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大数据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大数据时代,鉴于信息管理专业与大数据之间的天然亲缘关系,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变革。文章通过对信息管理专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了该专业的特征及其与大数据之间的深厚关联,指出了信息管理专业在大数据浪潮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大数据素养、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交叉等方面,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0引言
20世纪80年代,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就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麦肯锡公司在其咨询报告中指出,人类已经正式迈入大数据时代,数据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1]。人类正在经历一场由大数据所引发的社会革命,大数据浪潮迅速波及生产和生活的每个角落,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大数据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而且为许多学科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其中,信息管理专业与大数据之间由于存在着天然的亲缘关系,理所应当地处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最前沿。
1信息管理专业发展历程
1998年,教育部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时,将原有的5个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信息学、林业信息管理,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息管理专业)。之后,国内高校纷纷设立信息管理专业,每所高校都依据自身的历史传承、原有的学科背景和师资条件等开展专业建设,大致出现三种不同的专业定位:第一种侧重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培养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人才为主;第二种侧重信息资源管理,以培养图书情报类人才为主;第三种侧重经济管理,致力于培养社会经济信息化背景下所需的经济管理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主流的做法是将计算机、图书情报、经济管理三类课程进行搭配和组合,基于不同的专业定位,每所高校的搭配方式和课程结构各不相同。从专业起源来看,信息管理本就是由5个专业合并而成的交叉型和复合型专业。而在随后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各个高校大多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专业定位和课程规划,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和宽口径的特点。这些本是信息管理专业的优势与特色,但是也导致了专业性质定位模糊、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为此后专业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隐患[2]。2004年,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了信息管理专业的总体目标和基础课程,提倡各个高校根据原有的学科背景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随后,“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课题组分别于2005年和2011年编制了两版课程体系CISC2005和CISC2011,制定了信息管理学科的教育体系框架[3]。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信息管理专业设定了相对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中除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以外,还明确定义了该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数据分析”能力[4]。上述几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给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和定位提供了框架与指导,并规定了系列核心课程和推荐课程,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该专业的定位模糊问题,不少高校仍不同程度存在着专业课程体系凌乱、多种课程简单拼凑、人才供给与需求脱节等问题。自1998年开始,信息管理专业规模快速扩张,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597所高校开设此专业,但是专业定位模糊却使得该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招生和就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专业的机遇与挑战
2.1机遇:大数据人才供不应求
“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2019年底大数据产业规模超过8000亿元,2020年产业规模超过了1万亿元[5]。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一大批与大数据相关的新兴岗位。截至2018年底,全国大数据核心人才约200万人,大数据人才中本科学历占比达到67%,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仅22%,预计2025年中国大数据核心人才缺口将达230万[6]。就人力资源市场反馈的结果来看,大数据人才严重的供不应求,其中,数据分析类和系统开发类岗位最为热门。事实上,大数据不只是新兴的行业领域,也是全新的学科专业,大数据专业刚刚开始设立。在此之前,国内并没有太多的大数据人才积累,导致目前大数据行业的人才供给严重不足。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人才缺口意味着大好的就业前景,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高校获批建立新专业,旨在培养专门的大数据人才。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至2019三年间国内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新增备案数量依次为32所、250所和196所。政府和高校都对大数据专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殷切的期望,但是专业建设才刚刚起步,短时期内难以满足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的迫切需求。事实上,信息管理专业与大数据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亲缘关系,该专业秉承“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融合”的理念,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注重计算机技术、信息挖掘、数据分析、知识发现、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在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上与大数据人才需求较为接近。若能够对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改革,培养能够从事数据分析类和系统开发类岗位工作的操作型和技能型人才,既能够缓解当前大数据行业的人才缺口,也有助于扭转信息管理专业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为专业发展带来新的突破口和引擎点。
2.2挑战: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变革
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历来以信息技术为驱动,每一次专业变革都与信息技术的变化紧密相关,大数据所引发的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信息管理专业再次处于新的巨大变革当中,不仅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大好的机遇,也对专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手段等都需要进行变革。虽然在此之前信息管理专业就早已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信息管理知识”“数据分析技能”等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但是,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与专门的大数据人才需求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信息管理专业与大数据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亲缘关系,但两者的专业性质和人才培养定位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当前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并不能直接满足大数据岗位的要求,这意味着信息管理专业向大数据的转型和升级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大数据浪潮下,国内已有一些高校开始对信息管理专业进行大数据方面的改革。例如,增设大数据类的选修课程,进行课程设计或者安排大数据类的课外实践,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一两门大数据课程或者在原有课程中补充大数据内容,但就实施效果来看,这样局部的“修正”“改良”并不能完全适应大数据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必要进行更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改革与创新,立足于大数据时代背景,面向大数据行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和期望,将大数据理论、方法和技术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进行较为彻底的改革与创新,而不是细微地修正与补充。在此过程中,要以信息管理和数据科学的融合发展为发展路径,实现iSchool倡导的大数据环境中人、信息和技术三者的互动[7]。
3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
鉴于以往信息管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参照大数据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现实需求,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一是以职业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的规划与设计,做好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二是继续坚持“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构建分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克服课程结构凌乱、知识简单拼凑组合的不足;三是进一步发挥信息管理专业所具有的多学科交叉特色,进行多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提升人才的综合数据素养。为实现上述目标,改革的重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数据素养为核心
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大数据,面向大数据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应以提升数据素养为核心,尤其要注重大数据知识与技术的学习。所谓的大数据素养并不是某一种单纯的素质或能力,而是综合的素养,包括主动利用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意识,能够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方法获取数据和分析数据,并从中挖掘出价值情报的能力,以及借助大数据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决策水平的数据应用能力,等等。其中,能够实现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转化与升级是大数据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以提升数据素养为核心,培养出能够满足信息分析、数据治理、知识挖掘等新兴职位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3.2人才培养方向: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
大数据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更快,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工具层出不穷,大数据人才必须能够跟随时代步伐,了解前沿动态,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本无法长久地支撑其未来的职业发展,甚至还未走出校门,原来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就已经更新或被取代,这就要求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活动多以单向的知识灌输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实践性的过程,学习者以一定的角色置身于特定的情境当中,在互动过程中以社会性互动和协作形式完成的学习才有意义。情境学习理论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学生应该改变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况,更多地以参与项目、团队合作、社会互动等形式,进行探索式、开放式的学习与创新。在此过程中,老师的主要责任在于引导和启发而非单向的教导与传授,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3.3课程体系设计: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
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征更为显著,学科边缘进一步淡化,以多科学交叉的视角开展教学和研究,这也正是iSchool运动所坚持的基本理念。大数据不只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是一种理念和手段,是一种能够与各个行业领域紧密结合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无论再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总归是以应用为最终目的的。所以,大数据人才不仅要掌握大数据技术,而且要有相关领域的学科背景,才能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就当前大数据行业及相关岗位的需求来看,大数据人才首先需要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这两项能力构成该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以外,还要求学生具备多元化的能力,例如,互联网思维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系统思维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等。还应拥有某种学科背景,例如,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生物学等。因此,信息管理专业应该继续发扬其多学科交叉的特色优势,在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还要更多地关注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注重技术与相关专业背景的融合。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围绕大数据,面向社会现实问题,以大数据的获取、表示、存储、分析、应用为主线,进行课程的整合和设计。
4结语
大数据时代给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使之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国内外一些高校已经启动相关的改革,学者们也围绕此话题展开了讨论,这些都为改革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但就当前情况来看,国内高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整体上仍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并没有统一的模板和标准的方案,改革需要更加突出特色和优势,每所高校都要结合自身的资源和条件进行积极的尝试,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从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本质出发,构建个性化的改革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作者:温芳芳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