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管理信息化与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
1.1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information),实际上是指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网路系统加工完善整合成为一个新的信息资源后,提供给需要的人使用。利于他们了解行业发展势态与动向,以便于生产组合的优化,为使用者的决策作出参考依据,从而使得企业的资源能够达到优化配置,使企业能够顺应市场变化,根据市场的变化制定战略目标,从而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
1.2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最早出现在1970年,沃特•科文给它定义为:“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由定义可以看出,沃特•科文并没有指出要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就一定要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运用,现在的管理信息系统完全能够实现以人为主导,通过计算机的网络、内置设备对企业的管理信息进行实施的收集、加工、储存。并方便于管理信息的传递,方便使用者的实时查阅,便于消息利用者对数据信息的决策,相应提高了企业的服务水平。其基本功能包括控制功能、预测和决策功能、数据处理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
1.3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美国著名的Garter公司所提出和创办的,Garter公司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提出了一整套的体系与标准,其原因在于通过制造资源计划更深一步的发展关于供应链的一套管理思想。通过相关的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资源设计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资源管理体系——以ERP作为软件的管理依托所在。同时综合整合企业的人力物力、电子资源、业务流程与企业管理系统于一体化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他们三者不仅有区别还包含着联系,通过以下的表述能够反应出来。MIS作为一个人机系统,但是其管辖的范围与所运用的深度却大不相同,所以说MIS所具有的深度与广度大有不同;ERP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如果想要运转就必须依靠ERP的软件操作系统,它在企业信息管理中属于较高等级。从文中我们能够了解到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完善,它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因此,在每一个阶段MIS的深度与广度各不相同,采用的ERP系统也有所不一样,只有特定的时间段才能够使用。
2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
2.1其对应静态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会计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都是属于动态的范畴,与之相对应的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是属于静态范畴。从范围上来说,管理信息系统的范围远远大于会计信息系统,同时还可以说会计信息系统被管理信息系统所包含。管理信息系统所包含的内容有会计、客户关系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供应链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管理,包含内容广泛。而会计信息系统需要通过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来监管企业的经济业务运行状况。由此看出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子系统中范围最为广泛的,其综合内容也是最为齐全。
2.2从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发展历程来理解其区别与联系
中国的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通过两种道路来进行阐述。第一种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为了提高公司的生产制造与管理水产,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从国外引进的MRP(物料需求计划),这是当时国外最为先进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它能够降低库存又不出现物料短缺。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自主研发了MRPII系统,推动了中国的制造业快速的向前发展。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只能够处理物料计划信息,这是种非常单一的系统,必须要开发出不但能够处理物料计划还能够处理财务信息。两者同步进行,不但能够使企业可以清楚地看到生产系统从财务会计系统中过去的资金流,还能够实时监督与控制企业的生产计划,从而达到财力与物力的一体化。这样的路程可以阐述为;“RP—MRP2—ERP(全面企业管理信息化阶段)—企业间管理信息化阶段—电子商务阶段”。在中国,会计信息化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萌芽发展不断地被深化为人所知。但是,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包含了会计信息化的第一阶段中,他只是属于会计信息核算阶段的一个内容。则表明会计信息化的范围与深度非常广泛。只有把会计信息化不断地实现动态的更新与完善,把它与其它企业的管理信息相结合才能够把会计信息化深化为会计管理信息化。
3对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研究的建议
从中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实践来看,企业信息化管理呈现了四大特点:开放型、集成性、多元性与先进性。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企业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不断加强,但当前网络风险十分严峻,因此,加强信息化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的高层与政府网络监督部门的侧重点之一。增强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更好地加强企业对管理的审计。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在每一个阶段都是存在一定风险性,例如,有的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没有重视而是“脚踩一块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样不但没能把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实现大规模的集成,还导致企业的信息资源不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性的缺失。同时还有些企业“贪大求全”,在选择软件上不选择对的,只选择贵的。但事实证明贵的并不一定就十分适合企业当前发展状况。从运行维护上来说,从自然财害、偶发事故等方面都可能会引发企业带来各种方面的风险危机,这些危机不但可能影响企业的收益还肯定会导致企业的破产危机。因此,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来指导企业合理规避风险《证券公司信息技术管理规范》、《信息技术服务运维通用要求》、《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怎样合理规避管理信息化带来的风险,怎样才能够按照相关的法律条例对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的风险得以降低,这将会是学界理论者与企业的实践者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从中国企业信息化理论历程来看,我国的理论研究方面十分稀缺,当前最主要的理论研究大多都是由西方先进发达国家研究学者所提出。实践的研究经验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所提出来的,企业信息化应用特征主要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工业基础之上,其业务与管理上的经验,一般都是建立在完善的工业制度之下,这种经验是一种高标准、高效率的表现。而且标准也逐步随着西方工业的发展向前推进。由此,西方的管理信息化标准十分完善,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都是及其高标准。但是,由于中国工业化起步较慢,工业的治理结构还不是特别完善。在当前中国工业革命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程度,只能依靠后发优势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所以,中国企业未达到西方国家那些企业一样完善的工业体制,而企业的技术、管理思想与经营理念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我国的社会体制与经济环境的不同,造成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还有一些关于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比较突出,例如:“人治”的特征十分浓厚,还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混乱、治理结构的不合理等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吸取教训,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有利于企业能够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下蓬勃发展,有力地规避企业管理信息化所带来的各种风险,达到对风险的控制目标。
作者:戴杨杨 单位: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