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讨国学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国学传承了数千年,其文化精髓深深植入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为现代化管理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科学指导。国内很多学者研究了国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也有部分学者已将国学运用于银行的具体业务中。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主要来自西学,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国学可以为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提供更多管理思路,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国学;西学;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国学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典籍为主要载体的思想体系,它以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为表现。国学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代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一、国学在管理方面的运用研究
国内很多学者研究了国学思想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与运用,国学对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管理、价值创造、企业文化塑造、干部队伍建设都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中国的企业要发挥好国学凝聚人心、维护诚信的作用,运用“三省吾身”等思想完善机制、改进管理、提升境界,努力创建一流示范企业。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思想对中国当代管理实践产生的影响最大,儒家重视社会规范等方法论,在实践中侧重于人才管理;道家重视阴阳易变等世界观,在实践中侧重于战略管理。国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相融合,要以“仁”为本,以“义”育人,以“礼”待客,以“智”为贵,以“信”为善。要发挥“百家争鸣”对企业管理的作用,儒家的“忠”体现为企业的诚信经营,“中庸”鼓励企业和谐发展;道家的无为思想指导企业采取怀柔政策来管理;法家强调遵纪守法、严格奖惩制度;兵家的权谋思想指导企业需合理竞争;阴阳家指导企业注重平衡发展;墨家的兼爱非攻要求企业营造和谐相处的氛围。建议企业推广国学教育,在提高员工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同时,塑造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目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
有关国学在企业管理中的融合运用研究很多,但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主要是以西学指导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西学,即西方文明,通常也代表先进思想。西学大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二是指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文艺复兴以来创造的精神文明。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银行萌芽,此后的几百年间,经历了资产管理阶段、负债管理阶段、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逐步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全面风险管理将商业银行全部种类的风险、各个层次的管理和业务单位都纳入集中统筹管理,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巴塞尔协议Ⅰ、Ⅱ、Ⅲ,通过资本监管、流动性监管、宏观监管等,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研究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我国的监管部门结合西方全面风险管理等理论,建立健全了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等制度。国内各类型银行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有各自的实践经验,例如交通银行的“1+4+2”风险管理架构,即1个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4个专业风险管理委员会(信用、市场与流动性、操作、合规与反洗钱)+2个委员会(贷款与投资评审、风险资产审查)。在西学的指导下,国内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日益完善,风险防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当前有关国学与银行管理融合的研究较少,但已有学者将国学思维运用到银行的具体业务管理中。要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上探寻银行管理的方法,利用法家思想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明确奖惩制度;利用儒家思想推动员工自觉提高修养;利用道家思想适度放权,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运用《韩非子•喻老》扁鹊劝诫蔡桓公的思想探讨构建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体系。“疾在腠理”,信贷资产正常还本付息,要树立风险意识,及时发现风险苗头,防微杜渐;“病在肌肤”,要高度关注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准确识别风险,果断施治;“病在肠胃”,贷款已出现逾期和违约,要积极采取各种化解措施,遏制病情发展,尽力挽回损失;“病在骨髓”,如同病体的临终关怀,及时核销确认损失,并做好账销案存,继续追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国学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运用,可为其他银行在管理信贷风险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从西学的角度来看,信贷风险管理应贯穿整个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包括贷前、贷中、贷后以及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不良资产管理、信贷从业人员的素质等。从国学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了“居安思危”“无规矩不成方圆”等思想,这些与银行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等信贷风险管理的要求不谋而合。结合国学,可以探索更多信贷风险管理的良策。
(一)居安思危,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周易•系辞下》中提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众多古代著作中都提到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思想。银行发放了贷款,就会形成风险暴露。如果在事前对信贷业务潜在风险不加理睬,疏于防范,以至于形成贷款损失,为化解不良大费周章,那不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因此银行应树立危机意识,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一是在银行内部营造一种危机氛围,提高管理者和风险管理部门对全面风险管理的认识。二是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监控不良率、贷款迁徙率、信贷结构、贷款行业集中度等指标,并引入第三方公司数据,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变化,贷款主要投向行业动态、企业财务指标、经营状况、高管变动及抵押物价值等信息,提高对信贷业务发生风险的预防效果,防患于未然。
(二)防微杜渐,重视贷款流程的每个细节
《韩非子•喻老》有云:“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银行里有很多因为没有重视细节管理而形成较大贷款损失的案例,例如:没有认真审核借款人背景,发放贷款后才发现实际用款人与借款人并非同一人;没有认真落实抵押登记手续,导致抵押物悬空;没有认真跟踪贷后资金流向,企业将流动资金投向房地产项目开发;没有核查借款人的关联企业,由关联企业提供了担保,结果借款人与关联企业相互勾结恶意欠债。为避免发生上述情况,银行应完善信贷业务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的管理,防范操作风险。1.贷款发放前,着重调查借款人及担保人的背景,包括借款人还款能力,借款实际用途,借款人现金流与货物流,担保人的担保能力,担保物的变现能力等;2.发放贷款时,注意合同条款是否存在法律漏洞,抵押登记流程是否真实有效,保证人是否具备担保资格,是否为当事人本人签署相关合同。3.贷款发放后,监测贷款受托支付以后的实际走向,关注借款人项目进度、销售报表、存货及订单、银行账户回款情况等。银行要重视的细节很多,需要不断完善信贷流程管理,防微杜渐,避免因小差错带来大损失。
(三)立规矩,建立行之有效的信贷管理制度体系
《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银行要对症下药,按照贷款流程中容易发生风险点的环节制定操作规程,完善控制措施。客户申请与受理环节,从审核客户主体资格、合法性、贷款用途真实性等方面作要求;评级环节,从核实客户证件原件、审查财务报表、政策性审查、选择合适的评级模型等方面作要求;授信环节,从审查评级结果、审核客户财务和非财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审查关联企业和企业实际控制人、核定授信额度等方面作要求;贷款调查环节,从分析借款人生产经营的合法性、调查贷款用途真实性、担保人担保能力、落实抵质押权属关系、产权市场价值等方面作要求;贷款的审议与审批环节,从关系人回避、贷款投向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及信贷政策、贷款权限审批等方面作要求;签订合同和放款环节,从使用合同格式文本、审核签字人有效性、审查印鉴、受托支付对象、提款申请及提款用途等方面作要求;贷后管理与回收贷款环节,从落实贷后跟踪调查、关注借款人及担保人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抵质押物状况、企业高管层变动、政策调整、信贷档案管理、贷款到期前提醒、贷款重组及资产保全等方面作要求。其次,还要完善内审机制,加强对信贷制度、调查及审批流程设计的合理性评价。银行应评估信贷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评估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充分性,信用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评估贷款尽职调查制度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审查信贷业务相关人员是否认真执行信贷管理制度等。通过内部审计不断规范信贷管理制度,达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境界,切实有效地防控信贷风险。
(四)以人为本,培养专业的信贷专业人才队伍
刘向《说苑•建本》“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银行应加强信贷业务培训,提升信贷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风险防范水平。注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加强国学教育,引导员工自觉守道德、遵规则,做到梨无主,吾心有主,提升风险防范意识,自觉抵御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促进银行健康、稳健发展。
(五)亡羊补牢不算迟,减小损失是关键
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以前已经形成不良的贷款,不能坐视不管,针对历史遗留问题,果断采取措施,可以及时止损。当遇到难以化解的不良、“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不妨多思考,多咨询,转变思路也可能遇见“又一村”。常规的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包括现金清收、展期、借新还旧、压降本金、追加担保等,除此之外,银行还可以探索清收举措,借助政府、公检法、专业律师团队等第三方力量协助清收,对大额不良贷款制定“一户一策”,或“一户多策”的清收处置计划,努力压降不良,减小贷款损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学博大精深,对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防控有很大启发。银行管理可以从国学思想精髓中探寻方法,加强国学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融合,将国学有效运用于信贷风险管理实践。当然,目前还没有独立成体系的能够指导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的国学理论,而且当前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国管理实践的时候常将国学与西学联系在一起,呈现出西体中用、中体西用、中西为用和中西共融的取向。西方管理学擅长管理科学,中国传统管理学擅长管理哲学,重视自我管理,坚持中西合璧,是构建中国式管理的必由之路。因此,建议学者们和银行管理人员立足国内银行的实际情境,继续加强研究,探索国学与西学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上的融合运用,实现中国现代化商业银行管理新境界。
作者:夏露萍 单位: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