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物流管理专业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中阐述生产性实训基地概念由来,分析了其政策背景和建设意义;在此基础上,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的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高职;物流管理
1生产性实训基地概述
1.1生产性实训基地概念由来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中首次提出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概念,文件中指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就是指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校内改造或新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企业的生产需要和设备布局规划来设计。合作内容包括企业为院校提供师资培训,学生真实参与生产过程,院校可以提供企业员工培训和产品技术支持等[1]。
1.2政策背景
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工程实践中心、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保障学习者有质量的实习实训需求[3]。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要不断完善知识共享、课程更新、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生产实训、交流任职、员工培训、协同创新等制度。推动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2]。
1.3高职院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意义
高职院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意义概括起来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生产性是指实训基地可以生产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场所,让实践教学过程还原企业工作过程,让传统的实训教学的“仿真模拟”变为真实操作,经过实训教学的学生更受相关企业的青睐。二是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生产性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担任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教师需要对学生实训项目组织、实践和指导,必须全面掌握生产性实训项目的生产过程、技术原理以及操作要求,实训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需要对接交流学习,教师甚至可以承担企业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与企业合作过程中还要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企业的技术骨干也可以参与到生产性实训教学中,在不断的合作交流学习中,打造“双师”队伍。三是有利于实训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通过真实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开展,创造生产实训和校企合作研发创造经济效益,校内生产性实训可以创造生产效益,保障了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现状
2.1物流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及主要模式分析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笔者所在的课题组设计问卷,并在问卷星网站,参与调研的21人次高职教师中,有12人次表示该校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生产性。12人次中,有10人次表示该校物流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是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占83.33%;12人次中,50%的被调查者表示该校每年投入物流管理生产型实训基地的资金30万以内;83.33%的被调研者表示建设资金属于学校自筹。课题组在问卷星的调研结果显示,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为企业提供的服务类别,主要提供的服务类别有:顶岗实习的学生;订单人才培养以及为企业提供生产场所。分析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多数院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院校为主导建设。学校自主对实训基地生产经营,通过学校在人员、场地、设备方面的优势承接市场订单,进而为在校师生创造生产性实训的机会。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校方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自主管理,拥有绝对自主权,能够按照人才培养和教学需要开展生产性实训活动,保障了院校需要。缺点在于前期投入较大,必须采购满足生产需要的设施设备。对物流管理专业而言,物流行业设备更新与系统升级较快,需要院校对实训基地进行持续投入,因此投资较大。
2.2物流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现状分析
根据问卷星的调研结果显示,物流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六类:一是资金不充足;二是建设模式不适合;三是运行机制不健全;四是合作企业较难寻找;五是基地规模基地规模较小,实训岗位有限,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六是校企双方利益分配不均衡。
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探索
3.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建议
根据调研结论,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是院校主导型模式,但该种模式的缺点是前期资金投入较大,且因为物流行业设备升级更新较快,院校无法实时提供和行业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因此笔者认为,适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是校企共建共享型。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校企共建,使用共享”。具体而言,即校企双方以不同的出资形式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可以根据现有资源提供实训场地、师资团队等,企业可以提供物流设施设备、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等。随着学生群体网购规模的扩大,很多物流企业非常愿意和高职院校合作,学校可以和有意向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双方使用共享和合作共赢。校企共建共享模式的优点:一是校企双方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学校提供场地和人力资源,获得企业的设备和技术资源,双方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二是可以减少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资金压力。对学校而言,可以减少前期的资金投入和后期持续的设施设备的投入;对企业而言,可以减少场地租赁投入,缓解生产高峰期的人力紧张,也可以建成员工培训基地,减少员工培训投入。三是通过在企业真实环境中的实践实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通过合作互相提高。该模式面临的挑战是:将企业的真实生产任务融入到学生的实训过程中,能否保证实训效果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这对于学生实训技能有较高的要求。
3.2校企共建共享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建议
3.2.1成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协调小组
企业与院校共同组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协调小组,双方各指派一名召集负责人。主要负责项目的运营和实施,协调解决实训基地生产运营中的各类问题,并即时向双方的领导汇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该小组还要负责选派业务骨干担任学生的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且控制每人指导的学生人数。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由企业校企双方人员组成。企业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生产质量和业务,同时培训学校熟悉管理流程,学校教师负责管理学生实训的日常管理。
3.2.2协调小组制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方案
对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前期一定要明确企业和学校双方的权责利。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方案内容应该包括校企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实训基地的运行章程;实训基地的管理办法;实训基地的管理组织机构等,对于校企双方合作的所有事宜应通过方案进行详尽描述,由此形成校企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完整运行机制。
3.2.3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学生的纲领是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在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约束下,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行业专家、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标准”来设置课程体系,开发适合双方的项目课程,共同研讨确定考核标准,在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中,纳入学生实训工作业绩,结合指导教师以及师傅的评价进行综合评定。在校企双方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教学项目完全对接企业需求,并由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教师共同来承担教学任务,尤其是专业实训环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和学生绩效评估方案,依据教学质量监控考核结果,对优秀的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在评优以及晋升方面优先考虑。依据学生绩效评估方案对优秀的学生给予激励和项目奖励。
[参考文献]
[1]宋涛,徐亮.高职校内生产性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2):145-146.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S].
[3]葛启文.校企共建共享模式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究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6(12):185-186.
[4]许彤.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下建设物流校中企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9):228-229.
作者:马妙明 崔亚琼 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