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信用管理专业建设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随着国家信用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信用在各领域、各地区广泛推进,信用人才严重短缺。各个高校紧跟社会需求,纷纷增设信用管理专业,补充信用管理人才缺口。但目前高校信用管理专业建设存在定位不准,供需不对称、教学资源不充足、教师不能完全胜任等问题,急需各高校认清问题、及时调整,寻找专业建设突破口,培养适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的信用管理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等学校;信用管理;教学改革
近几年,随着社会对信用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信用技术、信用产品应用在各个领域,以至于信用管理人才社会需求量猛增,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成为高校迫切任务,各个高校纷纷开始信用管理专业建设。信用管理专业是一个新专业,需要与其它专业有明显的技术区分与专业特色,找准专业定位,认清信用管理专业建设必要性,而不是单纯的专业扩充,才能为社会提供符合需求的人才。
一、高校信用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一)社会人才需求。信用管理人才主要就业于金融机构、政府、事业单位、企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从事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管理、信用服务等工作,社会人才需求量很大,就业前景很好。1.政府、事业单位需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推进的上升期,政府、事业单位各部门都需要信用管理人才,对接信用管理工作,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信用管控,全面并快速推动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另外,政府、事业单位信用管理人员负责对接企业、金融机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帮助企业信用提高信用管理工作能力,规范信用中介、金融机构的服务内容、征信范围等。可见,如此重要的工作职责,需要具有信用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才能胜任。2.企业需求。企业是市场交易的主体,通过参与市场交易而盈利,通过参与市场交易的效率而决定盈利的高低。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市场交易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信用管理创造的经济效益,就越来越注重企业开展信用管理工作,成立信用管理小组或者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但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目前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多是由金融、审计、会计专业的人从事,工作内容缺乏对应性,导致信用管理工作效率较低,很难达到企业需求。可见,解决企业有岗无才现象,高校信用管理专业建设极具意义。3.金融机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需求。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在社会体系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信用信息的不断增多,信用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有金融机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按照市场要求、专业化水平不断完善信用服务,推广信用政策。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的信用征信、授信等环节,都需要高素质信用管理专业人才才能实现,迫切需要高校培养该专业人才,解决金融机构、信用中介机构存在的人才短缺问题。
(二)学生就业需求。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加,面临的就业问题日趋严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学生在选择所学专业时,成为家长最焦虑的问题,担心就业前景如何,担心发展前景是否明朗。因此,各个高校需要时刻瞄准社会人才需求与发展趋势,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解决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信用管理专业属于技术型专业,主要涉及征信管理、信用档案管理、授信管理、账户控制管理、商账征收管理、利用征信数据库开阔市场或者推销信用支付工具。以上信用管理技术涉及的岗位众多,社会需求量极大。据国家商务部统计,在今后的几年,我国至少需要50万名信用管理经理,200万名信用管理人员,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将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管理部门,岗位缺口极大。可见,信用管理专业生源社会需求旺盛,但生源供给不足,学生选择这样的专业,就业不成问题,目前学生面临的问题是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院校较少,选择面较少。因此,学生就业需求是高校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驱动力。
(三)高校发展需求。专业建设是各个院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专业建设能否与时代需求匹配,直接影响招生就业,最终影响学校的定位与发展。高校必须研究劳动力市场需求,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人才。目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时期,市场经济即信用经济,高校信用管理专业建设应顺应时代需求,为时代需求服务。
二、高校信用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专业定位。1.存在的问题。目前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高校中,大多是在金融系下开设,也有的高校是将信用管理专业开设在会计系中,这样的专业定位,导致信用管理专业缺乏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与需求相脱节,就业率达不到既定目标。据课题组调研显示,在劳动力市场,用工单位往往分不清信用管理专业与金融、会计专业的差别,觉得信用管理专业所学课程与会计、金融极其类似,没有专业侧重点,认为学的课程多反而不精。因此在用工时,单位更愿意录用社会认知度高一些的会计、金融专业的学生。2.解决措施。市场需求是高校专业定位的方向,各个高校需求根据各地信用管理需求情况及发展趋势,对信用管理专业进行定位。可以增设单独的信用管理系,开展信用管理专业建设工作。信用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从业人员也有着专业侧重点。例如在金融机构工作的信用管理人员,在掌握信用管理技术的同时,需要精通经济学、大数据分析方面知识;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在掌握信用管理技术的同时,需要精通管理学、财务分析等方面知识;政府信用管理人员在掌握信用管理技术的同时,需要精通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知识;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掌握信用管理技术的同时,需要精通计算机科学、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知识。可见,信用管理专业定位应该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扎实的信用管理技术并兼具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法学基础理论和具有数量分析、经济分析、预测能力的信用管理专业人才。
(二)教学资源。1.存在的问题。高校信用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又一大问题是教学资源缺乏。信用管理专业是一门交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专业,需要有与信用管理实务教材相匹配的其它教材,组成信用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资源。但目前,各个高校选择的教材都是会计、金融、计算机专业在使用的教材,教师也是这些专业的教师担任信用管理专业课程,这也是导致信用管理专业缺乏特色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同样的课程,在不同专业教学中,要求与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不同专业采用同样的教材与授课教师,很难保证达到专业教学目标。据信用管理专业学生反馈,有些课程设置感觉与专业不相符,感觉是为了完成学分而设置的课程。这样的反馈,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另外,为了培养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将实践教学课时占了更多的教学比重。但信用管理专业没有与专业匹配的实践教学、练习软件,往往实践课程也是用金融、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2.解决措施。高校积极与信用管理岗位需求方合作,按需培养并建立实习基地,人才供需方共同合作编写教材、充实教学案例库、开发教学实习软件,提高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供需匹配度。高校之间相互交流、协作,建设信用管理专业学习平台,分享新的教学资源,交流好的教学经验,在互相交流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本院校学生的信用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三、高校信用管理专业建设的难点与突破口
各个高校需要寻找信用管理专业建设的突破口,解决信用管理专业建设的难点问题,增设信用管理专业并将专业健康发展下去。专业的持久发展离不开生源、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教学体系、就业率作为保障,而目前很多高校未增设信用管理专业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法保证稳定的生源,即是专业建设中的难点,难就在于生源不是仅凭高校一方努力就能实现的。生源保障需要社会各界对信用管理专业的认可,学生对于信用管理专业的认知与发展信心,劳动力市场对于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这一系列看似很难实现的内容,突破口就是各个高校共同努力,相互学习,分析市场需求,找准专业定位,将信用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求相一致,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以改善信用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可度。综上所述,信用管理专业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与进步的需求而产生的,高校开展信用管理专业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各个高校需要借鉴已有的问题,并寻找专业建设突破口,将信用管理专业建设好。
【参考文献】
[1]尹丽.对信用管理本科教育的几点困惑与思考[J].企业导报,2015,9
[2]曾君,姚丹,余丽霞.国内信用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基于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视角[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5
作者:张军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