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内部控制对银行信贷评估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商业银行依据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开展有效的信贷评估,有助于辨识出优质与劣质客户,提高贷款质量,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基于银行信贷风险评估角度,对《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附录中非财务因素分析风险提示条款进行了分析,发现五类风险因素与企业内部控制五大要素高度一致。这表明企业内部控制是银行信贷决策的核心非财务因素,是银行信贷风险评估的重点。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银行信贷;信贷评估
2004年7月,《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第一次对商业银行征信、授信及尽职调查工作等提出了详细的评价标准,该《指引》确立了我国商业银行授信工作的全过程制度规范。2017年4月10日,银监会了《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92017)6号),这些监管文件要求商业银行要关注信贷评估中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信贷资金投向的合意性、信贷业务流程的合规性。银监会等机构出台的上述规定,其管理核心便是加强银行信贷管理,重视信贷的风险评估。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改革,银行已经成为市场独立的法人主体。实践中信贷业务仍是银行主要的业务模式,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主要的风险,这就要求银行在与企业签订贷款合约前,需要对企业的信贷风险进行评估,以便于根据风险水平确定合适的信贷额度、信贷期限和利率成本。
一、银行信贷风险的具体表现及成因
(一)信贷风险的具体表现
随着金融机构的逐步发展,商业银行作为盈利性组织,风险管理已成为其经营管理的核心。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低成本实现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安全,获取最大收益。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是对客户的放贷,如何确保借出资金能够如期收回本息,避免发生信贷风险是其经营管理中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商业银行需要运用风险识别技术,加强对借款企业的信用审查,提高贷款质量,减少回款的风险,以增强其风险抵御能力。银行信贷风险的发生通常会经过萌芽、累计和爆发的渐变过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来源较多,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宏观金融风险、市场风险等。其中信用风险,是指借款客户因不按期履行按期还本付息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通常所提到的借款企业的违约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对客户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
(二)信贷风险的成因
信贷市场中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银行在无法准确预估放贷风险时,只能基于社会平均风险水平来确定贷款利率,对于风险规避的企业来说,因信贷成本高于其预期水平,从而选择退出市场,而那些风险偏好型的企业则会存在于信贷市场,利用银行资金从事高风险投资,从而促使银行信贷风险逐步提高,导致信贷市场出现“逆向选择”;在信贷合同签订之后,银行由于无法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层有可能会违背原先的贷款投向规定,将自己改投向风险更高的项目,从而带来“道德风险”,这也会进一步促使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进一步增大。因此银行需加强对企业的信贷风险评估,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说道:“银行的使命就是衡量风险、接受风险以及管理风险。”银行必须要充分利用公司提供的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合理评估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水平,从而作出是否给予贷款、贷款额度、贷款期限以及贷款成本等决策。
二、非财务信息是银行信贷评估的重要依据
(一)财务信息在银行信贷分析中的作用
实践中,银行依据公司公开的财务信息开展信贷决策。只要企业提供真实的财务报告,银行按照标准工具进行评级,做出资信评估决策并不难,这充分展示了财务信息的决策价值。公司财务信息质量越高,可以降低和防范银行信贷审查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资金评估风险,信贷人员能够运用财务信息支持贷款决策,提高信贷决策效率。财务报表是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银行信贷人员利用财务报表信息资料,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和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来说,借助于报表分析可以帮助银行掌握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和财务实力,如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质量、现有的负债存量和负债结构、盈利能力等;通过比较企业前后期的报表数据,可以动态地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变化;通过财务指标的比率分析,可以对借款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及经营趋势做出合理的判断。
(二)财务信息在信贷评估决策的局限性
借款企业对外披露的公开信息,均是银行获取企业基本情况的重要来源,银行如何识别出这些信息的质量,提高信贷决策的有效性,降低信贷风险,将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不可否认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企业作为融资需求方,可能会为了达到银行的授信标准,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地位,有意隐瞒企业的真实信息,采取盈余管理或其他手段提供虚假的信息,从而导致银行不能全面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引发银行信贷风险的上升。再者,财务信息本身也存在诸多局限性。企业的经营总是处于动态过程中,每期变化的财务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时候并不能完整清晰地显示出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短期数据无法反映公司较长时期的真实业绩;会计报告提供的财务数据,均受到企业内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影响,这会导致报表前后期的数据比较存在一定的困难;银行信贷人员也无法准确地识别出报表中到底有多少成分是企业会计人员故意粉饰的结果;即便是经过第三方的独立审计鉴证,也仅是对报表信息真实性的一种合理保证,无法做到会计信息的绝对客观真实。屡屡曝光的财务舞弊案件,也证实了银行信贷中对财务信息不合理的利用所引致的风险损失。
(三)非财务信息是银行信贷评估的重要信息来源
实践表明,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存在着效率较低的局面。有研究表明,信贷决策时银行利用贷款模型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效率大约为63%。由此可见,当银行无法充分利用财务信息识别企业信贷风险时,也就无法对经营质量不同的公司区别对待,从而导致信贷决策的低效率。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不能简单地以财务信息为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必须要充分地运用非财务信息开展信贷风险的评估。2004年7月16日,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有具体的非财务信息风险提示内容,可作为银行信贷人员审查审批决策的必要补充,非财务信息与财务数据两者互为补充,对财务信息的归纳整理,得出来的结论可以通过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加以印证,两者相互佐证,共同揭示企业的风险。
三、银行信贷决策中的非财务因素
(一)非财务因素在银行授信评估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信贷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信贷资源越来越紧缺,为规范信贷市场的金融监管也越来越严格,传统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信贷决策越来越不适应商业银行授信风控的要求,非财务信息越来越得到众多利益关系人的广泛关注。与财务信息相比,非财务信息包括的内容更广泛,财务信息可以更多地理解为是反应公司发生过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财务成果,而非财务信息却能更多地揭示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经营风险。目前,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速度明显加快,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公司面临的外部不确定越来越高,迫使公司高管层需要关注可能引发公司重大损失的各类风险因素。银行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人,必须要获得由会计准则生成之外的非财务信息,才能更好地识别出公司的各种风险,如经营风险、管理层的道德风险、行业风险以及一些外部宏观影响因素,非财务因素会比财务因素提供的信息更具有风险预警作用。相比于财务信息可能受到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影响,其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可能会降低,而非财务信息则一般相对稳定,能够更好地帮助银行信贷人员提高对借款人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测能力。这些非财务的风险提示信息可以帮助银行迅速捕捉到企业的经营风险,便于银行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以便减少或阻止信贷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二)银行授信评估的非财务因素
《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附录中“非财务因素分析风险提示”的条款包括五类:管理者风险、产品风险、生产过程风险、行业风险和宏观经济风险。每类风险因素的具体风险提示点如表1所示。表中信息表明:商业银行审查企业借款违约风险的非财务因素可谓是多角度全方位,既有企业的内部风险也有企业的外部风险,既关注了企业的内部治理因素,也提及了企业外部环境因素。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非财务信息风险提示均详细地列出了可能发生的风险节点,这些信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企业生产和经营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信息,如政治经济形势、国家政策、科技发展、融资环境、行业竞争等;另一类是企业自身的生产运营、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人员素质等内部信息。对于银行等债权人来说,利用这些风险提示信息,动态预警可能引发贷款安全的各种风险,便于做出合理的贷款决策,提高授信的科学性,最大限度地防范违约风险的发生。
四、企业内部控制是银行信贷评估的核心影响因素
(一)企业内部控制是重要的风险控制机制
2008年6月28日,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等五部委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包括以下五个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看,该规范和指引的出台,旨在要求企业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同时也是控制信贷资金违规、防范金融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具体到银行信贷来讲,便是要控制好信贷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每一类风险因素,一方面银行自身的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信贷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则主要是来自于贷款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呆账坏账风险,如果银行不能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手段来识别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将会导致信贷决策的失败。
(二)企业内部控制是银行信贷决策非财务信息风险提示的核心
针对《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中的具体规定,我们对该指引中“非财务因素分析风险提示”的每一条款逐一进行了审视,将其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内部控制五大要素进行比对,结果发现该风险提示信息的每一条都能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某个要素相吻合,具体比对结果如表1中的第三列和第四列所示。五类风险提示信息,与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等要素基本一致。这充分说明,银行在信贷决策实践中通过考察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来识别风险的大小,银行信贷决策与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着显著的关联性,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会影响到银行信贷风险的发生。
五、企业内部控制对银行信贷评估的具体影响
(一)信贷评估中企业内部控制是重要的非财务信息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财务信息,能够为银行提供财务报告所不能提供的其他有价值信息,信息价值量与财务信息不可等同。一方面,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能让银行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信息风险,降低了银行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成本;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可以让银行更好地掌握公司真实的治理状况,进而判断公司整体风险水平,提高银行的信贷决策质量。对于公司来说,内部控制质量的好坏可通过对外披露的信息,让银行更好地加以识别公司可能的违约风险程度,向市场传递信号有助于银行与优质的企业签订债务合同。
(二)企业内部控制是银行信贷决策的重要基础
从风险识别和防范的角度来看,银行除了通过财务信息以及财务分析判断企业的风险,以及出现风险后如何补救外,还可以通过披露的非财务信息进行重要的风险评估。上述《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列示的非财务信息风险提示款中,我们发现这些风险点与企业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的具体内容如出一辙,两者所考察的公司风险控制点基本一致(见表1),这表明商业银行在企业授信的决策中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高度重视。
(三)银行信贷5C评估中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
从具体的实务来看,银行在信贷过程中非常重视企业5C评价,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资产抵押(Collateral)和经济环境(Condition)。品德要求借款企业必须诚实可信,善于经营。诚实可信是重要的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要素内部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力是指借款企业的经营能力及获利情况、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这涉及到内部控制的多个要素,如风险评估要求对日常经营过程开展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等;控制活动要求建立相关控制措施;内部监督要求建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等制度。资本往往是衡量企业财力和贷款金额大小的决定因素,其真实可靠性是银行信贷关注的重点,内部控制要素信息与沟通强调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银行可从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中获取企业的真实资本实力。资产抵押是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是银行的第二还款来源,内部控制要素控制活动要求企业内部建立岗位之间的相互牵制制度,以保证这些担保资产的安全。经济环境对企业发展前途具有一定影响,也是影响企业信用的一项重要的外部因素,内部控制要素风险评估要求针对环境变化建立相关的分析评估制度。所以,银行在信贷过程中非常重视内部控制质量,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在5C过程中信息真实可靠,准确判断企业现有以及潜在的财务风险等。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从制度层面上要求企业执行和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执行一方面可以合理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的安全和经营效率,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的实施也可以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缓解企业与银行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改善银行与企业的委托关系,促进双方之间的长期协作,避免信贷资金的逆向选择,降低了成本,提高债务契约的执行效率。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是银行信贷风险评估的重要判断依据。
参考文献:
[1]管衍锋.资本约束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2]廖秀梅.会计信息的信贷决策有用性:基于所有权制度制约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7(5):31-38.
[3]饶艳超,胡奕明.银行信贷中会计信息的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会计研究,2005(4):36-41.
[4]马如静,蒋超,唐雪松.债务企业盈余质量与银行贷款决策[J].财经科学,2015(10):55-63.
[5]刘中华,梁红玉.内部控制缺陷的信贷约束效应[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2):13-20.
[6]史胡敏.内部控制与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基于成本理论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8(1):18-20.
作者:胡苏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