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信用风险控制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在新常态背景之下,不可忽视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问题。而商业银行能够根据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找出稳定性、平衡性发展的新道路,提升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也是在我国现有经济制度之下,创建优质金融服务环境的良好途径。针对目前的商业银行运营实际情况,文章从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入手,找出相应的风险防范举措,以期能够给商业银行提升风险控制管理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对公信贷;风险控制
我国经济走进一个新常态的发展阶段,结合现阶段的地方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所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转型发展,给企业带来诸多的变革,企业运营管理阶段所面临的风险性问题逐步增多,如果企业债务清偿能力有限,则这部分资金问题就会转嫁到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工作,将不良资产、不良贷款等问题有针对性的控制,对此笔者将展开细致的分析与论述。
一、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客户选择与管理层面
商业银行在运营阶段,针对对公客户选择方面常常会收到来自多方面的制约。从商业银行基层单位来看,为了达成每个阶段的业务量,就会选择一些可达成考核指标的客户,这样就会导致客户准入制度形同虚设,加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还有一方面就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对公信贷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测评效果不佳,导致后续的风险迁移给基层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压力。风险预测能力、风险预控敏感度不足,都是商业银行在运营阶段所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对客户退出管理相应的制度不完善,以及对客户缺少相应的管理办法与实践经验,将会导致风险问题加剧。
(二)对公信贷业务跟进与监督
客户在申请贷款之后,商业银行需要将各项工作推进,并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由于部分基层的银行机构对信贷资产观察的名单工具应用专业性不足,且存在对公风险客户的跟进与监督工作不到位;甚至是部分分支机构预警与跟进不超过其贷款业务客户总体的二分之一,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业务攀升。目前,我国走进一个现代化、科技化的发展阶段,这就要求基层银行建立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对各项工作的核查处理全面到位。只有当对公贷款的贷后检查避免流于形式,才能确保信贷资金流向明确合规;同时客户押品管理全面到位,尽可能地控制商业银行损失问题。
(三)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
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对管控风险的核心工作任务需求明确。在日常实践工作阶段,信贷经营管理人员配备,通常是与资产质量形式不相符的。如果在实践阶段重视形式要素,表面强调对制度、规范的遵循,就很有可能导致对公信贷相关业务的核心工作不甚明确。如果此时客户经理的意识不强,在对客户进行贷款钱资调查阶段信息获取存在一定的问题,风险管控体系未能完善应用,就会导致一些重大失误。商业银行采用扁平化管理的途径,如果有人事变动就会导致从事信贷业务接洽的人员更新速度相对较快,新员工业务能力、专业水平明显不足,面对情况特殊的客户很难将信贷业务正常开展。基层的商业银行单位,主要是通过老员工指导新员工的途径进行管理,由于机制性的安排不够全面,且管理理念、管理技能相对较为缺失;不少管理人员会因为制度不完善,对各项实践工作的传导能力有限,也不能正确指导员工的工作,对公信贷问题逐渐增多。尽管上述现象较少,但是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则是不可忽视的,需要及时纠正。
二、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信贷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任何一个商业银行对信贷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都有着高标准的要求,信贷人员自身的素养常常会影响管控风险的准确性。存在风险问题较为严重的商业银行部门,往往是因为客户准入制度的问题,对业务发展以及风险防范未能建立一个准确定位,首笔贷款就不符合标准规范的问题较为常见。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不足,以及银行各个阶段的业务要求不同所导致的。商业银行未能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理念,重视业绩指标而忽视内部风控管理合规性,导致员工主观意识丧失以及个人工作能力欠缺。还有就是在运营阶段,由于一些其它的金融机构所带来的运营压力,以及指标任务的驱动影响,还是会出现一些未能按照规定放款的现象。还有一方面就是信贷人员的组织结构不合理,信贷从业人员的分布数量相对较少,且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亟待加强,信贷从业人员对业务、制度理解存在偏差,都会导致信用风险,需要商业银行在开展相关业务阶段高度重视。
(二)去产能行业以及区域行为规范问题
我国部分资源型区域的商业银行建设与发展阶段,对一些大客户的依赖性较强,从地方去产能政策趋势来看,一些传统开采类的企业客户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尤其是受到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之后,产业链、项目工程运作阶段所需要的资金条件相对较高,导致信用风险频发。整体上来看去产能客户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用最高的群体,在实践工作阶段尤其需要重视对这部分客户的管控引导。目前地方政府在项目审批阶段,审批权限、审批程序、行政边界相对来讲较为模糊,商业银行在对此类客户进行业务开展期间,很难做好对政府相关行为的判定。如果政府在实践工作阶段的行政效率不足,也会导致实践工作存在诸多不可控的风险问题。不同的地域经济条件、行业分布状况差异性较大,在同行、同产业竞争阶段,强势客户以及一些已经暴露风险的客户主动配合防范问题,将信用风险意愿控制到位,导致商业银行在此阶段也很难实现对各类问题的有效处理。所以部分外在的不确定因素是导致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的关键点,此类问题需要结合形势采用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办法。
(三)信贷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应用
商业银行在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问题处理阶段,如果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存在问题,信贷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就会存在很大的缺失,导致内控检查工作常常流于形式。从商业银行监督管理工作实践来看,不少商业银行机构在审核与督导阶段,具体的整改工作与管理目标脱节较为常见。最基本的是管理部门在整改工作阶段,更多的是侧重于制度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并下发各个阶段的任务目标,对经营管理阶段存在问题,上级领导很难深入基层主动对问题进行剖析处理,由此对基层的工作实际情况了解不甚全面,使得后续的整改工作督导往往都流于形式。在检查阶段会要求部门做好受检准备,很少出现一些主动作为,控制实践工作阶段存在的诸多风险性问题。还有就是经办机构对整改工作的完成情况,基本上都是根据领导的指示,完成对应的考核指标,与审核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对接效果不佳。商业银行内部之间的工作配合性不足,缺乏最基本的协调整改的意识,发现问题之后,多数情况都是几个部门含糊其辞、互相遮掩,同级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效果明显不足。
三、做好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防范的相关举措
(一)做好风险管控作用指导,建立动态分类管理模式
商业银行要认识到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之下,信用风险防控能力的不足,很容易影响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当系统工具应用起来,并做好对各种风险级别的预警与控制,在应对分风险阶段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进一步增强。当风险控制缓释,分类管理工作模式建立,才能够将风险隐患有效控制。根据现阶段的商业银行运营实际情况,将信贷资产观察名单建立起来,注重强化风险预估以及风险处理能力,不同的分类建立起对应的管理举措,对于银行来讲是降低风险以及资产流失的有效途径。
(二)授信投向优化改进,做好信贷业务全过程引导
商业银行在开展各项业务期间,不仅仅要控制相关客户所带来的产能相对较为集中的风险问题,还需要在新形势之下积极应对其它的风险问题。通过对未来的发展机遇进行全面把控,建议企业信贷营销工作模式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客户信贷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并建立对应的客户退出制度。在客户授信投向工作指导方面,通过对授信流程的优化,在贷款前对企业运营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估,实现对调查流程的规范性引导,后续建立审批与放款集中机制,要求用户提交相应的材料。贷款投放之后的管理与检查工作要落实到位,通过客户的跟踪预警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种风险问题的覆盖和控制处理,将信贷风险问题的分类管理质量逐步提升。商业银行应建立客户退出机制,对信贷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通过对满足地方政策要求的客户进行筛选与管理,做好持续化信贷结构的建立,将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目标建立起来,将创新、节能、开放等发展理念渗透到对应的业务之中,通过去杠杆、降成本、去产能等任务目标推进,从而将客户信贷存在的高风险问题进行控制。在进行业务开展期间,银行有选择性地将产能过剩且不满足要求的行业淘汰,根据绿色信贷要求对企业与客户等准入机制调整并应用到位。
(三)加强基层建设工作,不断提升信贷人员专业素养
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组织结构,应用网状的监督管理模式,要求基层将信贷管理监督控制工作精准、具体化,使得商业银行各级风险信用管控水平逐步提升,对贷款工作严格把控,并对客户的评级与资质情况等进行全面了解。跟进贷款客户的业务运营状况,确保贷款资金应用到位。商业银行要树立信用管理理念,在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层面,做好对基层员工的指导与激励,要求每一位员工在任职之前都能获得相应的岗位资质,通过建立考核及合理业务标准的途径,帮助基层员工提升实践经验与业务能力,确保员工能够在实践中自觉约束自我、提升自我,建立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氛围。
四、结束语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需要契合金融市场发展所需。通过对各种风险问题的有效性识别,做好对目标客户群体的管理与引导,确保各项业务都能够按照制度与标准规范开展。当商业银行能够根据市场所需调整内部管理模式,做好对风险问题的管理并实现对风险的化解,才能增强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成效,逐步提升商业银行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潘皓琦.大型中资商业银行对公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的优化思路和实现路径[J].上海金融,2013(05):93-94
[2]贺健健.商业银行对公客户收益率评价模型研究[J].商业经济,2018(09):120-121
[3]栾林,王建宁,黄斐,丁玲.基于大数据的商业银行对公客户画像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国际金融,2018(11):133-134
[4]庞博.浅议商业银行抓好对公存款的对策[J].广西金融研究,1995(05):12-13
[5]曹琳.我国商业银行对公客户放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金融,2008(07):158-159
[6]田媛.开启商业银行对公客户智能营销新时代[J].金融电子化,2018(07):34-35
作者:周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