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优化对策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优化对策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优化对策探析

摘要:高校要认真落实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理念,加大本科教学改革力度,努力造就和培养一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一流的教改项目和教学研究成果,是高校提升育人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高校要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工作的优化提升,从形式上和效果上“两手抓”,确保教改项目的研究质量,从而促进教学成果转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

1研究背景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围绕教育思想,提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1]。教育部针对这场振兴本科教育的攻坚战,推出了一系列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措施,以期通过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体系,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为国家造就可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优质人才培养是振兴本科教育的核心,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其在优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大本科教学改革力度,努力造就和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

2教改项目实施现状

针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脱节、传统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专业和课程设置缺乏时代感等,我国高校正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平台,教改立项可以促使各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资源、教学理念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专业设置优化、培养路径完善等方面做出成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高校的综合实力。教改项目研究具有科学实践性强的特征,其可以有效指导教学改革,可以深刻分析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研究经验,并针对核心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方案。当前多数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机构被定位为行政管理部门,机构管理人员在完成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之余,难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推进教改项目培育工作,且其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也相对有限。教改项目管理过程中仍存在重立项轻结题、成果认定模糊、项目成果转化滞后、项目统筹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由此可见,教改项目管理理念更新与管理方法优化是教学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其成效将直接决定能否成功构建科学高效的教改项目管理体系。

3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优化对策分析

3.1明确归口部门,提供条件保障。高校对校级教改项目申报的重视程度,是争取国家级、市级教改项目立项的基础。高校将教务处设为教改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同时培养和起用既有教育学背景又有丰富教育教学研究经验的人员担任管理人员。从顶层设计角度,这样有助于完成资源分配等宏观性工作,也有助于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推广,使教书育人真正成为学校的核心工作,还有助于扭转轻教学、重科研的局面,对教师申报教改项目、开展教学研究有积极引导作用。作为教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强化教改项目管理是高校教改过程的核心。学校领导层应统筹协调各管理部门职责,对教改项目实行分级管理,明细管理权责,强化院系等二级单位的教改管理,将项目管理纳入院系负责人和院系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2]。院系应面向学科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配置资源,为教改项目推进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积极负责地监督项目进展情况。

3.2规范制定指南。教务处应具有全面把握一流本科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难点和热点的能力,科学制定选题指南。教改项目申报指南要明确教改项目不同于科研项目,教改项目应该针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还要把当前国家、区域及学校亟须解决的问题纳入项目指南。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在制定教改项目选题指南时,必须聚焦一流本科教育,将“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信息化、创新创业教育”等确定为重点培育方向。还要根据国家对“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要求,结合教育部有关“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等,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课堂、一流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等确定为重点培育选题,以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指引新时代教改项目的培育方向。教务处要结合自身优势,从学校人才培养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通过制定并清晰合理的立项指南,对教改项目的选题内容进行科学引导[2]。同时,可以采取重点项目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暴露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专题立项,集中校内外优势资源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确保研究目标达成。课程是高校重要的育人载体,课程建设探索是教学改革立项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落实“三全育人”,教改立项应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研究有所侧重。要吸取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经验,重点扶持和线上课程建设与实施相关的研究项目,以优化和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申请该类型项目时,项目申请人必须拿出明确、可行的改革试验方案,重点对新兴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及实践过程进行分析和论述。

3.3适当下放项目评审权到二级单位,实现项目三级管理。在保证教改项目评审公正性的前提下,增强学院(部门)对一般教改项目评审的灵活性。项目初评由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担任评审专家,项目复评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匿名评审,评审实行回避制和纪委监督制。经个人申报、学院(部门)审核推荐、学校学术委员会邀请专家举行专题会议评审,推荐重点项目立项。同时下放一般项目立项指标数,申报立项和资助额度由二级学院(部门)自行协调确定。简化和规范化项目事项变更处理程序。学校适当下放教改项目选题规划、项目整合、初评、资金管理和结题验收等权力,通过项目负责人、院、校“三级管理”的方式提高项目负责人在研究工作中的自由度,激发其积极性,着重发挥院、校在教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管作用,确保项目建设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学校主要完成宏观政策的制定、指标的下达、引导、复评、管理、立项、绩效考核、成果推广等工作。

3.4项目成果要求向服务学校发展靠拢。项目选题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学校人才培养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在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改革与信息化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等领域开展研究。教师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等研究内容出发,确立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提炼高质量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与方案,从而在探索性实践中开辟全新的道路。项目成果应至少包括一项落实教书育人中心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报告,不能只有可量化成果如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专利、教材等。

3.5促进教改项目的业绩认定。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决定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只有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提炼教学成果,才能实现教学成果的培育、推广和应用,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3]。为了鼓励和促进教师从事教学研究,高校应在政策上将教学研究界定为科研工作,记入教师考评体系。应严把项目结项验收“出口关”,建立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由学校项目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专家进行结题验收。此外,为促进优秀教改项目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相关激励机制也必不可少。学校和二级单位应协助搞好验收通过的项目相关成果的推广工作,加大对成果的宣传力度,引导教师脚踏实地地打牢基础、积累经验,为今后申报省部级、国家级奖项做好准备。同时,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校外委派学习和校内举办的专题讲座、专题研讨、评先评优、案例推广、培训实训等活动,帮助他们在学习、实训、实践中提高教改项目研究能力。

4结语

高校应切实发挥教改项目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从顶层设计高度对教改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建立健全教改项目管理体系,规范项目评审过程,加强对项目执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积极促进教学成果转化。高校必须认识到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在教改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强化教改项目管理,积极推动教学管理改革,在形式和效果上“两手抓”,确保教改项目的研究质量,使之成为推动高校充分发挥办学特色的助力。要确保教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和针对性,从机制层面促进优秀教学成果的产出和推广应用,从而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马海?,王杜春,韩文灏.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6):61-66.

[2]陈贝贝,张艺潇.关于加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8(6):27-29.

[3]何晶.论课程与教学论的本土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56.

作者:王安琪 王侃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