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加强三农小额信贷精细化管理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邮储银行加强三农小额信贷精细化管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邮储银行加强三农小额信贷精细化管理

摘要:结合新时代邮储银行“三农”小额信贷业务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在调研分析“三农”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精益管理理论,从风险防控、业务流程、队伍建设、贷后管理、资产保全、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三农小额信贷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的建议。

关键词:“三农”;小额信贷;精细化管理;资产保全“三农”

小额信贷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服务“三农”、践行市场定位的重要途径。随着外部市场、监管环境及邮储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状况的变化,小额信贷业务扩展与风险防控的矛盾日益凸显,小额贷款业务管理能力相对滞后,部分分支机构的“三农”小额信贷增长乏力,不良率上升,加强“三农”小额信贷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1邮储银行“三农”小额信贷业务面临的新机遇

1.1“三农”小额信贷市场需求旺盛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为历史第二高产年,各项经济指标及主体活跃数量显著增长。同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猛,全国家庭农场已超过87万家,登记的农民合作社188.8万家,产业化经营组织38.6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15万个。日益丰富的农业经营组织与产业形式以及土地、林权等担保的试点工作,对“三农”金融服务提出更多要求。但“三农”金融市场缺口仍然巨大,根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8月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统计,“三农”金融的缺口达3.05万亿元。

1.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村金融扶贫力度

党的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并写入党章。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此外,三大攻坚战中的精准脱贫对农村金融扶贫力度也提出了新要求。进入新时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加大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给邮储银行“三农”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1.3邮储银行继续把发展“三农”小额信贷定位为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

坚持零售银行战略,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邮储银行的职责要求,也是体现邮储银行不忘初心、坚守本源、牢记使命,着力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治担当。截至2017年末,邮储银行“三农”小额贷款余额达到1564亿元,在助力脱贫攻坚的金融服务中,邮储银行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0多亿元,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金融机构之一。“三农”小额信贷业务是邮储银行信贷业务的起家业务,与邮储银行的零售战略定位及资源禀赋高度契合,邮储银行在通过小额贷款服务“三农”的过程中,提升了社会影响力,建立了品牌和竞争优势。“三农”小额信贷至今依然是全行尤其是二级分行及以下机构利润的主要来源,发展“三农”小额信贷业务依然是邮储银行的战略选择之一。

2邮储银行“三农”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邮储银行“三农”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课题组对黑龙江、福建、贵州、湖北、青岛等5家一级分行的25家机构进行了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当前邮储银行“三农”小额信贷业务主要存在以下六方面问题。

2.1外部客观风险加剧折射出风险管理主动性不强

“三农”小额信贷业务的本质是经营风险,在实体经济下行背景下,市场和信用风险增加属于正常现象,这符合经济学关于经营实体生命周期的相关理论。虽然有84%的调研对象认为“三农”小额信贷业务面临的风险形势严峻,但主要都片面地归结于市场和信用风险等外部客观原因,没有认识到这些外因最终还是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从风险爆发的特点看,对于授信客群广、经营多元化、地域多元化的“三农”小额信贷产品来说,信贷从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操作技能欠缺、未能合规经营、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风险管理主动性不强才是主要内因,未能在特殊时期保持商业银行应有的警惕性,风险思维在个别区域机构机械僵化。

2.2流程操控不完善表现出业务办理效率低下

“三农”小额信贷技术流程未能与时俱进,机械应用传统的信贷流程办理新的信贷业务,解决今日的客户需求,就是一种错配,造成了效率低下。经统计,有30%的业务办理耗时在7天以上,有19%的业务耗时在10天以上。业务流程过长、签字环节过多、客户提交材料完整性和及时性不足、业务办理设备及系统不完善以及审查审批退回率高等因素,都严重影响了业务的办理效率。

2.3组织建设不强显现出机构体系搭建不到位

邮储银行已经初步构建了遍布全国的“三农”金融事业部的四级架构体系,但“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还不完善。在队伍建设方面,邮储银行信贷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不能完全满足业务需要,从业人员能力素质也未得到提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员素质较弱、培训机制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均有待解决。

2.4贷后管理松散浮现出敷衍塞责的表面文章

“三农”小额信贷具有完备的贷后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贷后管理工作不能有效落实的问题。有的从业人员对贷后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够统一,普遍存在“重贷轻管”的现象,对风险识别、监控和跟踪等贷后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贷后检查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等问题。此外,忽视贷后环节对资金流向的管理,未适应农村地缘特点的民间借贷、资金使用等隐蔽性高、偶然性强的复杂资金使用问题,对客户贷款资金监管能力较弱,不能及时发现贷款挪用或集中用款问题。

2.5保全衔接不畅呈现出联动效应不足

资产保全工作是信贷业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信贷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贷款的最终回收、不良经验的总结反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业务发展阶段管理工作到位,可以减少不良贷款保全清收的障碍;资产保全条线总结反馈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及业务存在问题,可以促进业务发展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资产保全工作与信贷业务发展相辅相成,但目前邮储银行的资产保全工作和信贷业务发展未形成有效联动,不良贷款移交不及时、移交后信贷人员配合度不够、资产保全反哺业务条线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都限制了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6科技创新不足体现出引领和支撑的欠缺

邮储银行成立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客户与数据资源,形成了庞大的数据信息库。但目前大数据对“三农”小额信贷产品创新、运营管理以及风险防控的支撑力度远远不够。系统在大数据整合分析方面的功能不足,主要体现在机构行业客户细分、信贷员绩效指标测算、客户流失分析等方面功能的缺失或不足;风险防控工作仍主要依靠传统人工核查和经验判断,未开展信息科技在“三农”金融风险防控领域的深入应用。

3邮储银行“三农”小额信贷业务转型发展策略

根据当前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邮储银行加强“三农”小额信贷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实现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

3.1主动研究,提升市场风险防控能力

主动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风险及行业风险是持续发展小额信贷业务的前提条件,要提升外部市场风险防控能力。一是在内部,采取组合方式搭建临时工作组,组建立体式研发团队,在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一级支行间建立信息共享与获取渠道,对业务量占比大的行业及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有效反馈。二是在外部,由于“三农”小额贷款多集中于种养殖市场领域,邮储银行积极与地方政府相关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融资+融智”服务,主动防范化解市场风险。

3.2动态调整,适时建立差异化业务流程

适时灵活的信贷技术能够确保“三农”小额信贷的旺盛生命力,因此要不断升级与更新换代。一是要再造、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尝试信贷工厂、分级授权、标准作业等形式,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信贷业务的批量标准化处理,解决“三农”小额信贷执行标准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减少操作损耗;二是要加快升级与优化“三农”小额信贷技术,如交叉验证技术在新时代要有新的变化,在“三农”小额信贷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3.3强化担当,加快体制机制转变

一是认真落实董事长提出的一把手“五个亲自”要求,即亲自抓管理、亲自抓营销、亲自抓风控、亲自促下沉、亲自塑文化。二是要进一步围绕边界管理、高效治理、核算精准、支撑保障等方面深入研究,加快落实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三是通过构建培训长效机制,建立总行、省、市、县四级培训管理模式,逐步完善“三农”小额信贷培训体系,加强员工上岗、在岗学习等标准化培训,持续提升“三农”小额条线员工队伍能力,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3.4加强考核,抓实抓细贷后管理

强化贷后管理工作,一是要转变对贷后管理工作的认识。按照制度要求,保证贷后管理频次与留痕仅仅是贷后管理的最基本要求,要将贷后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研究贷后管理的新方式、新方法,提升可操作性与获取信息的真实性,真正发挥贷后管理的实质作用。二是依据小额信贷业务特点,明确各环节相关责任人,落实贷后管理责任,配齐、配足贷后管理人员,强化培训,提升贷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三是加强监督考核,建立易于操作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对贷后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四是细分客户,根据客户生产经营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实现对小额贷款资金流向的有效跟踪与监控。对于“统种统收”经营模式业务,贷款资金严格执行全额受托支付;对于非“统种统收”经营模式业务,结合贷后检查,及时搜集用途凭证,验证资金流向;对于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业务,针对客户流转土地面积大,以及农资采购相对固定的特点,协助客户编制用款计划,锁定客户资金使用计划,将资金支付方式和监控情况作为放款落实条件,在客户支用资金和使用环节,指定专人进行跟进,现场搜集客户资金支用的凭证,及时揭示业务资金流向存在的风险隐患。

3.5前后联动,发挥资产保全作用、促进精细管理

资产保全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直接接触风险、面对风险、解决风险,实现风险发现和揭示功能。加强保全对业务的问题反馈与完善支撑机制,可以大大提高“三农”小额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的针对性。一方面,明晰业务条线与保全条线的责任界限。资产保全是缓释业务风险、提升资产质量、集中经营全行不良资产的重要条线,也是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风险资产的清收、盘活和处置以及减少风险损失的职责,必须要增强主动性,将工作嵌入信贷全流程,并积极向前延伸,化解潜在贷款风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业务与保全的融合协同。另一方面,加强保全对业务的问题反馈。资产保全条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站在更高的立场开展保全工作,根据不同贷种剖析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分析自主清收、诉讼保全、押品评估、押品处置、呆账核销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以相对独立的视角,查找“三农”小额信贷业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潜在风险和薄弱环节,及时向前台部门提示风险,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加强反馈,有效发挥资产保全反哺信贷前台作用,不断提升“三农”小额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水平,从源头上促进信贷业务健康发展和资产质量提升。

3.6科技支撑、科学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3.6.1贷前调查领域的运用

邮储银行应基于当前的交叉验证技术,实现技术与科技的综合应用,避免前端环节人为过多操控,建立信息考评机制,校验客户经理对业务输入信息的核对,通过模型的应用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3.6.2贷后监控与预警应用

贷后管理是邮储银行“三农”小额信贷业务流程中管理相对薄弱的环节,也是信息科技利用大数据能发挥良好作用的领域。当前贷后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实现,由于“三农”小额信贷业务的客群分散,导致业务办理效率低下,流程繁琐。邮储银行应采用大数据手段,提升客户资金监控能力,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异常信息进行提示,由管户人员上门核实,对提示信息进行调查并录入系统。

3.6.3贷款质量管控应用

在“三农”小额信贷业务催收环节,应运用大数据等信息科技进行失联客户的关系重建。通过与外部机构合作,可以获取客户常用联系人信息、网购物流配送信息,协助重建客户联系渠道。积极对数据分层处理,形成差异化的清收策略,确定清收方式和手段,提升工作效率。

4结语

持续开展、深化“三农”小额信贷精细化管理既是外部形势的需要,也是邮储银行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通过分析当前“三农”小额信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发现合规文化在基层的缺失、执行力的不足以及从业人员能力欠缺均影响了邮储银行的市场竞争力,邮储银行需要继续探索“三农”小额信贷精细化管理的新路径,同时把握互联网+金融的机遇,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峻.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解读《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

2李勇坚,王?.“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政策与规划部课题组.国内外银行业服务“三农”模式的实践与启示.农村金融研究,2014,3

4张宁.商业银行县域金融精细化服务模式探析.生产力研究,2014,6

作者:陈佩福 朱斌 蔡平选 孙皓 郑守刚 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北省分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青岛分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贵州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