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针对教育部提出的“1+X”证书制度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目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我国有关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标准,探究了在“1+X”证书制度下如何对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同时通过重构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考试方式,结合职业资格考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毕业时除获取毕业证书以外还可以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使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技术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1+X”证书;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快速进步,我国现代物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中。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既是现代物流产业兴起急需的血液,也是制约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和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先后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急需的物流专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现代物流业人才需求的压力。然而,目前国内的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社会的需求、行业的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效果之间的差异,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否迅速适应行业的需要,取决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使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能学有所用,毕业后能快速上岗,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1“1+X”证书制度
2019年,教育部牵头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并首先在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展开试点。“1”为学历证书,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而其中X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是对在校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同时也能反映出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为学生个人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进行融合,不仅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推行“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人才的技能水平,不断拓宽学生的创业和就业的范围,并为社会输送复合型技能人才。在该制度的不断推行试点中,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的改革和转型。
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方向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物流作业一线操作人员,二是物流运营管理人员,三是高级物流管理人员,四是物流理论研究者。而其中一线操作人员和物流运营管理人员需求最大。具体岗位群主要分为:(1)仓储物流:货物收发货员、理货员、配送员、仓储主管。(2)企业物流:采购员、跟单员、物流规划员。(3)物流营销:销售员、客户服务员、客服主管。(4)运输物流:运输调度员、车辆管理员、运输主管。(5)国际物流:保管员、报检员、货运。(6)电商物流:电商快递主管、电商仓储配送主管、电商客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具有技术型和技能型的物流运营管理人员显然是最核心的培养目标。从长远发展来看,即培养运输型、仓储型、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中的运输组织管理主管人员、仓储主管人员、配送中心主管人员、客户服务主管人员、报关人员等。根据企业物流岗位的内容、岗位职责、作业规范和技能要求,对相应或相关岗位合理归类,参照物流行业技能和作业考核标准的要求,分析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如下。
2.1仓储、配送作业与管理。(1)基层管理岗位:熟练的仓储与配送各项作业技能,基本的管理技能。(2)中层管理岗位:各项仓储配送作业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决策、优化改善和绩效考评能力;业务数据分析和制定运营决策的能力;单证和信息处理管理、操作安全管理、设备与设施维护与保养、现场操作管理等能力。
2.2物流信息管理。(1)基层管理岗位:熟练的物流信息处理各项作业技能,基本的管理技能。(2)中层管理岗位:各项物流信息处理、分析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决策、优化改善和绩效考评能力。
2.3运输组织与管理。(1)基层管理岗位:熟练的运输组织、合同的拟定、运输调度与管理等各项作业技能,基本的管理技能,根据客户需求,有能力制定个性化运输方案与计划,并能够测算特定货物运输活动的成本和收益;能够根据日常运输业务数据分析,做出运输决策;可以有效进行员工激励和培训、设备安全管理等工作。(2)中层管理岗位:各项物流运输等作业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决策、优化改善和绩效考评能力,运输合同的审定、监督和管理,物流运输的调度和线路优化与规划;具备运输市场拓展能力、与客户沟通协调能力。
2.4物流快递服务与管理。(1)基层管理岗位:熟练的快递收件、分拣、中转运输、配送等各项作业技能,基本的管理技能。(2)中层管理岗位:快递收件、分拣、中转运输、配送作业的计划、控制、协调、规划、决策、优化改善和绩效考评能力,快递网络运营管理技能。
2.5物流营销与管理。(1)基层管理岗位:熟练的市场开发、营销策划、客户管理、市场管控、员工考核、业务办理等各项作业技能,基本的管理技能。(2)中层管理岗位:各项物流市场营销作业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规划、策划、决策、优化改善和绩效考评能力,合同的审定和监控技能,营销战略的拟定和战术的设计及运用。此外,各岗位根据需要具备自我管理、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以及基本计算、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公文处理、英语应用等职业基础能力。
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品德优良,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技术,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可以在物流行业从事采购、仓储、配送、运输等物流运作管理和物流系统优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为2年校内基础知识学习和1年校外实习,其中校外实习分为半年校外轮岗实习,半年校外定岗实习,以最终满足学分要求为毕业条件。对于课程的设置而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只包含了专业课,而与其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课程内容并不相通,虽然毕业条件中包含1个通用证书和1个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在实际获取证书的学习过程中,都是参加专门组织的培训和考核从而颁发的证书,培训所学课时与学校的必修课是完全独立的,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在此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导致了课程与证书分离的现状问题。(1)“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其根本出发点是从专业课程着手,对专业课程进行重设和革新,变革考核的内容,将多种职业技能考核的要求分别融入课程的考核中,使专业课程与相关证书进行对应,可以是一门课程对应一项证书,也可以是多门课程对应一项证书,考试内容由原来的全部理论,变更为理论和实训实验考核两部分,这样学生再去报考职业资格证书会相对容易一些,从而帮助学生获取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2)原有的课程考核方式为理论考试的课程,理论考试成绩作为本课程的学籍成绩。课程结束后可对学生进行实训实验考核,但实训实验考核成绩不作为该专业课是否能获取学分的依据,只是模拟职业资格技能考核。(3)对于考试方式为实操考核的课程,实操考核成绩作为本课程的学籍成绩。在对应课程结课后可安排对应课程的职业资格理论考核,该理论考核不作为该门课程获取学分的依据,只是模拟职业资格理论考核。(4)若该职业资格证书对应多门课程时,同样把职业资格考核的内容分解到对应的每一门课程中,每门课程在考核时都分为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原本是理论考试的课程增加实操考核,原本是实操考核的课程增加理论考试。(5)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实训基地与订单班紧密联系的机制。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了解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使人才培养不至于与实际需求脱节,同时由于学校实训硬件投入不足,可以利用企业的优势弥补这一短板。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提前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与操作规范,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企业可以节约培训时间与成本,实现双赢。在“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课程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表1所示。
4结语
总而言之,政策的不断支持和引导,给申请职业证书的学生提供了宽松的条件,这对于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能力水平的提升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1+X”证书制度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在“课证融通”模式下,学生可以将学习专业课程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一并进行,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还能边学习边实践,为学生进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技能基础。
作者:吴花礼 单位:广州华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