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当前实体经济的不断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日益暴露出来,在商业银行中信用风险是风险程度最高、最为突出的风险。对此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提升对公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才能让商业银行自身得到更加稳健的发展,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繁荣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本文首先对产生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防范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防范对策
现阶段,在我国政策的宏观调控影响下,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渐趋于平缓,再加上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部分些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的情况,担保圈与担保链风险逐渐蔓延开来,是导致企业债务违约诱因之一,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控制面临很大的风险压力。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问题频发,不良资产与不良贷款等问题是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产生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的原因
(一)去产能行业与部分不规范行为造成不良率持续上升
一方面,在去产能政策的影响下有关行业的信用风险尤为显著。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商业银行对一些从事煤炭、石油与有色金属冶炼等资金密集型的传统行业的大客户有着很高的依赖程度,基于宏观调控的影响,传统产业链的信用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受到去产能大客户不良率的影响,有些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已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要高[1]。另一方面,不规范的操作行为让商业银行的客观管控能力不能得到正常发挥。尤其是在地方政府审批新增项目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权限不透明、行政许可模糊与及程序不规范等行为,而商业银行不能准确掌握政府的行政效力;其次在经济形势、地域以及同行业的竞争压力下,一部分比较强势的客户不具备一定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从而让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因此,一些外在的不确定因素也导致商业银行不良率的提升。
(二)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素质层次不齐无法严格把控客户的准入
在商业银行内部,信贷人员素质的高低严重影响着管控风险的准确把握。部分商业银行对信贷客户的准入把控不严格,导致不良贷款的问题尤为显著[2]。主要是因为一些机构不能对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进行准确定位,在没有严格风险管理理念的前提下,只重视业务指标,对内部控制的合规管理确视而不见,同时信贷人员的主观合规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工作责任心等问题;在各种竞争环境压力的影响下,无法按照规定发放贷款与办理业务;信贷人员的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高、执行力度不够、风险评价不审慎等诸多问题时常发生,也就引发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
(三)缺乏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对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导致了信贷风险管理预警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内控的检查只是敷衍了事。从商业银行监督管理的角度来看,审核监督与实际的整改工作发生了脱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银行的管理部门在整改过程中只知道一味的下任务、定制度以提要求,不能有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也不会积极主动的了解实际的整改情况,也就不能提出有效的监督与指导整改工作[3]。(2)主导整改工作的机构知识一味的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与指示,审核部门的协同与指导也不能及时配合。(3)相同级别的部门缺乏沟通,主动协同配合整改工作的意识不强,极易忽视已发生的问题,彼此之间的制约与监督也比较缺失。
二、提高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防范的有效对策
(一)优化客户授信投向,全程管控信贷业务
从商业银行风险的角度来看,不但要应对去产能行业大客户带来的风险,还应积极主动面对新风险、抓住新机遇,有效开展优质的企业信贷业务,合理调整信贷业务结构,建立客户退出机制。一方面要优化客户授信投向,管控好授信流程。对信贷业务的贷前调查工作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规范要求来执行;严格把关放款与审批所需的申报资料;加大贷后管理与检查力度,科学运用对公客户预警管理机制,不断提高风险分类的管理水平,让信贷资产分类的偏离度得到有效降低。另一方面建立并实施客户退出机制[4]。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信贷的相关政策,积极对信贷结构进行优化,所选客户必须符合政策的标准要求,实现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持续优化的信贷结构目标。对高风险的信贷业务投放时要进行严格管控,并且对一些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以及不符合绿色信贷要求等企业的客户要实行退出机制。
(二)加强基础管理,提高风险管控作用
加强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的管理建设,让客户的风险意识得到全面提升。利用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综合分析产生需要风险的各大因素,让信贷管理的工作能够积极主动深入,做到风险的防患于未然。对多投首先、担保圈的情况与产能过剩的行业的债务,要做到及时跟进、全面掌握[5]。使客户风险分类的准确性得到保障。另外,需进一步做好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全面掌握债务企业的经营状况,风险问题及时处理,最大程度的降低贷款风险。
(三)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加强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专业的队伍。具体要保证每个信贷人员都是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相关业务的学习,让信贷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实战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另一方面要明确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增强员工的职业责任感,从而让防范信用风险成为信贷人员的主动行为,进而创设一个稳定的信贷风险管理环境。
三、结语
总之,在商业银行中要做好对公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防范措施,并不断加强信用风险的管控,才能让金融市场得到全面有序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对公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在自身控制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会逐渐得到完善与调整,从而达到商业银行资产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林瑶,李国芳.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6):82-83.
[2]袁媛.探究银行对公信贷业务洗钱风险控制措施[J].经贸实践,2018(06):161.
[3]蔡幼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与控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2):242.
[4]孙安娜.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4):108.
[5]方思允.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05):80-81.
作者:姜志明 单位:烟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