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与服务创新机制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行政管理与服务创新机制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行政管理与服务创新机制分析

摘要:本研究通过分析高校行政管理服务工作的现状,以南京工业大学海外人才缓冲基地为案例,探索打造创新服务链,从讲政治、促服务、强保障、抓文化四个方面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与服务的策略,旨在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高等教育贡献管理与服务智慧,为冲击“双一流”建设大学战略目标提供服务支持和后盾保障。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与服务;创新机制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建设的不断发展,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步伐的不断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双一流”建设的启动实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文化传承创新等功能的主要载体,现有体制机制对于以上功能实现的承载力有限,新时代实现管理与服务创新需要新的体制机制相适应。此外,“双一流”建设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也离不开一流的管理服务,而一流的管理服务需要一流的行政管理队伍做支撑[1]。因此,新时代高校行政管理与服务创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其中,校院两级办公室作为行政管理与服务的主要载体居于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中枢位置,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工作生命线,发挥综合协调、参谋助手、督察督办、管理服务等功能,凸显它在高校工作全局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如何提升校院两级办公室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使管理、服务工作与新时代合拍、与新思想对标、与新征程适应、与新部署衔接、与新要求同步是值得研究的。

二、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现状

(一)工作要求与人员专业性欠缺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高校育人新使命的背景下,办公室作为高校行政管理服务与创新的载体充当着参谋者、建言者、督办者、协调者、统筹者、服务者等多重角色,并面临着新时代赋予的更高、更深、更广的职业需求与能力要求。然而,管理人员的学缘结构、文化背景、专业背景、实践基础等差异较大,新时代对于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要求高、标准细,且多急难险重任务,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全方位、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这就需要对于管理人员不断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不断结合时代要求提升政治素养、业务素养等综合素养,推动管理人员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二)工作效能与评价体系欠缺之间的矛盾。办公室作为协调中枢、决策智囊和督办中心,责任重大,也意味着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工作量大。它的运行质量和处理效率,事关各项决策的落实。然而,行政管理的工作效能不易凸显,工作水平较难评价,工作标准难以确定,以往的高校管理人员考核方式几乎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从德能勤绩廉几个角度范范评价,考核的范围、广度、深度、方式欠缺,工作的高低层次难以定性,考核结果与激励措施的落实不对称,导致产生的激励效果较弱,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因此,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是迫切需要的。

(三)工作内容与发展空间欠缺之间的矛盾。高校办公室工作范围广、任务重,行政管理人员时刻保持待命状态以确保一流的执行力,时刻进行学习以确保一流的业绩,需要牺牲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完成岗位工作。然而,在个人的职业规划、发展空间、发展路径等方面受到较多的局限。工作业绩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的申报发挥作用极少,导致懒工怠工现象存在。如何做好工作业绩与科研业绩平衡、工作内容与发展空间并行、工作模式与发展路径对称是新时代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与服务转型优化的基本问题。

(四)角色认知与大局意识欠缺之间的矛盾。在新的历史使命下,尤其是在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学中教学与科研等服务于人才培养的人员始终处于核心、主导地位,行政管理人员处于从属地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尤其在职能机关部门中多数管理人员角色认知不清、定位不准、意识不强,导致本末倒置、主次颠倒。此外,由于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的欠缺,促使部分管理人员敷衍工作,疲于应对繁杂事务等实际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源于对大局意识的缺乏、自我角色认知的局限、工作性质的误读。因此,如何摆正定位、调整心态,最终需要团队文化的滋养、思想认识的统一、价值意识的强化。

三、海外人才缓冲基地行政管理与服务创新机制的策略研究

作为海外高端人才的缓冲带和孵化器,海外人才缓冲基地是南京工业大学的改革试验田。该基地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学科带头人,以活跃于国际学术最前沿的青年学者为学术骨干,全部核心成员均具有海外研究经历。团队汇集来自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西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百余位杰出青年学者[2]。基地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联合科研平台,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系列具有高显示度的原始创新成果,助推南工“自然指数”快速攀升,业已成为一个在海内外具有较大知名度的优质品牌,在相关科研领域具有显著特色及国际学术影响力。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基地对标高水平管理要求,将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有机结合,原则性、灵活性有机结合,打造行政团队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和建立一套有特色的行政管理与服务创新机制。

(一)讲政治,构建“党建+行政服务”双融合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3]。做好新时代高校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全面贯彻落实视察中办并同中办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会上提出的“五个坚持”的要求。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拥抱新时代,实现新作为,谋划工作新思路,开创工作新局面,促进工作提质增效。根据分类指导原则,基地以行政管理及实验技术人员为单位建立行政后勤党支部,作为联系师生最广泛、服务师生最直接的窗口,如何激活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断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内生动力和持续活力,是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所面临的重大问题。1.围绕一条主线,深化理念融合。支部开展《深入推进新时代科研机构“党建+行政服务”双融合双促进》主题党日活动,并获得南京工业大学“主题党日活动”一类方案立项。以精神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科技创新思想、人才思想、教育思想等与行政管理人员相应的科研管理、人事服务、育人工作、创新工作、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深入结合。探索党建工作与行政服务工作融合的新路径,是支部落实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相促进的具体体现,围绕新思想的主线,深化基层党建和行政管理两种理念的融合,有效发挥党员先锋的示范作用,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全力打造科研机构行政服务党建升级版。2.夯实一个支部,促进主体融合。自觉把新思想和党的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讲政治落实到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创造性地开展党团联学活动,自觉发挥党建带团建的作用,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以党日活动、读书会等平台为载体,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精神之舵。全体党员亮工作、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争一流工作业绩,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教师、学生等不同主体的深度融合。3.推动一个创新,落实机制融合。创新工作方式,以党支部为载体,开展优秀团队创建活动,把落实“两学一做”、履行岗位职责、夯实基本功等作为重要维度,促进党员干部职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以支部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发挥作用等为指标,全面加强行政后勤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堡垒作用。将不同的机制相融合,以党的理论进一步指导实际业务,破解“两张皮”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党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为我校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促服务,以提质增效打造创新管理工作服务链。办公室在管理理念上要从以往的经验型管理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转变,从以往的执行型、操作型、事务型向研究型、参谋型、创新型转变[4]。强化创新意识,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注重探索做好服务工作的内在规律,总结方式方法,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制度体系,打造创新工作服务链,推动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1.做好顶层服务设计。创造性地出台《海外人才缓冲基地支撑服务保障工作制度汇编》、编制《教师入职手册》《学生工作手册》,以流程规范化、交流常态化、管理制度化为重点,采用网上预约等智能办公手段,与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同步接轨。尊重管理人员的个体差异,制定目标明确、主题突出、内容清晰、任务清晰、权责明晰、奖惩分明、执行到位、协同落实的服务体系,解决工作上的失位缺位问题、运行上的交叉无序问题和服务上的“最后一寸”问题,确保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专业化。2.柔性开发人力资源。基地专任教师、科研人员队伍庞大,支持服务保障队伍人员紧张,为确保一流的服务水平,对标世界一流大学,探索国际化的服务方式,真正建立学校宏观调控、基地自主管理的岗位设置运行机制,借助多种途径对基地用人进行宏观调控,创造性地以国家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发展孵化基地等平台灵活用人,同时,实施一岗双责、一人多岗、交叉运行等动态用人机制,创新、高效地应对急难险重任务。3.不断提升履职本领。党的报告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并指出要增强“八种本领”。要始终有本领恐慌,不断提升履职本领,强化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工作的层次和参谋的高度,提高服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基地结合实际分类进行工作指导,定期召开办公室工作会议,探讨存在的问题、寻找改进的方向、制定未来的工作目标。无论办文办会办事,都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在细节之间显水平。4.全力提速执行力。一个拥有强大执行力的团队,应该是明确分工合作,在工作中只发出一个声音、得出一个结果、执行一个战略,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5]。提高站位,根据学校的发展大局和工作重点,力求服务在领导决策之前,工作在领导举措之前,谋划在领导思想之前。通过彼此的相互协作、默契配合,使办公室成为一个服务高效、运转协调、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三)强保障,以创新激励机制推动服务工作健康发展。从人力资本投资角度来说,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对专任教师的投资一样重要,行政管理人员发展和专任教师发展相辅相成,高水平的管理服务能够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人力投资效益往往能够体现在大学治理水平上[1]。高校要想真正有效地保证各项决策达到既定效果,就必须制定激励与约束执行者的标准和制度[5]。基地在培养与激励行政人员方面采取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措施。1.建构基于胜任力的评价体系。从学校发展层面而言,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对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6]。基地尝试通过管理技能、人际技能、工作技能、性格特征、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等多个要素构建胜任力评价体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民主测评与集中测评、定量考查与定性考查、业绩考查与过程考查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多角度、多维度、深层次对于人员进行综合评价,这对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促进高校规范有序创新管理都具有重要作用。2.优化服务显能的激励政策。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和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基地结合实际出台《南京工业大学海外人才缓冲基地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实施细则》,依据基本工作量、岗位职责、年度考核等为指标下进行二次分配,实施薪酬激励、成长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环境,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营造干事创业的民主氛围。基地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平台、多个科室,以及内设岗位,所有岗位均通过民主推荐、公开竞聘等方式,创造竞争平台,真正落实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这一工作理念。4.搭建素质提升的学习平台。对管理人员个人职业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做好路线设计,强调将个人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增强其对组织的认同度、荣誉感、归属感。通过在职学习、轮岗交流、短期培训和挂职锻炼等管理办法,进一步调动行政管理人员干事的创业积极性。

(四)抓文化,以崇高信仰筑牢精神之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按照这一重大政治原则,认真履行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的职责,努力把各项事务部署好,把各类资源整合好,把各种关系处理好,形成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工作格局。1.全力构造科学文化。在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以科学质疑(Skepticism)、求知若饥(Curiosity)、天道酬勤(Industrious-ness)、热忱奉献(Enthusiasm)、追求创新(Novelty)、自信力行(Confidence)、守望良知(Ethics)为核心的“SCIENCE”文化理念,营造“聚贤达、成事业、育英才”的好氛围,形成见贤思齐、力争上游的好风尚[7]。2.着力建好质量文化。基地把行政服务水平作为评价管理工作的首要指标,将质量文化内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形成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3.倾力塑造奉献文化。基地以创业的艰辛历史感染人,以科学报国的情怀留住人,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引领人,以个人价值提升的境界团结人,将马斯洛理论的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需要及更高需求作为个人奋斗的价值追求,熔铸共同的精神火焰。4.协力推动大局文化。基地管理人员坚定大局意识,立足大局、反映大局、围绕大局,把工作放到全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强化团结协作精神,使办公室全体人员主动参与、配合协调,树立全局意识,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努力突破一万小时死亡定律,提升个人的单位时间产出值,进而更好地实现办公室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与服务水平,必须正确认知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实施现状,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讲政治、促服务、强保障、抓文化,打造创新服务链,强化服务意识,为高校的进一步深化人才引育、协同创新、文化引领、全球拓展战略做好保障,真正发挥管理枢纽和桥梁纽带的作用,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高等教育贡献管理与服务智慧,为冲击“双一流”建设大学目标提供服务支持和后盾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武元,胡科.“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8(3):79-85.

[2]朱纯欣.科教融合视域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工海外人才缓冲基地第二课堂建设为例[J].高教学刊,2018(9):47-49.

[3]谢建辉.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办工作实践[J].秘书工作,2018(4):14-16.

[4]徐玉.论高校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角色认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5(5):0-43.

[5]刘立霞,陈洪芳.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48-50.

[6]容泽文.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体系建构[J].学术论坛,2013(8):222-225.

[7]朱纯欣,吕哲,张帆.高校海外高端人才引育机制对策研究———以南工海外人才缓冲基地为例[J].高教学刊,2017(24):151-153.

作者:朱纯欣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