备可行性;分析系统用户的使用需求;根据需求和技术设计提纲;对具体的细节进行详细设计;进行编程联网和调试;根据设计要实现的目标进行验收评估;进行必要的维护更新。为保证系统设计开发的质量,在分析和提纲设计阶段需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因为这阶段涵括许多具有决定性的工作要做,比如大量的文件说明、文档说明,这是保证系统质量的重要阶段,也是日后进行更新维护的主要依据。所以,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和技术手段做深入的调查、整理,做好系统分析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系统目标。严格按照总体的设计规划,对各阶段的目标和文档要求做具体的明确,特别是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重复引用的部分引起足够的重视,合理选择结构化程度、优化程度和安全性方面的功能,接口要具体明细。使用标准化程度高的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才能保证减少出错率,提高开发的效率,防止出现不一致情况,增强软件的可被移植的特性。采用可以重复利用的软件,保证系统投入运行后具备可靠性,减少开发的工作量,节约开发成本,尽可能缩短开发的周期;最后,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可拓展性和适应性,为后续的更新维修和系统扩容预留空间,从而提高系统质量。

2.2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

要让参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的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办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提高办公效率,并让他们意识到需要承担所负责的开发工作的责任,以促使他们积极认真参与到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中来。作为领导,需要从大局出发了解系统的战略目标和信息需求,直接参与系统目标的确定,并有效组织人、财、物上地供给保证,做好协调指挥工作。最后,由于各级管理人员是系统的建设主体,他们比较清楚系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需求,知道要怎样设计才能使开发出来的系统具有易操作性,所以系统最终质量是否达标需要他们的评估认可。

2.3充分利用发挥内网微博的实时即用性

可以将微博技术应用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来,利用微博的实时广播功能,可以实时各科室、各部门的最新进展情况;行政部门可以实时最新的通知事项、突发事件等;后勤部则可以通过微博功能第一时间预警信息或是开展讨论话题。每个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员工都可以跟公司相关的信息进行信息共享、进行互动性的工作讨论研究,以充分发挥微博功能可以促进单位同事相互了解、群策群力、进行互动的作用。

2.4培养专业的技术团队提高管理水平

系统开发后主要是由单位的相关人员来使用的,所以应用效果很大程度受单位整体管理水平影响制约,因此,使用单位需要设置合理的机构、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的分工、使管理工作更加程序化、业务更加标准化,才能不断提高管理素质和系统的管理质量。另外,系统投入使用后还需要定期进行更新维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所以,需要配备并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更是知识、积累技术经验,才能保证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建设,保证系统的运行可靠稳定。

3、结束语

所以,为了保证办公自动化系统各项功能实现整体的优化,深化和强化各项管理工作都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最终促进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就必须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质量管理。

作者:陈辰 单位:江苏省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第八篇

1、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最新进展

20世纪90年代,国外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单一自然资源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失效且遭到公众的质疑,生态管理理论出现了,并在美国等国家得到了实际应用.生态管理是综合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原理去管理生物和自然资源系统,以实现长期的生态可持续性、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地域生产能力.生态系统管理的最初目标是保护、恢复和保持生态的整合性、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提供鱼类和野生物的栖居地,为社区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木材、饲料和自然资源可再生的机会.国内专家学者对生态管理做了大量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集中于:(1)对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目标、基本框架、管理理念及一般方法进行了探讨[1-2];(2)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完整性与边界和时空尺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生态系统整体性,生态系统演替与系统动力学特性,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与可持续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模型与数据收集与监测,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双重性等生态学基础问题探讨[3-4];(3)流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措施、管理模式研究[5-9];(4)产业转型与复合生态管理机制研究[10-1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如松研究员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区域城市发展的复合生态管理”(70433001),对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管理模式及评估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施晓清博士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管理研究”(79900021)、“工业生态系统资源生态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70773109),对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11];(5)不同生态系统的应用研究[12-13].国外对生态管理的概念、理论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4-15],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6-17].很多专家、学者还探讨了国家公园、淡水资源、近海渔业资源、野生资源等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法,以及生态管理经验、政策和其它相关问题[18-20].ScottParsons[21]总结了最近几年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Tissott[22]对夏威夷半岛海洋生态系统进行案例研究,提出了生态管理所遇到的挑战及其策略.文献[23]探讨了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并从科学、法律和政策方面研究了大海洋生态系统的应用问题.DavidLindenmayer[24]分析了澳大利亚温带林地管理所涉及的生态学,管理学和政策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而保护、管理温带林地的生态系统方法.文献[25]分析了实施有效的陆地生态系统管理所面对的问题,给出了跨界实施陆地生态管理的建议.文献[26]分析了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有贸易等人为扰动的生态系统评价方法.文献[27]认为自然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管理支撑系统的资源、经济、人类、文化所集成的生态系统,提出了多学科的管理知识框架,建立了基于自适应管理的使系统有效运行的概念模型.

2、基于能值分析的生态系统管理研究

能值理论和能值分析(EmergyAnalysis,EA)方法是由著名生态学家、克莱福奖得主、“系统生态学”之父OdumHT为首创立的[28].物质和能流核算论(MaterialandEnergyFlowAccounting,MEFA)通过跟踪社会-经济物质和能流,评估与之有关的生态系统中的相关布局和作用过程的变化,来分析社会-自然互馈关系的重要方面[29].MEFA的理论基础―社会-经济代谢,该观点对可持续科学的一784个重要贡献是:从系统生态的角度,解释社会的生物物理结构,能够在社会-经济变量与生物物理格局和作用过程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30].MEFA模型可以分析物质和能流、土地利用、HANPP以及其他许多与社会-生态系统内涉及可持续性的作用过程有关的变量之间的关系[30-32].国内学者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生态经济系统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相关成果[33-36].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闻大中[33]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系统提出了能值分析方法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华南农业大学蓝盛芳曾师从能值理论创始人OdumH.T.,将系统的能值理论带回国内[34],而后运用该理论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地区生态经济系统、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严茂超和OdumHT共同研究了西藏生态经济系统及其可持续性,并于2001年对中国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的能值进行分析与评估,给出了分析采用的能值折算和能值转换率指标,为后来的研究者研究中国的生态经济系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35].文献[36]也运用能值理论研究了不同领域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用该理论与方法对矿区生态经济系统分析的成果发表.

3、矿区生态系统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学者开始对矿区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研究.北京科技大学李祥仪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矿区资源开发中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及实证研究”(79770010),建立了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分析了系统动力机制,提出了矿区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汤万金研究员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典型矿区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规划理论及其实证研究”(79970109),对矿区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王广成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矿区生态健康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70173034),对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矿区生态承载力理论、矿区生态系统健康及综合评价理论及矿区生态系统健康预测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中国矿业大学陆兆华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典型矿区生态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70273050),对矿产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生态风险的识别方法及评价方法、控制策略进行深入探讨,综述了中国煤矿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法、技术措施.国内学者对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也进行了持续研究.中国矿业大学魏晓平[6]博士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矿产资源最佳耗竭理论的二元性研究”(79870051),探讨了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理论.中国矿业大学王立杰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西部能源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研究”(70173046),提出了我国西部煤炭资源开发优化配置战略.矿区生态产业发展及产业转型问题也受到了高度关注.中国矿业大学王震声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源型矿区产业链延伸的机理与风险控制研究”(70273049),研究了煤炭资源开发产业链延伸机理及风险控制策略.大连理工大学武春友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型产业转型与管理研究”(79970023),对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战略进行了探讨.周德群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矿业城镇演变规律与风险规避研究”(79970091),探究了矿业城市的发展规律及风险控制机制.中国矿业大学张青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源耗竭型企业发展演变机理及其蜕变战略研究”(70172038),对煤炭企业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王志宏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矿业城市转型成本及转型风险规避研究”(70572071),对矿区环境可持续实现模式、产业转型效果进行了研究[38].仇方道博士先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北地区矿业城市人地系统与可持续性研究(406350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北地区产业生态时空格局及优化调控研究(40571041)等有关产业生态系统课题研究,较系统地阐述了矿业城市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的内涵与理论分析框架、适应机制与模式[39].国内学者对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进行大量研究[40-41].通过分析煤矸石山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机理,研究了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演替规律,提出了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的途径[42].采用多学科专业知识与技术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构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相关技术体系.针对神东矿区生态环境的特点,构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模糊评估模型对其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估,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43].

4、矿区生态系统管理研究发展趋势

煤炭矿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最新进展,煤炭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研究可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研究:运用生态管理理论、系统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矿业经济学原理,系统研究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内涵及典型特征,系统结构与功能,各子系统―煤炭资源、生态与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耦合机理;系统研究典型的煤炭矿区生态系统演替规律.

(2)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指标体系构建.依据国家及地方环保法规、土地开发利用政策、经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当地社区居民的预期和期望,采用问题树分析方法,以生态系统健康为标准,制定出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目标体系;据此,采用层次分析方法,从煤炭资源、生态与环境、经济及社会发展四个方面制定指标,每个方面由若干指标构成,从而构建出多层次的管理指标体系.通过各项指标的监测与评价,来判断复合生态系统运行的状态.

(3)矿区复合生态系统主要污染物排放的能值评估.不同的污染物具有不同的质,所需的生态服务功能在稀释污染物浓度时所做的“功”也具有不同的能质.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重点研究煤炭矿区复合生态系统能值评估方法,以生态投入与经济反馈两大类能值指标体系分类为依据,建立一套反映系统运行、物能流结构、能值效益的矿区生态系统能值指标体系.将煤矿生态系统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煤矸石堆置等不同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转化为核算稀释或净化污染物以及占用土地、植被破坏所需要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并评估主要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程度.通过能值的核算,辨识对生态系统破坏与扰动最大的管理指标,并提出生态恢复、重建与环境治理的可行方案.

(4)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调控机制研究.生态系统管理涉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煤矿企业相关群体、矿区居民等不同利益主体,他们在生态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表达的诉求不同,要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首先要研究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及协调机制.主要探索生态系统管理各利益主体间利益关系本质,运用博弈论分析多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演化,主要研究以下问题:

①各利益主体利益关系的本质,从探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利益主体其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利益关系产生的根源;

②建立多方利益关系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演化博弈论的研究方法,研究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演化,构建多方利益主体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政府部门、煤炭企业、矿区居民之间利益关系演化,探索利益均衡的条件;

③探索生态系统管理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关键因素;

④研究利益协调机制的作用机理,包括不同协调机制内在作用机理和作用边界、协调机制对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关系传导机制和作用过程;

⑤协调机制的制度设计,包括政府部门对相关法规的制订与执行、生态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煤矿企业对生态恢复、重建与污染治理的实施,经费投入、生态环境补偿、给予技术支持,矿区居民参与实施、监督,期望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收入.为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监测、评价及协调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具体建议.

作者:王广成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

第九篇

1、与时俱进做好基础工作

1.1信息的加工与整理

因进入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是从2009年、2010年、2011年分3个阶段导入,而当时医院内部由于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基础工作尚未衔接,导入的数据中有已通过财政审批流程收到批复的数据和许多重复录入的数据。资产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基础数据进行分类、比较、合并和核对。按照需要,及时进行加工整理和统计分析,以保证工作的组织实施。

1.2通过信息传递形成医院信息流

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使高科技的医疗专业设备类固定资产有更新快、种类繁多等特点。充分利用HIS子模块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信息流,把资产管理部门建立的医院固定资产二级台账对基层科室负责人对应权限开放,为使基层科室和资产管理部门之间提供了信息交流平台。利用办公管理系统(OA)信息流设置医院内部固定资产报废审批相关流程,既提高日常处理事务的效率,又节约了每次打印全院账本的成本,精简了人工管理的工作流程。使固定资产管理信息达到及时、准确、适用、经济、合理、高质量的要求,使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有序可循。

2、内部整改落实到位

2.1完善规范管理制度根据当今医院管理的要求,完善和规范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采购管理、出入库、资产调拨、资产盘点和设备维修与保养制度及固定资产报废等管理制度。

2.2调整固定资产价值标准

旧制度下固定资产价值标准为: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及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500元及以上。而新医院会计制度规定: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录入过程贯穿新制度的实施,通过实物盘点,将单位价值在按新制度标准以下的实物转入库存物资或低值易耗品。

2.3规范健全固定资产三账一卡制度

财务部门在以实物盘点的基础上重新规范了财务软件系统中的固定资产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器械科固定资(HIS)规范了二级明细分类账,各科室使用部门也同步建立资产台账。做到财务软件系统、HIS、使用部门台账和江苏省常州市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都以条形码为桥梁对接统一。

2.4规范固定资产报废处理流程

对于报废、报损、无偿转让、对外捐赠、对内赠送、厂方以旧换新等各种情况需要处置的器械类固定资产,按财政规定的资产处置管理事项的相关流程申报、审批,均进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规范操作。

2.5设立固定资产报废库和闲置库

对于待报废状态的设备和电子信息类物品进行分类,有序堆放。对于技术寿命原因已申请报废的实物可以在OA系统报废流程中挂起,转闲置库管理,以便在发生应急情况时给临床备用。对同一种类专业设备报废可以组装的设备,也可转闲置库管理,调拨给其他科室使用,尽可能发挥资源最大效果。

2.6实行条形码管理使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精细化

对于整套购入的设备采用条形码精细化管理,如购入整套的中央监护系统有主机配多只监护仪的情况,就对主机和多只监护仪分别产生不同的条形码,在主机以外的分机上条形码的资产名称上注明中央监护系统配监护仪。而价格的录入可以按照同类或类似资产价格的比例对购置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资产的价格。对于整套购入胃镜系统采用同样的管理方式对主机、冷光源、胃镜镜子分别产生条形码,电脑的管理同样显示器、主机分别产生条码。精细化管理既在实物转移、维修、报废时起到定向作用,又可以加强实物管理的精确性、条理性。

2.7采用实物管理和发票分离管理的方式

所有的管理流程的合理性必须以整个医院管理的总体目标为前提,因政府采购发票滞后导致实物已经在院内流动多时而未能及时入库,导致实物管理混乱现象。我院及时采取整改措施采取暂估入库的方式先产生条形码先把实物管理起来,发票滞后现象就不至于影响实物管理。

2.8特殊专业器械采取分级管理方式

医疗器械中的弯剪、无创钳、无创血管夹、无创硬质镶片解剖钳、镶片持针钳、镶片锋利组织剪刀等手术器械,口腔科专用器械正畸钳、光纤高速手机、末端切断钳、温氏钳、细丝鸟嘴钳等这许多专业器械单价都在1500元以上,有的钳子甚至在万元以上,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所以都应作为固定资产来管理,我院针对这些许多不能贴条形码、经常要消毒使用的特殊专业器械采用分级管理方法,由各部门负责人把条形码保管好,并由负责人对器械进行科室内部重新编码,落实到人进行分级管理。报废时贴好对应的条形码按财政流程申请审批报废处理。

作者:吴玲 何小舟 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第十篇

1、非编网格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1)对权限的有效管理。由于非编网格系统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中,因此使用人员相应权限的设置和管理能够有效的对非编网格系统的正常使用提供一定的支持。实际上用户权限的管理从网络建设之初就已经有了明确的策略,管理和维护人员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加以执行。在非编网格系统的使用权限并没有根据栏目来进行设置,而是根据编辑、记者以及制作人员等使用人员进行权限的设置,不同的岗位对应不同的权限,每个用户都有不同的登录账号和避免,只有使用人员登录自己的账号和密码,才能够获得相应的授权来使用非编网格系统。另外为了保障用户对素材的共享以及管理,用户可以相互协商的方式对自己使用的素材进行管理和共享,而对于共享中的素材文件他人是否能够有删除和更改的权利,也是有相应的用户进行自行管理。如果当使用人员的岗位出现变动,那么可以重新分配对应的角色从而让他们获得和角色对应的权限。而这种根据角色进行权限管理的模式,也有利于快速的分配和管理,提升管理和维护的效率。

2)存储空间的管理维护。存储空间的管理维护是非编网格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一般电视节目的制作周期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在维护管理存储空间方面,就要充分考虑到节目制作的周期,如果不能够对有效的存储空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和高效管理就容易造成共享存储空间供应紧张,从而造成需求方面的严重矛盾,进而大幅度的降低网络工作效率。在我台的非编网格系统中,通过实践管理得知,D3-NET非编网格系统的磁盘空间管理不够完善,因此不能够准确的统计和管理每个用户的素材空间数量,软件统计出来的空间和用户实际占用的空间存在着较大出入,后来经过和厂家的多次沟通,并在厂家的支持下改善了这个存储空间软件统计不准确的问题。另外在实践中从一开始在维护存储空间方面采用每月1号和15号删除15天之前空间存储的素材资源,在这种删除机制下素材在网络上的保留时间最短为15天,最长为30天,对于目前电视节目制作周期来说完全足够,但是这种删除式的管理方式显然造成维护和管理工作量的增加,而且人为的删除也容易导致近几年的素材被删除掉,况且电视节目中的素材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简单的按照时间来删除本身的科技型和合理性都有所欠缺,这也是当前非编网格系统在存储空间方面的一些问题,不过近年来随着硬盘技术的发展,空间的扩展速度明显提速,这缓解了空间维护的工作量。

3)关键数据的备份工作。对于非编网格系统来说,科学的数据备份非常关键,对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系统中存在着哪些类型的数据,那些数据是核心数据需要进行备份,最后才是备份方式的选择。目前在网格系统中主要存储中下面几种数据,第一手视频音频数据,也就是通过各种素材合成后的成片。第二类是节目文件数据,也就是EDL表信息。第三类是工作流程数据,比如一些文稿文档。第四类就是用户权限的管理数据,也就是用户在网格系统上的行为。通过分析这几种数据类型,音频视频数据的数据量非常巨大,这种类型的文件进行备份的意义不大,因为通过后期合成能够很快制作出来。第二类节目文件数据量较小,而且脱离视频音频文件进行独立备份意义也不大,所以第三类和第四类的数据是非编网格系统中最为核心的数据,如果丢失了对于工作的开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备份工作的重点。

4)网络安全的管理维护。网络安全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加强维护。①要将非编网络单独独立出来,不能够和传统互联网进行融合,虽然很多专家认为自动播出系统和非编网络系统连接是一个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但是出于安全考量,还是要对这两个网络系统进行隔断;②要加强物理设备的安全管理,比如对网格系统中的光驱、USB接口以及对用户的数据拷贝都要进行严格管控,从而促进数据信息的安全水平;③要对数据库进行自动备份;④要安装相应的安全管理系统,安装病毒防火墙并升级杀毒软件,管理维护人员要定期升级和维护,防范病毒的侵袭。

2、总结

总而言之,非编网格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对于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工作来说极为重要,不计能够有效提升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的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自动化水平,当然由于非编网格系统是当前最新的技术,在管理和维护工作上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从而提升对非编网格系统的应用水平。

作者:吴蔚 单位:广州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