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物流管理分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能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可以为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本文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近三年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调查数据分析,对做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及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
高职;物流管理;就业;调研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社会就业,学生的就业状况是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面镜子,从学生的就业状况可以了解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就业状况也是评价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一把尺子。因此,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近年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对各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数据,搞好专业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也是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的专业,本文通过对近三年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调查数据分析,对做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参考建议。
一、近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对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分析主要建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中,关于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包括企业篇以及校友篇两部分。企业篇主要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基本工作能力的重视度以及评价。校友篇以就业状况、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重要课程有效性、求职分析、生源分析、满意度分析7个一级指标为标准。学校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分别向我校2012、2013、2014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账户,回收有效问卷比例分别为55.6%、50.4%、56.3%,全部为有效问卷。我们在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质量分析。
(一)就业率分析
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分别为117人、121人、112人,近三年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了97%,均高于全国高职院校该类专业的平均就业率(93%),说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率较好。
(二)就业地域分布
学生就业地域96%以上在广东就业,其中在中山就业的比例在70%以上,因此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方向选择、培养目标与规模的确立上,应以广东省,尤其是中山的产业行业背景为导向。
(三)用人单位特色
就业单位性质分布较为广泛,近三届毕业生中,就业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64%~69%)与三资企业(22%~25%),体现出广东珠三角地区企业的特点,学生就业面较广,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比例较高。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规模是51~300人的中小型用人单位(34%~42%),其次是1000人的中大型用人单位(28%~31%)。物流管理专业应根据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用人单位规模来设定职场文化课。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分布在生产制造、批发和零售等行业,物流仓储管理是主要的就业岗位。物流管理专业可以根据主要服务行业以及主要工作岗位来设置教学的能力目标与素质要求,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收入分析
2012、2013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收入均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低300元左右,但2014届毕业生的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说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收入状况有较大的提升。
(五)专业对口率分析
在专业对口率方面,专业对口率比较低,2012、2013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依次为29%、39%,均低于全国同期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专业对口率。2014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有了较大的提升,达到了52%,并超过了全国当届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对口率。在当前物流行业人才紧缺的背景下,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更有信心,更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了。在对详细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在专业不对口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是专业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或者是就业环境不好。实际上也是如此,物流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浮躁发展后,依然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比起其他文科专业以办公室为主的工作环境,以仓库、货场为基础的物流公司的工作环境明显相对较差,也造成了很多物流专业的学生不愿意从事物流相关工作。另外,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选择了文员岗位,而由于文员岗位综合性特征明显,很多属于物流文员的岗位,尽管有部分从事物流信息操作,被认为是属于行政类而没有划入到物流类相关岗位中(但实际上物流信息操作员是属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面向的就业岗位之一),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物流专业就业对口率。当然低的专业对口率也显示出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适当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比如考虑增加素质能力提升的相关课程,增加通用能力相关课程等等,适当照顾学生宽口径就业的实际情况。
(六)就业现状满意度
在调查学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方面,2012届为57%,2013届为61%,2014届有了显著的提高,达到了75%,说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对自身的就业现状较为满意,对就业也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七)离职分析
2012届、2013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离职率分别是50%和56%。2014届毕业生的离职率仅为31%。这与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的情况吻合。分析原因,93%是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薪资福利偏低以及想改变职业或行业。离职率如果较高,会影响到学校在用人单位的声誉,被动离职反映了毕业生没有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主动离职会使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缺乏忠诚度,需要我们对学生加强就业方面的指导。
二、人才培养结果评价
(一)校友推荐度和满意度
校友推荐度是了解我校毕业生是否愿意推荐母校给亲戚朋友去就读的指标。近三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校友推荐度范围在74%~79%,远高于同期全国高职院校的校友推荐度。校友满意度范围在96%~100%,也远高于同期全国高职院校的校友满意度,说明我校学生对母校教学、学生工作和生活服务的认可。
(二)毕业生素养提升
根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在母校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在“人生的乐观态度”“积极努力、追求上进”方面得到较大的提升,相对提升较小的方面是“人文美学”,说明我校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还需要加强工作。
(三)基本工作能力评价
基本工作能力方面,就要从“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四个方面来调查。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质量报告,近三年,这五个方面学生的总体能力满足度分别为80%、85%、85%,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根据调查,70%的学生认为实习实训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认为跟着老师做项目、参加社团活动以及创业活动有助于综合能力加强的学生比例依次为63%、59%和54%。因此,建议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积极、认真参加这些活动,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实习实训、跟着老师做企业项目、社团活动以及创业活动是在校期间最有效提升综合能力的途径。
(四)核心课程有效性评价
对于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性评价方面,以2014届毕业生为例,各核心课程的满足度良好,各项课程的满足度数据与核心课程的重要度数据较为接近,说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效果良好,能较好地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的需要。
三、对改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的建议
(一)以区域产业结构对应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增强课程体系针对性
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分布在生产制造、批发和零售等行业,初始工作岗位主要是物流仓储管理员、客服和文员等。本专业可以加大这些行业和岗位需求的调研力度,全方位地开展相关校企合作项目,建立与区域产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就业质量和有的专业课程不能满足就业需求等问题,主要是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本身人才定位不足以及本专业所设置的核心技能课程所培养出来的实践技能没有达到企业预期要求。因此,可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实践课程,确保专业课程所授予的内容与企业需求相匹配。
(二)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职物流管理类学生往往只注重一些专业能力的训练,忽视自己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与加强。用人单位招聘物流管理应届毕业生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沟通协调能力、求职的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和学习成绩,其他的比例明显较低。同时,根据当前物流专业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高的现实情况,应基于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适应在毕业后不同专业岗位的工作需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进一步加强教学环节中的实习实训环节
每年的调研数据都显示,学生普遍反映实习和实践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可以通过加强与相关行业、其他院校专业人才和社会科研机构的联系,引进企业大型真实项目,建立专业交叉、多元化主体的互动式项目实践,强化实习和实践教学。
(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标准,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很多毕业生在初次择业时只考虑压力小、薪水高和地点好的工作岗位,与现实不符的就业期待导致了他们的就业困难和频繁跳槽,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毕业生应选择和自己能力素质匹配度高,有一定发展空间的就业岗位。也就是在认真分析自己兴趣、爱好以及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判断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向,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以目标职业的知识能力要求为导向,制定出恰当的行动计划,并根据执行情况不断加以完善与调整。大学期间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学生能够尽早深入了解职业要求,学会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努力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的匹配程度,这是毕业生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
(五)应届毕业生应该端正工作态度,加强工作责任心,要有从基层做起的准备和决心
很多企业的招聘人员指出,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很重要。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关系,因为公司可以提供系统的专业培训,并为每个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注重的是员工的能力体现,对学历的要求倒是其次的。另外,愿与企业同发展,能接受从基层做起也很重要。我们了解了用人单位对各项基本工作能力的重视程度,其中最重视的前三项依次为工作态度和责任心、适应工作岗位能力和整体综合素质。物流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与企业期待值相差较大,而且调研数据显示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跳槽较为频繁,这不利于自身职业发展,而且会使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缺乏忠诚度,从而影响学校在用人单位的声誉。毕业生应该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一些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物流管理从业人员初次就业一般是物流仓储文员、快递业务员等基层岗位,物流管理岗位往往至少要求1~2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学生对初次就业岗位期待偏高,多数同学对专业的形势和走向不清楚。应当多开展关于本专业特点、就业形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宣讲,加强学生对物流管理类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以及基本形势的了解,培养他们从基层岗位做起的准备和决心。应届毕业生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累与沉淀足够的基层体验和经验,才能在这个职业上站稳脚跟,并获得进一步发展。
(六)提高学生求职能力,加强学校就业服务的有效性
虽然学校每年给学生提供了不少招聘信息及召开招聘会,但根据调查,学生获得第一份工作的主要渠道主要是通过朋友和亲戚得到招聘信息。学校在学生获取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有限。同时,不少毕业生也反映,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够,学生缺少求职的技巧和方法。建议学校广开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就业困惑,给予更多针对性的面试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就业指导,并在未来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求职服务,提高本专业学生求职效率。
作者:许彤 蒋明霞 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瑛.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稳定性调研与对策分析: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62-65.
[2]刘小红,王成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调查与分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13-15.
[3]张曙红,冷凯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144-146.
第二篇: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以增加。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高职院校人才战略日益趋向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为学生创造理论学习与实操训练的机会,有利于提升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完成“工学结合”的教学任务。本文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概述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情况,并分析现代学徒制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性,进而探讨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工学结合,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机会,进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高职院校在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引进现代学徒制,引导学生充分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提升其专业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引入现代学徒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校企合作日趋完善的今天,现代学徒制一改传统学徒制的固化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①现代学徒制的概念。现代学徒制是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推出的人才培养战略,学生既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到企业中进行实操演练。对于学生而言,既是学生也是员工,学校和企业也实现了身份的互换。②现代学徒制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现代学徒制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率。现代社会中存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匹配度较低的矛盾现象,究其根源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较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现代学徒制为在校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实习机会,使得其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有机会进行实操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操技能。同时,用人单位的实习过程中,能够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学习,使得其技能的提升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录用要求,提高就业率;③其次,现代学徒制有利于降低人才培养费用。在现代学徒制中,用人单位与学校及学生之间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用人单位为学生支付一定数额的工资,这样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经济压力;④最后,用人单位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培训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学校提供了整合资源的有效手段,同时,用人单位通过与学校合作,减少了人才招聘方面的时间损耗与经费花销。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
1、以学徒制为标准,改革完善现有课程体系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引进现代学徒制就要求必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此适应用人需求的变化。例如,在课程设置方面要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在配送管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以2:3比例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程,即2周理论课之后安排3周的实践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消化吸收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在时间过程中发现问题,在下一轮的理论课程中着重解决,各个击破。
2、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扶持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现代学徒制的应有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贡献值。现代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其与高职院校合作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寻求大量廉价劳动力,对学生的长期培养与定向培养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效果不佳。基于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在现代学徒制开展过程中的切实利益,以推动其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例如政府出台对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的用人单位给予培训补助金与政策奖金,并为用人单位提供公益培训,既节省单位开支,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物流管理知识培训。并且出台相关的准则与法规文件,明文规定用人单位及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职责与关系,以此保障用人单位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合理性与合法化,为学生提供安全有效的实践机会。
3、对教师定期开展实战培训
在现代学徒制的开展过程中,在保持教师现有理论知识丰富的优势的基础之上,要加强教师的实战经验与能力,进而推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例如,组织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相关物流公司进行调研与实习活动,切实接触物流管理实战工作,完善其自身的物流管理经验;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中的技术骨干进到校园中开展主题讲座,就物流管理的新理念及实操过程中的技巧与注意事项进行交流讲座,一方面将先进的思想传播到教师中间,使其能够及时准确地为学生传递先进的思想与经验;另一方面加强教师与企业骨干的交流,明确物流管理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而在日常教学中有侧重点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其成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对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引入现代学徒制,既要对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进行调整,又要出台相关政策,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有能力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
作者:张玲燕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玲.现代学徒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风,2015,(19):196-197..
[2]孙统超,陆永健,殷琴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2):134-135,143.
[3]陶小恒.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38-42
第三篇: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摘要】
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应当根据经济发展及岗位实际需求,进行专业建设,并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职业性”,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就业,但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上存在不足,制约着专业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物流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
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1前言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当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的提高,而不可与本科教育雷同,如果高职不具备清晰的办学思路、加强实践环境的建设,很难使其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及创新精神,如何转变观念,科学设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
2.1专业建设思路不清晰
高职的物流管理教育应当顺应经济发展,使其学生具备扎实的职业技能,并可顺利就业,但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过多的传授理论知识,并没有传授足够的实践技能,致使学生应用能力较差:首先,高职在未深入了解市场发展前提下设置课程,其教学无法适应不断调整及变化的物流产业需求,并且,实践基地、硬件设施等的建设也不尽人意;其次,物流专业培养的口径不适当;最后,专业建设理念并没有兼具“灵活”及“相对稳定”特点。
2.2课程设置不科学
高职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在充分考量当地物流发展状况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从业技能,使学生毕业后符合岗位任职标准,但现在很多高职的课程设置特色不明显,和本科教育区别不大,这样会让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发展方向认知不清,阻碍着优秀人才的培养,为此,高职应当根据岗位实际需求改进课程设置,使其专业培养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征明显,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就业[1]。
2.3学生实践素质不高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应当具备良好的硬件设备、实践基地及师资条件,让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指导下迅速提高应用技能。但现在有些高职实践环境建设不良,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高,表现在:(1)因缺乏重视,在基地建设方面投资较少;(2)日常使用物流软件完成教学,实践条件不高;(3)没有安排高质量的课外实践,管理很松。
2.4师资建设比较欠缺
目前,高职物流专业的师资队伍水平不高,第一,因物流专业在我国出现时间很短,致使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物流教师很少,无法满足大量培养物流人才的需要;第二,物流教师的知识储备有待提高,现在很多教师是从管理、经济等专业转来的,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第三,物流教师实际操作技能较差,这些教师实践经验匮乏,也缺少专门的培训,致使培养应用能力较强的人才上存在困难,这样一来,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也无法被凸显。
3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对策
3.1明确人才培养思路
首先,与本科教育相异的是,高职物理管理旨在培养操作型人才,因其面对的是基层物流工作,要求学生应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因此,“为突出本专业的职业特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物流应用素质,并根据最新物流理论和实践的现状,持续创新,在实际训练中让学生习得最新的技能和操作技术”应成为其建设思路。物流企业及企业物流是实际物流岗位的两部分,高职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设置培养目标;其次,高职应当依据自身实际能力建设物流专业,不可急功近利,尤其应是,应当深入考查、分析本校的实践条件及师资建设状况;再次,高职专业设置应当符合实际市场需求,因此,其应当深入考量本地经济发展状况。
3.2完善课程体系
为培养优秀的物流人才,高职应当使其课程体系完善、合理,在设置课程时,高职应当致力优化学生能力、并面向实际岗位需求,全方面优化学生的素质、技能及知识储备。尤其是,学生应当突出“高职”特色,加强实践训练,为优化学生技能,着重提高应用技术及知识的能力。为保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高职设计教学方案及课程系统时,应紧扣职业能力的提升;此外,高职应根据在实践物流工作需要来传授知识,同时,还应将层次合适、通俗易懂的内容做为教材。
3.3改进教学方式
对高职学生授课时,应当区别于本科学生,采用适合于他们能力及水平的手段及方式,这样才可最大的发掘学生潜能、促进创新意识的养成、素质的提升。教师应当采用参与、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思索及创造的过程。应注意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应积极探索、而非被动接受;教师是学习的引导、组织者,而非一味灌输知识。教师还应当致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精神[2]。
3.4加强师资建设
高职教师应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实操能力及理论水准,才能够胜任培养合格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工作,为高效实现人才培养任务,高职应当加强建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尽快使得本校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学术水准、业务能力及思想素质,为此:(1)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组织培训及进修活动;(2)为让教师具备较高的物流技能,让教师到实际物流岗位上进行锻炼、实践;(3)不断丰富教师队伍,将同时具备物流岗位经验及教学能力的人才引入本校;
4结论
目前,我国有些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不清晰,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缺乏重视,无法适应物流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为此,高职应当在充分考查本地情况及学生素质的前提下改进办学,并在课程设置、硬件建设方面突出“应用”,使其毕业生受到社会的青睐。
作者:周云 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强.基于项目法的工学结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4,03(5):130~132.
[2]齐君伶.企业需求视角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7):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