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诚信原则与高校信用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法诚信原则与高校信用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法诚信原则与高校信用教育

摘要:民法中的诚信原则是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统一,是民法精神和理念的体现。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针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即信用教育,是大学生走进社会前要学习的重要一课,也是我国信用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民法的诚信原则与高校信用教育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民法;诚信原则;高校信用教育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而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又是信用经济。民法作为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实际上主要就是调整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通关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法。而民法中的诚信原则是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统一,是民法的精神和理念的体现。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针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即信用教育,是大学生走进社会前要学习的重要一课,也是我国信用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现在很多大学生都不太在注重诚信,忽视个人信用,而且很多高校也不注重对大学生的信用教育。信用是一种责任感,更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道德感,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建设者,更应了解和重视诚信原则,加强自身的信用意识。

一、大学生信用缺失的现象及原因

(一)大学生违约率较高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生效后,合同当事人应当全面、认真、实际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但现阶段部分大学生对合同的诚信原则和契约精神更没有明确地认识,对合同任意变更、解除,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比如部分大学生为了追求高的物质生活,不惜贷款消费,又没有正常收入进行还款,只好拆东墙补西墙,失信率很高。

(二)部分大学生履历掺水、证件造假

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或得到深造的机会,部分大学生履历掺水,证件造假,欺骗学校和用人单位。还有部分大学生为了取得助学贷款,不如实填写情况,甚至伪造相关材料,致使银行对高校学生缺乏信任,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信用贷款带来了一定困难。失信已经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将会严重影响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导致大学生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信用观念,道德失重。一方面,失信问题是传统思想与现代观念撞击的结果,现实社会利己思想盛行,人们在追求物质基础的同时忽略了道德的培养,致使传统思想中美的部分和正确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信用体系的开发和利用不足,信用的价值没有被充分认识。第二,法律意识淡薄、执法不严。现在相当一部分人法律意识淡薄,信用意识缺失,加之司法实务中部分地区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使法律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失去了震慑力。第三、征信体制和信用考核机制不成熟。我国现阶段征信体制和信用考核机制还不成熟,使得信用在机制上失去了约束力。第四、社会信用环境恶化。受到利益的诱惑,加之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法律约束,致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崩溃,政府、银行、企业、个人的信用面临严重危机。

二、诚信原则的社会地位

诚信原则也称之为诚实信用原则,该原则起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的诚信契约中,债务人不但要依照契约条款,更重要的是依照其内心的诚实观念完成契约所规定的给付义务。诚信原则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民法中至高无上的帝王原则。诚信原则要求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行使、义务履行必须要基于行为调整相互利益关系,本质就是维护法律原则,协调内部关系、平衡相互利益。订立合同时如违反诚信原则,合同将面临无效或被撤销;履行义务时违反诚信原则,就要承担违约责任。因此,诚实信用原则是社会道德规范。

三、关于高校信用教育的思考

当下新思想、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对传统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冲击很大,但新的道德观念体系并未随之建立,道德失衡导致诚信缺失。而诚信作为大学生必备的一项美德和法律意识的诚信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却没有引起教育机构足够的重视,就连作为高校必修课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诚信问题也是浅尝辄止,再加上部分高校教师对本来就篇幅很少的内容讲解不足,这使本来就相对薄弱的信用意识没有得到进一步加强。高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解决信用教育问题。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注重道德品质培养,以德育信;加强法律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法律先行,以法促信,标本兼治;加强信用教育,提高信用意识,改善信用观念,从思想上树立诚信原则,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诚信教育”专题报告,大力宣传诚信这一传统美德;建立信用档案,配合社会推行个人信用制度。

四、结语

总之,开展高校信用教育迫在眉睫,大学生正处在汲取知识的时期,也处在即将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型期,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会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诚信理念和信用基础,当他们走向社会时会给社会和自己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薛冰.探究民法的诚信原则与高校的信用教育.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7).

[2]冯霞,杨勇.关于大学生诚信缺失与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思考.传承(理论版),2012(1).

[3]何荣华,袁海龙.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中诚实信用原则的思考.文教资料,2005(8).

作者:张熙 李海霞 单位:玉溪师范学院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