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均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企业信息化不仅代表着各行业最先进的生产力、卓越的管理模式,更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受传统工作方式影响较深,尤其建筑企业对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的认知,相比其它行业认识悬殊。近年来,虽然国家、各级政府、行业主管等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了大力推广、鼓励、宣传,但成效不大,大部分企业仍滞留在单机业务、应用工具、OA办公等阶段,系统管理无法融合。本文就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筑企业如何做好信息化管理落地应用做一简单论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息化、诺兰模型、顶层设计、企业编码、融合
0引言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建筑行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建筑企业信息化作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项目管理效率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家“四库一平台”、“四流合一”、“劳务实名制”、“装配式建筑”等精细化、集约化、数字化管理的施行,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被再一次提上了“热点”。同时深入推进和加快发展企业信息化正值难得的历史机遇。这就需要加强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进一步研究探索,针对目前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才能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1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形成及实施现状
1.1建筑企业信息化概念
一般来说,建筑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思维平台化运营管理,通过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资源、管理等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企业管理的数字化和精细化,从而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过程。也可以说,建筑企业信息化不仅是生产力的提升,更是企业运维逻辑管理的转变、技术与管理的一次深度融合。
1.2建筑企业信息化形成
依据技术发展背景和行业应用水平时间节点,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主要有四个阶段,即启蒙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末),是基本单据表单的机器运算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末),业务工具的“甩图版”、“甩计算器”阶段;普及阶段(2000~2011年),企业级的基础数据共享互联网阶段;深化融合数字管理阶段(2012年~至今),也就是行业级的数据化、智能化、集约化管理阶段。纵观整个发展阶段,它是循序渐进的递进,同时也遵循不能超越、跨越、跳跃的,符合企业信息化系统“诺兰模型”(图1)六阶段,更贴合我国行业科学发展规律的持续性。
1.3建筑企业信息化应用
中国施工企业协会曾在其组织的企业信息化专题调研中发现。千亿级规模的集团企业,集团总部、子分公司总部和区域性分公司机构等非项目经理部的经营管理机构人员占企业全部管理人员的比例,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为12.5%,信息化程度比较低的企业则达到25.2%。同为百亿级施工总承包企业,机构人员占全部管理人员的比重,有的企业只有9.1%,而有的企业则高达33.2%,仔细分析比较后发现,这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说过,“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筑施工企业因受行业特性、企业规模和规范化管理等条件的约束,信息化开展程度参差不齐,致使施工企业面向市场化所呈现的信息不够完善,科学化管理工作尚待改进。一些大型的施工企业,已经建成或在筹建自己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不断地深化应用于企业项目管理,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在其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但对于一些中小型施工企业来讲,信息化基本停滞在计价、软件、制图等工具软件和公司OA方面,对于项目管理、智慧工地和BIM技术等应用较少,使得企业信息化发展举步维艰,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受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影响,各类先进技术推广、试点均选择沿海、沿边地区,使得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思想观念、技术尝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2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
2.1行业软件多样性,系统融合集成难
随着信息管理技术的更新迭代,国家行业内软件“井喷式”涌现,建筑业软件同样层出不穷,主要分三大类:一是专业应用软件,如CAD、预算、进度、财务等;二是管理软件,如OA、HR、PM、BIM等;三是系统软件,如劳务实名、塔吊黑匣子、远程监控等。大部分软件开发商为确保自身利益诉求,或受软件行业规则特性限制,软件过于理想化、产品化,使得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率低、集成性差,形成“碎片化”“信息孤岛”,系统融合又变成了新的难点。另外建筑企业内部存在较大管理差异化,即使存在先进施工企业信息化平台,因受管理模式、企业运营理念的影响,复制引用成功率也几乎为零。
2.2企业复合性人才匮乏,思维模式转换困难
长期以来,建筑企业受传统工作方式影响,均以劳动密集型、粗犷式管理为基础,对于从业门槛来说要求不高,常常出现“懂管理的不会计算机操作,会操作计算机的不熟悉业务”,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匮乏,不仅制约着企业技术改革的创新,更严重阻碍企业新型管理模式的更迭。另外,信息化管理思维模式与传统施工管理思维模式截然不同。前者侧重数据信息、流程、表单等无形的东西,具有不确定性;而施工管理更多的是实物、图纸、标准和规范,是按图建造,有标准答案。两者思维模式本质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长期依赖于传统管理的施工企业来说,员工管理模式困难。
2.3企业标准不完善,信息化管理推进难
建筑企业信息化模式不管采用集中部署、独立部署或云架构,标准化的流程、统一的编码、积累的企业定额均为信息化实施的前提。一般来讲,建筑业受行业条块分割,设计、施工、运维等行业的分离,具有自身特性,未必同于制造业,必须做到全部强制标准化,但任何建筑企业搞信息化管理,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化基础,才能顺利推进。参考建筑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案例,也有部分企业以信息化建设倒逼企业管理为契机,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前提是必须要有提纲挈领地顶层设计与掷地有声地执行力,否则,将会形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复工作、线上线下业务“两张皮”,办公效率恶性循环,员工抵触心理强烈,系统应用低下,使得信息化建设推进困难。
2.4行业“赋能”空间小,信息化管理流程趋于形式
信息化强调流程管理,去中心化,员工“赋能”意义重大。就国有建筑企业而言,等级意识、层次观念等体制漏洞依旧明显,员工“赋能”空间有限,使得业务流程过于形式化,线上线下业务“两张皮”。
3如何做好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落地应用
“凡是好的建筑企业都在搞信息化,信息化好的建筑企业往往也都是好企业”。这说明信息化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生产力、提升企业现场能力管理和水平,更在体现企业核心实力、企业转型升级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如何做好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落地应用,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3.1明确清晰的建设目标,强调“顶层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在初期建设阶段,不能面面俱到,贪大图快,更不能一蹴而就,盲目跟风。需要做好“IS规划”和“IT规划”。所谓“IS规划”(InformationSystemStrategicPlanning,简称ISSP)是在理解企业的发展远景、业务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信息系统的远景、信息系统的组成架构、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支撑企业业务规划目标的达成。而“IT规划”(Informa⁃tionTechnologyStrategicPlanning),是承接IS战略之后,对信息系统各部分的支撑硬件、支撑软件、支撑技术等进行计划与安排。通过以上的统筹安排,才能保证信息化与成本管理相互促进,以最低的代价实现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经效益,真正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目的。企业“IS规划”“IT规划”相辅于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依托于企业实际管理,决定于企业“顶层设计”。在进行规划时,要注重企业部门的参与,对于系统需求分析、开发和应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逐条总结和分析。需要直接购买供应商产品的情况,要结合集团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工程管理整体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3.2配备优良的信息化建设队伍,选择适用、可靠的软件服务架构及产品
要想保证信息化管理工作可以实现顺利的开展,不仅需要配备优良的信息化建设队伍,更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目前,企业信息化平台模式主要有三种,即软件服务商产品完全模式、企业自主研发项目模式、软件平台+企业管理+二次开发模式。不论采用何种模式,企业信息化平台应用均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落实,在此基础上才可以针对项目施工成本、安全、进度以及质量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在管理工作中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与全面性,从而可以为建筑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提供良好的保障,并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将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另外,在建筑企业管理中,“人员队伍”不仅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管理效率和落地结果,更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辐射”作用。因此,建筑企业信息化工作建设一定要将人员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落实,要配备优良的信息化建设队伍,保证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具备一定的规范性,保证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可以实现顺利的开展。
3.3强化企业标准执行力,建立完善的企业编码、流程、基础信息库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前提,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标准化,没有企业编码,没有形成标准流程,信息化就无从谈起。可以说,信息化就是要把管理语言细化到管理信息因子,通过统一规则的数据编码,形成计算机能懂的管理语言,通过标准流程的疏引,建立计算机信息的路径,也只有企业统一的编码、标准化的流程,方可实现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因此,企业信息化之前,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适用的管理信息因子标准化数据编码及其应用操作规范,从而达到统一语言、统一信息交互规则的目的。另外,信息化具有程序化特征,企业基础信息库的建设既是企业标准、企业编码的集成结果,也是企业数据的源头。“数据质量”成为企业信息化保证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
3.4实现建筑施工项目信息资源的无缝拼接,形成企业大数据的有效融合
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多专业、多系统等管理特性,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中,要有“平台”建设思维,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体系的融合,更要架构不同业务系统(模块)在企业平台的无缝拼接,避免因企业信息化不同模块建设形成碎片化管理,或不同软件架构系统产生企业“信息孤岛”。因此,建立企业一体化平台架构,形成企业内部上下业务互通、业财互联、线上线下互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是目前建筑企业实现数字化的基础,也是建筑企业实现自我优化,实现以虚控实,虚实结合进行决策与执行的智能化革命。
4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是一次企业技术的更新迭代,更是一场企业管理的革命。涉及到企业经营组织的变革、职能权责的调整、传统技术的创新,甚至企业利益格局的变动,其落地应用必然伴随着传统管理方式的改变、思想观念的冲突。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一项项掷地有声地制度、措施,一条条清晰明确的设计目标,更需要企业上下员工的热情参与,发挥企业内部力量,充分沟通,密切合作,攻克艰难,共同推进,只有这样,企业管理信息化才能收到效果。
参考文献:
[1]鲁贵卿.工程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李伯鸣,卫明,徐关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蒋帅.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作者:汪小伟 单位: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