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企业员工非现场管理略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保险企业员工非现场管理略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保险企业员工非现场管理略论

一、构建核心价值观,实施正确的价值导向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以及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它支配着人们去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自我奋斗。将“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摆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阐述,足见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但在现实生活中,“讲理想的少了、讲享乐的多了”,“讲责任的少了、讲权利的多了”,“得过且过的多了、精益求精的少了”,保险公司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公司党组织)要深入开展价值观教育,构建起具有强大感召力的公司核心价值观体系,用以感召员工情志,引导个人愿景,唤发工作激情,规范员工行为,自觉将个人愿景融入到公司愿景中去,把实现党的远大理想落实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行动中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当员工为个人愿景工作时,才能在远离监管的条件下,善始善终的坚守,自动自发地工作,将共产党最讲认真的精神转化为行为准则,将公司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业务发展全过程和经营流程各环节,把发展的触角伸向社会的各个旮旯,把专业技能练到极致,把管理效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个人愿景与公司愿景的共振和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

二、弘扬先进模范,推动业务竞赛争先创优

先进性是以高尚的思想境界为前提,以科学技术和操作技能为载体,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标志的行为特征。一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想觉悟高于群众;二是具有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业务技能高于群众;三是具有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工作业绩高于群众。在对企业员工进行非现场管理中,各级公司要以弘扬先进模范为契机,制订并执行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公司员工需要的发展方略。要坚决摒弃视员工为被动者、进而将其推向与组织对立一面的管理模式。要在政治上信任员工,增强其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在生活上与员工同甘共苦,关心员工疾苦,倾听员工呼声,维护员工利益,真正做到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在工作上要紧密依靠员工,坚持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集中员工智慧,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争先创优活动贯穿到业务工作全过程,把优化服务质量细化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去,在加快发展中弘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断创新发展目标,不断创新发展手段,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推进业务规模与经营效益的良性循环。

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加强权力运行管理

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总和的根本看法,权力是影响和控制他人活动的能力。一般认为权力只存在于高层经导之中,其实并非如此。高中低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权力,职场内外也有不同权力。对权力的约束要特别注重职场外的非现场管理。权力既有规范性和指导性,又有扩张性和腐蚀性。现实情况是,权利配置失当,权力集中于上层,基层缺乏办事的权力。一方面基层难办事,更难成事;另一方面,上层贪腐大案时有发生。我们要运用权力治理国家、管理公司,造福社会。把权力锁进制度的笼子,抑制其负面作用。为此,一要彰显权力的指导性和规范性。要推进权责利的相互匹配,要前移至业务前端,运用其指导功能,指导下属拓展业务,优化险种结构。要努力打造“领导为员工服务、上级为下级服务、管理为展业服务、全员为客户服务”的大服务理念,在弘扬区域经济优势中加快保险业的发展。要运用权力的规范性功能,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突出前瞻性,注重可行性,细化“权力执引与监督”的规范性文件。要深入调查研究,剖析现行规定对实际工作的不适应性,在广泛征集各层面意见的基础上充实完善,用以指导经营全过程。二要抑制权力的扩张性和腐蚀性。权力的扩张性和腐蚀性既损害公司的利益,又会腐蚀干部队伍。权力的官僚化、商品化和私有化表现为,由过去的“政治决策一言堂”转变为追求对公共资源自由裁量权的最大化,将公共权力转化为谋取小集团利益和一已私利的工具。抑制权力扩张性和腐蚀性的有效途径就是将权力锁进制度的笼子。

四、加强利益观教育,合理分配利益蛋糕

保险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有自己合理的利益权利,这是公司应予关心和保障的。但正当权利之外,则要加以限制。上文提到,每个职场员工都有自己的职责权力,这权力就容易滋生利益,必须加以限制,特别是非现场的职场,管理不善则权力滥用,利益失范。所以要加强对非现场员工的利益观教育。一是要帮助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要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真正明白“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自觉摒弃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想,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增强员工以司为家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司兴我荣、司衰我耻”的荣辱观,自觉为振兴公司献计献策,为发展业务添砖加瓦。努力提升员工个人在公司发展中的贡献度和公司扩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度。二是要关心员工利益,兼顾“公平与效益”的分配体系。保险业分散展业的特点决定了管理者与展业者处在不同的空间,加大了管理的难度。我们的各级管理者一定要适应行业特点,从根本上构建起兼顾公平和效益的分配机制。一是在宏观上构建股东回报、公司价值和员工收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效益共振机制,在实现公司股东回报和公司价值目标时,确保员工收入适度增长,激励员工通过关注和增加个人收入推动公司效益的进一步上扬;二是员工薪酬水平和薪酬增幅要与行业、公司业务增幅相匹配。三是员工薪酬要在抵减全社会物价上涨后保持适度的正增长;四是员工薪酬水平与员工贡献度挂钩,体现“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确保员工按本人在公司发展中的贡献度分享公司发展成果,加大内力驱动。三是要加大绩效考核成效。要丰富绩效考核内涵,摒弃简单地考核“是否到岗”等传统方式,着力于考核员工履责及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情况。要制订客观明了、有先进性的考评标准,考评标准要切合实际,使被考评者感到有奔头,进而为达标而努力工作。要建立绩效考评公开披露制度,提高绩效考评的公开性,自觉接受广大员工对绩效考评工作的监督,扼制绩效考评中的营私舞弊行为。

五、运用内部客户理论,多源头培育利润

传统管理学强调,利润单一地源于客户。服务利润链理论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利润来源,创造性地将“客户”区分为“内部客户”与“外部客户”,并共同创造公司利润。该理论首创“内部客户”(即员工)和“内部服务质量”概念,强调“内部客户(员工)”工作态度在挽留外部客户中的决定作用,阐述“内部服务质量”在服务质量中的基础作用和传递效果,内部客户满意度对客户满意和社会满意的传导机制。每一个内部客户都是管理链条中的一环,既要紧扣上环,又要对接下环;既要监管上一道环节的工作质量,又要将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传递到下一道环节。通过公司愿景与员工愿景互补、提高薪酬福利、加强技能培训、拓展上升通道、优化工作环境等措施逐步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提升内部客户满意度;通过人的思维沟通、情绪引导、亲情感染、社会传导和利益关联等方式,将内部客户满意度升华为外部客户满意度。为此,一要提倡差异服务。公司在对非现场员工的管理中,要针对人们的社会地位差异、行业风险度差异、收入差异、财产类别风险差异、区域性灾害差异、对风险的偏好及承受力差异,为外部客户推出不同的保险服务项目和不同梯级保险金额的选择。科学地审视内部客户(员工)性格、学识、专长和技能差异,针对业务发展、理赔管理、客户服务、财务管理、文秘综合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通过差异化的人才发展战略和人尽其用的员工优化配置,为“内部客户”提供合适的平台和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每其专长和创造力,提高管理的整体效应。二要推进非现场员工管理的服务标准。如今很多保险企业对非现场员工的管理既有管理松散的问题,也有管理服务低下的问题。服务滞后、服务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是缺失统一的标准和直观可行的标准化流程。要系统地开展服务质量专项调查,既要广泛查找服务差异,又要深入剖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服务指标和标准化作业流程,消除服务的随意性;要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要适应社会发展水平和客户需求水平的高涨,不断推进服务标准的升级换代,推动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作者:刘兰方 曾力杰 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娄底市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