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额信贷精准扶贫模式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前我国面临着地区发展差异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现状,扶贫工作仍然还有很大空间。小额信贷是近几年提出的金融扶贫重要措施,确定精准扶贫的扶贫政策及方式建立在对扶贫对象的外部环境以及贫困程度的准确掌握的基础上。小额信贷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给贫困农民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途径。本文以大连、秦皇岛为例,通过分析其运行模式与实践经验,最终得出启示,为推进小额信贷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额信贷;精准扶贫;金融扶贫
1研究问题的提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贫困问题目前已成为最尖锐的社会问题,如何正确解决好贫困人口脱贫,缓解贫困人口与日俱增的问题迫在眉睫。党中央对于扶贫工作高度重视。2013年在湖南调研时首次做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近期也在报告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国各地也是积极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大力拓展金融扶贫渠道方式,鼓励小额信贷模式创新。现阶段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扶贫精准度不高,风险控制体系落后等。因此为积极响应党中央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在借鉴国外成功小额信贷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探索出真正适合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模式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1.2研究现状及综述
关于小额信贷精准扶贫制度的推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国内研究学者将重点放在其公益性质带来的资金不足、风险高、利润少、机构少且不完善等问题上,而国外较为成功的模式如亚洲的孟加拉国grameen银行小额信贷模式、印度尼西亚rakyat银行模式等放到我国效果却不是十分显著。(1)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意义。潘丽霞(2018)认为小额贷款有两部分内涵:一方面要为贫困农户解决资金短缺的信贷服务,另一方面要通过金融创新和建立针对贷款用户的信用评定系统来保证小额信贷自身的发展;两者缺一不可。郝卫红等(2018)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长期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农户从事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便是资金短缺。在金融扶贫领域,我国将小额信贷政策作为重点政策大力推行,为单个尤其是贫困农户提供贷款,有效地缓解了广大贫困农户资金难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小额信贷政策背后的精准扶贫。(2)制约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发展的主要因素。郝卫红等(2018)以山西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的研究出发,认为小额信贷精准扶贫工作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使用不规范、还贷风险比较大。张琮?(2018)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缺少完备的征信体系、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混乱、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资金来源渠道有限、相关监管法律法规缺失等。(3)对放款对象的精准选择。谢玉梅等(2016)认为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贫困程度和贫困原因采取不同的策略;发放贷款的对象应该瞄准有一定增收能力和想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部分建档立卡户生产积极性不高,对生产性贷款需求低的地区,也可以考虑发放一部分扶贫贴息贷款给建档立卡以外的有还款能力的低收入农户。祁晓慧(2017)认为金融扶贫存在资金流向对象转移的问题,“扶富不扶贫”,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工作,真正的受益者却并非贫困户,而要避免这一情况,就要提高扶贫贷款的对象瞄准度,建立贫困户还贷信用评估体系。从文献研究看,大多数学者也都是选择了一个或多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推及全国小额信贷精准扶贫制度。学者们的研究结合了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为如何发展适合我国农村的小额信贷精准扶贫政策提出建议。
2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模式分析——以大连、秦皇岛昌黎县为例
2.1秦皇岛市昌黎县“一自三合”模式
“政府机制自我改革+农专社农信社联合+‘股份合作’产业扶贫+政策迎合贫困户”模式,为了深入群众,了解贫困户实际贷款需求,扩大包括小额信贷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扶贫政策的群众认知度、信任度,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常常走访贫困户。同时,了一系列方案,如《金融扶贫工作推进活动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活动方案》《秦开发区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方案》等,方案中规定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可发放贷款额度不超过5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的贷款。(1)政府搭建平台,强服务、惠民生。以秦皇岛市昌黎县为例。创新机制便民。在遵循审批机制方面有所突破,在办理不违规原则的基础上,督促各部门施行分阶段领代办和并联审批与企业登记提速提效审批新机制,实现企业登记手续半个工作日内办结,项目投资审批时限缩短近60%。(2)农专社农信社联合。以昌黎县为例,昌黎农村信用联社通过“三步走”战略,充分参与金融扶贫,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入活力。第一,开展信用评定、落实贷款计划。扩大农村信用评定范围,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全县统一经济档案,对各合作社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落实具体贷款计划大力支持主要成员。第二,转变担保方式,加大信贷力度。针对传统贷款模式中经常出现的贫困户“担保难”的问题,昌黎农村信用社由传统的担保模式转变为以林权抵押、股东联保一类新型担保模式,降低贫困农户贷款门槛,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第三,优化服务举措,促使创业脱贫。在发放贷款的同时鼓励农户根据当地优势,自主创业、发展农业生产脱贫,真正做到扶贫。(3)“股份合作”产业扶贫。针对所得贷款不足以作为贫困户个人创业启动资金这一情况,创新实施“股份合作”模式。将贷款作为贫困户的投资资金入股当地企业、合作社、个人。以股生息,为贫困户提供一份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4)贫困户建档立卡,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小额信贷在扶助残疾人脱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首先对辖区内登记在案的贫困残疾人群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划分为创业脱贫潜力户、自愿脱贫创业户和就业增收目标户。因户制宜给出了相应的政策优惠,其中创业脱贫潜力户共有36家,自愿脱贫创业户共有16家,就业增收目标户共31人,极大地缓解了当地残疾人的就业困难。
2.2大连“开发银行大额批发式贷款+中和农信小额贷款零售式贷款+农户土地出租或入股”模式
该项目是由国开行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下属的中和农信小额贷款公司合作,采取统借统还模式。开发银行将贷款以批发形式提供给中和农信,农户在中和农信的组织下建立自治小组,中和农信则将贷款以零售形式提供给自治小组,额度在5万元以下不等。(1)贫困户小组连保。贫困户之间以小组的形式互相担保,根据项目特点既可以自主创业,也可以采取企业带动发展的形式。(2)签订合作协议。依托国家政策的扶持,银行为贫困户提供资金,贫困户以资金入股小机构企业参与企业运行,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比例定期为贫困户分配红利为其偿还贷款。一是要由银行、贫困户、小机构企业三方就该模式的具体事宜进行商讨,达成合作共识。二是由专业人士分别拟定三方各自的合作协议,在三方认同后方可签订正式协议。此外,还可以选择与农业生产大户相合作,大户从金融机构处取得抵押贷款,扩大生产规模,改良生产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选择聘用贫困户作为工作人员,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大户也可以获取更高的利益,实现双赢。(3)建档立卡户贷款申请。一是建档立卡户签订合作协议后,向当地政府提交扶贫小额贷款申请,由政府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汇总后上报扶贫办;二是扶贫办对资料进行二次筛选,驳回不合规的贷款申请,并将最终审核结果发往承贷金融机构;三是承贷金融机构信贷和风险部联合对申请贷款的建档立卡户进行实地核查;四是信贷和风险部审核通过后,确定贷款金额,报联社贷审会审批,建档立卡户方可得到无抵押贷款。(4)贷款发放与使用。根据合同约定,建档立卡户需要在扶贫小额贷款审批发放后,将贷款统一交至政府,然后由政府做好对资金的分配利用和动向监督,根据企业或生产大户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资金需求调拨钱款。
3大连、秦皇岛昌黎县模式对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启示
3.1金融与扶贫相结合——以秦皇岛市昌黎县为例
金融作为经济市场的重要血脉,已成为目前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持,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户是目前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源生动力。秦皇岛市昌黎县通过政府大力搭平台推动农专社农信社认真落实贷款计划,以林权、股东联保等新型贷款模式改变传统的抵质押方式解决担保难的问题,实现“贫富捆绑,风险共担”,此模式解决了当地小额信贷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所遇到的普遍性难题,由此可以总结出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合作才能实现“1+1>2”的理念,并且可以看出金融与扶贫相结合是促进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3.2产业与扶贫相结合——以大连市为例
想要实现脱贫致富,产业化扶贫是一项重要手段。相较于传统扶贫方式,产业化扶贫更加强调对贫困人群的精准选择,更加强调贫困人群是否真正能够从中获益。当前实现脱贫的一大有效途径便是打造一个成功的特色产业并对其加以复制。大连市在金融机构放贷支持的基础下,通过小组联保的模式提供风险担保,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项目自主创业,也可采取企业带动发展的形式。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创新,目前大连市找到一条“企业带种养大户、种养大户带贫困户”的产业化扶贫道路。截至2015年底,全市128个低收入村区域内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占全市总数的16.8%;家庭农场14家占全市总数的10.4%。低收入地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农户2.8万户、8.6万人。全市128个低收入村建有农村集贸市场38处,农产品年交易量11.9万吨;产地批发市场2处,农产品年交易量7万吨左右;农产品仓储设施132处,一次性储藏能力6.8万吨。总之,通过分析大连、秦皇岛市昌黎县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模式经验,发现大连属于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模式;秦皇岛属于金融扶贫相结合的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极具地方特色,较好地解决了小额信贷精准扶贫在当地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多级金融服务网络”、“小组联保创新模式”“贫富捆绑降低风险”“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等多种创新模式,实现了“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的有效联动,有助于精准扶贫且脱贫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潘丽霞.基于普惠金融的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J].财会学习,2018(34).
[2]郝卫红,董良杰.山西精准扶贫中小额信贷问题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19).
[3]张琮?.精准扶贫视角下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4]谢玉梅,徐玮,程恩江,张国.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小额信贷创新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5]祁晓慧.贫困户贷款需求、减贫效果、还贷信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6]杨奎,王秀娟,任如玉,等.河北省阜平县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探析[J].金融经济,2018(10).
作者:王辛格 王渝志 王晶晶 张群 单位:中华女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