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3篇)

第一篇: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

摘要: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最为薄弱,尚未形成较为实用并且科学的系统管理方法。基于WSR方法论,建立了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评价的分析模型;以江苏某建筑企业为案例,对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该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WSR方法论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是指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通过计算机进行及时的信息处理,最终形成企业内部的网络,做到各种信息的集成,进而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速度得到大幅提高,使企业组织整体高效率地运行[1]。在建设领域,日本是第一个系统推进信息化的国家,提出建设CALS/EC的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的普及,包含硬件和软件;二是系统的应用整合思想,如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公共数据库的共享;三是技术标准的制定[2]。MervynRichards指出,BIM是新发展出来的建筑企业信息化软件[3]60-62。吴熠通过对总承包集团运营管理信息化的研究,选取了广州总承包集团作为案例分析,为建筑行业的其他公司提供了一些可以迅速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参考意见[4]。吴海龙就建筑企业ERP项目中基础管理问题进行实证研究[5]。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存在下列问题:一是建筑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发展理解不深刻,忽视了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整合企业信息并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6]。二是信息化投资成本过高,投入产出不对等。建筑企业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用于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建设,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应得的收益。三是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与组织机构不匹配。由于深入的信息化管理战略的实施,需要建筑企业做出根本性的改变,组织机构的调整刻不容缓。四是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存在局限性。大多数建筑企业针对施工项目,简单的利用一些办公软件来处理数据,就被建筑企业认为是信息化管理的优秀成果,却没有带来建筑企业发展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研究错综复杂,对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系统地论述。本文利用WSR方法论,来看待信息化管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物理”“事理”“人理”三大维度出发,系统地论述了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出现的问题,更有条理性和针对性。

(一)WSR方法论的定义

WSR系统方法论是“物理(Wuli)—事理(Shili)—人理(Renli)方法论”的简称,是由中国著名系统科学专家顾基发和朱志昌于1994年在英国胡尔大学提出的理论方法。根据具体的情况,WSR系统方法论将方法组群进行条理化、层次化,起到化繁为简的功效;是属于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也是综合集成的东方系统思想。目前,很多学者只是简单的认为,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只是固定的一种工具,它仅仅和软硬件、资金、技术有关,而忽视人的作用。然而在实际上,信息化管理关系到领导层的重视程度、人的执行力和技术人员的全能性等[7]。因此,充分利用WSR方法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应对措施。WSR方法论研究内容包括物理、事理和人理三个方面。WSR系统方法论,结合中国传统思想,在处理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处理对象物的方面(物理),也要分析处理事情的协调(事理)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理)方面,最终达到“懂物理、明人理、通事理”的实践准则。WSR方法论要求处理问题时,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来解决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对处理对象和内容进行不同划分,以此来保障复杂性问题解决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WSR方法论的优势

WSR方法论与硬系统方法论相比,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对于目标因素的分类更加简便。在WSR方法论中,将系统因素分为“物理”“事理”“人理”三大类型,并依次解决了“是什么”“怎样做”“最好怎么做”三大问题。WSR操作更简便,流程更简单。第二,从系统管理的角度来看,对于目标的定义更包容。WSR不需从六个方面对其进行情景描绘,只需要通过项目管理系统的WSR三维分析模型,可以得到稳定的系统分析结论。第三,WSR的运用范围更广泛,可运用于结构性问题和非结构性问题。

(三)WSR方法论的分析步骤

建筑企业管理是由人、财、物等多种成分构成的一种开放性系统。薛惠锋利用WSR方法论建立项目管理系统的WSR三维分析模型,重点分析了项目管理系统的人理、事理、物理三个维度所包含的一些元素[8]。从WSR角度来看,组成这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各种类型资源(包括人财物等)、外部环境、信息化管理范围、信息化管理标准、软硬件设备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物理方面,解决了这一系统的“是什么”的问题。事理方面主要解决的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定性与定量两种关系,主要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更需要强调人的作用,人理方面主要包括理念、价值观、社会责任等。基于WSR方法论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由“物理”“事理”和“人理”三个方面构成。其中,“物理”包括:人财物资源、系统外部环境、信息化管理标准指标、软硬件设备配套、信息化管理专业队伍。“事理”包括:新理念和技术的应用、信息化管理的措施、其他领域的管理方法。“人理”包括:企业文化、协调应变能力等。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成功的标志就在于,人理方面:使利益相关者满意,这其中包括企业领导、管理对象、管理团队、客户和其他社会团体等,良好的收益才能确保大家的满意;事理方面:运用相关的、传统的或者现代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优化了的信息化管理方案,来管理建筑企业,保证整个企业良好发展;物理方面:在建筑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尽早适应、优化资源配置,依靠成熟的信息化管理团队和配套的软硬件设备,完成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指标,确保建筑企业信息化系统物质上的充足性。根据以上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分析,建筑企业将从基础性的物质发展转变成为自主性突出的人理管理。物理、事理和人理这三个方面协调发展,信息化管理才能更好地在建筑企业中发挥其作用。

1物理方面的分析

物理是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不管处于什么外部环境下,对建筑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9],是一个企业获得发展的基础路径。信息化管理,就是整合建筑企业所拥有资源,将这些数据进行数量化分析,通过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团队和配套的软硬件设备,将建筑企业中各方面对未来工作的需求和已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根据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步,有效地实现既定目标。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要注重物理方面各要素的集成分析,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就是认清本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关键点在于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和再加工,这需要在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时做好调查工作,了解利益相关者的需求[10],通过已取得的信息资源,结合配套的软硬件设备,完善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可以量化的指标,尽可能用数学的方式表现出来;对那些难以量化的标准,要符合整个外部环境的要求,根据现有的经验和技术来判断,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尽可能实现数字化,从而达成物理要素的综合集成。物理要素的利用,需要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的、复合型的信息化管理队伍。建筑企业与一般的企业有所不同,施工项目是建筑企业经营的重要方面,相对来说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合,很多施工企业仍然保留着原始的做工方式,纯粹利用经验来对项目施工。一支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立,有助于将技术和经验数据化,使项目建设“有理可据”,对员工的管理也更加透明公正,整个建筑企业因此也能获益。

2事理方面的分析

事理,作为整个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所应用的传统的和现代的科学方法,实现了整个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利用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的、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方案,使得整个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达到经济、合理的效果,是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最优化的体现。建筑企业运用多种理论成果,需要去粗取精,博采众长,很多传统的理论可以借鉴,现代的研究成果可以运用。诺兰模型[11]是一个较为实用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建筑企业的阶段性发展;而在使用诺兰模型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某一阶段建筑企业发展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案,不至于好高骛远,直接跳过生产力的束缚,进入最终企业发展阶段。在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确实有很多类似的理论研究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更好解决本公司的信息化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

3人理方面的分析

一切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行动,单纯的依靠机器来谋求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是行不通的,只有把人理建设好,物理和事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整个建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才会尽早完成。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要求企业领导对建筑企业要有整体的把握性,针对现有的企业文化建立符合建筑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领导作为上层建筑,需要尽量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包括用户的要求、员工的诉求和领导层的目标期望。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更要求企业领导摒弃过去那种粗浅的施工项目建设模式,全面的、多角度的对建筑企业做出整体性规划,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整个建筑企业。

二、江苏某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证研究

(一)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

江苏某建筑企业,是具有国家公路工程、市政工程总承包双一级资质的大型综合性施工企业。公司还具有港口与航道总承包二级资质,交通安全设施分项资质、年施工能力数十亿元。公司下设机械化施工公司、路面工程公司等多个分子公司及若干项目经理部,是集路桥、市政、港口航道工程施工、房地产开发、商品混凝土、预制构件、钢便桥安装、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园林绿化、建筑材料贸易、投资等业务为一体的集团公司。目前,公司建立了两大信息化管理平台: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

1绩效管理体系

构建组织绩效管理及员工绩效管理两套绩效管理体系,将企业经营管理的责任和压力自上而下进行传导,使工作的执行由下而上得到保障,全面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推进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绩效标准是指各项关键绩效指标要求达到的目标值,由归口的职能部门根据以往的执行结果、行业水平,结合企业年度该领域管理控制目标设定基本目标值和挑战目标值。公司采用“五分量表评价法”建立分管领域的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评价标准。主要分为任务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企业管理部根据企业年度提炼的关键绩效指标,结合企业各阶段的经营管理计划的调整,定期维护相应的关键绩效指标及绩效标准。各职能部门负责归口领域关键绩效指标执行数据(结果)的管理,即根据各项指标的特性建立指标数据的管理办法,通过数据报表、检查考核记录等方式跟踪责任部门的执行结果,并汇总到企业管理部,作为分管领导开展部门绩效评价的直接依据。公司绩效管理办公室将根据需要不定期地组织召开阶段性部门绩效分析会,分析公司及各部门绩效执行情况,总结绩效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确定企业总体业绩改善方案;总结分析绩效管理体系运行的情况,探讨绩效提升和体系改善的方案。

2薪酬管理体系

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薪酬的分配,建立以企业发展战略和业绩为导向的薪酬体系,以岗位分类管理为基础,设计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通过职业发展通道与薪酬晋升的有效结合,建立员工的薪酬晋升机制,为员工设立多种“跑道”,实现公司岗位管理升级,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员工薪酬核算分为三个部分:岗位基本工资核算、岗位绩效工资核算和年度效益奖金。岗位基本工资根据员工的考勤情况按月度发放;岗位的月度绩效工资执行“按月预发,季度考核结算”的方式执行;年度效益奖金根据公司年度综合效益实现情况来确定,并结合员工所在的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年度综合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核算。项目部员工效益奖金分配由项目部按以上办法核算后,将核算结果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确定。考虑到项目最终效益反映的滞后性,项目部的员工年度效益奖金采取“足额计提、分阶段预发”的方法执行。薪酬管理方案的确定,坚持薪酬的战略导向性原则;坚持竞争性、公平性和激励性原则;坚持“以岗定薪”“以能定薪”原则;坚持薪酬与市场接轨的高度弹性原则。公司所有员工均采用“岗位能效工资制”薪酬分配制度,即,员工薪酬以岗位的价值和员工的任职能力为基础,以所在组织绩效、效益以及个人工作绩效为核算依据,全方位激励的薪酬浮动机制。各部门做好本职工作,促进公司协调、稳定发展。

(二)江苏某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1物理方面

首先确定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绩效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核、批准公司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及考核结果;绩效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办法)的设计、运行效果评价与制度的修订;企业管理部负责组织开展绩效管理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包括:监督检查绩效管理办法在公司的运行,组织绩效管理办公室成员对公司各项关键绩效指标(KPI)的跟踪、辅导、检查、考核,收集与汇总指标及各项指标的考核结果,组织考核结果的评审工作。薪酬管理体系首先确定权责划分: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薪酬归口管理;各部门负责按照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的规定,及时提供本部门员工工资计算的相关原始依据,包括绩效考核结果,以及员工定薪、调薪建议;分管副总享有对分管部门员工定薪、调薪的建议权;总经理负责公司各部门员工薪酬等级核定和员工工资核算结果的审批。当然权责划分前,需要对领导层和员工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再利用,明确权利和责任。

2事理方面

绩效管理体系的原则是:坚持绩效管理的战略与目标导向原则,保证管理内容与战略和经营目标的有效关联;坚持以管理为主线的原则,在明确绩效管理的主体责任的基础上,规范绩效管理过程,强化管理行为,培育管理习惯;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原则,将已经量化的数据上传到信息化系统,对比分析已完成工作量和计划任务;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薪酬管理体系的原则是:坚持薪酬的战略导向性原则;坚持公平性、竞争性和激励性原则;坚持“以岗定薪”“以能定薪”原则;坚持薪酬与市场接轨的高度弹性原则。有序的薪酬结构,才有助于信息化管理的推进,只有坚持正确的原则,薪酬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服务公司员工。体系的建立,是依靠“事理”,才能够不断修正。没有完美无缺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只有坚持正确的“事理”要素,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才能变得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发展。江苏某个建筑企业,在不断的信息化管理变革中,坚守正确的“事理”要求,不断突破,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保障了信息化的顺利推行。运用信息技术,及时跟踪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工作状态和薪酬待遇的合理性。

3人理方面

绩效管理体系主要依靠几个职能部门:绩效管理委员会(由现行经营决策层代行其职能)、绩效管理办公室、企业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职能部门、各部门(含分公司、项目部等)及岗位员工。江苏某个建筑企业各部门分工明确,执行能力到位,在符合企业文化的前提下,能够较好完成组织任务,并总结经验,形成系统的“人理”建设,推动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照顾各方利益,领会各方意图,从整体上把握全局发展,不因小失大,这都是人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单单依靠制度体系,是远达不到这一地步的。

三、江苏某建筑企业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物理”上,保证软硬件设施到位

江苏某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不能盲目利用新技术,需要结合建筑企业的行业特点,投入合理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发符合江苏某建筑企业内外在要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软硬件设备上保障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保障软硬件设备到位外,还要设立专门的日常维护的款项,来保证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有效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访问性。除了日常维护,对信息化管理队伍的管理,也需要加强,现在的软硬件早已脱离了计算机这一范畴,管理团队同样也是公司的“软件”方面。江苏某建筑企业需要做出详细的预算,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做好软硬件的配套设施,取得“物理”上的“圆满”。

(二)“事理”上,确保组织目标实现

江苏某建筑企业必须要正确认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少走错路弯路,提高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管理的认同感。特别是决策层要设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吸收各种科学经验,保障职能部门的权责统一。这样,江苏某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才能顺利推进,信息化建设才能得以实现。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的执行也要到位,江苏某建筑企业要牢记其组织目标就是保障信息化管理的顺利推行,两大体系的建立也是一种监督手段,只有在坚持信息化管理原则,符合“事理”要求,江苏某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道路才能通畅,公司发展才能更加顺利。

(三)“人理”上,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建立符合江苏某个建筑企业发展精神的企业文化,把信息化管理内涵镶嵌进去,保障信息化管理战略的实施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可。企业文化,既反映了建筑企业的外在发展方向,又体现了建筑企业的内在精神品质,优秀的企业文化更方便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发展。江苏某个建筑企业要正确认识以前信息化建设过程的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去,做好顶层设计。脱离企业文化和实际情况,信息化管理只是纸上谈兵,企业文化决定着信息化管理变革的最终形态。塑造正确的企业文化,不是喊口号、做标语,而是提炼出江苏某个建筑企业员工所代表的精神,凝聚公司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这样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才能取得所有人的认同和满意。

作者:董留群 尚正永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家福.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及发展的研究[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14.

[2]马智亮,刘斌.浅析日本建筑业信息化走向[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1(8):19-22.

[3]RICHARDSM.BuildingInformationManagement-AStandardFrameworkandGuidetoBS1192[M].Lon-don:BritishStandardInstitution,2010.

[4]吴熠.广州总承包集团运营管理信息化方案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5]吴海龙.建筑企业ERP项目中基础管理研究———以泰安金通建筑公司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6]武丽芬.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研究与探讨,2013(12):437-439.

[7]顾基发,唐锡晋,朱正祥.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综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6):51-60.

[8]薛慧锋,周少鹏,杨一文.基于WSR方法论的项目管理系统分析[J].科学决策,2012(3):1-13.

[9]金德智,韩美贵,杨建明.浅谈施工项目进度控制———基于WSR方法论的观点[J].企业管理与信息化,2010(5):1-9.

[10]高小慧,顾基发.基于WSR系统方法论的项目群管理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2(10):65-69.

[11]绳晓庆.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探索[J].改革与开放,2009(11):96

第二篇: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战略研究

【摘要】

在当前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企业要不断发展就必须要对其管理模式甚至整个企业的运营模式进行改革,以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在当前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开展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成为管理者首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网络技术;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

企业信息化管理指的是:在一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处理好一切事物,合理控制资金的流动,掌握与客户业之间一切业务,并将这些过程中以数字化形式所体现,通过不同形式的网络系统加工而生成新的信息资源,然后提供给各行各业的人员了解各种行业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制定出有利于生产的正确决策,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安排,让企业更快更好的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市场环境,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烟草行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其重要性

提及烟草行业这些年发展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烟草行业从最初的农网发展到了城网,不再是“三网合一”的传统模式,而是延伸到全面仿销,集中配送积极地向其他城市学习更加完善和具有现代性管理模式,从而取长补短,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国的烟草行业正在积极的由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先进的信息化可以使烟草企业更好的发展,它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的需求能力。好的企业管理,可以应对市场的各种需求,提高自身企业的生产力,实现生产自动化、方案最优化、生产工艺化以及原料消耗最低化和人员配置合理化,来增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烟草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与其他先进行业相比还是有一些不足,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三、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说我国烟草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风险。

1.行业管理进度良莠不齐

以国内烟草行业目前情况看,由于各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参差不齐,因此在网络信息化的管理建设中投入的资金比重与其得到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差距:在我国的云南、上海等地,那里的烟草企业就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并且不负众望的取得了明显的佳绩,也有部分企业虽说也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了一定的成本,只是效果还是不尽人意,还有些企业连建设信息化的基本数据库还没有成型,以上这些例子,让我们明白在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应用范围大小不一

对于一些先进的烟草企业,它们已经建立了一套专属的信息化网络,包括在财务、烟叶、原辅材料、零配件、设备、人事、工资、企业管理、领导决策、产品销售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更甚者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站,通过这种方便、快捷的方法扩大了对外宣传的工作力度,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只在一部分的管理中学会了运用计算机信息化的管理,更有甚者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止步不前。

3.技术程度高低不一

在国内,有部分烟草公司借鉴了别的企业的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把引进的一些先进技术逐渐融合到企业当中,更有甚者以此为媒介,从而建立了更为先进的并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内部联网,设计出一套更为完善的信息系统;但也有些烟草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止步不前,甚至一落千丈,这使得这些企业在网络时代的潮流中不仅无法更进前行,甚至会被淹没在大浪中从此销声匿迹。

四、主要对策及建议

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不是一件容易实现的事情,笔者通过对大量企业案例的了解,并借鉴一些国内外成功企业的例子,列举出以下几条可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仅供参考。

1.统一认知,领导重视、决策并发动全员参与

一个企业其实就好比一艘大船,领导就是掌舵手,指挥的大船顺利前行,而企业中的员工就是大船中的众多船员,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大船才会勇往向前,所以,要想顺利实施信息化管理,企业的领导必须要先有坚决的实施意识,这样才会给员工下达果断的执行命令,员工看到领导都如此重视,他们也会认真对待,企业上下全员参与,才会顺利实施;所以,领导层的意见对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有着决定性作用。当然员工的素质、应用水平和参与程度也会直接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成与败,因此,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2.强化能力建设,提升履职水平

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需要我们与有关部门搞好合作,加强配合,增强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责任意识,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无论是日常应用系统、网络维护,还是数据修改维护管理,都要尽心尽力、全心全意去做好,要坚持做到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

3.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

烟草行业信息化项目多是由业务部门牵头,IT部门则是帮助前者。在项目执行的进程中,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要一起重视,抓好软件实施。要在招标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由此可见,完善了各种的基础管理才能决定信息化:(1)实行标准化的定额、计量、统计、物料及产品编码、名称的统一规范来建立、健全信息化要求的规章制度。(2)当天的业务要当天完成,做好票据的填写工作,确保初审数据的及时性。(3)为降低录入数据的差错率,因此必须确保原始数据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所以要建立严密的内部审核制度。(4)建立、健全各流程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证整个系统的规范透明运行。

总之,在网络时代普及的今天,一个企业要想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学会审时度势,随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潮流,而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与低,也将成为一个企业在社会竞争中有力保障,每个企业只有掌握和利用好网络技术,才能在各方面提升企业的实力,使之立足于不败之地,特别是我国的烟草行业,原有的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社会需求,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并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状况和优势,发挥好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才能走的更好、更远。所以,加快烟草行业管理信息化的进程至关重要。

作者:柳小冉 单位:鹤壁市浚县烟草专卖局

第三篇: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实践思考

【摘要】

供电企业的抄核收管理是电力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供电企业经营成果的体现,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供电企业的收益。近年来,为了推进电力营销改革,更多企业开始实施三化政策,即电费抄核收实现智能化、集中化以及电子化的重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供电企业电费管理的信息化,推动信息化的发展。本文就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践过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

供电企业;电费;信息化;管理;实践;思考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工业的进一步,工业生产对电力资源的需求比较多,电力资源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吗,只有在不断完善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电网建设,不断优化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才能实现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是,从现阶段整体情况可以看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加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完善电费抄核收程序和流程,主要是为因为电费的抄核收是电力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这项工作出现问题就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企业需要重视电费抄核收的信息化管理,采用各种措施进一步减少工作中的错误。

1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力企业电费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电费抄核收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必须以三大工程作为基础支撑:①应该在抄表过程中实现智能化,即利用公共网络实现抄表的重要目标;②在电费核算过程中要进行集中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费核算的准确性;③在电费结算过程中实现电子化,即简化人工结算的工作难度。

1.1推进抄表智能化

电力企业在进行抄表的时候,应该实现智能化重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抄表工作效率。某地一公司积极落实了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部署,在该地的市区建立了上百万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系统,从而推动了电费计量的智能化。2011年,该市的供电公司在6个县区的7000户人家设置了配电区,实现了公用配电区的正常配电,十多万居民纳入了智能化用电信息的采集系统,有效提高抄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了实现抄表智能化重要目标,供电公司必须加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抄表智能化的重要目标。以智能化的方式采集用户相关信息,可以提高信息采集工作的效率,在管理平台中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并进行实时监测和用户信息完善,从而实现了对电费收缴的控制,推动了电力企业双方的互动营销,也进一步优化了电力营销业务。

1.2推进电费核算集中化

电费核算是电力企业电费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物质动力和最终目标,在电费抄表实现智能化、电费结算实现电子化的基础上,加强电费核算集中管理,实现集中化的重要目标。在电力企业电费管理工作中,实现对核算人员的集中管理,并不断提高集中管理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费核算准确性,最大限度降低电费核算结果的误差。除此之外,电费核算实现集中化目标,可以更快速的获取市场用电信息,也是实现抄表智能化目标的重要保障。在电力企业中实现电费核算集中化目标,应该配置相应的电费信息,对加强对电费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充分利用绩效制度激发核算人员工作的热情,从而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3推进电费结算电子化

电子化的结算方式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信息化途径的最终体现。电费信息化有效途径就是推进电费结算的电子化。我国电费社会化采用的代收方式是农村绿卡村和城市的金融卡,随着现代营销管理体系的建立,构建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城市为导向的新型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推动客户市场的划分,同时还能够推动营销管理方式的创新,可以更好的适应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电费结算以及电费管理中的集约化管理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信息化作为电力营销管理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着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型的主要依据,不断推动着电力管理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电费的抄核收管理应该真正实现智能化的重要目标,不断优化电费管理组织结构的优化,不断提升用户对电力企业的信赖,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除此之外,电力企业需要将提升管理效率作为发展目标,不断优化电费管理方式,实行电费抄核收的一体化管理,从而形成新型的电费管理体系。电费管理体系功能增强的核心就是金星人财物的管理,因此,其组织功能的构件应该满足不同的要求。①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网络功能,实现信息化的重要目标,并通过网络平台加强电费管理的集中化管理,形成完善的电费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依靠互联网可以实现电费抄核收流程的全面管理。②信息化系统应该满足信息共享的功能,对用户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加强电力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这样一来就能够实现电费信息的统一管理。第三个功能是实施集中化的管理,管理中心对电费管理流程的统一性指挥不仅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还能够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对管理的集中控制可以对组织营销人员在同一时间进行的电费抄核收业务进行有效把握。最后一个功能是自动协调功能,实现信息化最高的程度就是达到服务信息的主动同步,管理人员需要通过管理的方式做好用户信息储存工作,并做好客户信息的采集工作,保证客户信息采集准确性,为电力企业电费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结束语

总之,电费抄核收的管理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出现各种差错不仅对电力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也不利于电力企业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取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因此,电力企业应该重视这项工作,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加大抄表管理,明确抄表任务。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确保抄表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掌握用户的具体情况,对流动性较大的商业用电用户及时进行跟踪,掌握其具体的用电信息,避免出现拒缴电费甚至是偷电行为。借助于互联网对广大用电用户进行监督,从而实现全面系统的管理,确保电费管理更加科学化,实现电力公司经济发展的迅速转变。

作者:史玲玲 单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庆阳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曙静.电费抄、核、收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4(21):36.

[2]胡亚山.信用风险理论在供电企业电费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JS省电力公司为例[D].东南大学,2010.

[3]叶欣,荣菲.现阶段供电企业电费抄核收管理与创新[J].消费电子,2013(22):204.

[4]郑振文.加强供电企业电费管理与核算的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