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信用管理策略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1.1企业缺乏信用管理意识
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只有30年时间,信用的基础还很薄弱。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是一个大型企业,各单位之间进行配置的稀缺经济资源是由政府通过行政命令执行的,在资源配置中配置信贷仅是一个小的辅助手段。改革开放以来,信贷管理系统仍然薄弱,发展缓慢,相当多的企业对信用的重要性、信用管理的意义缺乏了解,很多商界领袖认为信贷仅仅停留在道德水平,信用文化仅用思想教育来培养,而忽视体制和管理。
1.2企业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
①企业内部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效果差。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赊销收账方式分别是业务部门主管和财务部门主管。但这两种方式均需要继续完善。前者负责赊销和收账,可能会出现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后者也可能会出现管理水平低下,业务萎缩的现象。②缺乏有效的信用防范与管理的办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信用得到广泛应用,但与此同时,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企业、银行和政府需承受各种风险,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受到直接威胁。
1.3缺少对客户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
目前,多数国有企业很少建立客户信用管理系统,客户大量的数据只是分散在企业的各部门,缺乏系统的管理和专业分析,很不利于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开放信用数据等问题尚未明确界定,信用信息的开放是建立了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的一个必要的前提。由于我国目前对信用数据共享和开放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尤其是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相对滞后和不公开平等开放,造成信用资料采集的难度大、成本高,直接阻碍了信贷管理的发展。
1.4缺乏对市场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
企业虽然对信用正逐步提高重视,意图防范信用风险,但是,由于很多客观因素及条件限制,很多企业都还未能找到加强信用管理、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办法。信用环境并不乐观,很多企业为了回避信用风险纷纷采取抑制信用交易的方式,因此,企业的信用管理又走向了新的误区。现如今,信用交易范围正逐步扩大,资信评级公司、征信公司等一些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开始出现意在有效防范信用交易的风险。目前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已发展成较大规模,初步建立了社会信用的风险揭示与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并发挥出不小的作用。在防范信用风险的问题上,进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不过由于企业信用意识还很单薄、发展时间不够长、国家信用法规和管理的滞后、市场并不具有一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规范性不够完善,规模也较小,还没能在市场中树立起权威性、独立性的形象,其作用也未能在信用服务中介的功能之上很好地发挥,因而不能很好地控制市场信用风险。
1.5企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基本阶段,而与其有紧密联系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尤其与信用制度的建设有紧密联系的法律法规尚不完整,类似《公平交易法》、《信用法》、《信用中介机构管理条例》等这类条例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性、规范性。
1.6信用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
信用中介机构建设在我国还只是刚刚起步,它正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有一部分中介机构在执业时会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其中有的中介机构为了将信用等级提高,不顾实际的情况,违背公正诚信的原则。同时,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目前正是建立规范监管体制的重要阶段,但各个有关部门基本都是根据自身业务的关系出发,从而制定相关的法规。主要体现在:①会使社会上的信用服务机构出现多头管理,从而对其开展造成了诸多障碍;②也不能形成高效的监管机制,从大体上来看,在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当中,还没有形成一个综合的管理部门。社会信用服务机构还处在一个没有人管理的阶段。
1.7国家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上还有诸多的不诚实的行为,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所以对这类行为的惩罚机制还不健全,没有对大量的还未达到刑事犯罪程度的不诚实行为进行惩罚。同时,社会也还没有建立信用的防御系统,信用信息的不对称,使不诚实者的“黑色记录”不能够有效传播和合法收集,造成这种现象的多次出现。这方面机制的欠缺使不诚实者的嚣张气焰逐渐增长,同时,也使诚实者的信心间接的受到打击,也使人们混淆了社会上信用道德评价的标准。迄今为止,还没有完全建立有效的新惩罚机制。虽然《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中有关于诚实守信的法规原则,《刑法》当中也会对诈骗等行为处以刑罚的条例,但还是不足以有力的约束社会上诸多的不诚实行为,执法不严和有法不依的现象是极其严重的。目前,还未达到刑事犯罪程度的失信行为并没有得到其应有的惩罚,又或者惩罚的力度尚不能震慑住这些失信者。这种情况使违约的机会成本过于低下,而守信者良好的行为也没有得到他们应得的鼓励和尊重。
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建议
2.1管理层应重视企业信用管理
在现代企业的市场经营中,信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良好的信用可以使一个成功的企业的经营规模超出自身资金的几倍。企业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应该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建立一个在财务总监或相关副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以便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完成企业的管理目标。
2.2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信用管理体系
结合国内外实际情况,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应该是由政府建立征信数据库,然后由指定征信企业进行商业化经营。这种信用数据模式是由具有相应由政府认可资格的征信企业进行收集,在此基础上,独立地由信用公司进行商业运作。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能仅仅依靠相对缓慢市场力量的作用,在外国机构的压力下,国内产业是难以发展的。在现阶段,政府应该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政府应在此基础上巩固现有的信用信息的公司和机构的信贷公司的信用管理服务的各种技能开发和培训,资格和特许权。由于企业信用尚未建立,应按照原则来编制、鉴定信用管理制度,并经授权开始工作;②政府应成立信用管理行业协会,要求加入行业协会的所有信用公司,严格履行相关义务;③政府要协调有关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的关系,共同给予征信企业的数据库技术以支持,将其持有的非机密数据向具有经营资格的征信企业开放,并可以收取少量费用;④政府要建立征信数据及其他有关技术的通用标准;⑤政府要加强规范和管理征信企业。由于信贷是一种商品,自然也应在市场竞争中,提高其质量。
2.3建立实施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客户信用等级评估制度是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具体表现。客户资信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客户考核档案,充分发挥信用管理人员的专业才能,使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管理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实现既从与客户的交易中获得最大收益,又将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的目的。企业在客户信用评级工作实施时,一般可按以下程序进行:①评级准备;②客户资信调查;③级别初评;④级别审查和审定;⑤跟踪监控;⑥监督检查。(本文来自于《中国林业经济》杂志。《中国林业经济》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刘海林 单位: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篇
一、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意义
(一)对企业自身发展的意义
1.信用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调和扩大销售与控制风险之间的矛盾,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管理技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也就是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外,还需要提高赊销的能力。赊销不仅是变相降价、提高产品性价比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产品质量的一种保证(因为产品质量低劣就意味着坏账风险)。赊销将越来越成为企业争取客户、扩大销售的重要手段。但与此同时,赊销会使企业的应收账款额度及其管理成本提高,相应的坏账比例也会上升。如果企业不善于信用管理,就会面临着“赊销找死,不赊销等死”的尴尬局面。而实施全面有效的信用管理,可以通过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专门信用管理部门的专业管理,使企业追求销售额最大化的同时,控制来自客户的信用风险,使应付账款持有最优化,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信用管理是企业树立信用形象、支撑品牌战略必不可少的手段。企业品牌战略是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信用是企业品牌的内在基础,没有信用作支撑的品牌战略,是不可能持续的。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和品牌形象,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信用意愿,而且取决于上、下游客户的信用品质。如果一个企业的上游客户(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是不合格产品,而下游客户(销售商)也不按合同及时回款或销售产品时出现不诚信行为,该企业是无法保持良好的信用及品牌形象的。因此,信用管理对于企业树立外部信用形象至关重要,也必然是企业品牌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3.信用管理有助于企业选择客户、优化客户关系,从而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基础的供应网络与销售网络,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客户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赊销或赊购是企业与客户信任关系的一种体现,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进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同时,相比于现金交易模式,通过以赊销或赊购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管理,有利于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发现诚信客户、淘汰失信客户,并与重要客户建立基于战略合作的伙伴关系。多年持续的信用管理,则可以使企业建立基于双方信任关系的供应网络和销售网络,这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之一。
(二)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社会意义
1.企业信用管理是提升我国经济形态的微观基础。西方经济学家曾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由低级到高级分成三大阶段:一是物物交换方式为主的自然经济时期;二是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经济时期;三是以信用交易为主导的信用经济时期。①在信用经济阶段,影响价格和经济波动的不仅是货币,还有信用。在当前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商业贸易的90%都采取信用方式进行结算,只有不到10%的贸易采取现汇结算方式,信用交易及信用结算方式已经成为商品交易中的主流方式。而在中国,企业间信用交易方式仅占所有交易的20%左右,现汇交易达到80%。②落后的结算方式和交易方式提高了整体的市场交易成本,严重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而信用管理是信用交易的管理基础。如果信用管理技术没有被中国企业广泛采用,优化交易方式及结算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也难以推动我国经济形态的进一步高级化。
2.企业信用管理是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以资金、物质资源及劳动力大规模投入为基础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从企业经营角度看,主要表现为产业处于“微笑曲线”底部,并且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成本逐年上扬,不断压缩企业利润空间。这在我国经济先行发展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尤为明显。而企业通过信用管理,则可以形成以供应网络、销售网络及信用品牌为支撑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这些核心竞争力为支撑,企业的产业可以逐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并有前瞻性地加强对产业链分工的掌控。企业的生产环节可以逐步通过外包、贴牌、管理输出等形式向后发展地区转移,从而使先发展区域摆脱对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的依赖,实现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纵观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大都是通过跨国公司的信用管理,与发展中国家形成上述分工协作关系,既保持了它们在全球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又支撑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企业信用管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组织部分。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机制之一。完善的失信惩戒机制则是以企业或个人征信数据库的记录为依据,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对失信的企业法人或自然人采取拒绝或限制交易(交往)、依法实施处罚、加强行政管理等手段,使失信者受限进行或无法进行市场交易及社会生活。失信惩戒机制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社会管理机制,包含了法律惩罚、道德谴责、市场惩戒等惩戒手段。而市场惩戒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离不开企业的信用管理。只有企业实施了信用管理,才能使企业对客户的失信信息变得更加敏感,并及时采取拒绝或限制交易等管理措施。只有信用管理被普遍推广,交易双方的矛盾才能转化为失信者与全社会的矛盾,从而形成对失信者的有效联合惩戒,特别是使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受到严厉惩戒,直至从市场中淘汰出去,最终形成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二、当前我国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困境
尽管实施信用管理不论对于企业自身还是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对于实施信用管理却是畏步不前。归纳起来,其主要原因有:
(一)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意识弱
一是我国企业缺乏信用管理的传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管理认识不足。二是由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易受到“三角债”、“担保琏”等问题的困扰,对赊销或赊购心有余悸,因此不愿贸然实施信用管理。三是很多行业习惯于“现金、现场、现货”为特征的“三现交易”,已成为一种行业惯例,企业不易接受赊销或赊购。
(二)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能力低
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和制度,普遍缺少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在客户信用评价方面,企业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赊销政策方面,企业往往采取相对保守的销售策略,以资金安全为第一取向,错过扩大市场的机会。在账款回收方面,企业缺少专业、科学的方法,最终造成大量的呆账坏账。在职能分工方面,企业往往是重权力集中而不重职能分工,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又相互推卸责任。在管理战略方面,企业战略不够清晰、完善,缺乏长远规划,没有运用好信用管理为企业的整体战略服务。
(三)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空间小
在产业国际分工网络中,中国企业往往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缺乏市场谈判能力,往往被动地接受跨国公司的信用管理,没有自行实施信用管理的空间。即使有一些大中型企业已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对于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客户也已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但双方缺乏施行信用管理的默契,企业之间的配合度低,信用管理的空间受到压缩,信用管理的效应难以发挥。
(四)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环境差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信任结构不利于开展信用管理。我国社会是一个低信任度社会,信任关系往往局限于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圈。与此相对应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家族企业,与此相对应的管理模式是家族式管理。这样的社会信任结构使信用管理缺乏社会基础,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用管理制度。二是对失信行为缺乏制约。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起社会化的失信惩戒机制,企业违法失信成本较低,导致诚信意识较差,致使企业赊销的成本高、坏账多,企业缺乏信用管理的积极性。三是企业获取信用信息难。在我国,相关企业信用信息往往分散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等,而且处于各自封闭的状态。企业的信息征集渠道受到限制,征集到的信用信息质量有限。缺乏信用信息导致企业向客户授信时,只能凭主观判断和个人好恶,无法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三、推进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公共政策
企业信用管理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微观基础,推进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信用管理虽然属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范畴,但在当前条件下,企业还缺乏实施信用管理意识和能力,必须施行相关公共政策,以充分发挥企业、政府、社会组织三方面的积极作用,给广大企业植入信用管理,保证以信用交易为主要交易手段的成熟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一)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性功用,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意识,引导企业实施信用管理
企业是信用管理的主体,只有企业重视信用管理,才能普及信用管理。而要让企业重视信用管理,必须使信用管理真正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因此,政府应引导企业立足自身的行业特点、行业地位、发展阶段,组建专业的信用管理部门,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有效开展应收账款管理,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同时,引导企业将信用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并鼓励企业通过信用管理逐步扩大管理空间,积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为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整合社会研究力量,选择典型企业建立信用管理研究基地,从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具有推广价值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二是广泛开展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培育活动,在条件较好、具有较强市场谈判能力的企业率先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通过示范引领,带动相关企业引进实施信用管理技术。三是根据行业特征,分门别类制定企业信用管理的标准化体系,便于指引企业建立规范的、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性功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企业信用管理的支持系统
1.完善法律规范体系。加快推进立法,建立完善关于数据开放、信用产品、信用中介机构监管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通过完善法律规范体系,在保守国家机密、保障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权的同时,保证公共征信数据向企业有序开放;通过完善法律规范体系,规范市场主体在经营活动中的征信和用信行为,规范政府部门的信用监管行为。
2.完善公共征信平台。进一步整合工商、税务、质检、人行等相关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建立相对集中、互通共享、规则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和查询系统,使企业能够平等、方便、低成本地获得公共信用信息。
3.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依托公共征信平台,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组织积极运用信用信息开展信用管理,根据信用情况对交易(交往)对象实施差异化管理策略。特别是应推进各行政管理部门实施信用监管,对企业开展信用分类监管,对守信者提供服务便利,对失信者加大监管力度,最终形成“一旦失信,处处受制”的失信惩戒机制。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支撑性功效,大力培育信用中介市场,推进企业信用管理的发展
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应引导和鼓励行业协会普及信用管理知识,深化诚信教育,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引导和鼓励行业协会开展行业性征信活动,并为行业企业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引导和鼓励行业协会实施行业信用建设,开展信用评价,维护行业整体信用形象。
2.大力培育信用中介组织。信用中介组织通过对信用信息的搜集、加工、传递、评价,有效开展其专业化服务,从而为企业实施信用管理提供外部信用服务或信用产品。应大力发展信用管理咨询、征信服务、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信用保理、信用保险等各类信用中介机构,并鼓励其创新信用产品。
3.积极培养信用管理专业人才。一是加强信用管理师职业队伍建设,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信用管理师培训、鉴证工作,并建立信用管理专家库、人才库。二是鼓励高校开设信用管理专业,完善课程体系,培养信用专业人才。三是引导企业专设信用管理岗位,引进信用管理师,在实践过程培育一批信用管理专家。
作者:林敏 单位:浙江省工商局
第三篇
一、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1.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交易总是伴着风险的发生,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随时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间不断竞争日渐加剧,盲目追求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增长。在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情况下,势必影响到公司应收账款的收回程度。因此企业应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体系。
2.建立信用管理制度
树立诚信经营意识,建立公司信用文化,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内部信用管理体系。①加强内部信用建设,增强内部信用管理责任制;②强化公司外部的资信管理,建立严格的信用约束机制。
3.收集客户资料
现今社会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对有限的客户资源,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大多销售都为赊销方式,应收账款已是大多企业的普遍现象。企业面对这种现象需事前对客户的信息进行了解及收集,防范各种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风险。
4.评估与授信
对客户的信用评估,也是信用管理的重要方法。大多企业的评估是建立在相关人员的直观经验上,企业应由专业人员结合经验并采用科学的信用评估系统进行评估分析,出具相关信用评估报告。
二、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1.应收账款管理难度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由于未建立很好的信用系统,存在着一些企业之间相互故意拖欠的现象,从而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成为呆账、坏账,从而增加了管理的范围和难度。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应收账款体系,注重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谨慎签订合同,对应收账款及时跟踪,合理制定收款政策,控制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2.签订合同管理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很多合同都是格式合同,霸王条款。大多企业为了获取业务交易,一般服从对方的格式合同,但签定后往往对实际执行时存在很大的隐患,特别在货款回收上存在很大的风险,严重的会给企业带来资金链短缺的风险,给企业的生存带来威胁。企业应由专门信用管理人员和法律人员进行审核合同的相关条款,排除可能对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
3.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1)专人负责跟踪。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滞后,没有专门人员负责,只有发现应收账款已经逾期时,才被动地催收,结果导致了应收账款越积越多,最终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具体措施:应由专门人员进行跟踪,及时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催收,对同一客户上一笔款未收回时,应由信用部门进行评估,相关领导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后期交易。(2)赊销凭据的有效性。对部份交易只有口头承诺,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在现今社会,还是存在很多熟人交易,大多以信用进行交易。具体措施:尽可能减少赊销交易,建立健全赊销申报制度。应当建立健全的赊销申报制度,不能只从销售人员口中了解情况,严格控制应收账款坏账的产生。(3)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便于后期合作交易提供参考。(4)建立企业内部应收账款的清收责任制与激励机制。(5)加强业务相关人员对回款的催收技巧及法律方面知识的培训。(6)加强票据知识培训。目前对应收账款回款很多企业采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等结算方式,应加强财务人员对相关票据的识别能力及相关票据流程的熟悉掌握,避免虚假票据等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4.确立应收账款管理目标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往年数据,对应收账款实行定率考核。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不能硬性限定:①应收账款是动态波动的,会随着销售的波动而波动;②应收账款的余额高低,不是衡量账款质量的标准;③衡量应收账款质量的标准应该是账款质量。衡量应收账款的标准是风险可控,而不是余额高低。
三、信用风险的管理
1.信用风险的含义
信用风险指的是企业采用信用交易后,因买方到期无法履行付款承诺而造成的风险,往往是企业无法承受的风险。该风险一般情况是付款方无履行能力;还有一种情况是付款方履约意愿有问题,这与付款人的人品有关系,而往往这种人品是无法用科学数据来衡量的,只能根据以往记录的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估人员的经验进行评估和分析。
2.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
(1)信用风险管理的量化困难。传统信用风险管理表现出缺乏科学的定量分析的手段而更多地倚重定性分析和管理者主观经验和判断的艺术性的管理模式。(2)信用风险的定价困难。主要是因为信用风险属于非系统性风险,而非系统风险理论上是可以通过充分多样化的投资完全分散。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个金融系统中纯粹信用风险交易并不多见,因而市场不能提供全面、可靠的信用风险定价依据。
3.信用风险管理的策略
企业应经常系统性的思考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战略,对案例进行多层面的回顾,复盘。通过回顾历史,总结出积极有效的执行策略,避免重复发生错误,确定可实施的战术方法和措施。
四、结束语
企业缺乏信用风险意识,盲目追求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增长,容易影响应收账款资金安全,企业应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体制。为了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企业应加强信用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鉴于企业信用管理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也涉及到这方面内容,因此,本文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陈丽霞 单位:福建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