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用社信贷管理内部风险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SXXH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深化,自身也出现了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和矛盾,新旧风险交织叠加,内部控制薄弱与风险防控能力不足并存。本文通过对SXXH信贷内部风险的深入分析,结合目前业务发展和管理现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近年来,SXXH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经营管理状况明显改善,为支持“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大幅提高,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在支持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信贷业务基本情况
近年来,SXXH在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信贷风险管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两年,全省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农信状况发展有所滞后,实体贷款增长趋缓,信贷资产质量下滑严重,信贷资产风险覆盖面不断扩大,重点地区和重点机信用风险突出,主要监管指标仍有所下降,风险抵补能力弱化。对信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贷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SXXH的生存与发展。
二、信贷管理内部风险分析
通过对SXXH信贷业务管理进行分析发现,其内在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还有待提高。
(一)机构职能不足
当前,县级农合机构几乎都按要求设立了独立的风险管理部,但主要只发挥了简单的监督作用,缺乏相权威性和独立性。风险环境的不断变化,分析问题要及时发现,更要及时解决,这对风险的定期检查和事后的稽核要求极高,需要风险管理部门对整体、全面的风险进行动态的预测、度量、分析和调整。稽核审计核心就是“风险评估”,当前SXXH的内部稽核与审计业务范围相对狭窄,仅是常规业务的事后审计,缺失事前、事中的风险防范审计,风险隐患也无法及时控制,所有风险环节不能有效覆盖,查出问题时风险已经发生。虽然全省的稽核审计的信息系统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上线,但目前的稽核审计工作靠经验和习惯的做法较多,随意性较大。其人员配备和职务升迁受到制约,常常使稽核人员放不开手脚,稽核审计作用未充分发挥。
(二)制度建设落后
绝大多数SXXH的县级农合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都重视对风险的管理和防范。但是,基层网点在执行决策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基层网点负责人对上级的决策、制度理解不透,或是思想上重视不够,导致执行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致使信贷规章制度贯彻和执行的不充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存在拖拉敷衍应付现。有些县级农合机构只是简单复制了相关的规章制度,缺乏适合自身信贷业务经营特点、有可操作性的规定。目前SXXH普遍实行信贷责任终生追究制、不良贷款终生追究制和信贷资产的零风险制度等,但有些责任的追究仅仅是对客户经理及其直接领导者,未再向上追溯,这与责、权、利的均衡统一相违背。另外一部分人认为责任追究会挫伤基层人员的积极性,责任追究的力度不够,避重就轻,象征性的罚款了事。
(三)规范操作不够
尽管在开展信贷业务中,我们强调最多的就是“三查”,但从实际工作看,贷款“三查”却时常流于形式,常常重口头、轻操作。贷前调查的主要问题有:对农户贷款前规定双人实地调查,实践中一些网点却自行简化流程;调查不够深入、细致,有的单凭借款人口述为依据,有的以农户需求为依据,准确度较差,对其自有资金投入、民间借贷资金和贷款期间发生的现金流不了解;有的对借款金额小,或是熟人介绍的客户没有进行详实贷前调查;有的过分看中借款人的经济实力,放松担保条件,或是对担保人的资料掌握不够,对其民间借贷和对外担保方面的情况了解不够,无法判断其担保代偿能力,超实力担保、多头交叉担保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贷款用途方面较为笼统,分不清是生产活动还是经营活动,不知晓是否用于消费。贷中审查的主要问题有:有的审查信贷资料时仅停留在书面材料,没有针对借款人、担保人的真实情况进行实地严格审查;在目前审贷分离模式下,审查过程不与农户和企业直接接触,没有掌握第一手资料,仅是查看调查人员提供的资料,出现了问题,还要通过信贷部门与贷款申请人沟通,贷款审查职能缺失。贷后管理的主要问题有:有的贷后检查乏力,贷款发放后,没有明确专人管理,只管放、不管收,除贷款结息或到期时联系客户,其他时间基本是不闻不问,致使对贷款申请人的信息掌握不及时;有的信贷人员在负责贷后管理忽略了某些人为干预的贷后管理,或是缺少动态情况分析,仅是对静态数据调查,无法准确、详实反映贷款的使用情况和还偿能力。由于缺乏风险意识,风险预警水平相对较低。有的审批时对贷款的投向、比重、风险的权衡、风险管理的措施等缺乏考虑;有的贷款在对抵押、担保、资产保险等前提条件、限制条件,以及违约处理等方面缺乏慎重考虑,没有从法律角度对贷款人形成有效制约;有些贷款由于责任人调离,束之高阁;有的对贷款客户掌握信息不准,无法及时做到风险预警。由于业务水平有限,有的对贷款可能产生的风险无预见性,缺乏控制能力,难以进行信贷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有的对贷款企业的生命力、贷款人能力等信息没有掌握,导致只看到表面状况较好,但实际情况较差,忽视了有发展潜力的优良客户;有的对没有好的项目或产品、现金流不足、付息困难、还本无望的客户,以借新还旧的方式继续追加新的贷,造成不良资产的恶性膨胀;有的对资金实力和自我担保能力较弱、不确定隐私较多、风险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未经过全方位考察和科学判断,慎贷惜贷;有的习惯于凭个人直觉和借款人表象进行风险判断,贷后报告中的风险分析,仅仅是对财务数据的罗列,缺乏进一步的技术分析,没有准确财务分析计量,缺乏对贷款潜在风险的进一步识别
(四)技术水平偏低
目前,信贷和风险业务上已有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但是在提供组织运行、管理和决策所需的信息编辑、模型分析、及时反馈和应对突变等方面功能有限,信贷风险管理中大量的实际需求未得满足,无法迅速传递、反馈和分析风险信息,进而排查风险隐患。另外,就目前现有信息平台的运用,仅体现为对客户信息和贷2017年第09期下旬刊(总第673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9,2017(CumulativetyNO.673)款情况的简单记载,缺少基层业务人员配合贷后跟踪和检查的资料,更未有企业的详细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未能实现风险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距离发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信息化风险防控还有很大的距离,与风险控制要求和业务发展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信贷管理的内部风险的对策
(一)完善职能作用,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1.加强风险管理职能。风险管理部门要避免身兼风险控制者和风险承担者的双重职责,要向全局性和预防性倾斜,建立覆盖全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管理理念和手段贯穿业务经营的各个方面,真正把严格防范风险管理的要求作为银行业务经营的“高压线”;全面引入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和管理运作机制,把风险发生的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人员和处罚标准予以明确界定,在落实责任主体上对号入座,坚持从重惩处。2.加强稽核审计职能。建立以风险为基础的现代稽核审计职能,定期对各项业务、各业务部门、各分支机构的风险状况,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计量,判断出高风险部位、高风险领域,从而将有限的稽核审计资源,配置到其中,提高发现风险的能力。在稽核审计机构设置上,可采用审计人员派出制,根据机构规模大小,设置人员编制。为达到审计工作的对立性,需采取定期交流机制,每两年或一年各审计工作组人员必须交流,从而实现与被审计对象关系上的超脱性。为了更好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审计工作组人员的选拔,可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挑选一批人品正直、素质较好、知识较广、关系较简单的人员加入审计队伍。
(二)加强制度效能,完善风险责任管控机制
1.完善信贷制度建设。建立以主任(行长)责任为中心的贷款管理责任制体系,要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明确主任(行长)、部门负责人、信贷人员、审查人员的权限和责任,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立信贷人员的离职审计制度,在调离原岗位时,对其履职期间发放的、权限内的贷款,进行审计。建立贷款质量全流程监测考核指标体系、不良贷款的实时跟踪管理制度,设立提取风险补偿金制度,提取客户经理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风险补偿金,设立专户专人管理,其转岗、离岗一定时间后,经查实,未造成损失、无违规违纪,分批或全额退还本人,否则进行赔偿。2.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根据自身管理实际和需求,梳理现行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依照业务条线,制定详实、可行的责任认定制度,对责任部门、责任人、责任追究范围、责任承担比例、责任处罚标准等一一细化。打造流程化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到贷款责任认定、追究、解除的过程。对新老责任贷款,按照“尊重历史、区别对待”原则,科学合理划段,综合考量宏观经济、资本实力、资产质量等因素,合理设置指标,全程动态管理。建立贷款责任追究委员会,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人员的组成上要体现权力制衡,成员由主任(行长)、监事长以及信贷管理、风险管理、稽核审计、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做到“有疑必查、有责必究”,按月将贷款责任认定、追究依据、处理结果、解除等进行公示,明确举报电话和邮箱,允许提出复议,实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3.引入尽职免责制度。判断宏观经济走势,结合实体经济发展状况,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促进客户经理贷款营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消对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片面性认识。对自然灾害、历史原因等形成的不良贷款,允许其申报“尽职免责”,随后由成立的贷款责任追究委员检查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将初评结果提交贷款责任追究委员会复审,最终认定是否免责。
(三)规范操作管理,强化风防范管理措施
1.加强基层制度落实。基层网点负责人要及时上传下达,凡收到上级部门新的决策或新制度时,应及时召开会议让员工第一时间了解精神,不能让要求立刻执行的新决策、新制度变成从明天开始或下个星期开始。对于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负责人要积极应对,以身作则,不能有能拖则拖、能等则等的工作态度,或是出现让上级领导催着做、推着做的情况。对于要求员工遵守的规定,网点负责人要首先执行,让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员工、带动员工;对于上级临时交办的任务,要带头加班做,将任务及时分解到人,起到带动整个网点健康发展的助推器作用。2.规范贷款责任管理。进一步规范信贷流程,全面提升评级建档、贷款“三查’、贷款公示等基础性工作质量,切实增强客户经理严格管贷意识,从源头防范信贷风险。要将风险管理意识贯穿始终,强化贷款操作流程管理。明确每一个操作流程、每一个操作环节的责任要素、风险点、责任人。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形成一种约束制衡机制,如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管理三环节相分离,杜绝一人说了算、一票否决等情况;各部门、各岗位有明确的分工和授权审批,相互之间不能超越职权、越雷池半步,避免卖人情、卖面子;各步骤、各环节要既保证客户能及时地获得扶持,又保证整个操作流程规范。3.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完善内部责任追究体系,完善违规和失职的责任追究体系,从客户经理到高管,确保各个岗位、各个风险控制环节发挥作用,使每项业务的开展都处于相应的内部控制部门监督制约之中;强化对各部门、各岗位履职尽责的绩效考评机制,形成一个分工合理、团结协作、规范高效的团队。增强监督整体合力,加大纠改监督力度,提高各部门做好操作风险防范的自觉性,全面提升风险管控机制。4.强化风险管理措施。重点治理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通过各种手段隐匿或转移不良贷款的行为,重点关注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超过100%、关注类贷款占比较高或增长较快、类信贷及表外资产增长过快的机构;加强授信风险审查,有效甄别高风险客户,防范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给“僵尸企业”授信、给“空壳企业”授信、财务欺诈等风险,对新发生的大额不良贷款,要及时进行跟踪调查;要综合运用重组、转让、追偿、核销等手段加快处置存量不良资产,通过追加担保、债务重组、资产置换等措施缓释潜在风险;通过解包还原、置换担保、救助核心企业、联合授信管理等方式,妥善化解担保圈风险;利用债权人委员会机制,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制定风险处置计划;加强债权维护,切实遏制逃废债行为。
(四)提高能力水平,建立信息化风险管控系统
1.提高风险分析技术。建立覆盖各类信贷风险管理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全面的风险计量和控制体系,度量由简单的浅度模型转变成深度模型,分析由定性转向由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完善信息技术在信贷风险管理中深入应用,以内部评级为核心,开发全面、全流程风险管理系统,使风险额度、产品定价、经济资本、绩效考核等各种管理手段与风险管理更加紧密联系。开发应用监督系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客户交易习惯等信息,形成智能化监督模型,达到对各类风险状况以及特征的全景展现,针对不同风险种类、不同步风险程度,采用不同的监督手段,实现更为精准的实时、全流程监督。2.优化信息系统建设。依据信息科技风险监管要求,构建清晰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立SXXH信息科技风险监测体系,对全省农合机构信息科技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常态化、提前化的风险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同时,提升信息系统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技术风险,保障业务连续稳定运行;加大对新兴电子渠道风险的管理力度,完善灾备体系,制定完善应对预案。
参考文献
[1]邓翔宇.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控制问题研究.湖南农业大学,2012.
[2]田静虹.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研究,中国-东盟博览,2012,(5).
[3]李明贤,陆舟.金融机构农户信贷发放口槛分析.农村金融研究,2014.
[4]徐新.农信社信贷风险防控策略.调查研究,2013,(8).
作者:初卫东 单位: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