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

摘要:在当前“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探索适合于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从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等方面入手,寻求既符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互联网+教育”的大趋势,同时也满足国家提出的应用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的教学与实践模式。构建以理论学习、实验操作和企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三重融合内涵,形成以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为一体的互相支撑的四方联动人才培养系统体系。分期分层次推进教学改革,旨在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和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实践模式;应用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一、概述

如今,互联网已冲击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更是首当其冲。“互联网+教育”影响高校教学变革。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旨在推动新的信息技术与各行业实现深度融合,以此创新发展生态。“互联网+教育”引发了教育的历史性变革,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灵活、个性和多样。互联网技术推动了高等教育生态格局的变革,让更多非高等教育机构的社会力量参与在线课程的制作与运营,并由此推进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教育系统通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互联网进入高等教育领域,高校师生必须创造性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主动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大学师生学习生活质量,着力实现从传统灌输式课堂向互动式课堂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校人才培养观念、模式、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等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当今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高校必须探寻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广泛适应性、多样化人才,为国家提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素质劳动者。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各国高校教师、教育管理者、企业和个人依托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不断进行尝试,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包括慕课(MOOCs)、可汗学院(KhanAcademy)和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等。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扩大教学规模、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分布式学习等,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教育”是生产力与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坚持开放理念的教育新模式,是一种对师生要求更高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动智慧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民主化进程。地方性高校在地理位置、生源质量、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旨在结合当地经济特点、企业需求以及自身特点和优势,着力培养创新性和应用性人才。在当前经济结构发展变化、信息技术革命逐步深入到经济领域的背景下,培养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目前各地方高校急需提高的部分。物流管理专业是兼具实践性和理论性的专业,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需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和地方企业。本文的意义在于探索为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为科学、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使之更好地为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在一般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地方高校特色,研究解决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如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实践课题单一、实验实践环境受限制等问题。教学改革旨在为物流管理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培养方式和实践方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探索日益广泛和深入,主要集中几个方面:1.“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影响。余胜泉(2016)认为“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将对学生学习环境、学习课程、教师教学环境和手段、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评价体系、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学校组织等教育主要业务过程产生系统性变革影响。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构建互联网时代的带有信息技术特点的教育业务流程,可实现学习手段灵活化、学习过程开放化、学习时间终身化、学习内容个性化的教育新生态,培养满足信息技术变革时代所需的各类创新性人才。张岩(2016)提出“互联网+”对教育资源、机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等教育要素带来深刻影响,并由此带来教育理念的变化。未来的“互联网+教育内容”将重在探索以课程设计为核心,集成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教育资源的网络超市,为社会提供多层次、高品质的公共教育服务。2.“互联网+”对大学专业培养的影响。朱静宜(2017)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创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构建创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3.“互联网+”对高校课程的影响及改革思路。李娇(2017)认为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我国高校教学越来越多地采用微课录制微视频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堂教师辅导解疑、课后复习内化吸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总结它在制作、应用及实施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和建议。吴俊(2016)针对互联网向各行各业的快速渗透,高校需要开展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方式上的一体化创新。提出了“前沿研究+项目化实训”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思路。4.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讨。杨蕾(2017)提出美国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呈现四大亮点:政府对高等教育高度重视,校企之间合作开展密切,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典型模式有百森商学院的“创业实践”模式、辛辛那提大学“产学结合”模式、仁斯里尔理工学院“创业孵化器”模式、“互联网+”背景下MOOC教学模式和哈佛大学“校企合作”模式。陈桂香(2015)提出三螺旋理论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理论基础。高校、政府和企业协同配合、共同合作,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有利于发挥三方教育主体的资源优势,激活资源可用量,放大资源效能,实现三方协同方利益最大化。总体来说,学者对“互联网+”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领域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探讨,同时也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讨论。但是“互联网+”对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有自身特点,如何设计提高该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未涉及到,也没有涉及到“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实践和考核等方面的标准。

三、专业改革思路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向

虽然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设置齐全,师资力量也较为雄厚,但学生毕业后所学的专业知识很难有用武之地,学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依然突出。原因在于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出现了偏差,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缺乏契合度。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能力和办学特点,充分了解所属区域经济发展对本校生源能力的具体要求,改变传统的以知识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互联网+”为契机,建立起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社会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满足不断变革的技术手段和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地方高校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更好地满足“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应体现应用创新教学特色

多年来,在精英教育和培养研究型人才思想的指导下,地方高校高等教育教材的编写更加侧重理论知识的内容,在理论的实践应用和专业适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教材内容看似丰富和完备,真正融会贯通十分困难。因此,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原则的教学编写,应在为学生搭建起一个专业理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作为重点内容,使他们能够在由教材构成的知识体系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能够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实践能力。在优化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实用性和拓展性,使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

(三)利用“互联网+”,开展在线教学模式探索

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开放教学模式,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开展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部分课程在线教学。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开展包括慕课(MOOCs)、可汗学院(KhanAcademy)和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等的教学模式。

(四)开展“互联网+”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物流管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和企业的合作。“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可以让高校在现有合作企业基础上寻求更适合自己专业培养的企业开展合作,更加迅速准确的了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变化,未来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的物流管理人才。“校企合作”的优势在于,它使师资结构更加合理,应用创新教育团队由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组成,无论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社会实践,还是资金、课题和项目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最大程度的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四、专业改革实践创新优势

1.在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中引入“互联网+在线教学”教学模式。该模式当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于在线教学所开设的课程类型,课程门数以及如何开展在线教学尚没有统一的方法。本项目将针对专业特点,组织团队开展关于在线教学内容的讨论,落实教学内容。从在线教学的方式、考核机制,反馈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2.“互联网+校企合作”,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已经实践多年,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和教育发展背景下,从合作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式、实践环节跟踪和考核、反馈等方面优化校企合作模式。

五、专业改革和实践难点

1.保证个性化学习质量;“互联网+”在高校教育中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有的放矢,提高学生个性化发展水平。保证个性化学习质量需要有灵活的培养方案、教学方案和教学指导、教学考核为基础。2.实现复杂性思维教学;“互联网+”对复杂思维的课程教学开展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对该类课程分模块教学,分级教学,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3.在线学习成果认证;在线学习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使得学习成果认证尤为重要,权衡好线上认证和线下考核的权重,使得学习成果认证科学合理,促进在线学习的开展。

作者:刘文芳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