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现场管理策略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材料现场管理策略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建筑材料现场管理策略研究

1建筑材料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现场建筑材料管理人员技术不过关

随着城市发展与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管理人员缺口较大,职业技能不过硬,管理水平不过关,对规章制度不重视,对操作流程不熟悉。目前,这种现象在施工建设单位内是普遍存在的。

1.2建筑材料信息来源陈旧

建筑材料信息管理部门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全面或信息陈旧,仍以老思路安排工作,忽视市场外部环境变化。陈旧的建筑材料信息必将带来资金投入不均、流动资产流失与经营决策困难等弊端,如在工程中标后建筑材料购买价格与标书中的价格差异过大,给工程项目资金投放带来困难,且对对建筑材料价格上涨风险缺乏防范措施。

1.3建筑材料采购不合理

建筑材料采购费用在建筑施工投入费用中占有较大比例,建筑材料采购价格对项目利润影响显著。影响建筑材料采购费用的原因有:采购前未作预算或预算不仔细;采购建筑材料时不签订合同或者对所签订的合同的内容不严谨,甚至暗箱操作;建筑材料采购后验收把关不严;采购后对建筑材料使用关注过少,易造成浪费,甚至被人低价卖出;采购建筑材料时增开发票,虚报价格,中饱私囊。

1.4建筑材料存储不规范

建筑材料购买后需面对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防范问题。有些施工企业建材存放现场经常出现建材无标识且胡乱堆放现象。各类建筑材料的存入与取出无明细清单。建筑材料管理人员易监守自盗,或伙同他人编造收支数据,或逼迫供货方,索取额外好处。

1.5建筑材料管理不科学

施工企业无视或轻视对工程分包劳务队伍的监管,造成建材浪费或在施工前被提前卖出,导致财产损失,提高工程造价。

2施工现场管理对策

2.1提高建筑材料现场管理水平

自工程开工起,建筑材料的存放位置、进场时间、存放次序需经过详细研究规划,区别应库房存放或露天存放的建筑材料类型,对各类建筑材料贴牌、编号,注意各类建筑材料的数量、规格与性能。同时提高安全意识,制定建筑材料的防火、防潮与防盗的管理措施。同时定期检查所有建筑材料的质量。建材管理人员需做到对所有建筑材料的数量、用量和质量心中有数,更好地服务本项目的施工。

2.2做好建筑材料预算

通常一个收益良好的项目需严格控制项目预算。建筑材料费用在整个项目投入中所占比例较大,对项目盈亏影响显著,因此必须做好项目预算。在做项目预算时,必须精确掌握市场上各类建材的第一手资料,对各类建筑材料的存量、流通周期与价格信息收集齐全,能够根据项目施工材料使用情况安排各种建筑材料进场时间、用量多少,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保证项目效益。

2.3建立合理建筑材料存发机制

采购项目所需建筑材料时,对进入场地的建筑材料必须依据国家质检规范进行验收与复检,并出具相应建筑材料的验收与复检报告,留底备用。建筑材料进场时,应对其分别进行检尺、过磅、收方计量和清点数量,检查随货清单、验收记录、发票和收料凭证是否相符吻合。验收时,若发现证件不齐全,建材数量、规格不符,质量不合格时,材料员不得将材料入库,应通知供货方退货或补换。验收合格的建筑材料应办理进场手续并准许其进入现场。建筑材料进场之后,技术人员应根据项目特点,制定一套与之配套的建筑材料管理制度。对报批出库的建筑材料应现场核实规格、数量、品种,并办理建筑材料出库手续。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建筑材料出库必须具有相应手续,对残次品不得以次充好出库使用。对剩余的剩料、废材,不经报批不得私自对外出售和转租,即使内部调剂,也应办理内部调拨手续。对报批允许出售的建筑材料,需经专人监督出售,对出库后未使用的建筑材料应办理退还入库手续,对残旧建材应单独填报盘存表并备注成色。

2.4提高建筑材料利用率

提高建筑材料利用率可以降低工程成本,也是保护环境的一项举措。钢材在露天环境下易发生锈蚀现象,应提高建筑材料保护意识,使建筑材料价值利用达到最大化。对各种机械,做到定期保养和维修,保证其良好的运转状态。

2.5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现场管理对项目盈利与否关系甚大。一个完善的制度必须由人去落实,去实现,要做好这一项平凡而又复杂琐碎的工作,首先要物色好具有一定管理水平,既能吃苦,又不怕得罪人,无私心杂念,铁面无私的人员,从事此项工作,才能把现场管理工作干得仅仅有条。

1)人才引进。

招收具有施工现场管理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

2)建立奖罚分明的激励惩罚机制。

对项目认真负责有特殊贡献的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奖励,授予更高的权限并提高个人待遇,对中饱私囊、监守自盗、伙同他人私分集体财产者依规章制度进行处罚。

3)制定现场管理人员竞争机制。

实行末位淘汰制,激励技术人员保持积极向上心态,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作者:王峥 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