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建设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建设

摘要:作为高校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具体表现之一,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现阶段国内高校在开展科研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具体对策,以期能够有效提高高校的科研工作水平。

关键词:高等院校科研工作管理建设对策探讨

0引言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给高校传统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促进科研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职责,其科研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其整体的教学质量水平。现阶段,高校应准确把握新时期高等教育创新改革的要求,牢记建设科研、教学、服务一体化的科研信息平台,加快推动学校科研创新成果向生产实践的转变,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科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撑环境。

1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1科研管理工作理念落后

通过对大量科研管理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多以自上而下管理模式为主,高校科研管理强调项目管理、成果管理,而这种管理模式下科研管理属于被动型服务,强调科研管理,相比较而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科研管理工作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在保留自上而下管理模式精华的基础上依据科研管理信息化特征树立与时俱进的科研管理理念,同时对科研管理过程进行优化,使科研管理工作与高校发展需求相符合。

1.2科研信息化管理力度不够

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涉及多方面内容,如科研工作人员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等。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高校科研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要求,传统单一化的科研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需求,不利于科研信息获取,科研信息对科研管理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保证科研信息的及时获取,才能更好地促进科研管理落实。

1.3缺乏高效的科研团队运行机制

高校科研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科交叉科学研究项目数量的增多,提升了科研队伍建设的地位与作用,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性的创新研究方式。在21世纪的今天,知识共享在科研队伍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高校在加强科研信息管理的同时还需融入知识管理,深层次地进行科研知识管理,从而达到促进知识共享、提升科研队伍成员交流沟通环境适应性的目的。

1.4科研组织模式滞后于时展

高校科研管理的传统模式强调分散研究,即科研人员单独研究或同一学科的科研人员组成小组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科研逐渐朝着产学研方向发展,研究任务主要集中于复杂性问题处理,需要依靠团队力量才能完成,所以,创新科研组织模式也是高校科研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2提升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建设水平的有效策略

2.1树立正确的科研管理观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紧跟时展变化要求,树立全新的科研管理观念。一方面,要时刻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由原本的被动服务态度转变为主动服务,实现科研管理工作与服务创新的同时进行;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增强信息化管理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教育资源构建一个网状分布式的科研管理体系。在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网状结构中,教研室、科研技术人员、院系办公室等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或者使用者,科研信息能够在各部门之间得以畅通的交流与分享,极大地提高了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有效促进了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因此,高校应提高对科研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无论是课题的申请与立项、可行性论证,还是科研活动的实施、解题、推广应用等都需要配有专门的科研技术管理人员从旁进行指导和监督,以充分保障科研活动的高效率、高质量水准展开。此外,高校还应当将“以人为本”的原则渗透到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强调要将科研人员始终置于核心位置,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在科研创新过程提出的各种需求,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2.2加强科研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力度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给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都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学校科研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新时期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成为高校提高教学管理和科研创新水平的关键性条件之一。所谓的科研管理信息化是指高校在实施科研工作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研究关系体系,不断优化当前的科研管理方式,以切实提高学校自身的教学质量水平。具体而言,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手段来加强科研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力度。首先,要增强各部门的决策能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如今信息产业已经充分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的社会背景下,高校管理者有必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来支持科研工作的展开,提高科研数据处理运算的效率,做好统计汇总工作,以便为下一步科研活动的进行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其次,高校管理层在制定科研选题计划时,要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各个专业的科研题目,保证不同学科的教育科研资源分布平均。同时,学校方面还应积极收集与科研立项主题相关的各种政策、学科发展动态、社会需求等信息,为科研活动的展开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最后,应严格把关从科研立项选题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部门工作人员需对提交的科研选题进行认真审核并对预算计划进行核对,全方位地判断该科研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和实用性,以有效避免科研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和之后性,不断提高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水平。

2.3建立高效的科研团队运行模式

现代化科学知识体系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呈现出高度分化和综合化的趋势,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高校还需构建一个完善的科研团队运行模式,由以往的个体、单学科研究转变为集中化、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科研管理工作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实现了科研信息的高效交流与共享。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应当以科研平台为依托,根据项目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与企业生产实践之间的相结合。一方面,要充分凸显出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高校应充分借助于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将科研技术人员、项目、研发成果等都纳入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当中,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还能显著提高科研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高校还应注重提高科研信息化管理的时效性。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科学知识发展迅速,不断涌现出新的知识和技术发明,这也就意味着高校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周期在不断地缩小。为此,高校科研人员应随时保持与时俱进的研究态度,根据最新的科学理论和动态研究方向不断地调整科研方向,随时收集和掌握最新的研究资源,以切实提高学校科研信息化管理的质量水平。

2.4创造良好的高校科研管理环境

高校要想切实提高科研信息管理建设的水平,除了要提高对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以外,还需尽可能地为其创造出良好的外部支撑环境。这就要求高校紧紧围绕科研项目要求,积极推动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协作交流,为科研技术成果的产出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具体地,高校可以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一个集科研、服务为一体的团队平台,充分整合学校现有的科研资源,将原本反三的知识经验融合成一个系统化的资源库,同时内化成为整合科研团队的技术研发力量,以切实提高学校科研创新的能力,为现代化教学管理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实践基础。除此之外,学校方面还可以定期组织学术交流研讨会,促进科研技术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并且为其提供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科研发展动态信息,从而显著提高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的质量水平。同时,高校还应根据自身的办学能力水平,选派优秀的科研技术人员外出参加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水平,并且为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知识经验和技术手段支持。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应及时转变科研管理观念,提高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学校科研创新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撑环境,从而有效提升高校自身的办学质量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推动高校科研朝着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阳.新时期高校科研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4(07).

[2]谢海波,杨刚,林书兵.高校科研信息化的基本现状和发展方向[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3]李海生,李春青.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6).

作者:沈满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