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信息管理质量也大幅度提升。伴随着人们对图书需求量的增长,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需要加强图书信息管理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提高信息服务的整体质量,为不同的群体提供多样的服务。基于此,文章简单阐述个性化服务在图书信息管理中的作用,并对个性化服务运用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介绍了图书信息管理的个性化服务措施,旨在为图书出版行业的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图书出版;服务体系

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在不断进步,迫切需要来源广泛、内容新颖、全面完整的信息。因此,出版社应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制定个性化服务方式,以满足不同群体对知识的多样需求。个性化服务在图书信息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读者学习和阅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让图书出版社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由此可见,图书信息管理的个性化服务发展是图书出版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

1个性化服务在图书信息管理中的作用及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资源的交流十分便利,利用互联网能够对图书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便于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方便了读者获取图书资源。但是,当读者对相关图书信息进行检索和查询时,由于无关数据较多,可能会产生信息不匹配甚至错误的情况。而加强图书信息管理的个性化服务能够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对读者的喜好进行分类,这样在检索时就会直接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图书信息,而不是混乱的信息,不仅对读者来说非常方便快捷,对图书管理工作来说也是百利无一害。当前的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该模式主要是指图书出版社针对性地向读者用户提供检索和服务,解决读者用户的问题,使其得到极大满足。如:PAQ服务、Email服务等形式。第二,个性化网络资源推送服务模式。该模式是指按照读者用户的需求,定期将相关信息推送给读者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如:借助人工+电子信箱的方式来完成信息的推送服务,由智能软件来完成自动化推送服务。第三,通过MyLibrary系统展开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该模式是以读者为中心,根据读者的个性特征来进行图书信息管理服务的,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供资源个性化定制,还能够允许读者用户建立多个检索文件。但是由于该技术受到技术安全以及速度方面的影响和限制,还没有在我国全面普及。第四,个性化网络定制服务模式。该模式是让读者更具自己的喜好选择页面,进而为读者搜集和组织数字化资源的服务模式。

2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现状

虽然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其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急需解决。第一,信息资源建设问题。信息资源的建设是实现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在现阶段,虽然多数图书出版社都已经进入网络化时代,但是由于信息服务方面的大同小异化发展,多数局限于书籍期刊检索、网上阅览告示等方面,这种信息服务只是将原来的服务模式直接挪用到网络上,并没有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就更不用说个性化服务模式的实现了。第二,技术问题。在现阶段的图书出版社中,虽然支持个性化服务的技术已经基本处于成熟的状态,但是生成的方案和技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如:信息融合技术、客户关系建模技术、智能推拉技术等都没有普及。图书信息管理的个性化服务在技术的“打压”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任重道远。第三,管理服务人员问题。管理服务人员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文化素养以及技术能力普遍偏低,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和个性化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配备不足,个性化服务与以往的咨询服务有着很大差别,其更加注重服务的信息量、深度以及针对性,需要知识渊博且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人来胜任。

3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措施

3.1建立学科管理制

为了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应当对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提升。因此,建议建立学科管理制来加强个性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学科管理人员应当熟悉各种网络检索功能、检索方式、检索技巧等,并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以及读者的实际需求,将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编制,实现全面化的资源导航,进而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此过程中,图书出版社管理人员不仅要肩负资料的采集加工和处理责任,同时还要做好服务以及管理工作。因此,图书出版社应对当前的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提高其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使其在面对繁琐的服务工作的时候抱着更加严谨的态度,进而对读者进行专业的、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可以聘请相关专家来到出版社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交流和传播,也可以派遣管理和服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技能、知识等,为出版社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

3.2利用计算机协同技术

第一,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出版社必须要借助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来进行协同工作,对读者的信息需求进行全面研究,从而进行有效的整理和整合,为后续的针对性服务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第二,出版社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对读者的购买记录、注册和登记信息、经常访问的页面等进行全面挖掘和分析,寻找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喜好,继而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其对图书信息资源的不同需求。第三,出版社还可以根据读者信息和需求来收集相关资料和书籍,定期或不定期地主动推送给读者,或是通过活动页面间接地推送给读者,变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这样,读者的体验感会上升,对个性化服务及管理工作的进步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3.3建设特色数字图书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第一,图书出版社应当要转变服务方式,从文献整体提供的方式向知识单元提供的方向发展,逐渐建立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在此过程中,应当加强数字图书资源的建设,不断引进更多数字化资源,并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出版社经费条件等情况来合理优化图书数据库的建设。出版社还应将具备一定地域性的特色文化融入到图书数据库资源建设中去,在服务界面加入地域性文化模块,让不同的群体及时了解当地历史、民俗风情、经济发展等方面,实现地域性资源以及全体数字图书资源的共享。第二,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除了出版社内部实现资源共享外,还需要加强行业内资源的共享,可以参考高校校际资源共享的形式(如中国高等教育保障系统、江苏省高等搞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等),进一步加强行业内资源的有效交流、数字化资源互通、资源协调管理等,以便能够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3.4加强读者需求研究

第一,图书出版社应当加强研究读者的需求,如:建立读者信息数据库,对读者的信息进行挖掘和聚类,掌握读者的不同偏好。而掌握读者的需求可以通过线上交流统计以及线下访问统计等方式,并跟踪其需求的变化,针对性地提供图书资源。如果数字图书资源中没有,就需要对数字图书资源进行定期更新,以便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比如:一些专注于学术研究的读者用户,他们所需要的专业、研究方向等都是需要最新的学术动向,出版社应当主动为其提供最新的专题信息以及学术动态,提高数字图书资源更新的时效性,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二,随着图书出版社各项系统的更新和进步,相关管理和服务人员应适当对读者进行检索技能的传播,使其能够了解到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最新的技术和信息检索工具,并向其展示个性化且周全的服务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用户自身的信息检索能力和反馈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图书出版社的主动服务能力,对于图书出版社信息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结论

总之,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模式的发展不仅是读者的福音,也是图书出版社自身发展的福音。面对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出版社图书信息管理人员需要明确个性化服务的作用,并针对个性化服务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从技术层面、资源共享层面、需求变化跟踪层面以及管理服务人员层面出发,全面加强出版社图书信息管理的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巨伟.数据挖掘在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中的应用[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8.

[2]宋颐,覃国庆.高职院校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探究[J].学园,2017(9):121-122.

[3]胡春宇.图书信息管理的个性化服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8):180.

[4]谢佳.图书信息管理的个性化服务分析[J].商,2016(13):186.

[5]曹型丽.推进高校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研究[J].河北企业,2016(4):32-33.

[6]谭晓梅.新形势下高校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5):69.

作者:王盈 单位:中国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