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物流时代背景下,高职物流还存在培养深度不够,校企合作不深入、课程体系不能与时俱进等问题,文中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校企融通,课岗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了其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专业
现阶段,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融合为代表的新产业催生了新物流,企业对于高职物流人才的需求不再单纯是仓库流程及操作技能,而是扩展到了拥有客户思维、优化思维、创新能力、信息素养的综合性人才。高职院校存在培养深度不够、课程设置不科学、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骨干校和优质校建设过程中,经过6年的摸索和实践确定了“校企融通,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在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号召下,针对高职物流教育特点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得出的实践性结论。
1“校企融通,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织实施
1.1组织调研小组,到武汉多家物流企业进行调研。骨干校和优质校建设时期,在政府主导、学校引导的框架下,依托物流校内外实训基地基础,项目组开展了密集的约谈协商工作。经多方收集信息,实地走访武汉本地及周边企业等,调研关于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岗位设置情况,进一步了解现代物流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具体要求;通过拜访知名企业,如中百集团、阿里巴巴、顺丰、圆通、申通、TODAY便利店等,整合企业与学校的共同需求和瞩目点,一方面,扩大校外实训基地范围,同本地龙头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引企入校,确定与行业背景强大、对物流发展持续关注的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2组织校企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每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骨干教师参与,征询企业基层管理者对于专业人才培养课程的建议,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特征、素质类型,论证会上反复研讨,不断改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路径,论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环节,研究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内容。
1.3校企共建物流专业建设委员会自2013年以来,学校物流专业开始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4个行业专家、2个校内专家、1个本专业优秀毕业生,由物流专业教研室主任担任委员会秘书。全体成员共同为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出谋划策,齐聚一堂,讨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等事宜,从机制上保证专业建设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1.4定期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会。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定期座谈,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起开发实训基地工作流程,完善实训教学模式,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训进行考核,更好地促进教改和课改,实现校企双赢。企业与学校实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功共享,探讨“经营共抓,育人同担”的运行机制,发挥双方优势,把握社会用人需求,需要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岗位身份,需要校企双方保持密切联系,协商共同确定工作任务及生产实训课程。
1.5开展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试金石。除了下发毕业生调查问卷外,学院每年都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根据不同阶段的就业率和就业岗位,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了解企业需求的知识能力结构,从顶岗实习学生口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今年疫情特殊时期,更要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社会需求,立足专业发展,进一步细化相关工作,对于登记包保就业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就业帮扶;对于有就业意向的学生,落实顶岗实习导师负责制,充分了解学生就业需求和意愿,针对性推荐工作,优先推荐行业领头企业岗位;积极调动专业教师和专业群教师挖掘资源增加学生就业。
2“校企融通,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索
2.1改革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长期以来,物流专业的校内课程多为单纯理论教学,这不适合高职学生教学学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这首先要改革教学过程,将课程变成工作流程,为完成流程,师生一起共同完成“教、学、做”合一的各项活动,启发学生思考。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将先进的教学理论运用到理实一体化课堂,解决传统教学中理实分离的困境,突出了高职教学的特色,提高实践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的挑战性;其次,要求教师到企业调研,做到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岗位工作要求相吻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第三,实训室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所,使学生身处其中,充分感受到职业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第四,发挥学生自己积极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发展能力;第五,增加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引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和价值观,为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2.2政府出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漫长,校内实训基地从论证到审批再到方案的敲定,需要比较多的人力投入和各个部门的审批协调。但实训室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训氛围,让学生在校期间进行技能和技巧训练,及时把理论运用到实际,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学校应积极申请经费,申报校企合作实训室,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各方面深入合作,建立足够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可以满足人才培养“课岗对接”的要求,学生在学校内学习完之后到企业进行“知行合一”的实践。
2.3采用“工学交替”分段制教学,确保全专业学生都能顶岗实习。高职物流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物流实践能力是高职物流教学的重要任务。若要加强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改革,一定要增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性、开发性,开设实训实验环节,坚持顶岗实习。改进目前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的实践。近年来,学校与武汉新宁物流有限公司、武汉大道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的“工学结合”、“订单班”培养协议,每学期选择2-3周,企业安排课程和指导教师,学生到企业学习。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分段式学习,能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企业工作流程,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2.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职教二十条以来,教育部对于职教教师有了更多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能给学生上课,还得能够给企业人员、下岗职工等人员培训,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提上日程。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手一起抓。一是引进具有物流管理工作经验的教师,传授企业规范和要求;二是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技能;三是有计划的组织教师进行行业培训,学习课程建设理论经验和实验实训经验;四是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技能鉴定,如高级物流师、物流1+X培训师等。几年来,学校选派校内骨干教师多次赴国内外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组织安排教师轮流众多实训基地挂职顶岗,鼓励老师进行课题申报、专利申请、论文撰写、带队比赛、自己参加比赛等。择优聘请武汉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适当安排其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及顶岗实习指导等工作。为提高兼职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组织开展了兼职教师的教师职业规范、教学技能、专业理论等方面的培训及开放网络学习资源平台等措施。学校与企业的相互了解,拉近了校企关系,促进了校企联合办学,教师将企业实际需求信息带进课堂,企业员工到学校任教了解学生学情,更早的培养企业需要的合适人才,少走弯路,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取得了不错成果。
2.5加强高质量教材建设。优秀的教材是良好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就物流管理专业来讲,市面上各种物流教材,基本上属于“理论过剩”和“概念过剩”阶段。案例的选择不够新颖,不能挖掘最新的行业关注点,解题思路也是一家之言,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缺少体系完整且指导性强的专业教材。教材的选取要格外重视,优先选用国家级获奖教材。在教材编写方法上,应进一步规范教材编写市场,可以由全国多个院校联合编写,由资历较深的教授担任主编,吸收各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建议,调研行业企业,参考国外的优秀教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引进企业的相关经验和案例编写适合自己校情学情的教材,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生产实际编写教材,做到知识、技能、标准、效果的对接,把握好教材间的相互衔接和递进,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
2.6建立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采用毕业生、学校、企业三方人才培养评价主体,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毕业生对本校本专业人才培养(下转第165页)学习行为不受监督,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性不高。基于在线教育的学习行为干预是在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两者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通过分类预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构建学习者学习行为干预系统。如图2所示,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学习效果的分类预测和干预措施的实施三个步骤。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行为干预系统,重点关注的是如何对存在学习风险的学习者学习行为进行干预。平台管理者视角,干预措施工具多是学习进度提示器、弹幕、提示窗口、电子邮件提醒等。学习进度提示器能够清楚的显示学习进度,提醒学习资源浏览的进度。弹幕和提示窗口能够实时或间断的给学习者提醒,与电子邮件相结合,电子邮件为学习者提供上线学习的提醒。教师视角,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留言,针对重复询问的问题可以建立交流群,也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与学习者进行互动。学习者视角。生成学习阶段的学习绩效和问题反馈报告。学习者在接收到报告后,可以了解到自身学习的问题所在,从而优化这些不良的学习行为,从中获得学习的归属感和成功感,对自身的行为和心理能够进行及时的控制和调节。
4研究结论
智慧物流是物流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线教育作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线培养的新模式,应当抓住机遇,结合智慧物流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对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个性化学习推荐和学习行为干预系统的作用。全面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物流产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打造高水平的物流发展体系[5]。
作者:王宁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