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贸易企业信用管理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小贸易企业信用管理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小贸易企业信用管理研究

摘要:信用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现今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主要构成主体的中小企业,其信用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是中小贸易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更加复杂,信用管理难度更加巨大。本文分析了中小贸易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发现中小贸易企业存在信用管理意识淡薄,资信评级困难,忽视信用叠加风险,法律维权难,缺乏事前、事中控制机制等信用管理问题。在剖析问题的成因后,为中小贸易企业信用管理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贸易企业;信用管理;应收账款政策

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信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信用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现今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主要构成主体的中小企业,其信用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是中小贸易企业,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信用管理尤其重要。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是在保持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但信用管理一直是困扰企业经营的难题之一,企业一方面期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或者取得优质的货源而采用激进的信用政策,另一方面在交易对象出现信用违约的时候,中小贸易企业的自身抗风险能力又相对较弱,一旦遇到违约问题就可能给中小贸易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中小贸易企业的信用管理需要兼顾发展和风险两个方面的因素,找寻符合企业经营现状的平衡点,这需要中小贸易企业分析自身信用管理体系的不足,采取措施防范潜在风险,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这样才能合理规避和有效违约控制风险,促进中小贸易企业持久健康的发展。

一、中小贸易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信用管理风险意识较为淡薄

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存在重速度、轻质量的特点。中小贸易企业对于信用管理的风险认识不足,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较为薄弱,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普遍缺乏风险意识,缺乏高技能的信用管理人才对信用管理风险进行全面分析,这使企业无法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对交易对象的资信评级困难重重

中小贸易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在与大中型企业的交易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议价能力,因此交易对象往往局限在中小规模的交易对象,其信用状况堪忧。我国中小企业的资信评级体系尚不健全,信用信息公开程度低,贸易企业在进行资信调查时主要依靠交易对象提供的信息,获取信用信息渠道非常有限。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对象处于信息优势地位,且在目前市场监管的大环境背景下,企业信用违约的成本较低,有些企业甚至为了获得更好的信用政策,不惜粉饰财务数据,刻意隐瞒经营的不良信息,提供虚假资料,给资信评级开展造成较大的困难。特别是潜在风险更大的国际贸易业务中,交易对象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外商深入地开展资信调查难度更大。

(三)忽视合同集中履行形成的信用管理叠加风险

中小贸易企业在签订业务合同时,一般会考虑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对单笔交易或单一客户形成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但是贸易企业不像工业企业,购销关系受到企业的生产能力的限制,往往在签订合同时,不会进行全盘统筹考虑。尤其是随着业务的发展,业务规模的增加,企业的分工细化,部门增加,企业合同的签订权,以及已签订合同的情况通常是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掌控的。财务部门辅助业务部门执行合同签订后的控制活动。实际上,合同一旦签订,风险就相伴而生。随着经营情况的变化,不断累计的合同会产生出新的风险。当短期内订立、执行大量合同,或者集中履行时,其叠加后的风险企业可能无法承受。

(四)国际法律关系错综复杂,信用维权难度大

中小型贸易企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法律知识欠缺、维权困难重重。对于从事国际贸易企业来说,需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法律条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政策,熟悉并掌握一些国际惯例,这对中小贸易企业来说,都显得力不从心。国际贸易的交易过程复杂,风险更高,一旦交易对手出现违约或欺诈行为,中小贸易企业维权难度大,维权成本高的现状,给企业信用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五)信用管理仍处于事后监督阶段,缺乏事前、事中管控

目前,中小贸易企业对信用管理仍然处于事后监督的阶段,往往在交易对手存在违约或欺诈行为后,才采取措施进行追讨,或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但这些事后监督的措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一旦发现问题,企业的损失可能就已经形成,风险难以得到控制。企业缺乏对信用风险的识别、预防和应对措施,缺乏事前分析、识别、预防,事中控制、反馈的管控机制。

二、贸易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风险问题对策

(一)增强企业信用管理风险意识

企业应该加强信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套由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员工构建的信用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培训和高技能的信用管理人才的引进,通过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全面分析,促使企业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资信调查管理

交易对象既是企业的资源和财富,同时也是企业风险的来源,企业对潜在的交易对象,应全方位、多渠道地了解信息,及时建立信用档案,对交易对象的信誉状况、财务状况都做好详细分析,在合作中争取更多的利益。可借助第三方资信调查机构收集交易对手信息,跟踪交易对手信用状况。对交易对象进行信用分级管理,建立跟踪调查系统,及时了解资金往来动态,及时跟踪合同执行偏差,形成预警和防范机制,对合同违约行为进行跟踪,及时发现风险苗头,防微杜渐,避免二次损失。建立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机制,时时掌控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一旦出现无法偿还的苗头,就应采取积极的催账措施,有效降低坏账比率。并对有过不良记录的交易对象建立数据库,进行重点监控。

(三)加强信用管理的事前控制,前移信用风险管控节点

采用合同视角下的信用风险管理,将信用风险的管控节点前移到合同订立的时点,进行合同签订的事前控制。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很多是表外结算的,即很多结算方式是收付义务已经发生,但在当期的财务数据中不体现,需要等到以后期间才体现。最典型的是远期信用证结算的交易,其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付款义务发生时间,在信用证开立的时点,若等到资金实际收付活动开始时才进行信用管控,为时已晚。贸易企业以执行中的合同为管控对象,评估整体风险应树立从签订合同即开始管控的理念,而不是等到资金实际收付活动时才开始。

(四)提高法律和维权意识

企业应当聘请法律顾问或者专家为企业人员进行国际法律知识培训和国际惯例科普,以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拓展维权渠道,可以多家企业联合抵制信用不良的客户,及时传递交流客户信息,共同降低违约风险,减少企业损失。

(五)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信用管控闭环

要实现信用管理的实时管控,必须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加以实现,贸易企业需建立信用管理信息系统。从合同管控的角度出发,自合同签订开始在系统中形成记录合同信息,并跟踪每一笔合同执行情况。通过系统预设的分析规则及标准,自动识别单个资产项目或负债项目的风险点,以及分析整个企业的合同风险状况。利用信息系统可实现对合同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实时化、可视化管控,充分发挥风险预警作用。

三、结语

建立健全企业的信用管理管控体系,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增强企业信用管理风险意识,加强资信调查管理,能够加强企业对信用风险的事前控制,为企业信用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合同签订时点作为信用风险管控节点,提高法律和维权意识,能够加强企业对信用风险的事中控制,使企业在业务进行中及时将潜在的信用管理风险防范于未然;利用信息系统实施信用管控闭环,是对企业信用风险全方位的控制,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及时、高效地发现企业信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使企业能够采取风险应付策略,妥善处置企业信用管理风险。几项措施共同构成企业全过程、全覆盖、实时化的信用管理体系,为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张令辉.国际贸易中客户信用管理及收汇管理探究[J].会计师,2017(14).

[2]魏文彬.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A企业信用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7(5).

[3]张竞.浅谈企业存在的信用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案[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2).

[4]平焱.运用"合同资产负债表法"开展贸易业务风险管控[J].国际商务财会,2017(11).

[5]王建敏.商务诚信缺失及建设路径[J].理论学刊,2016(6)

作者:吴晶晶 单位:厦门轻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