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智能终端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智能终端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摘要】目前我国实验室管理系统信息化推广仍然相对局限,主要表现在现有的各个实验室信息系统辅助功能不够强大,实验室器材资料难以及时获取,实验室安全监管较为被动。将智能终端应用技术与原有信息化系统的结合,成为解决教育、科研等行业对实验室管理难题的重要手段。为实验室器材管理、实验人员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日志与报表等数据管理相关事务进行规范管理。测试实验证明,该信息化管理平台稳定可靠,具有很高的智能管理水平。

【关键词】智能终端;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应用研究

1引言

在应用型科研成果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实验室管理日益重要。目前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领域,已经存在一些智能终端应用,这些终端应用实现随时随地的实验室信息管理[1]。但是目前这些应用通常只能局限于某种专用实验室的,没有把功能模块高度集成,无法用于更多实验室。本文通过智能终端设计能够管理功能覆盖完整并建立实现远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2实验室器材管理智能终端

对于不同的实验材料类别,进行低值品与耗材、实验仪器等的分类归纳,减少消耗性原料的浪费,便于查找耐用型仪器现在的使用情况。通过电子化方法对正在维修的器材进行编号管理,建立条形码电子标签,使得实验人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对应实验材料的型号产地等信息,合理分配器材使用[2]。系统应该包含推荐器材存储模块,展示器材的使用情况以及器材的维修情况,实现对重要仪器的精准跟踪,如有需要向采购机构报告每个实验室所缺实验器材。

3实验室人员管理智能终端

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在终端录入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了实验员编号、学历、专业、岗位职责等基本信息。同时实验室工作人员也可以在智能终端查询包括单位编号、地址、标定人姓名、联系电话、以及单位的资质等方面,但是没有进行对单位信息的添加、更改、删除等基本操作的权限。实验室工作人员使用人员管理智能终端和普通系统登录界面一样,如图2,当输入错误密码时,是无法登录实验室智能终端的。

4实验室数据管理智能终端

实验室本身就是通过各种实验手段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的场所。该智能终端对数据的管理至关重要。各项报表生成与查询,实验报告管理、实验报告提交、报告模板下载、报告等级评定是其主要功能。各项报表的信息化处理,避免了传统纸质记录形式不易于保存,审批过程耗时长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室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办公成本。由于数据库维护工作负担较重,因而系统设计并开发了信息批量导入功能。

5实验室安全管理智能终端

安全信息管理业务功能的实现流程,包括三部分:灯光管理能够及时关灯节约电能;视频管理能够防盗、防火视频监视;报警布防可设置一键布防,激活防卫系统下发指令。详细说明:灯光管理过程可设置定时关灯如有需要可以人工打开。预警报表信息管理业务功能支持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报警信息的查询,查询条件为时间,查询到的内容包括测点名称、位置、测点值、危险级别(通常包括三级:正常、一般警报、严重警报)、时间等。对于报警信息,查询到的内容包括测点名称、测点值、报警上限等。对所有状态下的警报信息都需要进行记录,如烟雾报警、红外报警、系统电脑掉线报警等。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对某科室部门的个别或全体员工下达指示。

6信息化管理平台性能测试实验

根据用户对智能终端应用的功能性需要,将本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传统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对比。性能测试实验内容如下,人员管理测试:(1)进行人员查询,在存储总量为一万人的人员管理系统中寻找一百人,并将结果输出。(2)进行视频认证测试,测试十名工作人员能否成功通过以及通过视频认证时间;器材管理测试:各个仪器设备的借出与归还状态是否达到数据的一致,低值品与耗材明细在后台系统已经更改的情况下智能终端是否及时更新;数据管理测试:日报每天早上10点之前是否已经制作完成昨天的数据,月报每月9号之前是否完成数据保表;安全管理测试:在实验室进行烟雾模拟实验,检测智能终端是否发出报警短信等信号。从实验结果比较来看,各个模块均能实现智能终端应用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良好功能,而且与传统管理系统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性能稳定,可以显著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7结语

系统测试和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功能设计充分考虑了实验室管理的短期和中长期需求,科学化和合理化使用仪器设备和耗材,降低了实验室管理成本。由于笔者能力所限,还需要继续深入调研了解实际情况,进一步简化系统设计和美化应用界面。

【参考文献】

[1]严涵琦.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安全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9):230-231.

[2]陈守宽.智慧云实验室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8,v.16;No.88(03):182-186.

作者:王红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