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人力资源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部分,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可以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优化,以求能够更好的应对各种常见的问题。事业单位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对人员行为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大量的合作,人力资源能否充分发挥出其所具有的优势,是影响整体工作效率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特点,对其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现与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为良好应对市场发展趋势,事业单位必须要从自身特点出发,针对人力资源特点,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并确定存在的各种不足,然后基于信息化理念,灵活应用各项专业技术,在现有基础上做更深层次的优化,排除外部因素的干扰,从根本上来发挥出人力资源具有的功能性。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单位行政管理实力,顺利落实各项工作的关键。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分为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两部分,其中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将成本作为核心,对产品、技术以及资本进行分析,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将投资作为核心,确定人与知识为对象的投资活动,实现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工作人员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确保可以根据单位发展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并督促其执行、评估以及反馈。以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对其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进行分析,可从人力甄选、资源规划、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培训开发等方面出发。其中,人力资源规划为所有工作开展的前提,以单位战略发展目标为依据,做好科学预测,制定下详细的人员供求数量,并为不同岗位来挑选最为合适的工作人员,提高人员安排方案的合理性[1]。最后还需要通过绩效计划、绩效考核以及反馈等形式,组成一套完整的绩效优化体系,从根本上来促进单位工作的优化发展。同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以对不同部门和岗位薪酬问题进行调整,优化劳动关系,努力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确保员工队伍的稳定发展。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所存问题

1.缺乏统一体系

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来看,虽然逐渐意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因为分支机构众多,并且不同机构之间差异性较大,最终所采取的管理体系不同。另外,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还是采取的人工记录的方式,统计模式相对单一,不同部门之间信息无法有效兼容,总部与分部、分部与分部之间无法有效兼容,各项数据无法发挥出其所具有的功能优势[2]。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导致大部分数据直接被浪费,无法从整体上了解每个分部机构的实际情况,人力资源具体管理效果不明显。再加上不同分部机构之间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方式方法,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不同,严重缺乏统一性,对最终管理向效果影响严重。

2.资源分配不当

现在人力资源作为影响单位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单位对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逐渐才了更多科学手段来对其进行统一分配和管理,确保其可以在最佳的岗位上发挥出其所具有的最大优势。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存在众多各分支机构,员工数量众多,就人员分配现状来看,主要是基于地域与环境等因素限制,被分散到各个分支机构部门内[3]。这样就缺少对人才统一汇总的过程,总部对存在的各类人才具体情况了解不全面,直接造成众多优秀人才被埋没,未安排到合适的岗位,在本职工作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流动性非常小,加大了单位以及人才双方面的损失。

3.整体掌握不良

现在部分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知还不充分,在岗位人员分配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还没有树立完整的岗位体系意识,导致人员能力素质、培养考核以及薪酬绩效等工作存在非常大的缺陷。事业单位整体上对人力资源掌握不全面,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大部分是依靠个人主观思想与意识来安排工作,分部机构与总部沟通不畅,各方面交流不到底,造成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资源过剩或者人员不足等情况,是限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关键。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要点

1.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为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基于单位发展要求,明确所存问题,然后采取措施来对原有管理模式进行更新,开创全新的科学管理体系,作为整体工作开展的指导。第一,提高编制适应性。对事业单位编制与岗位设置方法进行调整,采用全新的考核模式,以此来促进岗位经济性与主动性。消除编制高度统一适应性弱的问题,确保事业编制与岗位设置的科学性,督促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断改进。第二,加快人员流动性。岗位绩效由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决定,影响着事业职能的落实效果。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目的就是解决资源冗余、分配不均的问题,确保人尽其才,获得良好的绩效。同时,提升人员的流动性,对形成健康的竞争机制有巨大的帮助,将满足单位发展实际需求为目的,确定岗位职责的基本标准,以绩效考核为依据,提高人员流动性管理。以此来保证不存在管理盲区,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填补人员流动带来的空缺,以严格的管理机制,避免怠岗问题的发生。另外,还需要引进竞争机制,通过人员流动对不适应岗位人员进行调整,实现不同分支机构部门的协调工作,提高工作的统筹管理效果。

2.积极引进应用信息化技术

在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对各类新型手段的研究与应用,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提高现代管理工作的灵活性,有效解决以往存在的各类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强信息数据的集中化处理,提高总部对单位内所有人员信息的掌握准确性,同时可对信息数据进行可靠判断、记录、存储,达到信息数据管理的目的。由此,应引进适宜的信息管理软件,综合分析软件处理能力,同时基于单位内不同机构、分部工作特征,对软件功能进行优化,同时个性化设计来完善软件所存在的不足,使其能够更大程度上来适应事业单位内部结构需求。并且,还应建立完善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对内部所有人力资源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如人员薪资信息、业务项目等内容,采取集中化处理的方式,提高信息处理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来为事业单位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人力资源分配具有更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此来带动整个事业单位经营水平的提高。

3.挖掘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

事业单位应重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提升其信息化管理的能力。事业单位主体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采取积极的管理手段,确定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要求,基于人力资源高效管理与分配的基本目的,来完成相关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严格按照专业标准进行信息管理,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杜绝出现一切因素造成的信息泄露,并不以主观意识决定信息处理方式,全程保持公事公办。以此种方式来确保人类资源岗位之间的高度匹配,从根本上来消除冗余问题的存在。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单位发展综合效率的重要保障,事业单位应正确看待这一问题,总结以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应用各项信息化手段与技术,来促进单位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婧.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11):420-421

[2]赵书增.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7(07):402-403

[3]施丽雅.试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J].低碳世界,2017(18):294-295

作者:孙蝶 单位:敖汉旗市政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