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一)高校高校可看为各类等级归属和各类办学体制的高等学校系统,教育层次上区别于学前、小学、中学、中级教育,其根据办学主体和经费筹措方式,区分为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高校也可简单统称为大学,并不对其分类。本文研究对象所在的组织将根据后者的涵义界定。
(二)高校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指在行政领域内的管理活动,它的主体是行政管理人员,其活动对象为组织内的不同级别和角色的人员,要求主体应有着良好的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管理水平和职业能力。高校行政管理指高校通过组管理机构和制定相关制度,通过计划、组织、实施、协调、监督、控制等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1985年《普通高等学校人员编制的试行办法》将大学人员编制分成五类:教学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和图书资料人员、政治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指在学校各级职能机构及在各系的办事机构做行政、教学、科研等管理事务的工作人员。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编制管理规程》将大学人员编制分成三类:教师、教学辅助人员、职员,行政管理人员就包含在职员编制人员内,他们主要从事党务、行政管理、行政事务工作。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专职从事党政管理、行政事务岗位工作的人员,并不肩负其他教学和科研活动内容。
(四)专业化美国社会学家LouisBrandeis在其论述中指出,职业可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取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是发展为专业的基础,专业是职业的高级阶段。专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专业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高校管理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有良好的从业能力和专门的职业能力。
(五)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定义为个体具备符合职业活动要求和在特定的情境中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和目标的综合能力,包括胜任某种具体职业所要具备的能力,从业之后形成职业素质,推动职业发展的能力。职业能力的发展能促使职业人员走向职业化、专业化道路,并推动职业人员走向职业成功,增加职业人员的职业信心和满意度。
二、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现状分析
(一)行政管理队伍职业专业性不强。
我国部分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招聘条件中就未明确具体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要求,导致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知识单一。而一些发达国家强调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有专业的教育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的学历和学位。行政管理人员学历层次较低,影响其接受专业训练时受到知识面和领悟程度的限制,如果学历层次存在较大差距的管理和教师队伍间进行管理和被管理,容易产生对立与不满情绪。行政管理队伍层级复杂,机构设置重叠,使得行政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整天忙于应付日常事务,逐级逐部门汇报和协调工作,往往无暇且无精力考虑改进自己的管理方法和提升管理技能。
(二)行政管理队伍不稳定。
某些办学者容易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教师队伍建设,对管理队伍关注力度不大,影响了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和职业满意度。曾经对某高校的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行政管理者因工作期望值与其工作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太大,对其职业发展堪忧,希望转变自己的职业性质,这些情况在民办高校日益凸出。
三、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个人因素
1.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不高,有待提升。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应具备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在一些看似公开、公平、公正的对外招考,实际上在岗位条件只为一些内定人员专门设计,偏离岗位要求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学历学位。
2.工作认可度低、压力大,有待缓解。
工作认可度低、压力大容易导致职业倦怠感,如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容易影响个人情绪。要有效减轻职业压力需从时间安排、任务分工、职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努力缓解影响员工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消极情绪。
3.职业定位不明确,有待明晰。
行政管理人员不仅是服务者,而且还承担着管理者、协调者、执行者、监控者等角色,在组织制度健全的前提下,行政管理人员应先意识到自身价值,以提升管理效率,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如果单纯将自己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职业满意度随之降低。
4.职业发展有心无力,有待增强。
一些高校明确规定只同意行政管理人员在职学习,尤其是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往往使其工作和学习两难,既要保证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又要进行继续深造,加之在组织没有相关的继续教育政策支持下,容易使其产生疲惫感。
(二)组织因素
1.忽视职业培训,有待重视。
现大多数高校都重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而行政管理人员要参加培训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有些高校虽然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入职培训,但是入职后却没有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组织培训不足将会影响其对先进、科学管理能力的掌握度。
2.高校管理制度缺失,有待健全。
近几年来,各高校管理纷纷进行管理制度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岗位设置、任职要求、考核评价标准等尚未建立起一套适合本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包括行政管理队伍入职资格制度缺失、机构设置不合理、分工与职责不明确、竞争和激励机制缺乏、考核制度不透明、晋升制度不完善、工资差异大等。
(三)社会因素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
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教育改革的深入,对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除了要履行好管理相关职能,还要适应社会和教育部门对行政管理人员新的要求,尤其对职业能力需求的变化。
四、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的重要性
萨帕将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职业成长期、探索期、建构期、维持期和退出期五个阶段,前四个阶段从能力的角度对应的是从就业能力发展为胜任能力,最后发展成为职业能力,尤其在职业维持期,员工为了获取职业成功和职业竞争力,以专业化为导向注重职业能力建设。
(二)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的必要性
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基础,专业化反作用于职业化,使其更有职业精神,因此为了提升管理队伍稳定性,高校行政管理应走专业化道路。面对日益更新的知识时代,经济全球化、教育大众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伴随着国内外的教育竞争,组织为了实现科学、现代化和创新管理,需要具有专业素质和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行政管理队伍。
五、促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个人层面提高个人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开展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要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制度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掌握教育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身体心理素质等,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
(二)组织层面
1.转变管理观念。
高校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也应体现人本观念,关注和满足师生的需求,包括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的需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双重身份,高校应为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
2.健全学习培训制度。
高校除了应加强岗前培训,还要加强职业的再深造,通过定期开展校内外专题职业培训,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技巧,将培训纳入常规工作,保障行政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权益。
3.制定层次化职业培训计划。
针对不同类别和级别的行政管理人员,制定出适合相应的培训计划。如针对新进员工、各类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新晋升职务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等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4.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
提高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稳定性,推动其管理活动成为专业活动,当从事的职业具有专业性,它的地位和认同度就越高,就有实现职业专业化的可能。
(三)社会层面
1.实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制度。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证应是其职业准入标准,其职称评定是其职业发展和职业专业化的体现,但是目前行政类别的职称一直不受重视尤其是民办高校,在薪酬上与教师职称存在较大的不对等性。
2.开发和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标准。
借鉴《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结合高校自身实际需要,制定一个适用于本校行政管理人员能力标准的框架。如行政能力、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是作为行政管理人员必备的职业能力,同时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在设计这些专门能力应注意不同的标准和高度,应以职业发展专业化作为目标。
作者:李惠芳 单位: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