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现状与解决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现状与解决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现状与解决路径

摘要:当前,个人失信行为时有发生,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为此,需要我们重建社会诚信意识,从诚信教育的角度出发来为个人信用体制的发展提供保障。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个人信用;公民;道德培养;制度建设

一、引言

当前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个人征信管理体制已无法满足当前网络世界复杂性与动态性的需要,亟待构建以个人基本信息、个人资信状况、个人消费行为、个人社交关系等为核心评估标准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直面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诚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当前,诚信缺失的状况时有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为此,探索“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个人信用发展的现状

(一)个人信用意识缺失

当前,我国个人信用意识缺失主要表现为失信群体广、失信事件类型多、失信行为发生频率高。对于失信群体我们大致可以按年龄、职业、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进行划分。有研究表明,参加工作时间短或者尚未参加工作比工龄较长的人群更易有失信行为;没有稳定工作者较工作稳定人群失信频率更高;同理,未承担重要社会职务者会比承担一定社会职务者更少考虑失信成本。其次,失信事件类型多。常见的包括了逾期还款、违反合同约定、否认非书面形式约定等。我们所接触到的社会新闻中,失信事件频发,人们早习以为常,这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也是其普遍性的体现之一。

(二)征信体制建设不完善

目前,国内还没有由官方制定、统一执行的标准来进行个人信息的征集,个人信用记录大都分散在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机构和第三方平台上,而较为完善的征信规则制度至少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价值体系、个人资信状况、个人消费行为、个人社交关系等内容。由于我国国情所决定的、不可避免的,例如人口基数大、公民受教育程度差异大、个人征信体制推广起步晚、发展慢、全国性推广难度大等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阻碍、滞缓了信用体制的建立、完善与发展。目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快速发展,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进行征信体制建设从技术层面来讲已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还是管理机制和体制的问题。

(三)公民参与热情低

由于征信体制建设尚处于试验阶段,其可行性、安全性与稳定性尚待观察,很多人不敢也不愿率先担负起风险,便怀揣着看热闹的心态,以围观者而非参与者的姿态出现。公民的参与热情低最明显的表现是公众不愿意配合相关机构征集个人信息,担心个人信息泄露、质疑征集目的等。而这些迟疑与顾虑,都对征信体制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由于个人征信的基础信息缺失,当需要使用个人信用数据时,当事人又难以给出合理的、趋于准确有效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事人的生活品质与工作效率。也就是说,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对征信制度建设的态度是深深影响着征信工作开展的。

三、个人征信体制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诚信教育环节的缺失

培养诚信意识首先要立足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每个环节的执行者都应该承担相应责任。首先,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的第一步。现实问题是,曾经为更好适应我国国情而制定的优生少生政策造成的家庭过度关注下一代成长轨迹,导致部分青年学生极度以自我为中心,意识不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为自身失信行为负责,随意透支个人信用。近两年,大学生“裸贷”、“套路贷”等屡见报端,就是青年学生不珍惜个人信用,过度消费个人信用,自食其果的表现。其次,在应试教育体制的驱动下,学校的诚信教育,大都立足于距今已久的历史名人故事或者简单的说教式理论基础之上,并未站在接受者角度思考问题,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进行教育,导致教育没有深入受教者内心深处,接受度不高。诸如很多学生都明白“仁义礼智”的含义,可现实中仍有一些学生在进行选择时,极易丧失理智与基本的判断力,做出错误的选择。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一个恰当途径去深刻领会诚信教育的真谛,在内心深处形成诚信的价值观念。再有,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诚信”即是“老实人吃亏”等观念,歪曲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有人为了寻找成功的“捷径”,不惜损害他人利益,间接影响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二)完善个人信用信息难度大

受我国人口基数大,分布广和人口迁移频率加快等因素影响,要完善个人信用信息难度较大。当前,随着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机构尝试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短时间内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信息库。但是,由于互联网普及差异性、地域隔离、民族差异、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等问题,都毫无疑问地加大个人征信内容的收集和普及难度。个人信息收集难,整合各方信息数据资源实现共享更是难上加难。由于现有的各种个人信用数据等分布在不同的机构和平台,各自需求和利益诉求又不尽相同,此时,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就变得尤为重要。

(三)公民失信成本过低

当前,公民失信成本较低也是制约个人征信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因。例如:A同学为美术艺体生,高考志愿填报时就读了免费师范生,并和教育部门签订了培养协议,该生大学期间学费全免,但毕业后须无条件服从调配到需要较强师资力量的地方工作。家境优越的A同学试图钻制度的漏洞,享受了四年该师范大学提供的优惠政策,参加一年工作后选择了辞职。而辞职所需付出的代价仅仅是四年学费。这对于那些真正想读该专业,试图通过这个机会改变人生轨迹的同学来讲,A同学的行为就损害了他人利益的实现。而若建立起严格的个人信用管理制度,A同学就会在填报志愿或者递上辞呈前三思:我的行为是否会对我未来生活造成困扰,是否会让我从此举步维艰?所以,当社会失信成本较低时,人们不可避免的会进行趋利避害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很有可能是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四、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问题解决路径构想

(一)利用大数据构建个人信用体系

当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互联网上留下了个人信息和痕迹。随着个人实名制的推广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机构的发展,部分互联网企业尝试个人信用机制的建立,取得了一定成效。以支付宝的“芝麻信用”为例,该平台利用积分对个人信用等级进行评估,通过个人信息、守约记录、消费记录等对平台用户进行分级。其中个人信息包括学历学籍信息(该信息与学信网互联),工作单位,职业信息,驾驶记录,车辆信息,房产信息,公积金和信用卡账单还款等内容。一般情况下,学历越高,工作越稳定,个人资产和收入等信息良好的,评分越高。同时,守约记录主要和飞猪旅行,哈罗单车等平台关联,每一次如约完成后都会获得信用得分。消费记录则和信用卡账单,支付宝的蚂蚁花呗等关联,按时如约完成还款的信用得分也越高。在“芝麻信用”的使用过程中,用户的个人信用实际上就是个人经济价值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在该平台下,由于用户信息的高度融合,相关行为轨迹也十分清晰,越来越多的平台尝试利用芝麻信用评分来筛选和鉴定客户需求,如信用得分高的可以免押金骑行共享单车,免押金租房和租车等,这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在提示使用者要严守信用,因为一次违约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下一次消费行为的体验。

(二)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

诚信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参与。首先,我们要加大诚信教育的宣传力度,鼓励全社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诚信教育中来,让大家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会营造诚信友善的氛围。同时,学校作为诚信教育的主战场,在培育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要注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因材施教,让诚信意识深入人心,彻底革除当下大家只重视学科成绩,而忽视思想素质教育的现象。再有,家庭教育在诚信教育的践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的诚信行为表现,必然影响下一代对诚信的态度和行为。总之,要让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相互配合,大力弘扬诚信美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诚信教育在重建社会道德中的积极作用。

(三)提高失信惩罚力度

个人失信违约成本低,是当前信用缺失的重要原因。针对该问题,完善法律法规并提高失信的处罚力度就变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监督平台机构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让个人信息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使用。同时,要对失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定期公布失信名单,制定与不同程度失信行为相对应的惩罚措施。除了传统的限制失信人员乘坐飞机、火车和住高档酒店外,还可以尝试更多的处罚措施,如限制消费额度,个人子女接受教育受限等,让失信人员不敢违约,不能违约。

五、结语

“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国无诚信不宁”,诚信作为一种优秀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准绳。我们要明白现阶段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产生的原因,从自我点滴做起,积极参与到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金欣.个人信用评估指标及模型研究.浙江财经大学.2018.

[2]杜敏.社会信用对我国大众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湖南大学.2017.

[3]曾妮.论个人信用制度.西南政法大学.2016.

[4]杨园园.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对道德行为选择的影响.知识经济.2017(16).

[5]王志鹏.我国个人征信市场体系研究.湖南大学.2017.

[6]许伟.我国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体系构建研究.江南大学.2017

作者:刘铭杰 单位:成都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