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计算机类课程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管理计算机类课程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信息管理计算机类课程分析

【摘要】

在当前的信息管理专业中,计算机课程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一项课程,但是在课程衔接的问题上,却存在很大的不足,为了培养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我国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且清楚的认识到教育体系的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动力。因此在新形势的推动下,就更加应该坚持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与社会的发展协调一致。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发现课程在衔接方面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得以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这样才能令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衔接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课程衔接;问题;分析

在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的课程衔接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不够专业与精透是当下最为突出的问题,同时教师自身的原因也阻碍了计算机相关课程的研究,总的来说,问题根源在于没有做好衔接性的工作,学生与教师也没有认清自身的本质工作,即使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于课程衔接部分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本文主要通过对计算机类课程衔接问题的研究,探寻一条合适的教育发展之路,让课程衔接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1当前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衔接的主要问题

要想对问题加以深入的研究,首先就要对衔接这一词语进行充分的认知。衔接的具体概念在不同的研究中具有不同的理解,在本文中主要是指要将不同学段或者某一学科中关于课程的内容、标准以及教学目标等情况进行优化与组合,从而达到最为理想的一个状态,这也为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课程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对今后课程衔接工作的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指导。笔者通过对当前现实生活中教育问题的研究,罗列出几点计算机类课程在衔接问题上存在的不足之处。首先,从整体上看,没有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当前的人才培养应该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更加高端的培养。所以在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定位上,理应是从整体出发进行设计,并且要在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结构两方面符合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将教学的深度实现阶梯性的递进。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中,对于教学设计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很多学校是各自为政,所以在层次感以及连续性上都不强,造成教学衔接的不扎实。其次,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上,往往会忽视衔接这一问题,由此就会造成教学内容具有重复性,有时还会存在交叉现象的出现。在通常情况下,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所接受的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自身的基础素质也不能相互适应,因此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在对现有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教材的抽查中发现,在所开设的课程中,无一例外的拥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技术等基础的课程,不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课程相同的状况,所以造成时间的浪费,同样的一个知识点要重复性的学习两遍以上,学生自己也会觉得枯燥与拖沓。第三,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技能倒挂的现象,并且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也不具有阶梯性的特点。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予以一定的重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理论上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是在实践中却明显具有很大的不足之处,学生无法充分的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尤其是在实训基地的建立上,学校不予以重视,学生就无法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学生学习到的只能是理论,长此以往,学生的个人能力不仅不会得到有效的提升,甚至还会存在下降的趋势,计算机相关的技能水平也就无法得到应有的阶梯性发展。

2对当前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衔接的思考

通过对当下现有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了解到,要想让课程的衔接变得更加顺利,就要在现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以课程改革为首要核心。在信息管理专业中,需要设置的课程有基础知识课程、计算机方向的课程、计算机应用处理方面的课程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课程等,不同的课程类型中又包含着具体的分支,例如C语言就是基础知识课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Java语言则是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只有明确课程的设置,才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加扎实的知识。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建立起三条线,一条线是管理线,学生在信息管理课程系统的管理基础上,可以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技能,学会使用统计分析工具,在充分了解其自身原理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一条是计算机应用线,这条线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将计算机作为一种手段,借用这种手进行多媒体以及美工等方面的设计,或者是在网站设计上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最后一条线是计算机编程线,通过对这方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编程方面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除此之外,要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应该积极的为学生创造一系列的空间,多举办一些竞赛,举办电子商务类型的竞赛,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创设一些网站建设方面的比赛,让计算机应用方向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让计算机编程方向的学生在运用计算机语言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开发,增加学生在实践方面的水平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尽可能的解决计算机课程在衔接性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教育。

3计算机课程体系衔接的措施

3.1统筹规划,系统设计课程体系

在对计算课程体系进行衔接的过程中,应该由学校牵头对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并且积极的吸引企业参与其中,形成学校、个人以及企业的三足鼎立,一方面学生有了参与实践的机会,一方面企业可以吸收更多优秀的人才,还有一方面是学校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就能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因为这三者的目标是相同的,只有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培训系统,实现学生在课程标准以及教学重点方面的有效过渡,并且得到进一步的衔接。学会统筹兼顾,选对学生使用的教材。在信息管理专业中,要想保证计算机类课程得到有效的衔接,就要在教材方面多下功夫,从基础性的方面做起,对每一部分知识模块进行合理的分析,将计算机类课程中的知识模块分割成为独立的单元,分清前导与后续的关系,这样有助于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学生也可以在学习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得以拓展,这样才能具有层次性。在教材编写方面,应该与实际的情况相贴近,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做到教学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一致。

3.2兼顾差异,避免课程或教学内容重复

当前,各大院校在招生规模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上更是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态。计算机类课程是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因此应当综合考虑不同学生在基础素质方面的差异性,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这样才能避免出现重复的现象。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衔接上,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作为着手点。一方面是要实现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为一个班,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为一个班,不同班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教学重点,例如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而言,就需要在文化知识以及理论基础方面多下功夫,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则要将重点放在提高整体性上,这一方式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性变化,也能有效的节省时间,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另外一种方式是制定出一个统一的学分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在稳定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的提升。学校可以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是在知识模块的制定方面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一学分标准在不同的学校中都是能够得到认可的,只要学生在某一部分修够了学分,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不再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了,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计算机类课程在衔接过程中的效率,也能有效的避免教育资源造成的浪费。

3.3突出技能,体现实践能力的阶梯性

首先,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就是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朝着应用型与技能型的方向发展,为了保证学生在毕业以后都能掌握应有的技能,可以考取相应的证书,只有通过证书的考试才能毕业,为了体现出阶梯性的实践能力,证书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个人能力考取不同等级的证书,等级越高说明学生的专业水平也就越强,对于发展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只有在实践能力方面实现阶梯性的发展,才能满足既定目标的培养。其次,提升水平,培养职业综合能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庞大的人才队伍。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只有加强他们在实践方面的培养,才能起到引领社会的作用,满足社会不断进步的要求。从经验层面的技能向策略层面的技能的提升,是当前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衔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信息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在巩固经验层面技能的基础上,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智能性行为培养,促其从技能操作者提升为操作群体中的管理者;应加强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培养,使其成为综合能力高、适应社会能力强的社会人才。相信在上述的举措中,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课程的衔接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更好的实现人才的培养。

4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信息管理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有效衔接,可以让学生具有更多深造以及发展的机会,在我国当前的教育阶段,这方面的工作是明显不足的,但是只要做好目标定位的工作,始终将差异性以及层次性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前提,就能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更好,实现特色化与协调化发展的教学,让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让有关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认识到当前计算机类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作者:易文奇 单位: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马秀峰,李彤彤.目标导向的高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03):41~44.

[2]周仕德.课程衔接:亟待研究的课程视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9):57~60.

[3]张奂奂.美国高中—大学课程衔接中的双学分课程探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