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物流管理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并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然而,物流管理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存在育人机制不完善、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文中针对以上问题,以《仓储管理》课程为例,探讨物流管理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提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关键词】物流管理;课程思政;仓储管理;实践;评价
1引言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2014年,上海市的高校率先探索实施“课程思政”。2016年,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与内容逐渐清晰,形成了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各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系统性的指导。
2物流管理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思政育人机制不完善、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等问题[2],仍然存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如所选取的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结合不够紧密,甚至出现思政案例与课程不相关,导致思政教育痕迹明显,未能起到“隐性教育”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仓储管理》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2-6],将思政教育目标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梳理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设计合适的思政案例,采用“双线并行”翻转教学模式、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共同育人、体验式与探究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3]。已有研究能为《仓储管理》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案例的积累、融合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然而,关于物流管理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及质量评价的研究尚少[4-7],仅有几位学者对《仓储管理》相关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达成效果、教学改革实施效果、教学效果及反馈进行了主观评价[4-6],尚未出现采用定量的方法客观评价《仓储管理》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研究。因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指导要求,对《仓储管理》课程思政进行系统的设计,并提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3《仓储管理》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
按照“挖元素-定目标-想办法-做评估”4个步骤进行《仓储管理》“课程思政”设计,首先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然后围绕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目标,根据所挖掘的思政元素和课程的特点,确定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最后设计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对育人效果进行评价。
3.1思政元素的挖掘
《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涵盖仓储收货、存货与发货管理、仓储商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现代化的仓储管理、储存规划、保管养护、装卸搬运、库存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涉及仓库收存发管理实务、仓储设备的选择、仓储合同与仓单的运用、仓库的规划与设计等实际操作技能,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经过深入挖掘,梳理出以下思政元素:①我国古代的仓库与仓储活动(中华传统文化与智慧教育);②我国仓储管理的历史演进(爱国主义教育);③仓储管理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与修养教育);④危险品仓库的管理(安全和责任意识教育);⑤仓储合同与仓单(法治教育);⑥智能仓配技术(创新精神、爱国主义教育);⑦绿色仓配技术(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教育);⑧仓库规划与设计(工匠精神、吃苦耐劳)。
3.2课程目标的制定
《仓储管理》的课程目标由价值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三部分组成(见表1),其中价值目标对该课程的人才培养类型进行了准确刻画,也是《仓储管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通过课程内容的教授,不仅要让学生认知、领会、应用、综合和评价课程的知识点,增长与课程相关的技能,而且要通过课程思政达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业观的目的。
3.3思政融合的设计
围绕思政元素,紧密结合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思政案例,采用历史讲述、榜样人物事迹学习、仓库现场参观与交流、新闻报道分享、法律条例学习、法律案例分析、国家战略及规划的讲解、观看行业会议、参观物流展会、企业案例讨论、课堂展示、实例演练等形式多样的思政融合方法,在完成课堂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仓储管理》课程思政总体设计如表2所示。“共情法”和“做中学”是提高课程思政效果的有效手段,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因此,《仓储管理》课程内容与思政融合大多采用了“做中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参观仓库、逛物流展会、案例分析、实例演练、课堂展示、绘图制作等课堂和课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深刻领悟活动中蕴含的道理。在讲解“我国古代仓库遗址”、学生分享“我国抗战时期的仓储管理”、观看《榜样5》中顺丰快递小哥汪勇“感动中国”事迹、观看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案新闻报道、观看全球智慧物流峰会和全球智能物流峰会、学习京东亚洲一号和菜鸟网络等我国成功企业经验时采用“共情法”,让学生从情感上加深认识。此外,在学期初对学生进行分组,每4-5位同学为一组,共安排3-4次小组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资料收集、报告撰写、汇报展示,让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贯穿整个课程。
3.4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对思政培养的目标结合课程目标进行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结合,评价指标可测量,评价应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7]。《仓储管理》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包含对课程目标达成效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三个方面的评价。其中,对课程目标达成效果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价采用定性评价、教师评价的方式,而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见表2)。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考察《仓储管理》中8个思政元素育人目标的完成情况,结合每个思政元素所对应的融合方式来选择评价方法。当融合方法为“共情法”时,可进行过程评价,即教师对实施课程思政前后学生的情绪、态度、反馈等方面的变化进行细致观察,并进行定性评价;当融合方法为“做中学”时,可进行结果评价,教师统计学生在随堂测试、课堂展示、实例演练、课后作业、期末考试中的完成情况,进行定量评价。另外,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学生自评,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对于部分既需要进行过程评价又需要进行结果评价的思政元素,可设置权重,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育人目标查找差距,进一步完善各思政元素的融合方法和思政案例,不断提高育人效果。
4结论
本文针对物流管理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仓储管理》课程为例,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明确育人目标,设计思政融合方法和思政案例,构建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提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通过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思政能力与素养,丰富课程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在改善育人效果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严筱 纪静娜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