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困境与破局,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是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剖析当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激励的现状与问题,发现由于教育政策体制束缚及考核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直接制约了高校的发展。鉴于此,必须要突出行政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同时借鉴西方激励理论,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是强化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应有之策。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激励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政策的深入,高职院校规模快速扩张,但质量问题也逐步凸显。为此,国务院在“十二五”期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出台了《关于实施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通知》(粤教高函﹝2016﹞155号,明确提出实施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在广东省建设18所一流高职院校。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战略支点是一流的师资和一流的管理。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作为实施高校管理的主体,担负着学校发展方向、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校园建设等管理重任,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等问题也成了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在新形势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今后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另外,加强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激发行政管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推动高校改革创新、稳定发展,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具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基于西方经典激励理论,对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激励机制问题进行剖析并探寻其优化的路径。
二、文献综述
(一)激励理论综述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其本质是激发人的内在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引导人们按照组织或个人所追求的目标,采取相应的行为以实现既定目标。激励的过程就是在内外刺激下的人类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目前学术界的激励理论主要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求理论、奥尔德弗的ERG需要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弗鲁姆、波特、劳勒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海德、罗斯的归因理论)。
(二)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激励的相关研究
本文所研究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主要是指高校内部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指从事行政管理的专职人员或以行政管理工作为主的人员,这些人员的集合就构成了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包括校级领导、中层管理干部、基层行政人员。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高校激励机制”为主题,从2010-2017年间,检索到期刊1346篇论文,硕博论文138篇。以“高校行政队伍建设”为主题,从2010-2017年间,检索到期刊440篇论文,硕博论文269篇。可以看到,目前对高校激励机制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教师、辅导员、科研人员身上。对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激励机制的专题研究还比较少,尚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三、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激励的问题与成因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激励存在的问题
1.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在高等教育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在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创新强校、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推动下,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和科研的各项指标,对教学教师和科研人员有着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但是对于行政管理人员则存在重使用,轻培养;重管理,轻激励的现象。另外由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无法像教学和科研一样量化,一般侧重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考核,其考核结果也是由直接领导作出评价或“民意”投票、轮流评优。考核体系的不完善,使考核结果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难以服众。而真正体现其工作能力、业务技能、工作业绩却常常被忽视。考核指标的简单化、主观化,考核结果的片面性、形式化、导致考核流于形式,也失去考核激励的本质。2.激励内容单调,形式单一,薪酬制度缺乏弹性。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中,实行正编和非编制,二者在收入上存在很大差距,在奖金和评优方面更是天壤之别。而新进的行政管理队伍大部分都是由非编人员组成,由于激励形式单一,薪酬制度缺乏弹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工作的积极性与实效性。在高校人事管理制度中,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主要有资历工资制度和职务工资制度,资历工资制度主要依据工龄、学历、职称等设计薪酬,职务工资制度只是针对岗位特点来设计,都没有考虑到行政人员个人的业绩与岗位的差别化。对行政人员的激励主要以精神激励为主,如在特定的节日或评比中评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再加以少量的现金奖励。相反,对于教学和科研人员则有多种形式的物质激励方式来肯定他们的成果与贡献。其次,相对学校的教学、科研教育工作者来说,行政管理队伍的职业晋升较慢,在专业职称评聘和行政职务晋升上都比较难,容易使部分管理干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消极的心理,降低了管理干部的工作兴趣,出现职业倦怠、消极怠工、人浮于事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激励的成因
1.受到高职院校传统教育体制的制约。从20世纪初起,高职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重要的形式,承担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置疑的,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形势下,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职教育也同时实现了自身规模上的快速发展。由于历史原因,一些高职是由中职升格上来的,其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硬件软件方面不太完善,师资队伍、管理队伍也相对不足,加上行政化管理方式,管理体制比较落后、传统的人事管理离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段很大的差距。2.高校管理工作本身难以形成有效的考核指标和激励机制。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内容本身就是琐碎、繁杂,大多是一些事务性程序性工作,部分工作是由领导临时安排,一般讲究服从,创新较少。另外每个行政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内容都是不一样,工作能力和业绩的评价存在较大的模糊性。教学和科研工作考核都有相关的数据来量化考核指标,但是对于管理人员的考核工作仍未出台科学、合理、细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手段不科学,缺乏对考核结果的反馈,这就导致了每年的考核流于形式。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把教学和科研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广州某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从综合改革、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专业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校企合作、国际化建设等六个方面作为重点项目推进,综合改革从试点二级学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来推进。人才培养高度重视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普通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而对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却未涉及。导致对行政管理队伍“重选拔,轻培养、重使用,轻教育”现象比较严重,缺乏比较清晰、长远的管理目标,大大降低了行政管理队伍的工作效率。从管理干部本身来看,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应付日常性事务中,缺乏对管理工作的系统思考和理性分析,更缺乏对先进理念和举措的学习、吸收和转化,难以形成与时俱进的先进管理意识。
四、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岗位培训,突出行政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
大学管理本质是效率、协调、服务、服务创新,从大学的整体性质来看,大学管理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管理。因此,高校既要去行政化,同时也要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笔者认为可以从选拔、管理、培训、考核三方面进行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要坚持“使用”“培养”“发展”并重。首先在选拔行政管理人员时尽量选择具备现代管理岗位的合理知识结构的人才,建立因事设岗,能进能出、能上能进的用人机制。其次,合理设置高校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分工,构建管理梯队,建立详细的岗位说明书。再次,加强思想引导,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最后,加强专业化培训,系统学习现代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等理论学习,还有校规章制度、业务技能、学历进修,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知识型的干部队伍。
1.借鉴西方经典激励理论,构建行政管理队伍的薪酬激励体系。西方激励理论很多,如前文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心理学家麦克利兰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三种高层次需要:①合群(归属)需要(Needforaffili-ation):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②权力需要(Needforpower):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③成就需要(Needforachievement):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和欲望。麦克利兰认为对每一个体而言,这三种需要是同时存在,他同时还认为,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强度,从而影响人的追求与行为。具有合群(归属)需要的人总是积极寻求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是最低层的需要;对权力的需要是领导者的主要性格特征之一,在高校组织内的权力包括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麦克利兰认为,成就需要是他提出的三个需要中最高的一个层次,是建立在前两个需要的基础之上的。笔者认为依据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高校基层行政管理队伍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解除其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形成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同时组织各类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考核晋升等措施来满足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中层以上行政管理队伍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干部竞争机制、晋升发展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安排其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用“事业留人”的方式来满足权力需要和成就需要。其次,按照分层分类分岗位管理的原则,实行灵活的薪酬模式,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的关联;通过完善动态薪酬和奖惩制度,突出激励功能;健全校内福利制度,加强行政队伍内在的薪酬激励,最大限度激发行政管理队伍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构建以提高专业能力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领导班子是一个团队的核心和方向,建设一支“忠诚、团结、创新、高校、廉洁”的领导班子队伍,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核心能力、综合素质、领导带队能力,对建设“学习型”行政队伍、加强行政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的行政队伍不同于专业技术人员、也不同于政府公务员,要制定出一套适合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特点的以提高专业能力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完善晋升制度、薪酬制度及相关的工作保障制度,把行政人员的个人需要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并保持激励的动态性、多元性和差异性。高校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能、特点和专业要求,明确考核标准,细化考核指标,制定科学的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分层分类分岗位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考核制度的激励作用。总之,高校管理水平的质量与效率直接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但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一支拥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结构合理稳定、勇于开拓创新的行政管理队伍,是目前高校的首要任务。高校必须以战略的眼光把行政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努力推进行政队伍履职能力的科学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敏.基于综合激励模型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0.
[2]刘建龙.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13(3):149-150.
[3]向艳华,魏风劲,唐新平.关于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以S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0(12):74-75.
[4]田汉族,孟繁华.从行政化到去行政化:大学管理本质的回归[J].高校教育管理,2011(5):11-15.
[5]李秀英.麦克利兰需要理论对高校引校高层次人才的启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6(1):75-77.
[6]谭志合.正确认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J].高教文摘月报,2002(11):5-6.
[7]李祥慧.河北F学院教师薪酬制度研究———以激励理论为视角[D].保定:河北大学,2010.
作者:巫斌 杨炳伟 文斐菲 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