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普通高校物流管理本科教学问题与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的核心问题,高质量的物流人才能够推动整个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以普通高校物流管理本科教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主要原因,提出了改进物流管理本科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课程群;实用软件
一、引言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存在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专业物流人才匮乏等问题。作为物流管理人才输出的大户,如何培养出技能型、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服务地方经济、进而促进物流行业“智慧转型”,是普通高校物流管理本科教学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和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发现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交叉重叠多、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实用软件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高校物流管理本科教学现状及问题
1.课程交叉重叠多,未形成课程群
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缺乏统筹思考,不同课程之间交叉重叠多,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次序混乱,缺乏延续性和连贯性,导致大量重复无效的工作,浪费了老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承上启下系统专业知识的学习。普通高校物流本科的专业课大多包含物流运输管理、管理运筹学、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配送与配送中心、生产运作管理、采购管理、库存与仓储管理等课程。其中,物流运输管理、管理运筹学、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这三门课程都涉及到运输中的调运方案分配问题;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配送与配送中心、生产运作管理都涉及到选址和平面布局设计问题;采购管理、库存与仓储管理都涉及最佳订货批量计算、订货方式的选择、库存盘点等问题。这些课程重复部分的内容学生们听了好多次,造成老师和学生大量时间的浪费,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实践教学方式单一,课时偏少
物流管理专业具有操作性强、应用性和系统性特点,实践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普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实践环节主要采用模拟软件教学方式。出于费用和安全的考虑,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课大多在学校实验室进行,而实验课在设置时,主要是两种形式开设:一种是分散于不同理论课中,附属于理论课中的实践环节,一般是16学时左右;另一种形式是单独作为一门实践课,一般是32学时左右。实践环节的课时普遍偏少,一般为16至32课时,教学不能深入展开。
3.实用软件网络教学资源鱼龙混杂,自学难度大
众所周知,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网络教学具有跨时空、播放次数无限制、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等优势,在大数据时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已有的物流管理软件多为单一软件,注重操作原理和步骤讲解,忽视与物流管理专业案例相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用软件如office软件、SPSS软件、Lingo和Matlab软件等,网络教学资源较少,且基本以单科的形态呈现,缺乏针对性,讲解内容冗长枯燥,学生自学难度大。
三、物流管理专业特点
1.物流行业特点
物流管理专业属于交叉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涉及内容广泛、理论知识枯燥、概念抽象、实践性较强等特点。物流行业内容广泛体现在其涉及到交通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金融业、机械制造等行业,每一行业都有其自身的专业术语,这一属性要求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和学生有相关行业的知识储备才能了解相关概念术语。物流行业涉及的主体广泛,涉及到工商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环保部门、海关、银行、生产制造企业、流通加工企业、批发零售商、消费者等,各方的利益多样化,造成物流活动的多目标属性,需要综合考虑多方的利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物流活动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比如废弃的包装材料、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的噪音、震动、排放的尾气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得物流活动具有一定的负外部性,所以,物流业在追求行业内部的效益时,还需要兼顾行业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物流管理课程特点
物流管理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行为,因此具有交叉学科属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工程学、物理、机械等学科的知识。除了这些学科的知识比较深奥以外,物流管理本身的专业术语和概念也很枯燥,单纯的口头讲解和聆听是难以形成直观全面的认识。比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帕累托最优、学习曲线、送奶工问题、报童问题、中国邮递员问题、多重重心法、交叉中值模型、牛鞭效应、鲍摩瓦尔夫模型、AHP法、Fuzzy-AHP法等,都是计算量大比较生涩难懂。物流业操作流程灵活性大、标准化程度低、实践性强的属性,要求从业人员熟悉物流作业的业务流程,具有较强的设备软件等操作能力、单据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所以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活动必须有较多的实践环节。
3.物流管理生源特点
普通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招生的时候,一般文理兼收,且生源与众多院校相比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弱,一般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课后复习、预习、自学的动力不足,学习氛围普遍不够浓厚。文科生的数学功底普遍较弱,对于很多需要借助大量数学知识的课程理解和接受力较差。例如,管理运筹学、采购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配送与配送中心等课程都包括大量数学公式推导过程,需要用到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理科生虽然容易理解公式,但其概念理解能力较弱,记忆力不强,他们一般对数字和公式等运算问题敏感,文字类知识不耐烦,导致其知识零散化、碎片化,在考试中也不易取得理想的成绩,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四、普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面向岗位设置课程,加强课程群建设
改变以往以岗位共性为依据设置课程,综合考量物流管理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和区分度,在专业课设置的时候,打开课程界限,从课程群角度重新考虑课程的设置,以就业岗位为导向,设置不同岗位的课程群,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就业意愿和兴趣选择专业课。充分思考和论证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先后次序,删除不同课程中重复部分的内容,合理配置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保障教学的连贯性和延续性。比如,物流管理专业根据岗位设置仓储配送管理岗位、物流综合管理岗、物流信息管理岗等岗位,在仓储管理岗的课程群包括库存与仓储管理、配送与配送中心、运输管理、采购管理、自动化立体仓库与条码实务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库存盘点能力、运输配送能力、堆码理货能力。对于不同课程中重复交叉内容部分从课程中提取出来,单独作为核心能力培养,专门讲解,提供实训和实践环节,单独考核。原来课程中此模块不再重复讲解。比如运输方案的分配模块,涉及到运输实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配送与配送中心等课程,可以单独作为运输能力培养模块讲解,并进行相应的考核。
2.开展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软件应用能力
搜集物流管理相关教学案例,制作成不同项目PPT,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目前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差。所以,如果将不同的物流管理案例融入教学中,并将案例分成不同的项目,通过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以优化建模能力培养为例,具体的项目教学如表1所示。在运筹学教学中,将运输问题、指派问题、最短路问题、套材下料问题等分模块结合具体案例,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案例,建立模型并设计方案;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教学中,搜集选址问题、中国邮递员问题、TSP问题(送奶工路线)、VRP问题(车辆路径问题)等具体案例,要求同学们结合案例设计配送方案、选取配送路径、计算配送费用和存储费用,并评价配送方案的优劣。在SPSS软件分析教学中,结合具体的统计案例,用统计学知识选取恰当的统计学方法和统计指标进行描述统计,并根据案例选择合适的推断统计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并对信度进行假设检验。
3.丰富案例资料,制作软件应用教学视频
结合物流案例项目录制物流数据处理软件操作教学视频,提高学生软件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因为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到较为深奥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还需要运用到线性代数、微积分等数学知识,而这些知识一般含有繁杂的数学公式、深奥的数学推导过程和大量的运算步骤,加上物流管理专业招生文理兼收,数学功底层次不齐,造成学生有畏惧心理,如同听天书,教学效果差。好在目前已经有很多专业计算软件,比如lingo软件、SPSS软件、Ex-cel软件等,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本课题可以录制教学物流管理软件集合操作教学视频,并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比如沪江网校CCTalk实时互动教育平台)上传教学视频,视频注重对操作原理、操作步骤、结果解读进行讲解。比如,在选址问题中,采用lin-go软件简单编程,要求学生会根据不同的物流规划问题选择合适的程序语言,并能对操作结果进行说明;在SPSS软件教学中,要求学生既能用Excel函数求出统计问题结果,又能应用SPSS软件进行操作,并会将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图表描述。深度挖掘学生在线学习的大数据,进行有效干预和引导。持续跟踪学生网络学习教学视频的情况。对网络教学平台中记录学生在线学习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学习者个性、学习轨迹、学习深度,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挖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化教学,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地干预和引导,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煜.国家开放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考[J].科学文汇,2018(7)
[2]洪运华.普通高等学校物流管理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
[3]向万里,朱昌锋,张静芳.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用软件技能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4(04)
作者:雷萍 成冬香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石岐区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