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以职业标准与高职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结合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阐述在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职业标准;建筑信息化;人才管理;互联网
高职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是建筑行业急需的人才,尤其是在“互联网+建筑”背景下,建筑信息化管理(BuildingInformationManagement,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高职院校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职业标准是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体现,围绕职业标准培养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因此结合相关的实践经验,分析构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具体策略。
1职业标准与高职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融合的必要性
构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高职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必须要处理好职业资格证书与高职人才培养的衔接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例如高职建筑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岗位能力。职业标准是评价学生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因此实现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是提高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就业能力提升,增强综合素质的要求。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人才需求量比较大,但是高职学生所暴露的岗位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其就业的重要因素。职业标准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可以让高职院校立足于职业标准的要求培养人才,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紧紧按照行业岗位标准的要求规范自己的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效,促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改革。从用工单位角度考虑,用工单位更加倾向于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而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在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有效地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成本。因此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必然会提高,进而有效地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最后有助于推动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是建筑项目管理的重要主体,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克服当前建筑行业人才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进而大大推动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最重要的是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提升了我国BIM技术的发展。
2构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的障碍
基于二元人才培养模式及社会对职业人才要求的提升,构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例如我省大部分院校都建立了“双证”制度,为学生提供以岗位、职业和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促进实践教学的仿真化。针对建筑信息化管理岗位的具体要求,围绕学生的职业等级确定不同的课程体系,以此增强学生的岗位能力。但是在构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体系中存在不少障碍因素:
2.1传统观念束缚,职业标准准入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存在重视学历证书而忽视职业资格证书的思想,尤其是对于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在校学习的重点就是书本知识。职业标准侧重学生的岗位能力评价,因此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导致职业标准在建筑信息管理人才培养引入上存在不完善:一方面基于应试教育的思维导致学生在接触职业标准中存在重视证书考取结果,而忽视对职业资格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学习。例如在高职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上出现了学生机械考取资格证书,而忽视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对职业标准的重视程度不高。部分高职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认为毕业后不会从事该行业,因此他们不愿意学习相关的职业标准。
2.2专业实践锻炼平台匮乏,制约职业标准执行
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关键是通过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职业标准的机会。例如在BIM技术学习中,虽然引入了BIM国家职业标准,但是由于校企合作力度不够,缺乏实践平台导致学生难以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一是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不足,尤其是实训设备不足。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校内实训设备数量不足问题日益突出。根据调查在计算机操作训练上难以满足一名学生一台计算机的基本要求;二是校企合作的层次不够,学生难以获得真实的实践岗位。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据重要的作用,虽然高职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但是通过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可以看出,学生真正参与BIM技术岗位的数量非常少,学生难以接触到最真实的工作岗位。
2.3人才培养体系与职业标准缺乏有机联系
高职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主要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实践中习惯于学历教育模式,导致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一是课程结构不能体现职业资格标准。目前高职建筑专业课程仍然是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存在,这样导致学生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专业技能。对应的是学生不能及时地按照职业标准的要求开展学习;二是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没有实现有机融合。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教学内容仍然以书本知识为主,而职业资格标准则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教学内容的落后性导致在引入职业标准上存在较大的缺陷;三是考核方式与职业资格鉴定方式不一致。当前高职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是更加看重学生的笔试成绩,而职业资格鉴定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偏重于理论考核的模式不利于职业资格证制度的实施。
3构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高职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对策
构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对于促进“双证”制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带动BIM技术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阻碍高职构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的因素,提出以下对策。
3.1转变观念,准确定位职业标准
针对高职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中所存在的重视学历证书,忽视职业资格证书的现象,高职院校要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理念,对职业标准进行准确定位: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宣传力度。例如要积极宣传德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形成重视资格证书的意识;其次要结合具体的市场需求、工作岗位等情况引入职业标准体系。职业标准体系是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依据,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是实现建筑信息化建设的主体。由于建筑信息化管理技术不断变化,国家BIM技术标准规范也在不断地调整。因此,高职院校在引入职业标准时必须要结合市场的需求,根据本区域行业特点对职业标准进行准确定位,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创新实践平台,侧重实践能力培养
将职业标准引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就是培养专业理论扎实、岗位适应能力强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建筑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积极为学生创建实践锻炼平台,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依赖于教学资源构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职业院校构建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以加强学校与市场的联系,进而促进教学内容与市场的对接,激发学生获取资格证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走产学研道路。构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关键是保证学生可以获得足够实践锻炼的机会,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企业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岗位,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高职院校也要不断创新校内实践基地。例如开展“校内工厂”等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操作平台。
3.3加快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构建“双证书”制度
职业标准对于高职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在新常态环境下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快教学体系改革,构建“双证书”制度:首先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修订教学计划和大纲。职业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比较全面,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教学计划。高职院校要根据职业标准的要求打破传统的课程结构,实行“模块化”结构,加大职业能力训练的比例。3.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质量(1)拓宽师资来源渠道,改善师资队伍结构。(2)制定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3)完善教师考核评聘制度。高职教师的考核评聘应突出强调对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及取得实际应用成果为主要评审依据。
4结语
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为主的场所,大力构建双证制人才培养体系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随着社会对BIM技术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将职业标准引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是当前高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基于职业教育新常态发展,我国要构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建筑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以此实现高职教育的本质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鹏.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5.
作者:杜园元 葛贝德 卢爽 于微微 赵东方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人和建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