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信息管理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构建设计
对高校而言,人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网络化构建需要根据学校人事管理的需要进行设计;对教职员工较多的学校而言,需要组织部门考勤、薪资、奖励等方面内容进行信息化管理。另外,一些学校规模较大,需要对教职工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内容进行信息化管理,每个学校都要根据自己人事管理工作需要,进行信息化、网络化的人事管理设计,使网络化人事管理系统构建具有较好的扩展性,能根据学校需求有效开发相应功能。高校在人事管理网络化构建中,若依旧采用传统设计方式,在面对新需求时,必须重新修改设计方案,导致资源浪费。若采用信息化构建技术,则可以根据新需求,不断提高系统开发速度,根据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进行体系系统升级,这对有效促进人事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有重要作用。针对这种需要,高校认识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构建的关键点在于:利用现有技术和软件构建信息化平台,以满足未来工作需求。构件框架的应用开发模式需要营造框架需要的运行环境,按照框架要求进行系统框架搭建,并在此基础上快速开发Web应用,这种系统开发要具有较好的扩展性,能根据未来工作需要对系统进行升级,为新任务开发提供新的接口,而对暂时不需要的系统功能,可以暂时不用;若需要,系统可以实现即插入即用的功能,有效满足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创新发展需要。
2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化的实现
2.1对人事资料进行模块划分和管理
在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化创建中,要对信息系统的信息管理领域进行分析,按照不同领域进行信息网络化系统建设。一般而言,按照高职人事管理的不同方面,信息管理内容可分为以下七个模块:人事资料管理、组织管理、奖惩管理、考勤管理、社保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这七大模块包含的内容决定信息化、网络化系统建设的框架设置,信息化、网络化系统框架的业务功能要与这七大模块对应。在这七大功能模块中,人事资料管理模式是人事信息化、网络化系统的重要内容,以人事资料管理模块为例,对高校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实践途径进行研究。人事资料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对岗位描述、教职工聘用合同、教职工个人基本信息、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等的网络化进行管理设计,进行网络化建设,要记录相关基本信息,并能存储在几种数据库中,实现对教职工基本信息的统一管理。这种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数据更全面,信息更完整,同时网络系统局域强大而灵活的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功能,能为学校进行人力资源决策提供依据,能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把相关管理人员从繁琐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人事资料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化有利于建立和查看每一位教职员工资料,通过设置多样化的自定义档案信息,实现对人事资料的有效查询和管理。
2.2建立具有抗毁性的网络体系
实现人事资料管理网络化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具有抗毁性的网络体系,在任意一对节点间设立多条传输路径,若一个传输路径出现问题,通过节点间的其他传输路径实现信息资料有效传播。学校在信息系统网络化建设中,要能设置足够的带宽容纳额外流量,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
2.3优化路由策略设计
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化实现过程中,要对路由策略进行优化设计,有效的路由策略是维护网络稳定的基础,是网络持续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事实上,很多网络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路由策略不当。因此,优化路由策略,对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实现有重大作用。一般而言,根据传输路径切换方式不同,路由策略分为静态路由策略和动态路由策略两种形式。如果采用静态路由策略,当网络出现故障时,故障部分的两端节点会把通过故障部分的传输数据切换到另一条传输路径上,保证数据正常传播。在进行这种路由策略设计时,计算复杂,技术难度大,取得最优链路宽带的难度大,需要经过大量仿真实验才能保证求解CFA问题的有效性及解的高质量性,才能攻克技术难题。而采用动态路由技术,如果网络出现问题,传输业务的源端就会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及链路上的备份宽带,在网络上另选一条能到达终端的传输路径,保证信息顺利传播。此种手段不需要预留带宽,利用网络空余传输能力,就可以实现信息准确传播。其缺点是必须保障网络足够的备份带宽,同时,要求路由选择时间要合适。学校要能根据不同需要对路由策略进行优化设计,这是保障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化发展的基础。
3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人事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当务之急。学校要能通过人事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网络化管理手段,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减少人力投入,保障工作有效开展。
作者:谭振?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第二篇: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研究
1高校计算机网络中心现状分析
1.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普遍分布于不同地域的计算机内,只有通信电路互相连接才能确保资源的有效共享。计算机网络具备数据传播、远程数据处理、集中管理和分布式处理等不同的功效,其中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标。网络体系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网络各部件间的不同功能和计算机默认通讯协议的有效集合,是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的精准定义以及完成以上不同功效所遵守的各种通讯协议的总称。
1.2计算中心主要业务流程现状分析
近年来,计算机中心的主要业务流程和任务是实现高校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对设备和人员的管理也是围绕保证高校计算机网络中心核心业务的顺利进行这一重点工作展开的。只有将计算机中心进行规范化、系统化与科学化管理,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计算机网络中心信息管理工作是对系统信息进行集成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相关管理。这样一来,计算机网络中心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使各项网络信息管理工作有效进行,提高了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中心的工作效率,也使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2高校计算机中心信息管理集成系统网络结构与数据库的设计
2.1设计原则
高校计算机中心集成架构的设计原则是要始终坚持以现代科学管理为主,完善主流技术和设备,并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设计方式来对计算机网络中心集成架构系统进行有效管理。高校计算机网络中心系统涵盖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对网络中心信息管理集成架构来说是一种综合管理技术,既反映当今先进的信息化水平,又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融合性。这一架构可以有效确定计算机网络中心的业务水平是否达到合格的标准。只有将高校的管理特征、现状与高校计算机网络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才能保证管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使每个阶段的管理需求得到合理满足。
2.2主要功能
高校计算机中心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架构分析以信息整合为实施基础,以有效地建立计算机中心数据库架构系统相关数据的整合和集中优化为主要工作内容。建立一个计算机中心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来作为存储所有计算机中心的公共数据信息,高校计算机中心信息管理集成架构工作能对高校管理工作做出系统科学的分析,并保证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3高校计算机中心信息管理集成架构系统实施研究
高校计算机中心管理体制必须从组织成员的思想意识、组织结构、制度保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3.1优化组织结构
计算机中心只有合理安排学校冗余的下设部门,有效缩减计算机中心管理的容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使业务的衔接更加密切。只有优化各部门的管理方式,使之转变为岗位制管理,将分散的管理集中于一处,才能节约信息交互的时间,加快信息管理中心的反应速度。优化后的计算中心组织结构取消了教学部、技术部和培训部的部门设置,保留办公室;中心各项管理工作由办公室统一协调分派,按照机房的管理职能、技术职能设置机房管理岗和技术岗。高校计算机中心信息管理集成架构工作能对高校管理工作做出系统而科学的分析,并保证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和高效率。组织结构优化后趋于扁平化,中心主任的角色由偏重于监督、控制转变为偏重支持、协助、信息交换和管理等方面,管理工作由各部门分散管理变为由办公室统一管理。
3.2制度保障
完善的制度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的业务流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保障。相应制度的顺利实施是计算机中心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取得预期效果的基础。因此,只有根据计算机中心的人员结构和知识层次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提高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使系统顺利发挥作用,使中心的综合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计算机中心发展壮大的长久之计应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并加以量化,以量化的工作指标作为各项管理和控制工作的依据,同时必须做到有章必循,中心负责人在管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作者:赵新权 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种学院
第三篇:高校学生治安信息管理研究
1数字化校园概述
数字化校园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校园自身的网络设备为基础,以计算机等网络设备为终端,以当前的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包括: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通过高效整合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数字化信息形成一个巨大的教育信息管理虚拟资源池,在一定安全认证和统一管理的保障下,使各类用户群在自身的权限内,通过使用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在不限时间和空间的前提下,利用各种基于网络技术开发的应用软件合理地调用和分析与自身工作有关的信息资源,从而创造一个信息数字化和通信网络化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提高学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无限延伸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范围。
2数字化校园的发展状况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最先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大学教授肯尼斯•格林(KennethGreen)所主持的“校园信息化项目”(TheCampusComputingProject)课题。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长期、定期的问卷、采访形式的调查,对全美几百所大学在信息技术方面所开展的研究和应用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提出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我国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信息管理系统结合互联网的方式开始步入正轨。国家教育“十二五”提出:“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服务、提升效益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有效利用先进、主流的信息技术,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个性化、开放式服务的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创新政务管理和校务管理,扩大服务范围。这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已基本形成了各种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中心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如教务管理平台、学生工作管理平台、图书馆信息平台、邮件系统、科研系统、离校系统、学校办公OA系统等具有代表性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
3高校学生治安信息管理工作业务描述
高校治安管理工作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是高校治安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学生素质结构的不断变化,高校学生治安管理工作的内容日益复杂,学生治安信息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高校学生治安信息不仅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高校学生日常安全管理的常规性数据,数据质量将直接影响高校学生治安管理工作的质量。当前,高校的学生治安信息管理工作普遍保持传统手工操作方式,虽然部分纸质文档已经实现了表格电子化,但是日常学生治安信息的分类、录入和查询都是通过工作人员查阅大量基础性的文字档案和纸质材料进行综合管理。特别是日常学生治安案件的案件情况经过、案件涉及人员、参与案件处理人员、案件处理过程和结果等信息的记录和管理,都必须是第一手资料以便日后查阅,所以必须采用人工书写记录,分类管理保存和查询的方式。
4现阶段高校学生治安信息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生治安信息管理工作主要通过人工书写备案和查询,同时部分结合电子表格的方式进行,在具体操作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工作程序繁琐、文件的保密性和保存性差、内容的录入更新和查询效率低下等问题。
4.1日常工作的记录和更新缓慢
日常的学生治安信息管理工作基本都是靠当天值班人员通过记录本进行手工书写录入后,再对当天发生的各种治安信息进行分类,最后分别放入各种档案袋中备案,致使工作记录和更新进程缓慢,效率低下。这将严重影响治安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处理。
4.2治安信息的和查询渠道不畅
虽然部分文档资料已经输入电脑备份,并且各学校电脑的普及率普遍较高,但是大部分电脑未连接网络,特别是异地化办学、多校区办学的情况下问题尤为突出,导致无法在整个校园内实施治安信息共享。这使得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生治安信息成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孤岛,直接导致学校的治安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和传达,广大师生员工因此无法及时了解和查询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学校治安信息,严重影响学校治安防控、宣传和处理等相关工作的效果。
4.3治安信息缺乏相互支撑
高校学生治安信息种类繁杂,即使能够做好日常信息的记录、更新和查询工作,但是就单个学生治安案件而言,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治安信息体系,提供以往其他学生治安案件的相关信息作为该案件借鉴和参考的支撑材料,将严重影响高校学生治安工作的处理程序和进度。同时,也不能对学校今后开展治安管理工作提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工作建议和决策参考。
4.4治安信息保密和保存性差
主要以纸质文档作为高校学生治安信息储存的载体,不仅在安全保密性方面存在极大隐患,而且在其长期管理保存的过程中也存在巨大的隐患。虽然目前已有多所学校普遍将部分数据资料输入电脑,但是通过数据形式保存的信息仍然存在单台电脑数据丢失和损坏等安全隐患。治安信息的保密和保存性差,将严重影响高校学生治安信息管理的基础信息建设工作。通过调研和规划,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结合、运用云技术的特点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1)集群效应:这种集群效应使得普通用户能够在高效利用云环境中资源池的同时,获得比肩高性能服务器的计算能力。(2)低碳经济实现资源公平化:对高校而言,云环境的个人消费化形式是非常有利于满足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减少学校提供教育资源的开支。(3)虚拟化服务:虚拟技术是云环境的核心技术。(4)保证服务品质的可靠性:云环境能够动态调配部署分布式的服务器,其高度的容错功能能够通过良好地容错调度方法有效地回避这些失败节点,保证各项服务具有很高的可靠性。(5)弹性和稳定性: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及时动态调整资源各项部署和计算能力,通过改变自身服务尺度以动态的方式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6)量入为出,按需服务:云环境能够在客户和服务提供商签署的服务水平协议(SLA)的前提下,客户在不同的需求背后获得不同的服务。(7)以网络为基石等:网络是实现云环境的重要基础。同时,充分运用虚拟化技术、大规模分布式数据保存技术和并行计算技术。
5结语
在数字校园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学校只有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应用各种高新技术,才能真正建设出符合需求的学生治安信息管理系统。
作者:李俊翰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