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深化金融改革与进一步开展传统业务双重背景下,把高校毕业生视为未来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主力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战略性构想,通过增强信贷管理风险控制中的信用评估环节分析建立高校征信系统云平台的积极影响,同时给出建立高校征信系统云平台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高校征信系统;云平台;信贷管理;影响分析
一、绪论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0.0836万(含研究生)。而据统计2014年这一数据已突破712.9534万。这一庞大的毕业生人群在未来1-5年内都会改变自身的角色,逐步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人,在众多角色转换中,成立家庭、拥有自有住房对广大高校毕业生而言,仍属于刚性需求。然而以2013年为例,从全国各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中取最大值平均月工资为9097元,相比于2013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6237元/平方米而言,巍峨矗立的商品房便可望而不可即。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购置自有住房与工资水平不足以支持购买的矛盾中,申请消费贷款便成为调和这一矛盾的首当其冲的解决方式。显然高校毕业生将会成为商业银行居民住宅抵押贷款的主要对象。此外,对于非住宅贷款中包括汽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以及信用卡贷款,高校毕业生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因此,把握好高校毕业生即将成为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主体这一客观事实对商业银行的战略发展计划的制定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征信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曹亚廷[1]从各层次征信活动与其社会信用体系的关系出发,提出信用信息服务业“形成信息记录,建立征信系统和进行信用评级”三个发展阶段的框架。在个人征信系统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林东阳[2]从征信系统查询量激增这一社会现象分析,提出在社会信用意识增强的当今,完善征信系统具有现实意义,并就现有的征信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包括加快推进非银行机构加入征信系统建设步伐与推进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在征信系统的应用工作在内的6项建议。这对本文以高校毕业生为对象建立征信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联网形成云平台这一构思具有借鉴意义。在高校征信系统方面,郦文凯、皮晓媛[3]站在高校的角度的提出校银合作构建大学生征信系统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的意义,从吸收国外的经验与模式、建立高校大学生信息采集系统的可行性、经济社会活动实名制、既有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等角度多方位地分析当前建立大学生征信系统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但该文以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主题,并未分析高校征信系统的建立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意义。本文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将高校毕业生作为商业银行消费性贷款的重要主体,以消费性贷款中的风险控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风险控制中占有突出位置的信用评估这一薄弱环节入手,指出完善征信系统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建立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征信系统的构想,从而为构建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奠定基础。
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现状分析
1、消费性贷款将占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较大比重
从国家政策方向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要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由此可看出,国家对于消费信贷的推行持积极态度。另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新近的相关信息表明,从2005年至2010年,中国的消费信贷余额以年均29%的速度增长,2010年个人消费信贷的市场规模达7万亿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居第二位。他们同时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消费信贷额占GDP的比重将接近30%,其年均增速将达到24%以上,届时中国的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可望达到21万亿元以上。据某国有商业银行调查称:从产品周期进行分析,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目前正处于成长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民众良好的信贷消费意向,也蕴藏着巨大的个人消费信贷潜力。据此,商业银行应当对贷款业务中的消费信贷提高重视程度。
2、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
以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为实现利润最大化,除了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外,贷款作为商业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资产,作为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手段,其地位仍然不可小觑。在金融改革方面,以2014年国务院的金融改革国十条暨《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第二条所指出的“积极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以及第五条———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最主要的两方面内容在于:一是要加快完善银行卡消费服务功能,优化刷卡消费环境,扩大城乡居民用卡范围;二是要积极满足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大宗耐用消费品、新型消费品以及教育、旅游等服务消费领域的合理信贷需求。可见,在推动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上,扩大消费性贷款业务比重堪称一剂“良药”。而在传统贷款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中也要求,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在原有的“分级负责、集体审定、一人审批”的贷款审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因此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成为研究课题。
三、高校征信系统云平台及其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机理
1、高校征信系统云平台创建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从建立个人征信系统的法律环境分析,我国征信立法与制度建设仍处在基础阶段。在发达国家,征信法律体系一般由十几部甚至几十部法律组成,以美国为例,美国与征信相关的法律大约有17部之多,都以不同的方式规范征信活动。从我国来看,专门的征信法律规定或与征信直接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不多,但与征信业有或多或少相关的法律规定又很庞杂。关于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在《宪法》和《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中的间接原则规定,有关征信业务的法律规范主要以地方性规章和部门规章为主,征信监督管理制度基本上是空白。从微观角度分析,以中国庞大的人口总数来看,建立覆盖整个社会的个人征信系统实施难度大,以中国13.4亿人口(截止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征信对象建立征信系统显然无处着手且难以收获实效,政府在制定相关配套制度与实施细则时却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着力点,若盲目地大范围地开展相关工作,则为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所需跟踪调查取证而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较多,且因样本数据过大容易导致较大的系统性、非系统性误差,从而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因此从具体实施这一微观层面看,难以通过某种措施或者政策在短期内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以供各部门尤其是金融机构进行浏览查询以高效率地完成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
2、高校征信系统云平台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影响机理
(1)强化信用评估环节,增大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高校毕业生作为银行消费性贷款的重要业务对象,就商业银行而言,在其开展业务过程中,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即可以已建立的高校征信系统云平台中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无论是初次贷款还是二次贷款,商业银行都可从该平台中获取数据,而无需再花费大量时间对其信用进行调查。高校征信系统云平台有别于其他征信系统,一方面在于其对象的特殊性,相比于其他征信系统面向社会公众这样一个大样本,以高校学生这一相对小样本为对象,能够保证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减少因样本容量本身差异带来的统计误差;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征信系统获取信息的途径,以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为获取信息途径能够确保信息采集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2)缩短信贷审核时间,提高服务水平
在信用评估环节有据可依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信贷审核环节就无需对初次贷款人进行盲目的信用调查,从通常情况下贷款审核时间的15个工作日到最长一个月的时间内减少相当一部分时间,对商业银行此类“营业内容并非产品而是一揽子服务与解决方案”的金融机构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缩短审核时间一方面对外提高服务水平,有利于发展业务,留住客户;一方面对商业银行内部而言降低机会成本,通过这一工作时间的有效转移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此为商业银行创造更高效益。
(3)应用征信数据多元化,拓展相关业务
以高校毕业生为商业银行消费性贷款的主要对象仅仅是就其个人属性而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高校毕业生不仅是个人消费信贷的主体,在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背景下,这一主体也在相当程度上可能发展为小微企业的法人代表,角色上的转换,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是从个人消费性贷款业务转化为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业务拓展。在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下,有具备真实性、有效性、信息多元化、便捷性的云平台中的资信依据可供参考,为商业银行的放贷消除了一定的压力,在国家鼓励小微企业发展、为其提供优惠政策的背景下,这一业务的拓展也同时给商业银行带来机遇。
四、高校征信系统云平台建立的相关对策
首先,实现全国2491所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高校,站在时代科学与高技术发展的前沿,在提倡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的今天,应当合理利用高校的优势,建立良好的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由学校学生管理单位进行电子化建档并汇集相关信息。学生档案作为学校考察、培养、教育学生过程中形成的第一手资料,是各大用人单位选拔录用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从发展的眼光看,也是商业银行在评估借款人信用时所能参照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次,建立信息化管理基础上的征信系统。征信是评价信用的工具,是指通过对法人、非法人等企事业单位或自然人的历史信用记录,以及构成其资质、品质的各要素、状态、行为等综合信息进行测算、分析、研究,借以判断其当前信用状态,判断其是否具有履行信用责任能力所进行的评价估算活动。而对于高校毕业生这一自然人属性而言,各高校征信系统的建立还应在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对个人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最后,汇集整合各高校征信系统构建云平台。在各高校完善征信系统的基础上,由国家教育部牵头,将各高校的征信系统整合集成为连通全国的大数据库———云平台,使全国2491所高校2647.47余万在校生信息集成到该平台上来。这一平台的数据在一方面在毕业生被用人单位录取后便可随着转移至用人单位档案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在毕业生未被录取的情况下则转移至毕业生户籍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档案管理系统中,而不至于造成数据丢失,使未来有可能的被调用的档案空缺。由此,高校征信系统云平台的建立对社会各方皆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而言,该平台的建立对于商业银行贷款这一核心业务尤其是消费信贷业务起到尤为显著的参考作用;对社会而言,该平台为党和国家选拔录用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选拔、录用人才服务的常规性基础工作。尤其在个人征信系统不健全的当下,商业银行对借款人信用评估缺乏依据,在完成放贷规模与合理的风险控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必须有良好的征信系统为依据。因此建立健全高校征信系统云平台能够在商业银行对借款人信用资料无迹可寻时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依据,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高校征信系统云平台的建立对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中将要发挥的重大作用。
作者:李丹红 邹辉文 单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曹亚廷.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公共信息与征信系统[J].征信,2015,(2):43-46.
[2]林东阳.对个人征信系统查询量激增的调查与思考[J].征信,2013,(10):69-71.
[3]郦文凯,皮晓媛.校银合作构建大学生征信系统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的探索[J].征信2014,32(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