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行政管理简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融入到我们生活当中的各个岗位,而对于网络技术的运用来说,也不在仅仅只是在技术行业当中可以运用的到,在不同行业的行政管理当中也可以大显身手,特别是在高校的行政管理过程当中,网络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够加强对高校事物的公开以及监督,进而促进高校各项事物的运转和发展。
关键词:网络技术;高校行政管理;创新性发展
一、网络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受到部门约束,进而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由于在高校的行政管理当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部门,而各个部门之间又具有不同的职能特点,其所表现的职能特点以及责任划分都会对资源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协调不当,则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在高校当中,依据院校当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差异性来说,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相关人员大多会被安排在教辅的岗位当中,而在学校当中的管理部门大多会选用文科的专业背景的人员进行工作,在这些文科专业的人员当中,由于缺乏对计算机运用知识和技能的缺失,进而在网络技术的运用当中,大多只是对其硬件上有所要求,进而形成一种错误的意识,即:价格越高功能越好。所以对他们来说,所表现的特点则是,硬件配置很高但是操作缺失非常简单的,这样就导致好的设备难以得到充分的运用,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2.在技术运用上过渡依赖
由于对网络技术频繁的运用,会致使其出现不同的问题,而随着现代高校在行政管理上开始逐渐以网络技术为工作核心,这种工作方式虽然不断的增强其工作的效率,但是却让人们更依赖于网络,如果在网络上出现问题,则会致使整个工作瘫痪,进而难以前行。在网络技术的运用上,使得高校在行政管理进行工作的初始点介于管理与被管理这二者之间,而这种特点则能够有效的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但是也会造成很大的问题,例如:虽然增加了管理人员和被管理人员相互之间的交流,但是在办事当中却不是彻底的数字化形式。在操作当中,由于使用者对于网络技术的认知程度不同,因此不能够对出了自身工作范围之外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从而难以处理突发事件。
3.配套制度的构建相对欠缺
为了能进一步促进网络技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则需要配置相应的网络管理制度,而这些制度的完善则会对网络技术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校当中,这一处理方式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例如:在网络安全管理上、在对信息上报和传输的情况等等,所安置的配套制度都仍需要完善。
二、在高校行政管理中运用网络技术的重要性
1.增强高校在行政组织管理当中的“透明度”
在高校行政管理当中有效的结合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更好的公开的表现其工作的进程以及促进信息、资源的公开化,也会为高校行政组织中的廉政建设提供全新的途径和方式。首先,伴随着高校逐渐走向信息化的道路,对于信息的公开、共享以及沟通等都变得更为的方便快捷,这种形式可以促使高校管理者对自己的工作作风进行严格的规范,进而有效的进行管理;其次,信息化方式促使校务的公开化,则增强了高校行政管理行为当中的透明度;最后,通过网络运用中的电子校务,教师还可以从各方面熟知学校事务的发展情况,进而加强对学校行为的监督。
2.对高校行政工作人员的传统观念与素质进行改善
对于网络技术的运用来说,主要是街用于互联网、内、外网络,进而打破时空的界限,通过这些,高校的行政人员都会感受到原本无法感知的事物,进而对信息沟通和信息资源进行高校处理,进而完成传统模式当中难以完成的事物。然而,要想对传统的观念予以改变,高校行政人员就必须要适应于当前的信息发展要求,进而树立高校、创新、服务、民主、法制的观念,不断的提高高校行政人员的分析能力、逻辑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对于网络技术的运用,还可以更进一步的对高校人员进行鞭策,并对其知识理论以及技能等方面提出更严苛的要求,此外,对网络技术的运用,也会为高校教育方式带来全新的转变,通过信息的交流学到更为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进而为现代化的行政管理带来更优越的便利。
3.提高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极其工作效率
在这当中最明显的则是“校园一卡通”,这种模式主要是在校园网络上进行建立的,并融合了多种金融系统以及管理模式,讲这些运用到高校当中,不仅仅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生活以及效率进行提高,而且也能够促进学校的管理更为的方便和系统。在一卡通的认证以及模块设计当中,不仅能够使得高校工作变得方便而简单,而且也可以解决高校管理系统当中的工作量大以及管理、数据统计不方便等问题,进而增强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网络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中运用方式
1.针对高校教务进行管理
教务管理模块则主要是为了对学校教学事务进行管理的重要方式,其具体的功能可以包含通过网络技术平台的相关模块对学校班级的管理;班级当中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课程安排及科目的设置;教师针对学生的授课进行设置;对学生教授的课程内容进行设置;年级或者是各个班级当中的课程安排进行规划;安排每一个不同年级和不同的班级在每一周或者是不同学期所需要的课程安排;课程课表的编排;按照年级、班级以及任课教师对相关课程进行查询;教师评价以及对教师进行综合的评测。
2.针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
在新生入学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信息进行管理,在这当中就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针对学生进行奖惩记录、对学生的个人简历以及入学成绩记录、对学生考勤以及特殊情况说明,同时还包括对上述这些信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查询和统计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了运用网络信息构建平台对学生班级进行调整,并安排好调班、越级、降级等不同的事物等。
3.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
通过构建网络技术系统,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录入工作,这里包括对当前学期的成绩以及历史学期的成绩进行录入,对班级当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有效记录和管理,而这又包括对学生当前学期每一个不同学科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并通过计算机运用技术以及相关的网络技术对这一成绩进行有效的分析;任课教师单科成绩进行管理:主要是任课教师对当前自己所管理的班级学生所获取的每学期的成绩进行有效记录、统计和管理;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有效分析:对年级历次考试的分数段情况以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等。
参考文献:
[1]黄华锋.关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2]吴琳.浅谈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培育[J].黑河学刊,2012(5).
[3]王宏.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与改革探索[J].文山学院学报,2011(2).
[4]张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2011(6).
[5]张笑坤.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J].科技和产业,2011(2).
作者:王如 单位: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升路径
摘要: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其实现行政管理工作价值的关键性因素。从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角度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进行解读,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构成进行分析。从明确新时期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强化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及建立科学而有效的行政管理激励机制三个维度提出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路径,并对具体的实践策略进行论述。实现了从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角度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素质培养
引言
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发挥,需要行政管理人员首先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只有通过对高校行政管理进行优化与革新,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职责和使命的准确定位、对自身在教育事业发展当中的角色定位的认识至关重要。不仅直接关系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效率,更对高校人才培养实效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教育体系运行的核心,不仅保证着高校教育体系的整体运行,也在高校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当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行政管理工作实践的成效,进而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性进行改革的重要阶段,提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强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至关重要,不仅对行政管理人员自身而且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发挥,需要行政管理人员首先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而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构成以及提升,则涉及了高校行政管理制度、高校整体的教育发展策略以及高校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因素。所以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在本质上是对高校整体运行策略的审视与完善、对高校校园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素质层面的优化,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构成
1、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在行政管理工作实践当中有效完成工作的基础,也是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基本构成。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涉及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多个重要层面,对高校各学科的实践教学效果产生着重要影响。所以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将行政管理工作高效率的完成,对最终的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正是完成这一工作的关键。当前高等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决定这了行政管理工作的艰巨性,也对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涉及到基本的行政工作范畴,而且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更加丰富的相关知识。如管理学、心理学等范畴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对高校的教育发展特点以及在校师生的特点进行全面的掌握。这些重要的知识素质对新形式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应拓宽理论范围,从多个维度丰富专业技能的知识含量、提升专业技能的知识质量。
2、行政管理人员的心理特质
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将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行有效而理想的发挥,并不在于专业技能的掌握量而是在于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特质。特别是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性质而言,其心理特质将影响着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发挥效果。心理特质的构成包含行政管理人员的性格特征、职业道德两个层面。其中行政管理人员的性格特征,是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内在素质,也是具有复杂形成因素构成的有机体。通过外力作用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变,虽然难进行根本上的优化,但是也会明显的进行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主要由高校的管理制度以及高校校园文化两个外在因素来推动形成,职业道德不仅是行政管理人员的道德准则、道德素养来构成,而且也包含了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道德观念。在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当中,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纪律性、组织观念、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上。可以说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不仅体现在心理特质上,还体现在综合素质上。只有行政管理人员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才能够更加充分的实现其行政管理工作的价值以及意义。
3、行政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
在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高校自身的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的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相应的人才。而高校为实现这一持续发展的目的,不仅需要在各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上不断进行革新,而且需要行政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创新。行政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当中的创新能力,是行政管理工作在新形式下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核心因素,所以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构成当中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知识与素质的综合构成,而且是一种极具实践性的重要能力。行政管理人员在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技能和优秀心理素质之后,通过行政管理人员对自我内在潜能的挖掘、并对实践工作问题产生创新的解决问题意识,才能在不断的实践工作锻炼中逐渐培养起来。创新能力不仅是时展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而且是一种行政管理人员实现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新形式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当中,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面对复杂而艰巨的现代教育任务。创新能力即是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构成,也是行政管理人员优秀素质的外在体现,同时更是现代高效行政管理工作当中不可获取的重要因素。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路径
1、明确新时期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
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以及工作使命随着高校在新时期的整体改革产生变化,展开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首先要明确行政管理人员在新时期的角色定位。新时期下的高等教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自身转型发展形式以及更加重要的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人才的责任。所以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面对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都相应的产生一定程度的转变,行政管理人员必须首先对这一转变形成清晰而深入的认识,进而能够调整自身角色与工作需求之间的适应性。最终对新时期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以及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产生科学的认识,掌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行政管理人员对自身角色定位的重新树立,必须对高校的长期发展战略、社会环境的发展趋势以及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战略部署等宏观性信息内容进行透彻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同时需要对高校校内环境当中师生心态、各学科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各学科教育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的掌握。进而能够从立体维度视角对自身的工作责任以及工作使命进行科学的审视,进而形成自我与环境、个人与组织等多个层面的价值重估,并形成最终的新时期行政管理人员角色定位,进而影响最终的核心素质的正确形成。
2、强化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
在行政管理人员的核心素质培养中,离不开对教育策略的实施。其中包含高校组织实施的相应培训机制以及行政管理人员自觉展开的学习行为。行政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不仅对其专业技能和优秀心理特质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更是对其创新能力的挖掘与锻炼。不断的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构成、内在优秀本质的形成。并逐步通过继续教学的途径培养出行政管理人员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进而使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够合理而完整的构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在本质上是对高校整体运行策略的审视与完善、对高校校园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发展的过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战略以及教学活动策略的基本前提。
3、建立科学而有效的行政管理激励机制
行政管理激励机制是促进行政管理人员形成优秀素质的重要外在因素。首先是对行政管理人员设立相应的工作考评机制,通过考评机制首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实践行为以及个人的其他行为表现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同时对行政管理人员给予重要的反馈信息。是行政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考评结果来实现对自身状态的掌握进而帮助其进行自我学习与调整。第二是完善行政管理人员的晋升制度,使行政管理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制定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帮助其实现更加科学的发展。同时,晋升制度能够使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更加规范化和自觉化,进而使行政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自身素质的提升方向与维度。最后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考评制度和晋升制度发挥辅助作用,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监督与管理落到实处。结语通过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实践的角度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意义以及构成结构进行探究得知,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行政管理人员的心理特质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是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构成层面。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结构,从明确新时期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强化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及建立科学而有效的行政管理激励机制三个层面实施素质提升策略,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优秀素质培养,进而显著的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体系运行效率,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董晓林,马连杰.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胜任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10).
[2]容泽文.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体系建构[J].学术论坛,2013,(08).
[3]付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基本素质透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1).
作者:席宏晔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第三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
[摘要]文章通过构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C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进行综合分析,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提供借鉴,对C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也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因子分析;绩效评价;高校
1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现状
1.1高校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绩效标准
自“绩效评价”被引入高校之后,却未能发挥其潜在的意义和激励作用,不仅针对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而且尚未形成全国高校统一的绩效评价体系,甚至高校内部自主进行绩效评价的体系也并不完整健全。
1.2现有绩效体系建设多存在于理论层面
现行的高校绩效评级体系缺乏战略的视野和高度,往往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无法评估高校前瞻性的业绩,没有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研究。评价内容多集中在教学和科研上,对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评价较少,没能监督高校是否为经济发展负起责任。
1.3高校绩效考核体系缺乏针对性
目前,全国各大高等学校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未能有效地评价教师的工作效率、工作态度,也未能起到促进教师健康、积极工作的正向引导作用。当前,高校绩效评价未成体系,为了提升教育质量,高校亟须打破“大锅饭”,实现绩效激励;为了保障公平,必须完善好实现绩效激励的前提———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
2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研究根据C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人数、财力投入、人力投入、产出等相关资料,以及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构建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初始指标包含行政部门投入产出效率、行政部门评优率、行政部门高学历人才占比、行政部门高职称人才占比、行政部门教师科研课题立项人数占比、行政部门科研人员投入产出效率、行政部门人数占比、就业率、升学率九个指标。
3实证分析
3.1数据搜集与整理
研究通过搜集C高校行政部门相关数据来获取实证分析指标数据,包含该校行政部门的财力投入数据、物力投入数据、人力投入数据、科研成果产出、经济效益产出、社会效益产出指标。具体数据指标表现为就业率、升学率、行政部门科研事业收入、行政部门科研课题立项人数等一手数据,经过计算规则处理后作为数据指标数据和实证分析数据源。
3.2KMO检验及球形检验
KMO统计量=0.516>0.5(最低标准),因此,C高校行政部门绩效评价指标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等于114.687,sig.值=0<0.001,说明变量相关矩阵并不是单位矩阵,研究选取的绩效指标间存在相关关系,亦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3.3提取公因子
表2主成分列表数据显示,前两个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76.462%,因此,研究选取前2个因子作为因子分析的公因子。根据公因子方差比,除了评优率,各指标变量的共性方差均大于0.5,企业大部分变量的共性方差在0.9左右,说明提取的2个公因子能够较好地呈现各个指标变量的多数信息。根据碎石图中各特征根曲线上的特征根和曲线拐点,前2个主成分构成的折线十分陡峭,后面的特征根曲线则相对平缓,碎石图亦显示提取2个公因子是合适的。
3.4因子载荷分析
因子载荷分析能够较好诠释各个数据指标在各类因子上的解释程度,根据表5中旋转前的因子载荷分析,只有一小部分指标在提取的公因子上解释较好,整体来看,C高校行政部门绩效评价指标在两个公因子上的解释并不明显,因此,需通过因子旋转让各项因子的意义得到更好的解释。
3.5因子旋转
研究采用“最大四次方值法”进行因子旋转,根据旋转后的成分矩阵,高学历人才占比、高职称人才占比、教师科研立项人数占比、科研人员投入产出效率、就业率、升学率在第1个公因子上有较大载荷;投入产出效率、人数占比在第2个公因子上有较大载荷。综上所述,第1个公因子和第2个公因子分别可称为科研人才能力因子和投入产出能力因子。
3.6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
根据表5中成分得分系数矩阵,旋转后因子表达式为:F1=0.025X1-0.017X2+0.160X3+0.218X4+0.222X5+0.183X6-0.084X7+0.169X8+0.146X9F2=0.311X1+0.161X2+0.137X3-0.160X4-0.267X5-0.094X6+0.498X7+0.108X8+0.197X9根据各指标因子得分来计算C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综合得分,具体如表6所示。因子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C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综合得分最低,2006年至2009年该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得分呈增减交替态势,从2010年开始该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得分逐年上涨,2016年得分最高,为0.8335。因此,C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整体较好,逐年递增。
4结论
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C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行政部门投入产出效率、行政部门高学历人才占比、行政部门高职称人才占比、行政部门教师科研课题立项人数占比、行政部门科研人员投入产出效率、行政部门人数占比、就业率、升学率八个指标可作为C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评优率不适合作为绩效评价指标。公因子提取结果为2个,高学历人才占比、高职称人才占比、教师科研立项人数占比、科研人员投入产出效率、就业率、升学率在第1个公因子上有较大载荷,可归类为科研人才能力因子;投入产出效率、人数占比在第2个公因子上有较大载荷,可归类为投入产出能力因子。根据因子得分和绩效评价综合得分计算结果,整体来看,C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综合得分逐年递增,整体利好。
参考文献:
[1]刘晓丽.产业经济绩效的因子分析及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7(4):154-156.
[2]张婧.基于因子分析与DEA模型的高校科研效率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5(2):74-77.
作者:岳媛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