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育建设下信息化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
1、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教育信息化是指将信息通讯技术充分的融合并在教育系统之中得以应用,它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及信息社会所独有的重要组织和理论管理方式在教育领域得以实现的一系列的过程。简单来讲,教育信息化指的是在教育领域上深入全面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一个过程,以此来达到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即信息化教育的局面。
2、教育信息化的的特征
教育信息化的明显特征主要表现在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上。从技术层面上讲,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达到共享,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较小;教育信息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系统的设备性能更加的可靠、标准统一;教育信息多媒体化使得信息表呈现复杂现象虚拟化和多元化。教育信息智能化使得教育信息系统的人机通讯自然化、教学行为人性化。从教育层面上讲,教育信息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任务合作化、学习自主化、教学个性化、资源全球化、教材多媒体化。
二、山西朔州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规划
基础教育信息化工程包含硬件系统工程和软件系统工程。硬件系统工程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山西朔州市学校的硬件基础设施呈两极分化:经济落后的地区,学校的硬件基础设施不健全,相对较弱,而经济发达的地区却明显存在着重复建设现象。比如对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对单个学校来讲是必要的,但如果整个区域的每所学校都建设一个系统而大型的教学资源库就显然重复、浪费了。软件系统工程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与硬件系统工程同样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着“重硬轻软”的发展倾向,也就是说,大部分学校都热衷于网络基础设施与硬件环境的建设,不注重软件资源的开发、建设。甚至还有些领导认为把校园网建好、有足够的电脑就够了,在软件方面投资建设是一种浪费。孰不知,硬件与软件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不在软件资源方面做合理的投入,那么在好的硬件也只能说是一堆废铁,那才是真正的资源浪费。
(二)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困难
随着朔州“校校通”工程的全面开展,基本上发达地区的城市中小学校都有了自己的校园网,但这些学校只是“信息孤岛”,因为个学校之间并没有彼此建立连接,有的校园网甚至除了能接入Interne外,和外界基本上没有任何的资源共享交流。造成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困难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由于各种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区域内联网的校园网之间也不能交换数据。例如,市一级、区、学校各自自己的学籍管理系统,而且各个系统各有侧重,顾不兼容,这样就使得交换数据十分的不方便;二是信息化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复杂性、制订周期偏长并且明显滞后的客观事实也造成了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困难;第三是人们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使得网络中对某些资源进行必要的共享限制,这也是当前倡导网络时代“自由共享”遭遇到的一种常见尴尬。
(三)区间发展不平衡
由于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方面的差异,朔州各个地区的教育、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机遇和水平有所不同,各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一般来讲,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是成正比关系,山西朔州市东部地区或城市地区因在人才资源、信息环境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因此教育总体水平较高,基础教育信息化也能紧跟时代的发展。而农村地区由于教育投入长期以来得不到满足,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教育总体水平偏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就面临着诸多困难。
(四)信息资源的应用绩效不高
各个学校已经建设好信息资源,但很多存在这不同程度闲置荒废现象。有的学校建好的电脑教室只用来迎接来访嘉宾使用;有的学校购置了昂贵的、专业的校园网服务器,却没提供任何服务给广大师生的教育教学。因此大批己建成的教育网络根本无法发挥作用使得信息资源的应用绩效不高,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校园网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低导致的信息资源应用绩效不高。教育信息化主要是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实现的,如果好的规划和管理策略因技术方面的原因不能得以实现或者说不能通过信息技术来使管理更加合理、科学、有效,人们就会逐渐的放弃对信息化手段的使用。第二,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够高导致的信息资源应用绩效不高。老师是传授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只有老师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掌握信息处理的技术和方法,才能利用信息资源来培养学生。也就是说,只有教师能够了解并掌握信息资源,才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来培养学生;只有老师具备了信息素养,培养出的学生才有可能具备信息素养。第三,教学资源的建设相对匾乏导致的信息资源应用绩效不高。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次数比较少,或对信息资源的综合性应用比较少,导致了信息资源的应用绩效不高。
三、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措施
(一)基础设施整体化
区域教育网一般是指利用宽带数据通信骨干网来连接当地的教育行政区域内所有的教育单位内部网络的数据传输网络。它是对一个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与建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国大城市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或区,目前都已经具备发展区域教育网的条件。在城市里,区域教育网更多表现为城域教育网,是通过依靠当地的电信宽带网来连接教育局办公网和所管辖校园网的区域网,亦称教育城域网。区域教育网络建设是一个以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基础,为区域教育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应用服务的信息化环境的大型综合性教育信息化工程。它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本区域教育行政区域中心的教育网络、地区教育局以及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内部办公网、三个方面。本区域教育行政区域中心的教育网络是教育教学信息中心、区域网络管理中心、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教育资源中心及远程教育中心;地区教育局以及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内部办公网是对本区域的教育系统实施全程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中心;区域内教育局所属学校的校园网络是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支撑平台。
(二)区域建设科学化
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要充分行使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权和决策权,针对区域教育网实施科学调研与规划,实际应用,分步骤实施建设任务。尤其是要加强教育信息化的投资审计与论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盲目跟风,要合理部署,是从源头把握,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区域教育网络特别是区域中心网络在信息化基础建设占据核心地位,无论从从技术和资金上,还是应用人员的素质、网络管理水平、和网络建设经验上,区域教育网建设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其建设周期一般都较长。区域教育网中其应用层次、网络规模、网络接入类型、宽带速率等在区域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得校园网是中心网络次级接入网络,其网络标准或结构应该与中心网络兼容或一致。因此,在以区域中心网络基本结构的为前提条件下,开始校园网以及接入的试点;在建设好中心网络某一个方面的应用时,开始在校园网初端推广进行使用;对于在区域内范围内的学校,进行分批校园网建设;关于校园网的应用,有侧重点进行应用试点等等。
(三)教育信息技术化
不管是网址选择,还是网络结构的规划,设施设备的选购,或者是施工、调试、应用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区域中心网都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给予指导。因此可以说信息化基础建设工程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时刻在不断地迅猛发展,因此信息化基础建设既要满足当前应用,又要考虑未来,既要思考技术的成熟性,又要具有发展的前瞻性等,要在专家的引领下,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进行立项论证,尽量避免建设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