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伴随着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对人才需求向复合型技能型转变,高职师范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对高职师范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为高职师范院校融合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提供相应措施。

关键词:高职师范院校;物流管理;现代学徒制

1、引言

我国物流行业在技术的驱动下高速发展,企业想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人才、技术、资金”三个核心要素。《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数据显示,每年培养出的物流人才不到50万与新增约180万人的物流岗位需求仍存在巨大的差距,专业型、技能型的物流人才尤为缺乏[1]。因此,高职师范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应根据现代企业需求,通过现代学徒制这种新型的培养方式,将物流行业一线用人需求和标准融合到培养体系的各个环节当中,为企业为培养专业型、技能型的物流精英。本文以高职师范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对象,分析其实施的问题,最后探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效实行现代学徒制的解决方法。

2、高职师范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应用现状

2.1学校投入不足,现代学徒制模式深度不够

高职师范院校以师范专业的培养为主,非师范专业大多呈现依托师范专业发展之势,使其在教学设备、师资科研以及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上较师范专业仍有巨大差距[2]。大多数高职师范院校由于经费紧缺在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构建上举步维艰,导致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其次,在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中,企业参与度不高,学校与企业联系不紧密,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产教融合和工学结合。由于企业本身的盈利性,学生到合作的企业实习也仅是为了弥补企业在装卸、搬运、分拣等基层岗位的空缺,依然没有机会了解和接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慧物流的先进技术。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培养制度,学生在企业缺乏师傅指导、对学生顶岗实习考核制度不明确,无法达到现代学徒制“入学即入职”校企共同育人的效果。

2.2配套管理模式缺乏,教学模式不匹配

现代学徒制模式将企业教育和学校教育融合,较学科制培养模式在管理上更为复杂。高职师范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管理模式仍依托于原有非师范专业,并没有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要求,构建相应的教学和学生管理模式。学生在选择高职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本身就有顾虑,而学校缺乏配套管理模式,学生对现代学徒制培养的片面理解,更不愿选择学徒班。其次,高职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师资普遍存在两大问题,表现为师资大多来源于原师范专业和引进非师范专业老师困难。原师范专业教师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不熟悉,缺乏实践积累,教学以大纲教学为主,无法结合实际展开教学,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深度不足,实践能力也得不到锻炼。而企业师傅以一线工作为主,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对学生的指导也存在一定缺陷[3]。教师和企业师傅缺乏全面的沟通,无法将企业教学和学校教学模式有效融合,影响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

3、高职师范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措施

3.1建立科学的行业标准,明确企业和学校分工

现代学徒制模式的评估和监督离不开统一的行业标准。直至2018年,我国才更新《物流标准目录手册》,行业标准的普及和推行仍需较长时间才能完成[4]。目前,我国物流行业企业标准参差不齐,也是致使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实施困难重重。因此,我国仍需加快行业标准推行的步伐,由国家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制定物流职业标准,结合学徒的能力设置不同等级的资格证书,同时明确现代学徒制模式中高校和企业的权责分工,让行业标准成为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模式的考核标准[5]。企业必须以行业标准为依据并结合企业的发展,为学徒制定全面的培养方案,让每位学徒都能在师傅的指导下切实掌握物流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学校融合企业的培养模式,制定合适的校内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真正意义的工学融合。此外,国家通过宏观调控,以资金的支持和法律的约束,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培养责任意识,促使企业和高职院校进行良好的合作。

3.2结合专业特色,优化物流管理人才方案

高职师范院校应将师范和非师范专业的培养区别对待,结合非师范专业的教学和实践要求,为融合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制定合适的培养模式。学校应和物流企业就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基地建设等问题深入讨论,达成共同育人机制。在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可以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和实践教学需要,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及对教学方案的内容进行改善和优化。例如在进行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时,可以通过与企业用人标准融合,对理论知识内容进行改进。在公共基础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引入企业的文化,包括岗位的职业素养等内容。其次,与企业学徒师傅紧密沟通,合理安排校内技能教学,可以通过专业理论的教学和实践课程的开展,确保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此外,合理安排学生在企业上岗和在校学习的时间,通过轮换实习和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内学习物流专业知识,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最后以上岗操作形式考核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将企业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区域,通过企业师傅,对学生进行考核和实际教导[6]。

3.3加强师资建设,构建“双导师”师资队伍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实践能力,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高职师范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须大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专业带头人及骨干青年专业教师,聘任企业专家,组建“双师型”的优秀教师队伍。企业专家负责企业课程的教学,学校对企业专家进行教育理念培训后,由企业师傅负责校内一些课程的教学,并组织校内教师对其进行考核和教学观摩。学校定期可以选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和进修,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与学徒制师傅的无缝对接。4、结语由于企业对高职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生的认可度仍存在差距,高职师范院校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更应与现代学徒制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以适应当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高职师范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应用时,应该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现状,对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改进,才能保证培养体系在应用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4,19(11):149.

[2]王国君,王鹏.地方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困境与举措[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0(05):90-92.

[3]张杰.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学徒评价模式探索[J].科技资讯,2018,16(24):114-115.

[4]闫慧敏.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J].纳税,2019,13(26):281.

[5]张蕾.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以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8):48-49.

作者:杨倩霞 姜鹏 单位: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经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