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信息化管理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信息化管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信息化管理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运动量正在逐渐减少。由于高校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前一站,学校则应该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负起一定的责任。然而,当今的教育体系仅关注升学就业率的提高,放低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监督和指导的力度远远不够,导致身体素质使较差的学生不上学习、工作的节奏。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即构建一个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分析出身体素质即将出现异常或已经出现异常的学生,还可以通过保存海量学生的生活习惯数据,从中提取行为模式,与学生进入社会后所获得的成就关联,从而建立对应的科学预测模型,以此作为科学依据引导以后进入校园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

关键词: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信息化管理系统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今社会竞争越发激烈,各种工作都是高负荷运转,工作强度越来越大。纵观国内外古今的社会精英,大多数人在拥有过人的智力条件背后都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这些都说明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高校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学生应当在学校锻炼好身体,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养成并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进入社会进行高强度的工作后才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受益终身。作为学校,应该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1-2]。学校能够引导和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便可逐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拥有大批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朝气和活力,还能有助于学生智力的提升,提高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效率。对于学生,不仅能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及运动习惯,获得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能为学习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对于学校,才能更多地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1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公民的亚健康状况严重,其中,青年人占比很大,高校学生群体也存在相同的问题。《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公布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在校学生的猝死频次也在逐年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方面。现在的家庭更多地注重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是否吃饱穿暖、学习成绩是否提高,但对孩子身体素质提高方面缺乏关注。学生进入高校后,脱离家长监管,玩手机、打游戏到深夜,作息时间极不规律。学生不爱运动,课余时间大多消磨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极少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课逃课学生越来越多,即使在上课的学生也存在能少动就少动的情况。表现最突出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去食堂排队吃饭,而是直接叫外卖送上门。学生主观上缺乏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意识,加之脱离家长监管、自身约束能力差、懒惰等原因,均导致学生身体素质逐渐下降。(2)学校方面。首先,学校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工作不重视。学校一味强调提高教学质量等竞争压力导致学校忽视了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只是全面追求学生学习成绩以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其次,学校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做法比较传统,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仍在沿用发放锻炼卡的传统做法,要求学生每周至少有几次盖章,殊不知很多代跑、代盖章等现象早就出现。再次,学校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监管渠道少、信息量小。除了学生入学体检和校医院的医疗记录,学校缺乏了解在校学生其他方面的身体素质信息。(3)社会方面。随着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只看重员工的专业技能而忽视员工的身体素质,这虽然对学生的成绩和技能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但忽略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综上所述,学生、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促使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猝死事件频次增多。悲剧的发生不仅对学生个人、家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也对学校、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对策研究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当某些学生身体开始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是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学校如何去发现并给出预警信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1)转变观念。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建设,把这项工作看作学校长期建设任务来抓。对于学生身体素质信息的采集,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前没有条件和技术去长期采集学生的身体素质信息,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学校现在可以借助信息化时代的技术以及管理手段,如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采集并处理学生的身体素质信息,从而提升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监管力度。(2)建设学生身体素质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建设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思想,将该系统采集的学生身体素质信息进行建模,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一是可以对身体处于亚健康或危险边缘的学生进行预警,从而减少诸如学生校园猝死悲剧的发生;二是可以从海量的学生身体素质信息中提取行为模式,与其进入社会后所获得的成就相关联,从而建立对应的科学预测模型作为体质监控的依据。

3学生身体素质信息化管理

3.1信息化管理相关知识

所谓信息化是指将信息计算机化、电子化,将传统的纸质、书面材料信息进行电脑操作和管理。信息化管理是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管理理念相融合,改变以往的操作管理、模式,重新调整、组织、优化各种资源,提升管理效率的过程[3]。学生身体素质信息化管理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信息,包括入学体检数据、体育成绩、医疗记录(校内外医院诊疗记录、病假记录等)、饮食习惯、体育活动信息、睡眠质量信息等进行采集和管理,并通过大数据技术从采集到的学生身体素质信息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决策分析出身体异常的学生,并及时进行预警提示,保证学校的有序管理,降低学校培养学生的风险。

3.2学生身体素质信息化管理系统

充分利用学生的身体素质信息,结合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手段,课题组开发了学生身体素质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有两点:(1)在保证隐私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掌握学生身体变化信息以及日常生活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出身体有异常或身体即将出现异常的学生,并给身体素质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做出预警;(2)采集海量学生的生活习惯信息,从中提取行为模式,与其进入社会后所获得的成就关联,建立对应的科学预测模型,作为科学依据以此引导以后进入校园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塑造。该系统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通过输入全校学生校内、校外的医疗记录采集到每个学生的生病信息;通过输入体育课成绩、学生个人饮食习惯、个人体育爱好、网络活动时间等信息;通过采集就业学生的医疗记录以及职业发展信息,将以上所有信息进行融合,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清洗、筛选、处理,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挖掘,挖掘学生的饮食习惯、运动方式、运动时间等因素之间的规律,最后针对每个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采取相应对策。对于预测出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预警。对于图2的系统架构,各层说明如下:(1)采集层。系统采集学生的各种信息,主要有:入学体检数据;体育成绩;医疗记录(校内外医院诊疗记录)、病假信息、饮食习惯、体育活动信息、睡眠质量信息等。其中,医疗记录、体育课成绩以及毕业后职业发展等信息需要通过传统的数据采集手段输入数据库;个人运动数据可以借助目前已普及的智能设备进行采集,学生个人手机以及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环等设备采集学生每天的行走步数,共享单车骑行公里数,有氧运动时间,运动心跳频率等基本数据;通过未来的物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可以大量使用校内摄像头、传感器,以及社交网络数据获取学生更多的信息。数据采集是这个系统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环节。(2)处理层。采集层采集到的数据包括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以及手工输入等方式采集的数据,针对这些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的抽取、转换、清洗等操作,将处理后的数据提供给上一层调用。(3)存储层。处理后的数据,可使用云服务平台、大型服务器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存储。分类、按日期进行有序存储便于后续对数据的处理和应用。学生身体素质信息的数据量是巨大的,但这些信息在经过科学的分析后,其产生的价值也是巨大的,虽然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并不能完全利用这些信息,但在未来,很有可能随着分析技术的提高发现更多的数据价值。因此,在该系统下有必要对学生身体素质相关的海量数据做长期的存储。(4)业务层。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制定业务规则,明确业务流程,利用各种数据挖掘算法、推理机制对数据进行业务逻辑运算,最终输出结果数据。但此时的数据并不会显示在用户界面上,此层不对数据呈现样式负责,业务层的数据只提供给上一层调用。(5)展示层。展示层中主要有预警信息,即对身体素质即将出现异常或已经出现异常的学生发出警示,并提醒学生本人、辅导员、班主任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学生的发展信息,可从系统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数据与其职业发展情况相关联,建立对应的科学预测模型,作为科学依据来引导未来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塑造。

4总结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差,直接或间接影响在校学习以及毕业后工作的问题,结合当代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手段,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即通过学生身体素质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找出身体即将发生某些异常或已经处于异常状态的学生,并发出警报,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老师进行关注。另外,该系统还能将学生的身体素质数据与其职业发展相关联,建立对应的科学预测模型,作为科学依据来引导未来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塑造。

参考文献:

[1]罗奇.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研究与应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5-6.

[2]谭洪论.基于《标准》下体制健康管理体系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24):189-191.

[3]贾宗平,张映文.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与问题[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3):165-168

作者:许常青 刘丽 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